歡迎來到《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專欄
當你點開這個專欄的時候,說明你已經意識到「效率」這件事,你也想,掌握這些聰明的工作方法,也想,像那些精英們一樣,高效地工作,快樂自在地生活。
在往期的文章中,我已經零零散散地分享了很多的思維模型、工作方法、工具模板。借著這個專欄,我將重新整理這些思維模型,把實踐經驗、心得體會分享給大家。
專欄的素材內容,如,PPT、思維導圖、工具模板等,也會一併分享給大家。所以,訂閱了專欄的小夥伴們,別忘了,私信我「專欄」哦!
《100個思維框架模型》,大致包含7個部分內容
一、時間與精力管理
更專注、更高效地做事,提高效能,以更快實現、實現更多的目標。
二八原則: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20%的投入,80%的產出;
四象限法則:事分輕重緩急,我們要把主要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
ABC法則:事情的ABC分類管理,必須完成、爭取完成、其他三類;
GTD時間管理:專注地把事情處理完。記錄下來要做的事,然後整理安排,最後一一執行;
ZTD時間管理:核心思想「簡單做」,基於GTD系統設定的一套更加簡單,注重高效、行動的收集信息和規划行動的方法;
柳比歇夫時間管理:時間的定量管理。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消除時間浪費、重新安排自己的時間;
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專注做事,高效工作的方法,以番茄鍾為時間單位專注做事;
清單工作法:通過列清單的方法,把事情持續做對做好;
精力管理:高效做事的基礎,4個維度的管理,體能、情感、思維、意志;
猴子法則:幫助經理人確定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
二、目標管理
有目標才有方向。科學合理地制定、拆解目標,以目標為導向,才能轉化為有效行動。
SMART原則:目標制定的5個原則,明確性、可衡量性、可實現性、相關性、有時限性;
MORS法則:行為分解的標準,也就是具體性原則,可測評、可觀察、可信任、明確化;
目標多杈樹:目標分解工具,一棵完整的樹就是一套完整的目標行動計劃,步驟:大目標→小目標→必要條件;
MAC原則:目標設定方法,3個要素,預測可能、行動可能、夠格
If-Then Planing方法:實現目標、執行計劃的方法,如果(If)發生了X,那麼就Y行動(Then);
OKR工作法:目標和關鍵成果法,由致聚焦的明確目標和量化該目標的數個關鍵結果兩大部分組成;
三、思考與決策管理
快速挖掘出問題的關鍵點,通過理性分析,做出關鍵選擇。
六頂思考帽:全面思考問題的模型,六種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六種不同的思維模式;
頭腦風暴:群體思維,群策群力的方法;
5WHY分析法:對一個問題連續問「為什麼」,直至找到根本原因為止;
麥肯錫邏輯樹分析法:用於分析問題,議題、假設、是否三種,適用不同場景;
CAF思考法:考慮某件事的時候,應當考慮有關的所有因素,從而儘量避免遺漏關鍵因素;
RAD辨識工具:辨識一件事務,辨認、分析、劃分;
AGO思考工具:謀定而後動,目標、目的、方向;
APC選擇工具:堵住主路而後生,選擇、可能性、方案;
PMI思考法:對問題的全面分析,可分別從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興趣點來考慮;
CAF思考法:一個都不能少,考慮問題要全面,CAF即考慮所有的要素;
OPV他人觀點:問一問其他人的觀點,可能會讓你醍醐灌頂;
C&S演練工具:未來不可預測,但,可以根據已有的認知,推演出結果與結局;
KVI價值衡量工具:相關重要價值,高價值、低價值、正價值、負價值;
FIP工具:找出需要優先考慮的事情,核心價值,將清單轉為頭等要事的工具;
DOCA決策量化工具:量化各決策要素,綜合考量,做出決策,4大要素,決定/設計、結果、方法、行動;
