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食物不同地方、不同味道、不同叫法,為何會引起爭議呢?

2020-12-19 思思的小王

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除了地域廣闊,民族分布廣,美食的種類也是眾多。簡單的食物在不同的地方就有著不同的叫法,也有著不同的味道,時不時還會引起一些爭議。

什麼區別呢?

接下來我們就看一看,餛飩,抄手,扁食,雲吞的區別吧。

紅油抄手

是四川和重慶著名的特色小吃。

此種小吃柔嫩鮮美,湯汁微辣濃香。抄手在全國各地均有製作,紅油抄手是最為著名的品種之一。

紅油抄手

抄手的主料是抄手皮和豬絞肉。以麵皮包肉餡,煮熟後加清湯、紅油和其它調料即可食用。除了芝麻紅油抄手之外還有清湯抄手、蒜蓉抄手(蒜蓉抄手是沒有湯汁的)等。

四川抄手包法

四川餛飩的包法,與四川人天冷時把兩隻手「抄」在大褂袖籠中取暖之動作十分相似,故四川人慣稱餛飩為抄手。

雲吞

雲吞又稱扁食,是兩廣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的一種,屬於粵菜系。

不同於大部分南方地區的「餛飩」,初期被歸類為餅類之中。 之所以叫雲吞, 是因為粵語中餛飩的發音類似於雲吞。

雲吞

經過了長時間的發展,雲吞也有了自己獨特的風格,外皮以及裡頭的餡料都跟餛飩不同。大小一般以「一口吞」為標準,按照老廣記的標準,一碗標準碗雲吞數量為6顆到8顆。

雲吞是粵菜小吃的一種,初期被歸類為餅類之中。再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南方的「雲吞」亦有了自己獨立的風格,跟北方地區的餛飩有一定區別。雲吞與四川人叫的「抄手」、福建人叫的「扁食」相類似,不過用料、外形略有不同。雲吞與蛋面一起煮成的雲吞麵是地道的廣東小吃之一。

生雲吞

雲吞的製法是以雲吞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雲吞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常見為豬肉、菜(如香菜、芹菜)和蔥花混合剁碎並調味而成,也有加入蝦仁、大地魚碎、蛋黃、香菇、馬碲製作的雲吞餡。

廣東雲吞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準。雲吞多數是以開水灼熟,加入面和湯成為雲吞麵。亦有隻吃淨雲吞。在香港,亦有部份餐館把雲吞放在熱油內炸至金黃香脆奉客,是為「炸雲吞」,此做法亦在外國流行。

雲吞

大雲吞皮子,將肉餡放中間,在餡的外圍皮子上用食指沾清水畫個圓,然後將皮子的下沿往上折,使兩個半圓重合,用兩食指沿水跡壓在上面掃一下,使其粘合,再將皮子折合後的底邊兩角在肉餡的下面粘合(一角可以沾一點水,另一角壓在上面捏緊),這樣雲吞就站起來了。

要好吃,需要在每個大雲吞裡加一個蝦仁(用活的河蝦,自己出蝦仁,用一點點鹽和胡椒少許醃一下,出蝦仁剩下的蝦頭、蝦殼可以煮水後撈出,那水用來做雲吞的湯,加鹽、胡椒、無沙紫菜、味精、好榨菜丁、油、小蔥末)。

雲吞包法

大雲吞皮子,一般呈等邊梯形,短邊面對自己。小雲吞皮子,左手抓皮子,右手拿筷子或寬冰淇淋棍沾點肉餡,刮在皮子中間,然後捏緊,即可。

餛飩

餛飩是一道中國美食,漢語拼音是hún tún 或者hún tun 輕聲;粵語:wn3 tn1,音同「雲吞」;山東話:hún dùn;英文名:Wonton、Huntun [1] )是起源於中國的一道民間傳統麵食,用薄麵皮包肉餡兒,下鍋後煮熟,食用時一般帶湯。

