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是什麼善什麼水,你知道嗎?

2020-12-16 坐照入神

人體70%以上都是水 ,維持著生命的新陳代謝。我們每天從大河從井中取水飲用,自來水公司從水庫抽水輸送到千家萬戶,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開始喝純淨水、礦泉水,沒人敢說離開水能活下去的。有人統計,正常的人離開水最多能活七天。那「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

一、不是心靈雞湯的善,不是水貨的水,是大道之水。「上善若水」是寫《道德經》的老子對水之道的感悟,原句是: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有人以為這個善是尋常意義的善良,其實這是以偏概全的誤解,不止如此。老子的《道德經》講的是「道」,水之道無處不在,就好象老子穿越千年,望見千百年的生活。當此浮躁上火時代,水之道德,實在太需要它來解渴了。

上善若水的善,是最上層的善,如同水之善。水,很善於扶助萬物生長,又不與萬物爭執,停留在地面低洼處,不與其他爭高,這是接近大道的輝煌。聽了有沒有眩暈感覺?其實話囉嗦,到道理點撥得很過癮。我們平常的小善良在大道面前有時蒼白,經不住考驗。比如,我們認為狼吃羊是殘忍的,可在狼看來,這是它生存的權利;而對整個自然進化看來,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動物沒有狼這樣猛獸的威脅會退化。而大部分人吃著肉還罵著狼,多少有點偽善。 

老子不講什麼心靈雞湯,他看破宇宙萬物點破至高的道是什麼樣。感知了道的奧秘,他一直推崇柔弱勝剛強的道理,如同最深的山谷深埋深不可測的思想,不與他人爭執,卻萬古長存。老子對水之道感悟的太深了,發出感嘆: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春秋時代,就是無數人爭名奪利,君王們爭強好勝打來打去,而底層的平民如同水潛伏在山谷中,卻屢有奇才出現。老子的水之道、水之善實在是說到人們心裡舒坦。諸子百家很多來自平民,他們對水的理解、對善的感悟別具一格。

二、有人格的水,是孔子的感嘆。  

孔子是登過高山的,登東山小魯,登泰山小天下。孔子喜歡看熱鬧,學生們瞼著發現的小眼睛質疑:老師怎麼這麼喜歡到大河邊,你也不釣魚,想看什麼?孔子從河邊溜達回來很舒暢,眨著眼睛微笑著說:看水,學習水陶冶性情修養啊。你看水它周流全世界,無償滋潤萬物,是有德行如君子;水流經的地方,助萬物生長,如有仁愛之意;水向下流動,與外物契合形狀,如有高義品質;河水在淺灘流動不止,流到深淵又深不可測,如有大智慧;當水從高處跌落成瀑布,決然奔向腳下深淵,是果斷勇敢化身;水無孔不入滲入到最精微處,簡直是明察秋毫;當水被誤解冠以惡名,黯然流淌不去申訴爭辯,有包容豁達胸懷;當水與泥沙為伍,最後依然能澄澈清明,好象君子能以正能量影響世界;當水裝入器具中,能保持水平狀態,是公正平和的;水裝滿器具就停止,多了就溢出,很有分寸尺度決不貪多;河水千迴百轉,最終流向大海,如同君子的信念和意志一樣堅定。這樣的水,每次遇到當然要反覆觀模反思了……孔子對水有很深的感觸,但歷史上未見有關孔子到大海邊的旅行記載,也是一大遺憾……  三、百家平民之水、君王之船的警戒。  司馬遷在《史記》引用了「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這是人對水的不同狀態的應變選擇,如果河水清就洗我的帽纓,如果河水渾濁就洗我的腳。這並不是司馬遷的發明絕句,乃是春秋時的民歌,是平民的感物詠嘆之歌。平民對水的態度,是積極進取的放歌。屈原聽過引用到他的作品中,後來又被司馬遷引用到《史記》中。  中國歷史深受兩種思潮的影響,一個是孔子的儒家,一個是韓非子的法家。孔子在洶湧奔騰的大河上感嘆光陰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而韓非子卻看到水的束縛和人的權力:君王如器,百姓如水,君王方則百姓方,君王圓則百姓圓。