Proact決策模型:高效決策要素,精明決策有8個要素,問題、目的、備選方案、結果、取捨、不確定性、風險承受力、相關聯的決策;
KT決策法:就事情各自的程序,按照時間、場所等,明確區分發生問題的情形和沒有發生問題的情形,由此找出原因和應該決定的辦法,4個程序,查明原因、決定選擇方法、危險對策、掌握情況;
麥肯錫7步成詩:解決問題的7個步驟,問題描述→分解→規劃→整理→分析論證→提出建議→表達方案;
豐田工作法:明確問題→把握現狀→設定目標→找出真正的原因→建立對策計劃→實施對策→確認效果→鞏固成果;
U型思考模型:一個找準問題、看透本質、謀定而後動的思維模型,4個核心,問挖破立;
MECE分析法:從你的解決方案的最高層次開始,列出你所必須解決的問題的各項組成內容,實現相互獨立,完全窮盡;
ORID焦點討論法:通過4個層次的問題引導共同思考一個問題,客觀性層次、反應性層次、詮釋性層次、決定性層次;
四、溝通與表達管理
與日常溝通不同,職場上的溝通更講求效率,不論是相互合作,工作匯報,上臺演講,還是說服客戶。
黃金圈法則:從為什麼開始,三個圈子,為什麼、如何做、做什麼;
總分總基本結構:結論先行,再說論據,重申結論;
金字塔結構:理清思路、清晰表達的方法,歸類分組整理思路,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自下而上思考總結概括;
SCQA故事框架:用講故事的方式,引發聽眾的興趣,情景、衝突、疑問、回答;
PREP原則:結論先行,先說結論,再講理由,拿出例證,重申結論;
STAR法則:講述故事的方式,情景、目標、行動、結果;
SCRTV表達:把你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裡,情景、衝突、原因、策略、價值;
FFC讚美法則:真實可信的讚美人人愛聽,三個要素:感受、事實、對比;
RIDE說服模型:說服他人的套路,風險、利益、差異、影響;
FABE銷售法:利益推銷法,4個關鍵環節,特徵、優點、利益、證據;
SPIN銷售法:由四種類型的提問構成,每一種提問都有不同的目的,有關現狀的、有關問題的、有關影響的、有關需求與回報的;
ADISC建設性反饋:有效反饋建議的5個步驟:認可、差異、影響、建議、反饋;
鉤子表達:用時間鉤、關聯鉤、天枰鉤、調焦鉤條理清晰地表達你地觀點;
電梯演講:快速輸出你的觀點,從共識問題入手,引出核心觀點,證明觀點,量化支持,解決方法;
喬哈裡視窗:自我意識的發現—反饋模型,有效溝通的4個區域,開放區、隱秘區、盲目區、未知區;
非暴力溝通:愛的語言,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明確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
即興演講萬能公式:我發現、我認為、我建議、我相信;散點關聯法,關鍵詞的關聯與想像;感謝、回顧、展望;問題、原因、方案;陳述觀點、給出原因、案例說明、升華觀點;黃金三點法,一二三,第一第二第三;
有效溝通四法則:人無法只靠一句話來溝通,總是得靠整個人來溝通。溝通是一種感知、溝通是一種期望、溝通產生要求、信息不是溝通;
7-38-55法則:7%是文字,38%是語音語調,55%是肢體語言;
上推下切平行模式:3種溝通模式,上推是放大話題,下切是縮小話題,平行是轉移話題;
五、工作與生活管理
沒有行動力,那只能是空想,做事有章法,生活工作兩不誤。
橄欖球定律:很多事物的分布規律呈橄欖球狀,抓住20%核心要素,就有八成把握;
PDCA工作術: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基礎和方法依據,4個階段,計劃、執行、檢查、調整;
WBS工作分解結構:將主體目標逐步細化分解,最底層的任務活動可直接分派到個人去完成,目標→任務→工作→活動;
5W2H分析法:
(1)WHAT——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
(2)WHY——為什麼要做?可不可以不做?有沒有替代方案?
(3)WHO——誰?由誰來做?
(4)WHEN——何時?什麼時間做?什麼時機最適宜?
(5)WHERE——何處?在哪裡做?
