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
《禮記大學》中曾言:「修家治國平天下」,古人將「修家」作為大業的開端,可能與「治國平天下」相比「修家」最為簡單,但同時也最為重要。市井民間有著這樣一句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是過來人可能無法理解。
那麼今天咱們就通過一句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當家」有何門道。
俗語是字面意思,但所表達的內涵卻值得深思,首先來看「寧放三天馬」。自古以來,馬這種生物似乎總是和文人騷客、浪蕩俠客、邊塞遊客相掛鈎。
比如王維《觀獵》一詩中提到「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詩人在放馬,在冰雪消融寒風凜冽的草原上獨自放馬,一種意興索然落寞蕭瑟的感覺讓整個畫面徒增悲涼。
又比如孟郊在《登科後》春風得意,就連胯下的馬匹都似乎看著相當順眼,於是大筆一揮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比起這些個滿腹才華的詩人才子,老百姓放馬則要樸實辛苦許多,馬不像羊,是有一定野性的。
尤其對於一些汗水寶馬來說,內心相當高傲,一言不合就要打架。再加上其本身移動速度快,一旦跑起來幾個呼吸間就跑沒影了,而放馬人則苦不堪言。
所以我們在電視中看到很少有人出去遛馬,基本上都是把馬拴在棚子裡平常投些食療,畢竟帶出去不好管教不說,還容易傷人。2014年11月11日,浙江象山影視城春秋戰國城內,《奪路而逃》劇組一匹馬受驚嚇扯起馬樁,並拖著馬樁翻過土墩衝向遊客遊覽區域,造成多人受傷。三人傷勢較重,其中一人搶救無效死亡。
由此可見放馬是很難的,而比放馬還要難的事情便是「當家」。蒙泰格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管理一個家庭很麻煩,並不少於治理一個國家」,就像前文說的「修家治國平天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個國家由無數的小家構成,國家為小家提供屏障,小家為大家提供力量,這是往大了講,在尋常百姓家,最煩惱的事情莫過於一天到晚的家庭瑣事。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又有言「清官難斷家務事」,當家很難。就從最基本的來說,家務活怎麼做?誰來做?也就是家庭的工作分配問題。
在咱們國家,一般來說,男主外,女主內家務活好像由女人一手承擔。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代女性當自強,越來越多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走上了職場,大放異彩。她們擁有男人難以想像的忍耐力和智慧,擁有可水可剛的手腕和心腸,在各個行業,都打下了一席之地。
雖然說傳統文化影響人類頗深,但再深也總得有個限度,總有一天或許這個社會會變成男主內女主外也說不定,相信現在就有很多人家裡都是男人做家務做飯洗衣等等,女人在外幹事業。
剛剛說的是家庭中男女搭配問題,現在在說的是家庭成員問題,寶寶作為愛情的結晶,一旦誕生便是整個家族的延續。
不管是現實意義,還是生活意義都很久遠,然而對於現實的小兩口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投資,甚至可能收不回來,誰知道長大會不會是一個小白眼狼呢?不管未來怎樣,現在奶粉價格普遍不便宜,等長大些又要找幼兒園找學校等等一系列事情撲面而來。
最後,世人皆道:「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說得不算錯,但在今天這個時代則有些不完善,畢竟物質生活好滿足,精神生活難彌補。
「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放馬是個辛苦差事,但當家卻是一輩子的買賣,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