權力大到皇帝,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麼皇帝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平民的一切生活,所謂上行下效。  在莊子看來,水是潔淨的,是通透的,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也以平民身份看待江山,認為平民思想者可以做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而君王們如果不警醒就會末日來臨,他呼籲「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有沒有似曾相識的熟悉感覺?原來到了唐朝李世民時,這句「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成了治世名言。    荀子很善於學習,也會指導別人學習,發出對水的感思「冰,水為之,而寒於水。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這是對水的多種形態的理解。多才多藝的墨子走遍山河,發出「江河不惡小谷之滿已也,故能大。」「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最善戰的孫武也從水中悟出用兵之道,「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上善若水」果然是深不可測,諸子百家以720度旋轉跳水,壓出的水花各個都得了精彩高分,在時光中永恒生輝……  

相關焦點

  •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到底什麼意思?@溫溪:「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第8章,意思是說:最好的、最上乘的「善」就像是水一樣。很多人把「上善若水」當成是自己的座右銘,可自己真的能做到「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嗎?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處於眾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 海洋日說水:上善若水,水有水德
    恰巧今天是國際海洋日,在海洋日說水,從中國的「上善若水」說起。上善若水,這四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八章。現已成為一個時髦的文化標籤。不一定每一個使用這一標籤的人,都理解這句話裡的靈魂:水。水?不理解?是的,你了解水,但你知道水有水德嗎?常言道: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句話說出了中國人的一種思考模式:山水萬物皆有德性。
  • 上善若水;水有九德,孕育萬物而不爭
    今天我們來講,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上一講是天長地久,這一講老子緊隨其後的說,上善若水,因為有了至高無上的善,有了孕育和滋養萬物的水,所以才天長地久,否則那有我們,這些臭皮囊的前世今生。上善若水想要搞明白第八章的含義,我們首先要清楚,兩個字,這兩個字就是善和水,那大家就開始笑了,不就是善和水嗎!還要聽你在這裡,人五人六的信口雌黃,哈哈,到底什麼是善?
  • 從「上善若水」感悟的人生智慧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叫「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其實這句話蘊含了很多智慧。今天子曰就來給大家聊一聊。上善若水,第一層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最高尚的善就如同水一樣。水代表了善於滋潤萬物而不爭。最善的人,所處的位置自然最不引人注目,做事善於保持冷靜,待人和善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守信用,做事善於發揮自己所長。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 解密《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他認為上善的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水造福萬物,滋養萬物,卻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才是最為謙虛的美德。
  • 上善若水 從善如流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於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停留在眾人所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接近於道。
  • 上善若水,但你知道水有哪「七善」嗎?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1.言善信: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做人、做事、與人交往合作的第一黃金原則。4. 與善仁:與人相處要心懷仁愛,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5. 政善治:做事要有合適的方法6.
  • 解讀《道德經》:「上善若水」真實的含義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嗎?
    他所著的《道德經》用樸素的辯證法講述了無為而治的道理,其中「上善若水」一詞頗有些耐人尋味。 平常不論是在電視劇裡,還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會看到一幅山水墨畫上題有「上善若水」四個大字。仔細讀來,總會有一些恍然大悟存在其中。 首先是「善」這個字,平常所說的「善」就是指為人向善,所以就會將這種意思帶入裡面。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