(6)HOW ——怎麼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是什麼?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
6W2H分析法:標準化決策&評價模型,What-何事,Why-何故,Who-何人,When-何時, Where-何地,How-何如;
WOOP計劃法:克服拖延,增加行動力的方法,4個步驟,願望→結果→障礙→計劃;
TIS工作法:明確目標,提高效率的方法,聚焦目標,以終為始→拆解任務→找到方法,單點突破;
8S/7S/5S現場管理法: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節約、學習;
斷舍離:心靈整理術,越簡單,越幸福;
ECRS分析原則:優化作業的方法,取消、合併、調整順序、簡化;
POA行動力:POA行動力公式=P*A/O,越聚焦的目標→越多的夥伴→越給力的方法;
六、學習與筆記方法
克服學習障礙,更高效地學習和記筆記,學以致用,學了就能用。
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
費曼技巧:以教為學,4個要點,概念、教給別人、評價、簡化;
整體性學習法:形成知識網,三個要素,結構、模型、高速公路;
整體閱讀:將被閱讀的文字以組或行、塊為單位進行大小不一的整體閱讀,讓我們能夠從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信息的一種閱讀法;
RIA便籤讀書法:通過三個環節將書中知識拆為己用,讓閱讀變得有意義,實際操作就是RIA+便籤法,是適用於致用類圖書的一種高效閱讀方法;
多重閱讀:多遍閱讀,4個步驟,明確目的→畫出框架→變速閱讀→重點精度;
SQRRR讀書法:5個步驟讀透一本書,瀏覽、提問、閱讀、回想、複習;
王者速讀法:30分鐘讀完一本書,書的序言和目錄→找出重點→跳讀法閱讀;
拆書幫便籤讀書法:利用便籤,幫助我們拆書,進而化為己用,A1便籤指向過去,A2指向未來,I重塑信息;
SCORE學習法:一種高效的綜合性學習方法,讀書的4個步驟,瀏覽,抄標題、定目標、閱讀和評估;
康奈爾5R筆記法:主欄、副欄、空白3部分,對應記錄、簡化、背誦、思考、複習內容;
東大合格生筆記:板書、發現點、總結3個區域;
黃金三分法筆記術:事實、解釋、做法/總結3個區域;
麥肯錫筆記術:空雨傘,分別代表了一頁筆記的三元素,現象、本質和選擇;
埃森哲手帳:行動導向的筆記方法,由題目、重點、行動3部分構成;
子彈筆記:一種快速、簡潔、高效的做筆記方法,利用符號+短句的形式縱向記錄;
魚骨筆記術:基本順序是寫出魚頭,然後寫背骨,然後是大刺,然後是小刺,按照這樣的順序書寫;
七、戰略與規劃思維
站得高,看得才遠,不管是個人,還是組織,聰明人都會用全局的視野,審視外部的大環境,制定更為有利的策略。
戰略地圖:企業只有通過人力資本、信息資本和組織資本等無形資產(學習與成長),才能創新和建立創新優勢和效率(內部流程),進而將特定的價值帶給市場(客戶),從而實現股東價值(財務)的一種戰略規劃工具;
差距分析:差距分析是指在戰略實施的過程中, 將客戶實際業績與戰略期望的業績進行對比分析, 進行戰略的評價與修訂;
SWOT分析法:清晰把控全局的方法,分析優劣,把握機會,防範威脅;
VRIO模型:通過4方面要素,價值、稀有性、不可模仿性、組織來分析企業的優勢和劣勢;
OGSM模型:提供明確的目標並確定實現目標的戰略選擇,戰略框架,目的、目標、策略、評估;
PEST分析:宏觀環境的分析,政治、經濟、社會、技術4要素;
發展驅動力分析:驅動力=動力+阻力;
波特五力分析:競爭者結構分析、與上遊談判能力的分析、與下遊談判能力的分析、進入者分析和替代品分析;
波士頓BCG矩陣評估:瘦狗型、金牛型、明星型、問題型;
麥肯錫三層面法:第一層面業務是企業大部分利潤來源的核心業務;第二層面業務為有增長潛能的正在崛起的業務;第三層面業務為未來長遠發展選擇的業務;
麥肯錫7S模型:結構、制度、風格、員工、技能、戰略、共同價值;
藍海戰略:與其在擁擠的市場上(紅海)做激烈競爭,不如開發新的、沒有競爭的市場空間(藍海);
平衡計分卡:將組織的戰略落實為可操作的衡量指標和目標值的一種新型績效管理體系,通過圖、卡、表來實現戰略的規劃;
六西格瑪管理:通過設計和監控過程,將可能的失誤減少到最低限度,從而使企業可以做到質量與效率最高,成本最低,過程的周期最短,利潤最大,全方位地使顧客滿意;
績效稜柱模型:用稜柱的五個方面分別代表組織績效存在內在因果關係的五個關鍵要素:利益相關者的滿意、利益相關者的貢獻、組織戰略、業務流程和組織能力;
明茨伯格5P理論:戰略是5P,計劃、計策、模式、定位、觀念;
長尾理論:以前被認為是邊緣化的、地下的、獨立的產品現在共同佔據了一塊市場份額,足以可與最暢銷的熱賣品匹敵;
價值鏈分析:信息流、資金流、物流;
基本競爭戰略:基本競爭戰略主要有三種:成本領先、差異化和細分市場戰略;
個人商業模式畫布:9個要素,做好個人職業規劃;
復盤思維:無復盤,不成長,將過去的經歷轉化為經驗和能力的方法;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
一萬小時定律: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10000小時;
最後,點擊下方的專欄卡片,訂閱專欄,學會這100個思維模型,付諸實踐,你也能高效做事,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