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

2020-12-16 葉三說

經典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

《禮記大學》中曾言:「修家治國平天下」,古人將「修家」作為大業的開端,可能與「治國平天下」相比「修家」最為簡單,但同時也最為重要。市井民間有著這樣一句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是過來人可能無法理解。

那麼今天咱們就通過一句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當家」有何門道。

俗語是字面意思,但所表達的內涵卻值得深思,首先來看「寧放三天馬」。自古以來,馬這種生物似乎總是和文人騷客、浪蕩俠客、邊塞遊客相掛鈎。

比如王維《觀獵》一詩中提到「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詩人在放馬,在冰雪消融寒風凜冽的草原上獨自放馬,一種意興索然落寞蕭瑟的感覺讓整個畫面徒增悲涼。

又比如孟郊在《登科後》春風得意,就連胯下的馬匹都似乎看著相當順眼,於是大筆一揮寫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比起這些個滿腹才華的詩人才子,老百姓放馬則要樸實辛苦許多,馬不像羊,是有一定野性的。

尤其對於一些汗水寶馬來說,內心相當高傲,一言不合就要打架。再加上其本身移動速度快,一旦跑起來幾個呼吸間就跑沒影了,而放馬人則苦不堪言。

所以我們在電視中看到很少有人出去遛馬,基本上都是把馬拴在棚子裡平常投些食療,畢竟帶出去不好管教不說,還容易傷人。2014年11月11日,浙江象山影視城春秋戰國城內,《奪路而逃》劇組一匹馬受驚嚇扯起馬樁,並拖著馬樁翻過土墩衝向遊客遊覽區域,造成多人受傷。三人傷勢較重,其中一人搶救無效死亡。

由此可見放馬是很難的,而比放馬還要難的事情便是「當家」。蒙泰格尼說過這樣一句話,「管理一個家庭很麻煩,並不少於治理一個國家」,就像前文說的「修家治國平天下」,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個國家由無數的小家構成,國家為小家提供屏障,小家為大家提供力量,這是往大了講,在尋常百姓家,最煩惱的事情莫過於一天到晚的家庭瑣事。

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又有言「清官難斷家務事」,當家很難。就從最基本的來說,家務活怎麼做?誰來做?也就是家庭的工作分配問題。

在咱們國家,一般來說,男主外,女主內家務活好像由女人一手承擔。然而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當代女性當自強,越來越多的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走上了職場,大放異彩。她們擁有男人難以想像的忍耐力和智慧,擁有可水可剛的手腕和心腸,在各個行業,都打下了一席之地。

雖然說傳統文化影響人類頗深,但再深也總得有個限度,總有一天或許這個社會會變成男主內女主外也說不定,相信現在就有很多人家裡都是男人做家務做飯洗衣等等,女人在外幹事業。

剛剛說的是家庭中男女搭配問題,現在在說的是家庭成員問題,寶寶作為愛情的結晶,一旦誕生便是整個家族的延續。

不管是現實意義,還是生活意義都很久遠,然而對於現實的小兩口來說卻是一筆巨大的投資,甚至可能收不回來,誰知道長大會不會是一個小白眼狼呢?不管未來怎樣,現在奶粉價格普遍不便宜,等長大些又要找幼兒園找學校等等一系列事情撲面而來。

最後,世人皆道:「生活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說得不算錯,但在今天這個時代則有些不完善,畢竟物質生活好滿足,精神生活難彌補。