生餛飩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越國,生俘越王勾踐,得到許多金銀財寶,特別是得到了絕代美女西施後,更加得意忘形,終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問國事。這年冬至節到了,吳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宮廷內外歌舞昇平。不料飲宴之中,吃膩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悅,擱箸不食。

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裡,她趁機跑進御廚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種新式點心來,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幾個花樣後,終於包出一種畚箕式的點心。放入滾水裡一氽,點心便一隻只泛上水面。她盛進碗裡,加進鮮湯,撒上蔥、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獻給吳王。

吳王一嘗,鮮美至極,一口氣吃了一大碗,連聲問道:「這為何種點心?」西施暗中好笑:這個無道昏君,成天渾渾噩噩,真是混沌不開。聽到問話,她便隨口應道:「餛飩。」從此,這種點心便以「餛飩」為名流入民間。吳越人家不但平日愛吃餛飩,而且為了紀念西施的智慧和創造,還把它定為冬至節的應景美食。

餛飩以餛飩和水餃來比較的話,餛飩皮為邊長約6釐米的正方形,或頂邊長約5釐米,底邊長約7釐米的等腰梯形;水餃皮為直徑約7釐米的圓形。

餛飩包法

餛飩皮較薄,煮熟後有透明感。亦因此薄厚之別,等量的餛飩與水餃入沸水中煮,煮熟餛飩費時較短;煮水餃過程中另需加入3次涼水,經歷所謂『三沉三浮』,方可保證煮熟。

扁食

扁食是古代對餃子稱呼,江蘇中北部(秦淮河)和福建地區因古文化區域一直保留著叫扁食,也是該地區一直常見小吃。

扁食的俗稱有很多,中國北方和江蘇南部和浙江一帶大部分地區通常稱為餛飩,南方各地區不同叫法居多,四川的抄手,湖北的包面,皖南的包袱,福建,江蘇俗稱扁食、或扁肉,廣東地區因「餛飩」二字較為少見,故俗寫作同音的「雲吞」(粵語),英語「wonton」即源自廣東話。

扁食

但是扁食一詞在河南,山西,江蘇一帶,是對水餃的一種別稱,是餃子最早在河南山西一帶的稱呼。與本文介紹的扁食屬於不同小吃。相傳是藥神張仲景製作,包裹藥材,具有醫療效果。形狀常見月牙等形狀。

扁食(扁肉)為福建和江蘇中北部地區的傳統小吃,北方和長江流域,江蘇南部浙一帶一般稱為餛飩。

扁食又稱為餛飩,各地叫法不同,形狀也不盡相同。

扁食包法

福建霞浦的扁食與福州肉燕做法及其相似,區別主要在皮的原料上,霞浦扁食的皮是麵粉加番薯澱粉,福州肉燕的皮是豬肉加番薯澱粉,皮的傳統純手工做法都是撒上一層澱粉摺疊擀一次,反覆多次,把皮擀得很薄,這樣做出的皮薄而韌,包餡也和福州肉燕一樣,只用薄竹片抹一點餡在皮上,單手攥緊即可,因此霞浦扁食吃的是皮和湯。

總結

【北京】中國北方等地通常稱為餛飩。

【四川】俗稱抄手,川人嗜辣,有道名菜叫做「紅油抄手」。(「抄手」有「牽起你的手」之意)

【重慶】重慶稱抄手,重慶東北部的開州區、萬州、雲陽等地稱包面。 [3-4]

【湖北】有人也稱為水餃(武漢地區稱呼)、包面(湖北其他地區稱呼)。

【安徽】皖南稱為「包袱」。

【江南】上海、蘇南、浙江等地的吳方言「餛飩」,與粵語發音頗為近似。上海餛飩一般用白開水煮熟,隨後放入雞湯、肉湯或者骨頭湯做成的湯料中,食用時還會根據個人喜好滴入香油或者醬油。在上海餛飩中有時還會裹入香菜或者芹菜。

