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期間,38元一隻的「青島蝦」火遍全國,吃海鮮被宰再次激起公憤,成為熱點話題。北部灣沿海三市作為廣西吃海鮮的「聖地」,每年都吸引不少前來趕海的遊客,歷年來也積累了不少不良商家宰客的「經典案例」。記者採訪欽北防三市工商、旅遊部門,揭開偷梁換柱、異名標註、缺斤少兩、強買強賣、不明碼標價等常見宰客招數
招數1
不明碼標價
10月1日,外地遊客徐先生和朋友來到欽州三娘灣景區旅遊,遊玩至傍晚肚子餓,便向籌備景區活動的志願者打聽在哪家大排檔吃東西實惠。志願者告訴他們,中午剛剛在旁邊一家大排檔點了一盆海鮮粥,價格60元,分量比較足。徐先生便欣然前往這家大排檔,但沒看到價目牌。他點了一盆海鮮粥,這時該店老闆開價為120元。
徐先生疑惑地說:「今天中午吃才60元一盆呀,怎麼現在翻倍了?」該店老闆見狀,遲疑了一下回答說:「哦,這樣啊,那就60元吧。」點餐完畢後,徐先生慶幸地對友人說:「還好先問清楚了價格,不然肯定被宰。」
招數2
同店不同價
10月4日,欽州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接到投訴,一名外地遊客在三娘灣景區海鮮大排檔點餐,發現「同店不同價」。投訴人稱,他在一家海鮮大排檔擺在店外的桌椅坐下點單,老闆告知瀨尿蝦為38元/斤。然而,當投訴人走店內想挑選魚缸內的瀨尿蝦時,老闆則說缸內的瀨尿蝦68元/斤。這讓投訴人很驚訝,為何同是瀨尿蝦,店內和店外的居然相差30元/斤。
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表示,將約談被投訴的大排檔老闆,調查清楚價格差異原因。一名執法人員根據多年的執法經驗分析,出現此類情況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店家所用海鮮食材新鮮度不同。比如,在店外所點的38元/斤瀨尿蝦是冰凍過的死蝦,而68元/斤的則是活的新鮮蝦,所以價格差異才這麼大。
招數3
偷梁換柱
欽州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主任賀基隆,曾看到海鮮店裡上演的一場「狸貓換太子」把戲。在他排隊點菜的時候,看到前一位顧客挑選了一條生猛的臘魚,店家將魚稱重,顧客確認斤兩後便回到座位等待。
就在此時,店家趁機將這條本應送到砧板上的臘魚,重新放回到魚缸裡,然後迅速從冰櫃中拿出一條大小相當的死魚來冒充。就這樣,挑選好的活臘魚立刻被死魚所取代,而顧客全然不知情。賀基隆見狀後,當場對該店老闆的不誠信行為進行譴責。
招數4
異名標註
網友「麥克章魚」曾到北海銀灘一家海鮮大排檔就餐,發現一些普通螺類標註為「皇帝螺」、普通鮑魚說成「美人鮑」。據悉,這類騙局專騙不熟悉海產品的外地人。這些被取了好聽名字的海產品,價格翻了好幾倍。
招數5
缺斤少兩
成都張先生去北海外沙某海鮮酒店吃海鮮,點了一條石斑魚。大排檔稱這條魚有3斤多重,張先生卻怎麼看都覺得這條魚沒那麼重。張先生投訴後,才發現該酒店的秤被動過手腳。據知情人透露,不少海鮮餐飲店使用八兩秤,甚至有黑心商家使用六兩秤。
招數6
混淆概念
9月30日,北海一些海鮮店存在不明碼標價、價格虛高問題,被北海相關部門責令整改。原來,一些海鮮排檔故意擋住標價牌,然後利用遊客不熟悉海鮮價格行情的特點隨意叫價,導致海鮮價格虛高。也有部分排檔利用口音問題,混淆概念,導致消費者認為花錢自己買了一斤,實際卻只買了一份或一隻。
北部灣海鮮消費之措施
北部灣三市出臺各種措施嚴防海鮮餐飲店宰客,國慶黃金周餐飲類投訴下降
三城「高壓打擊」海鮮店宰客