「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放馬是個辛苦差事,但當家卻是一輩子的買賣,您說呢?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嗎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有什麼講究嗎生活在農村,總能聽到身邊的老人時不時的說上幾句「順口溜」,這些「順口溜」念起來非常順口和押韻,看似粗糙實際上仔細品味一下裡面還蘊含著深厚的大道理。
  • 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為啥這樣說?
    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啥意思?為啥這樣說?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成語和俗語用的非常多,它表現的內容豐富多彩。婚姻在農村看來是一輩子的大事,所以對於婚姻的俗語在農村是最多的。今天我們來說的就是一句關於選夫擇妻的俗語,「寧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這句話啥意思?為什麼農村人會這樣說?我們先來解釋下這句話的意思,這裡的「一春」通常來指一年,而「一辰」指的是一個時辰。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乍一聽,可能就知道這是和雞打鳴有關係,它的字面意思是說,平時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不會啼叫的,但如果母雞啼叫了就是不好地徵兆;如果在三更半夜的時候,雞打鳴了,那麼接下來家中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下面就帶大家,來細細的解讀一下,這句話裡面所包含的深層次的意思。
  • 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啥意思,你懂嗎?在農村裡,關於冬至這一天的俗語就非常多,每年只要到這天,就能聽到不同類型的俗語從村民的口中吐出來,其中就有一句叫做「冬至出日頭,秋收累死牛」,究竟我們該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具體意思呢?這背後究竟藏著怎麼的道理。
  • 農村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啥意思?什麼是生妻?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先輩告誡後代該如何做人的至理名言,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勸賭莫勸嫖,寧窮死莫娶生妻」,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生妻指的什麼呢?
  • 俗語:寧丟錢財萬貫,不舍房屋向南,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俗語:寧丟錢財萬貫,不舍房屋向南,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俗語起源於古代的勞動農民,因為其富含深刻的道理,簡練的語言,十分具有傳播性,所以才能一一直流傳至今。但是有的俗語是有一定的地域性,也就是說只適合在某一個地區的情況。
  • 俗語「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輝煌,尤其民間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博大精深,其中為廣大人民群眾熟知的俗語就是最好的證明,不僅言簡意賅,而且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像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就是這樣一句很好的俗語,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什麼意思,何謂「過牆妻」?
    農村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婚喪嫁娶」一直以來都是很受中國人所重視的,尤其是在農村裡,婚喪嫁娶更是「天大的事」。不過,農夫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老輩人時常說的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什麼是「從良妓」、「過牆妻」?這句俗語其實是話糙理不糙!「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出自葉紹翁創作的七言絕句《遊園不值》中的經典詩句,原本是描寫梅花的,後來以此來形容女人出軌。而「過牆妻」指的就是那些有出軌行為的女人。
  • 處世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啥講究?教你做人的藝術
    處世俗語:「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啥講究?教你做人的藝術在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勞動人民兢兢業業,辛勤勞動,才能創造出我們現在能擁有的無比燦爛的歷史和文明。不如借著這個機會,我們來學習一句先人的處世俗語,看看先人的經驗到底值不值得學習。這句俗語內容是:「寧做螞蟻腿,不做麻雀嘴」。先不說意義正確與否,前人們是真的注重細節,俗語向來都是押韻的。寧願做螞蟻的腿,也不要當麻雀的嘴。為什麼呢?我們都知道,螞蟻是非常勤勞的一種昆蟲。
  • 農村俗語: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究竟是啥意思?
    在聊天的過程中,老者說:寧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我感覺很好奇,於是,便請老者講解一下這句農村俗語的意思。老者說:一、寧娶大家奴在古代,很多官宦之家或大戶人家都有丫鬟侍女,這些丫鬟侍女在封建社會裡被貶稱為「奴才」。
  •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
