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能濰坊杯其中一個重要的議程是青少年足球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研討會在31日在魯能足校舉行,知名主持人劉建宏主持了研討會。
而在會上,法蘭克福U19主教練Stipic感嘆:「30年前沒有外國教練,沒有錢,但中國隊是亞洲最好的,但幾十年過去了,現在中國有很多外國教練,很多錢,很多的大體育場,很大的投資,為什麼中國隊還是輸球呢?肯定會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
這位教練說的話有點偏差,首先,中國足球所謂的以前沒錢時亞洲最強是一個錯誤的觀點,國足最為輝煌的時候也就02年打進了世界盃。
不過還有值得一書的就是:00年前後取得很多不錯的成績,包括亞洲杯亞軍?98年的時候也曾經差點進世界盃被?
有人拿02年少兩個對手說事,只能說明他不懂世界盃規則:東道主只有一個的時候不佔任何洲名額,賽事本身就有一個東道主名額。而多餘的東道主佔本洲名額,所以國足那年絕對是名副其實地進了世界盃!
但是之後的世界盃小組賽裡面體現出來了國足的羸弱,三場比賽未進一球,淨吞9球,排名三十二支球隊倒數第二。
而所謂的現在有錢了,國足成績反而不好,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點道理的。
現在的中超叫做金元中超,各家中超俱樂部每個賽季都在花重金高價引援,天價年薪引進世界名帥等等,這的確能在短時間內提升球隊實力,以及比賽的精彩程度。
但是仔細看就會發現各家引援而來的外援都牢牢佔據了一支球隊的最為重要的中軸線(前鋒線、中場、後衛線),三條線各有一位高質量外援在帶著中國球員踢球,但是這也造成了國內球員沒有擔當的問題,進攻上不去,把球傳給外援進攻;組織不得當,把球傳給外援組織;射門難得分,把球傳給外援射門,這就最後導致國內球員在國足正式比賽中的關鍵時刻沒有展現出俱樂部中那種高效的發揮——整個球隊就沒有發現有用的中國人。
其實足球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需要全社會的認同以及切實參與到這項運動中來才可以有長遠的發展;要知道,在歐洲回家一位足球運動員是很受人尊重的,大人們也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去從事這項運動,在我們國家孩子每天都被比人還重的書包壓垮肩膀,一回家做完作業,估計還有各種小灶開著忙著,哪有時間走出房間出去運動呢?
就好像棒子在世界盃輸了怪中超那樣,人家是賴皮,但人家說的也是真話:躺在中超賺的錢遠比出國闖蕩多,誰還願意出國闖?越不出去,水平就越低。如此下去,中國哪能出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