在青島海鮮宰客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記者調查發現,北海的黃金周餐飲類投訴舉報有所下降,而欽州投訴甚少,防城港則幾乎為零。據悉,欽北防三市政府高度重視以及各相關部門維持長期高壓打擊政策,讓海鮮餐飲店宰客現象得到抑制
措施
重罰嚴管為遊客維權
這個黃金周,微信朋友圈不少人在轉發公眾號「發現北部灣」的一條微信:「工商警示:在北海吃海鮮避開這5家店。」原來,這是北海市工商局發布的消費警示,將今年以來被消費者投訴3次及3次以上的海鮮餐飲店的信息向社會公布,提醒消費者提防「消費陷阱」。
這類舉措起到了作用。據北海工商部門統計,今年黃金周餐飲類投訴共12起,與去年國慶餐飲類投訴舉報14起相比有所下降。
國慶黃金周期間,欽州市12315受理中心接到投訴8起,內容多為商品或服務諮詢,針對旅遊景區(景點)的投訴僅有2起。
防城港市物價局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今年國慶黃金周只接到一名遊客打電話諮詢價格情況,沒有接到一起關於價格方面的投訴,主要是防城港海鮮大排檔多數相對較為實惠,且明碼標價。
「此前出現過導遊、旅行社和商家聯合拉客的事例,我們一旦發現,處罰很嚴厲,曾經有一名導遊被罰了9000元。現在基本杜絕了這一情況。」北海市旅遊質監所所長張來說,「由於海鮮宰客主要針對遊客市場,對遊客的提醒在我們的工作中佔了很大比例。」
記者注意到,該局通過媒體、官方網站、微博、微信等各類渠道發布北海旅遊小貼士,並公布消費者投訴記錄較多或有違法受罰記錄的旅遊市場經營業主的信息,使其「一處受罰,處處受限」。
為了讓消費者認識海產品、知曉海鮮實時價格,北海旅遊、工商等部門要求全市海鮮餐飲店懸掛了「三塊牌」:一是海鮮產品圖譜,公布了36種常見海鮮;二是海鮮誠信經營公示牌,牌上內容包括旅遊禁止事項、處罰辦法和舉報電話、舉報獎勵辦法等;三是產品價格公示牌,要求必須懸掛在醒目位置,實現明碼標價。
欽州工商部門則採取將「消費維權服務站」進駐學校、社區、商場、企業、景區的方法,讓調解監督崗位遷移。消費者遇到問題,如果與商家協商不下,可找到維權服務站,現場進行調解。這樣能減少消費者的維權成本,為匆匆趕路的遊客提供便利。
說法
海鮮餐飲監管難度大
儘管總體情況向好,但宰客現象並不能完全杜絕。「北海有一千多家海鮮餐飲店,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且多是個體散戶,監管難度大。」北海旅遊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魯性東說,「看起來差不多的海鮮品種,死的與活的價格差別在4倍左右,不良商家很容易利用這些『空間』誤導消費者。」
此外,不少遊客旅遊行程緊而維權費時費力,不得不選擇「破財免災」,也縱容了一些黑心商家的宰客行為。
方向
應向規模化品牌化發展
國慶黃金周期間,北海紅沙海鮮城的銷售模式引起遊客關注。據該海鮮城總經理許承斌介紹,他們有一整套防宰客機制。
「一是一樓海鮮稱重的秤都是管理方統一配發的公平秤,不能調試;二是不允許二樓加工飯店老闆在一樓擺海鮮攤,防止在操作過程中偷梁換柱;三是加工飯店採取可見模式,廚師在裡面加工,購買海鮮的遊客可以看見,以防被以次充好。」
魯性東表示,為了從根本上解決海鮮餐飲店宰客的問題,還需進一步加大對海鮮宰客的監管力度,嘗試更多辦法。他建議:「利用政府扶持和市場調控,引導北海海鮮餐飲市場向規模化和品牌化發展,淘汰一批『拖後腿』的海鮮餐飲企業。」
北部灣海鮮消費之應對
掌握「防宰攻略」 做個精明「吃貨」
外地遊客來到北部灣,如果不吃上一兩頓生猛海鮮,就難免會有些遺憾。但怎麼才能吃得放心呢?記者為你總結了欽北防吃海鮮防宰攻略,讓你吃得開胃又開心