【江西】俗稱清湯,也有地方稱為包面和雲吞。

【廣東】因「餛飩」二字較為少見,從前的人知識水平又有限,故俗寫作同音的「雲吞」(粵語),英語「wonton」即源自廣東話。

以餛飩皮包裹著剁碎的餡料。廣東餛飩的皮以雞蛋及麵粉製成,切成約8cm乘8cm的正方形。餡料則以肥、瘦豬肉、鮮蝦仁,加入大地魚碎及蛋黃、調味混成。廣東餛飩的包法一般講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齊折合起來。大小則以能一口吞下一顆為標準。

【福建】俗稱扁食、扁肉,肉餡一般是用槌敲打而成,皮是麵皮。

【貴州】俗稱「餛飩」讀KúEN TUEN,白開水煮熟之後,沾辣椒水(辣椒,醬油,蒜,醋,香油,黃豆等)

【臺灣】閩南語稱扁食。1949年前後,來自中國各地的移民把家鄉的叫法帶到臺灣,因此在臺灣餛飩、雲吞、扁食、或是抄手的說法都很常見。

【日本】此稱呼傳自中國廣東,沿用廣州話發音稱「ワンタン(wantan)」,寫作「雲呑」。

結語

看似像是一種食物,可是裡頭的文章卻大有名堂。我想,這就是美食的魅力吧。簡單的食材卻有各自的特色,那麼大家快去嘗試一下吧。

省點,使人們花對每一分錢!