    俗語:「寧生窮命,不生窮相」,啥意思?老祖宗的金玉良言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職業叫做相士,就是根據人的面相,手相,言談舉止等特徵,判斷人的前途或者是吉兇禍福。其實相術這個學科並沒有那麼玄,而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
  • 俗語: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什麼意思?老祖宗的警告
    我們常能聽到「夜路走多了,總會遇見鬼」,意思是說壞事做多了,早晚都會得到報應,以前勞動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也特別注重生活中的細節,從看到的事物中得出一個道理。古時,交通不夠發達,人們常常靠著自己的雙腳,到達另一個地方,到了夜晚同樣需要休息,因為晚上潛在的危險要比白天多得多,光是夜間迷路,就讓人吃不消,因而就會停下來找處地方過夜,俗語說:「寧在墳頭過夜,不從空屋老宅過」,啥意思?老祖宗的忠告。
  •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啥意思?
    俗語:九九八十一,家裡做飯地裡吃,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限的,在曾經科技並不發達的年代裡,勤勞聰明的先輩們曾經發明過許多減輕勞動力增加產量的工具。但是即便如此,大部分農活還是需要人力去耕作,家境稍微好一點的人還可以買一頭牛或者租用來減輕負擔,若是家裡沒錢那麼地裡的活只能有家裡的老少少共同去參與完成。
  • 俗語:「大鍋臭,小鍋香,雞子的屁股,白菜幫」說的啥意思?
    前幾天與一位老農坐在一塊聊天,不知不覺聊到了吃飯的話題上,老農說:在咱們農村有一句俗語,這句俗語叫做「大鍋臭,小鍋香,雞子的屁股,白菜幫」,從這句俗語裡就知道啥好吃,啥不好吃了。「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我怎麼沒有聽說過呢?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對於老農的這種說法,我有些大惑不解。老農說:咱農村的確有這麼一句俗語,並且,這句俗語已經流傳了千年,你之所以沒有聽說過,那是因為你太年輕,如果你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可以給你解釋解釋。「好啊!
  • 俗語:寧窮死,也別娶生妻,生妻是啥意思?
    古人有這麼句話:「寧窮死,也別娶生妻」。」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說,1個人再怎麼窮,就算找不到媳婦兒,也別娶生妻。那麼這個「生妻」是指的什麼人呢?生妻有2個用法。最早出自李陵的《答蘇武書》一文中。所以這些人就只能過著「活寡」的日子。成書於康乾時代的《紅樓夢》可謂家喻戶曉,而其中的薛寶釵就可說是個可憐的「生妻」。本來賈家貴為公爵後代可謂有的就是錢,但後來他們家卻因被人參了1本而走向衰落。賈寶玉本喜歡的人是林黛玉,但他卻被迫娶了薛寶釵當媳婦兒。再後來寶玉看破了紅塵而選擇了出家,薛寶釵就這樣只能守活寡了。
  • 老人說「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啥意思?農村人才懂的俗語
    俗語「雞是千日蟲,再養就會窮」,說的就是與雞有關的事情,是農村人才懂的俗語。第一、雞是千日蟲如果說雞身上都是寶,相信大家一定不會反對。這主要是因為平時吃的雞蛋、雞肉等,就都是由雞為人類提供的重要食物資源。
  • 農村俗語「寧娶富家奴,不娶窮家女」,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從前老人們常說「寧娶富家奴,不娶窮家女」,一句話就詮釋了從前的人們找老婆的眼光。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是否有道理呢?在舊社會,很多富裕的人家都會僱傭或者收買奴僕在家中幹活,而「丫鬟」這個職業也就因此而產生。從前的人孩子生的多,如果家裡窮根本就養不起。
  • 民間俗語:「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啥意思?男人早懂少吃虧
    今天,我們分享的俗語話題是:「精足不思淫,氣足不思食」,啥意思?男人早懂少吃虧!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衣冠上國,禮儀之邦」;正所謂「上行下效」,古代中國朝堂之中的禮儀規程莊重嚴謹,民間也有許多簡化版的「禮儀制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以民俗的形式保留傳承下來。
  • 俗語所說的「寧娶寡婦,不娶生妻」是啥意思
    每一句俗語,都是千百年來人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總結出來的方法或者道理,所有的俗語都有幾個相同的特徵:讀起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有的蘊含哲理,也有的充滿封建糟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句市井氣息十足的俗語:寧娶寡婦,不娶生妻這句話的表達的其實就是它字面上的意思:寧願娶寡婦,也不要娶生妻。「生妻」就是指離過婚的女子。在古代講的是三綱五常,男尊女卑,封建社會男女地位不像現在的男女平等,那時的普通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可以說,她們從出生開始命運就是掌握在別人的手裡,不僅沒有受教育,參加科舉的機會,就連配偶的選擇權也沒有。
  • 農村俗語「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什麼意思?古人買肉的學問
    農村俗語「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是什麼意思?古人買肉的學問!文/農夫也瘋狂在過去物質匱乏的時代,對於老百姓來說,最幸福的生活就是天天有大魚大肉吃。而說到買肉,其實也是有很多講究的,古人買肉就講究「寧吃肥中瘦,不吃瘦中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在我國豬肉是食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肉類了,其中有肥肉,也有瘦肉,肥瘦搭配在一起,這樣才好吃。而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寧可吃肥豬身上的瘦肉,也不吃瘦豬身上的肥肉。換言之就是買肉的時候,要肥肉越多越好。這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