1
謹慎選店
很多本地人吃的店較放心
外地遊客想吃海鮮,最頭疼的就是不知道上哪兒吃才既實惠又地道,北海資深網友為大家總結出下以幾個特點,看到基本符合的店就可以放心地進去吃。
1.一般不要進那些位於通衢大道旁、把「海鮮」招牌做得很醒目的餐館,例如「荷塘海鮮大排檔」、「潤海海鮮大排檔」、「黃河海鮮大排檔」之類。
2.到小街小巷轉轉,遇到不起眼的招牌,寫著「瘦五」、「二哥佬」、「三哥佬」、「二妹」、「崩鼻五」、「哨牙三」之類的,這樣的店不僅帳算得公道,而且能讓你吃得地道。
3.店前停的車多為本地牌照,吃飯的人多講本地話的,如果門口擺著水煙筒,還有人翹腳飲「土炮」(當地的米酒),就更加不用擔心。
4.選擇那些店門口沒有花枝招展的迎賓小姐,服務員拙手拙腳且笨嘴笨舌的店。你開一句玩笑,她們只會掩口而笑,而不會伶牙俐齒還嘴或順杆子爬的,一般都沒問題。
2
仔細問價
點菜時要看清價格單位
吃海鮮要看分量問價格,這是防止被宰的關鍵。欽州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主任賀基隆,根據多年執法經驗,總結出問價格要做到三點:「膽大、心細、臉皮厚。」
1.進店要看海鮮是否明碼標價。雖然海鮮的價格並不固定,會受到天氣、市場等因素影響而變動,但每天的價格是相對固定的,店家必須標明當天海鮮的價格,遊客最好選擇有明碼標價的店鋪。
2.看海鮮價格單的時候,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價格的單位名稱是什麼,例如蝦是38元一斤還是38元一碟或一隻?如果菜單上明碼標價是多少錢一斤,遊客吃了,就挨認帳。如果菜單上存在價錢和單位不清楚的情況,那麼就得提防吃到「青島蝦」了。
3.點單時死要面子可使不得,臉皮要厚。有些遊客帶朋友出去吃海鮮,認為摳著價格問會顯得自己很小氣,好像不捨得出這點錢一樣,所以不問價格就隨意點。一些不良商家看到這樣的遊客最高興了,不宰你宰誰呢。所以,不能要面子,必須問清價格。
4.兩個月前,欽州市民肖先生到北海吃晚飯,點菜的時候指著一種紅色的魚問:「這個魚多少錢一斤?」令他驚訝的是,他的話音未落,早有準備的服務員立即以令人瞠目結舌的速度,伸手撈起了這條魚,迅速摔在了地上,然後才告訴他:「你點的這條魚味道不錯,100多塊一斤。」
後來肖先生才發現,這種魚只是市場上常見的紅魚,而他為這條魚花了300多元,於是,這頓「海鮮大餐」令他難以下咽。肖先生總結出經驗:「點菜問價時,手別亂指。」
3
挑選海鮮
防止商家以死充活缺斤少兩
吃什麼海鮮對價格影響也很大,吃養殖的基圍蝦與吃龍蝦是不能相提並論的。那應該怎麼樣挑海鮮呢?
1.死的海鮮與活的海鮮價格差異很大,例如死的瀨尿蝦賣10多元/斤,而活的、肥美的瀨尿蝦能夠賣到60多元/斤。選擇時要看好海鮮是否是生猛,防止商家把死魚死蝦混在活魚活蝦裡賣給你。有些死的海鮮是不能吃的,否則容易中毒。
2.如果遇到不良商家「以死充活」,在餐桌上還是能夠看出來的。如果是活的魚,煮熟後魚眼是凸出來的,且魚肉嫩滑,而死的魚煮熟後魚眼不凸出,而肉質口感不佳。
3.稱海鮮時要注意賣家的小動作,欽州市工商局12315消費者申訴舉報中心曾收到遊客投訴,一顧客在該市東風市場購買了5斤海鮮,實際上只有3.7斤,缺斤少兩嚴重。
4.海鮮餐館「宰人」的手段這麼狠,歸根結底是大家對海鮮不熟悉。例如螺的種類很多,價格也差別很大,一些無良餐館就紛紛給海鮮改名,普通的「包螺」改名「皇帝螺」, 鯧魚改名「黃金魚」,花蟹改名「七星蟹」……顧客吃之前,要先貨比三家,或諮詢本地人,了解行情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