相關焦點

  • 餛飩是一種不會過氣的食物,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你們那叫什麼?
    餛飩是一種不會過氣的食物,不同地方有不同叫法,你們那叫什麼?話說現如今在我們身邊從來是不缺少美食的身影,對於吃貨來說,好吃的美食都是不會放過的。而今天小優要說一種非常大眾的美食,那就是餛飩,大家一定有吃過吧。
  • 這些在南北方人中的不同叫法,說的其實是同一種食物
    因為南方和北方的由於地理環境的不同,氣候狀況的不同,所以南方人和北方人在生活方式,溝通用語方面,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現在交通發達,許多南方人向北走,許多北方人向南走。唉,她們都是為了生存。有趣的是,北方和南方都有的一些食物,它們是屬於同一種食物,但是在南方和北方有不同的名字,許多人有時候在聊天的時候,以為對方在和自己聊著不同的食物,其實說的是同樣的一種,最後才發現鬧出了笑話。
  • 冬天有哪些暖胃食物?200多種叫法的一道菜,不同地方叫不同名字
    冬天天氣很寒冷,每到這個季節,喝湯是很多人選擇的取暖方式,那麼冬天有哪些暖胃食物?新鮮的魚湯在冬天是很多人的心頭好,而在江蘇等地,有一種叫做「昂公豆腐湯」的食物,而它在不同地方還有不同名字。這種魚在蘇州等地叫做「昂公魚」,沒有魚鱗、魚的魚籽Q彈粘牙,味道很是特別。而在南方,很多人喜歡用它做豆腐。這種魚學名很多人可能都不認識,黃顙魚,但是它的味道是真的非常好,鮮美,沒有魚腥味,做法簡單,去掉內臟用水衝衝就完事,然後加點水和豆腐一起煮熟,加點鹽和蔥花就可以,不需要任何其他的味道,味道純天然。
  • 長得一模一樣卻有不同叫法,到底是不是同一種?
    而有幾種水果在外表上長得幾乎是一模一樣,但是卻有著不同的名字,很多人都會認錯!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在外表上很相似的五對水果,究竟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水果呢?一起來看看吧!有很多人說它們就是同一種,又有人說不是,到底是怎麼樣的呢?其實鳳梨就是菠蘿的其中一個品種!我們平時把菠蘿削好皮之後,外邊會有黑色的小坑,還要再用刀挖出。為了省這麼一個步驟,人們研製出了鳳梨這個品種,表面沒有黑色的小坑,更加光滑,體積也更圓一些!
  • 國慶少不了的佳餚,餃子,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那種美味是公認的
    國慶少不了的佳餚,餃子,不同的地方叫法不同,但那種美味是公認的。餃子最早的名字叫嬌耳,這種美味的國慶節少不了的佳餚,是一位醫生發現的,大概算一下時間,到現在可能已經有1800多年了。餃子的叫法有很多,有的地方叫扁食,有的地方叫焦耳,還有的地方叫煮角,圍繞水餃也有很多的民謠。
  • 菠蘿和鳳梨只是叫法不同,其實是同一種水果
    從生物學上分類來看,鳳梨與菠蘿只是稱謂的不同而已,並沒有說在鳳梨屬的植物中,那種鳳梨就一定叫菠蘿,那種肯定是鳳梨。無論是菠蘿或者鳳梨,都是指向可以食用的那一類,即金邊菠蘿。而從不同地域的叫法稱謂上看,對於鳳梨或者菠蘿,英語單詞都是pineapple,國外是沒有兩種稱呼。
  • 南北蔬菜叫法大不同,不知道就會鬧「笑話」!
    嗨,大家好,我就是英俊瀟灑,風流倜儻,人見人愛,花見花開,人稱山崩地裂,水倒流鬼見愁,或許你和大多數的人愛好相同喜歡著美食,但或許的只是愛好而已,但我絕對會用心對待這些美食,為大家帶來最真實,最美味的美食,我就是美食小編阿杜是也!
  • 這些蔬菜南北方叫法不同,其實都是一種菜,卻常被人誤會是不同菜
    南北方的飲食習慣不一樣,因此對於菜的做法也會有所不同,而除了做飯的方式不一樣以外,有一些蔬菜的名字,南方和北方的叫法也會不同,這些菜其實都是同一種蔬菜,但是到了南方和北方卻有著兩種不同的名字,因此也常常被人誤會是兩種不同的菜,而今天說的就是這些蔬菜南北方叫法不同,其實都是一種菜,卻常被人誤會是不同菜
  • 餃子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叫法,你知道河南人管餃子叫什麼嗎?
    餃子是中國非常傳統的一道美食,不過因為地域的不同吃餃子的習慣也不同,有的地方喜歡吃蒸餃,有的地方喜歡吃水餃,南方人在吃餃子的時候還喜歡把餃子跟餃子盛在一起吃,感覺好像湯餃一樣,吃法不一樣,每個地方對於餃子的叫法自然也不一樣,不過餃子應該算是大眾的叫法。
  • 北方和南方蔬菜的不同叫法,不知道的會鬧出笑話
    南北不僅氣候、習俗差異大,在生活中很多事物的叫法都不相同,比如一些蔬菜,其實稱呼都是不同的。很多人去到南方或北方都一時搞不清楚這些東西是什麼,很容易引起笑話,今天就帶大家一起看一看以下四種蔬菜的不同叫法。
  • 南北方關於這幾種蔬菜的不同叫法,番茄or柿子?差異有點大
