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小龍蝦大量上市,有小夥伴驚訝地發現,相比往年二三十元一斤的價格,今年的小龍蝦實在便宜太多,小規格的蝦甚至低至6元一斤,中規格的也才十幾塊。路邊擺攤的漢源車釐子也才15元一斤,車釐子往年都是二十三十一斤。大家是否實現往年「小龍蝦自由」「車釐子自由」的心願呢?在今年吃個痛快。
低價成為了普遍的市場行情,然鵝,即便成都發放2億的消費券,政府採取相對寬鬆的管理方式,允許小商販佔道擺攤等多項措施刺激經濟,解決近十萬人就業。目前很多城市也在學習跟進成都做法,政府撒「紅包雨」,跟進支持開放街道擺攤,但實際效果有限。
刺激政策四面開花,內需提振任重道遠。究其根本是各行各業都在萎縮,老百姓手裡沒錢了沒有消費動力,即使暫時手裡有錢的人在經歷這次疫情後,也會更加謹慎消費,危機意識更強,更喜歡儲蓄抵抗風險。據統計,中國一季度的居民存款增加6.47萬億元。這是什麼概念?這意味著,平均每天有超700億存款湧向銀行。
陽陽居住的一個附近小區臨街底商一半以上是急轉出售狀態,部分開業的店鋪也貼出轉租的廣告。
消費降級、節衣縮食
因為經濟不景氣,工作朝不保夕,收入減少和不穩定,就肯定沒錢消費。一季度,餐飲、服裝鞋帽、家電、家具、汽車這幾個大類的降幅,同比降幅超過30%。為什麼是這幾個品類,降得格外厲害呢?
很簡單:房貸、車貸、子女教育等剛性消費必不可少。
那麼,唯一能砍掉的,就只有非必需品消費。有些城市為了激起大家消費熱情,領導們親自出馬。親自上馬,化身「吃貨」,帶頭「下館子」。更厲害的是,荊州副市長鄧應軍在直播間賣小龍蝦,觀看人數131萬,帶貨793萬元。他們之所以這麼做,就是為了消除恐慌,在防疫的同時,帶動消費。而企業也沒閒下來,各種消費券,折扣券。名為消費券,實則「勸消費」。但真實情況是,大家不是不願意消費,而是很多人真的已經沒錢消費。
「沒有什麼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連一頓火鍋也吃不起的時候。」這是這一屆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經歷了這次疫情,不少「縱慾式消費」的年輕人,開始變得節制。
中年人群開始適當控制養娃消費,為車貸、房貸精打細算。有銀行工作朋友表示,往年都是一年遇不到幾單房貸逾期案例,今年一個月就有幾單。有消費能力的老年人,消費欲望也沒有年輕人那麼大。年輕人、中年人和老年人都不消費了,各行各業自然難以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