    就比如自古以來人們掛在嘴邊的那一個成語-上善若水,但是,雖然它這麼受人歡迎,可它真正的意思相信也沒有太多人知道,它的含義是很深的。「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現在就告訴你,其實一般人都理解錯了,隨小編來看看吧。
  • 「上善若水」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深受人們的喜愛?
    「上善若水」僅僅四個字,卻博大精深,寓意深刻,從古到今,曾經被許多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甚至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上善若水,是一個成語,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都說「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其實很簡單,很多人都誤解了
    我們經常聽到的成語「上善若水」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當時老子教導孔子說,你要學仁德,應該跟水去學,上等的德行就好像水一樣「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有謙之德,這就叫「上善若水」。「上善若水」到底什麼意思呢?其實很簡單,只是很多人會誤以為,它單純指一個人的德行出眾,就像水一樣綿延不絕。
  • 原來「上善若水」是這個意思,受教了
    【智】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習】「上善若水」這個詞正出於此,這也是《道德經》裡極為重要的一句話,用來解釋什麼是「道」。 「道」如「水」,至柔卻能馳騁天下之至堅,能以最柔的特性駕御天下最剛強的東西。 水,至善至柔,綿綿密密,細則無聲,巨則洶湧。
  • 如何理解老子的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吃虧是福,這次和大家分享上善若水,我們先通讀下第八章全文:老子開頭就說上善若水,這句古語被現代的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句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他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樣的智慧呢?意思是說最上等的善象水,水能滋潤萬物,停留在最低處,離道最近。
  • 道德經思維-第八章《上善若水》的秘密全解
    上善若水-道德經taoteching上善若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於是智者問商人,你現在明白了嗎?商人面露難色,誠心請教。智者語重心長地說: 我讓你體會的,其實是為人的六種寶貴品質。冰雖為水,卻比水堅硬百倍。越是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越能體現出它的堅硬無比,這就是百折不撓。水也能化成氣,若在一定範圍內進行聚集,便可有強大的動力,這就是凝心聚力。水可以淨化萬物,無論世間環境如何,都敞開胸懷接納,這就是包容萬物。
  • 《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道德經》上一章講了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的道理,進而推導出聖人治理天下應該後身外身的道理。這一章,老子進一步講聖人治理天下更具體的方法。上,最高的。善,高明的方法和行為。聖人治理天下,最高明的治理方法,應該像水一樣。
  •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
    「上善若水」是什麼意思?原來意思很簡單,但好多人都誤解了文/卓越歷史君相信大家在誇一個人善良的時候可能會用上善若水來形容這個人。但是你們知道嗎?這種用法卻是錯誤的。但是他的意思並不是這她的意思是追的上,就是可以這樣理解,你看見了他的背那麼就意味著追上了其實。但是望其項背並不是用在肯定句中,望其項背大多數用在否定句中,就是說難以望其項背這種。不知道大家在之前有沒有經常混淆這個詞語呢?還有之前大家經常說的那句很浪漫的那句話,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我們大家都經常用它來形容。我們的浪漫的愛情故事。但是小編要告訴大家的是這句話。
  • 上善若水,隨緣而變,緣來緣看,一切皆緣
    上善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輪迴天地間,東西往復,育養萬物,居善地,仁善言,行善心,故水無爭,形無常在,無常寬,心善若水,人道之心境。上善若水,輪迴高山,崑崙之巔,化若白雪,純潔如花,孕長江黃河之源。上善若水,輪迴峽谷海川,蜿蜒流淌,不停,不止,不急,不慢,無聲,無息,無怨,無然。孕百草芬芳常在,無常卻非雲水潺潺上善若水,如空中風旋,無形,無影,無作是念,隨風,隨影,化雲變幻。上善若水,如數九冰川,硬而不堅,滑而不軟,冷堅陽柔,隨太極運轉。
  • 澄清「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道德經】:「上善若水」是一句名言,老子的一句大白話,我們很多人會直接通過想像水的各種特質,來理解這句話,這樣理解,不完全對。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我們結合老子的價值取,歷史背景及全文文本來理解這句話,這裡主要強掉三個點: 利萬物。 不爭。
  •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收藏)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無常形,順勢而為,為而不爭,方達所願。「不爭先」不是不求上進,而是尊重自然規律,不破壞均衡,不因小失大、迷失自我。細水長流,以待迸發。經驗要靠經歷才能獲得豐厚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