    除此之外,很多蔬菜水果明明就是同一種,但叫法不同,有時還會出現很尷尬的場面。 南北方關於這幾種蔬菜的不同叫法,番茄or柿子?差異有點大 。菜花or花菜?這個蔬菜大家都認識,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食物纖維,對抗癌防癌非常有幫助。它在北方叫菜花,南方叫做花菜。
  • 春節話餃子 各個地方的不同叫法
    餃子,以面為皮的充餡食物,是中國飲食文化代表性的食品之一。   相傳,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祛寒嬌耳湯」。當時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煮熟剁碎後,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又作「膠耳」),煮成「祛寒嬌耳湯」,給百姓治療凍耳。故許多地方還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並有「冬至不端餃子碗, 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
  • 餃子在不同的地方竟然有不同的叫法,你知道河南人管餃子叫什麼嗎
    餃子是中國非常傳統的一道美食,不過因為地域的不同吃餃子的習慣也不同,有的地方喜歡吃蒸餃,有的地方喜歡吃水餃,南方人在吃餃子的時候還喜歡把餃子跟餃子盛在一起吃,感覺好像湯餃一樣,吃法不一樣,每個地方對於餃子的叫法自然也不一樣,不過餃子應該算是大眾的叫法。
  • 食物的緣分:不同國家的不同菜餚 為何會叫同一個名字
    有時候我們上網搜尋,會發現跟自己同名同姓的人!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相隔千裡的兩地、不同的飲食文化中,竟也會出現「同名」的食物。究竟來自不同國家的不同菜餚,為何會叫同一個名字?這是意想不到的「巧合」?還是背後又有什麼故事呢?
  • 全國各地相同的食物卻有著不同的叫法,你知道幾個?
    這只是從大方面進行劃分,因為南方和北方還有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無論在飲食,文化,習俗等多方面都有差異,今天我們主要在吃的方面來了解一下不同地方的不同叫法。馬上就要過年了我們就不得不提一下餃子,我相信北方人們過年都是吃熱乎乎的餃子的,但是有些地方吃別的食物。而且只有在北方餃子才稱為餃子,在其他地區就有了不同叫法。
  • 餛飩,雲吞,和抄手,很多人都會對此有所疑問,為何叫法不相同?
    文/雲在青山月在天餛飩,雲吞,和抄手,很多人都會對此有所疑問,為何叫法不相同?大家知道很多美食在各個地方都有著不同的稱呼。但這些稱呼往往會讓人感覺到雲裡霧裡,不知所措,人們傳統所認知的各種食物,在其他的地方被稱呼成其他的名字,有一定的道理嗎?餛飩,雲吞,和抄手,很多人都會對此有所疑問,為何叫法不相同?還是有什麼由來呢?在大家日常所認知的餛飩,雲吞和抄手。大家可能會分不清這三個所代表的真正食物。有時也分不清他們所代表的真正區別。其實在此小編要給大家解惑一下。
  • 高粱酒什麼味道 不同的酒原料不同
    高粱酒什麼味道 不同的酒原料不同時間:2018-05-17 11:15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高粱酒什麼味道 不同的酒原料不同 不同的酒原料不同,理所當然口感也不同,即使是同一種原料製作而成的酒,方法不同,口感也是不同的。那麼,高粱酒什麼味道?高粱酒怎么喝?
  • 獼猴桃和奇異果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水果?它們有什麼不同?
    其中就包括阿芹,我曾經甚至一度以為獼猴桃和奇異果是同一種水果的不同叫法,就像柚子又分為紅心柚和白心柚,但後來發現並不是,相信很多小夥伴也是如此吧?今天就跟阿芹一起看一下獼猴桃和奇異果到底有什麼不同?怎麼分辨是奇異果還是獼猴桃?
  • 還以為「燒仙草」和「涼粉」只是叫法不同,是我誤會了
    果凍,可以使用幾種不同的「介質」來起到凝固作用。比如魚膠粉、吉利丁片等。而日本的水信玄餅也可以選擇用涼粉或者寒天粉來製作。不過說到燒仙草,許多人都會覺得「那不就是涼粉嗎?只是臺灣省的叫法不同罷了」。小汐以前也以為是這樣,後來才知是我誤會了。
  • 南北方蔬菜的不同叫法,香菜在北方原來這樣叫,不知道會鬧笑話!
    香菜-芫荽 」香菜「是一種很常見的提味菜,但這是南方人的叫法,在北方人們習慣叫「芫荽」,尤其是在喝羊湯或者是喝拌湯的時候,都喜歡在出鍋前放一把芫荽來提味,哪味道真的是特別香,瞬間就提升了整鍋湯的味道。南北方蔬菜的不同叫法,香菜在北方原來這樣叫,不知道會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