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譯作合集出版,精選了巴金一生的翻譯作品

2020-12-19 好奇心日報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巴金研究會會長陳思和曾和巴金的兒子李小棠做過同班同學。他問李小棠,你爸爸到底懂多少種語言,李小棠回答,十五六種語言。

「其實對於巴金先生來說,從事翻譯的世界可能比寫作要早。他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翻譯家。巴金懂十幾種語言,這在中國當代作家裡,是非常少的。」 5 月 18 日,陳思和在《巴金譯文集》新書分享會上談道。

在巴金誕辰 115 周年之際,由巴金故居策劃、浙江文藝出版社與草鷺文化合作推出的《巴金譯文集》出版。十冊譯文精選巴金一生中的翻譯作品,其中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譯文集根據巴金生前親自校訂的最後版本排印。

巴金畢業於成都外國語專科學校。畢業後,巴金赴法國留學,學習了法語和世界語。通過世界語,巴金又接觸了俄語、日語、德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翻譯了數量可觀的文學作品。

在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善看來,整個世界文學的發展歷史,都在巴金的藏書室裡:「巴金是個手不釋卷的人。除了和朋友一起聊聊天,吃吃館子,除了寫作,他就是讀書。他的藏書之豐富非常驚人。在中國現代作家當中,能夠跟他比的,大概只有魯迅。其他作家是沒辦法跟他比的。」

陳子善認為,巴金的翻譯和創作並不是對抗的。想要研究巴金,不僅應該讀《家》《春》《秋》《寒夜》《隨想錄》,也應該讀他的翻譯。巴金非常重視翻譯,否則他不會花那麼多的時間精力在翻譯上,而是會寫更多的小說。

巴金翻譯了不少自己反覆閱讀的書籍。他曾讀過世界語版本的斯託姆《遲開的薔薇》,去北平看沈從文時,他又在火車上閱讀了德語版本。抗戰時,巴金住在林語堂哥哥家的隔壁,從林語堂哥哥家借來了德語版本,繼續閱讀。在這樣的基礎上,巴金才親自翻譯了《遲開的薔薇》。

巴金所翻譯的文學作品,大多都同他的理想接近。他願意通過翻譯作品來傳達自己的理想,而外國文學作品也反過來影響巴金。陳思和認為,在文革前,巴金接受了思想改造,覺得自己應該被批鬥,在託爾斯泰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想法。

在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王宏圖看來,如果沒有翻譯,20世紀的中國新文學是很難想像的。儘管今天的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但巴金當年翻譯的作品,依然滋養著今天的青年。巴金的翻譯並不完美,但不能因為後面有了更精湛的翻譯就否定他的翻譯。巴金這一代作家的翻譯塑造了中國新文學的進程,成為了漢語文學傳統的一部分。從這個角度來說,翻譯不僅僅引薦了外國文學,也構成了中國的新文學。

題圖來自:Wikipedia

相關焦點

  • 全新《巴金譯文集》出版:巴金不僅是作家,更是翻譯家
    在現當代文學史上,巴金是個耳熟能詳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文學創作,翻譯也是伴隨巴金一生的事業:屠格涅夫、高爾基、迦爾洵等作家,都對巴金的文學創作及思想產生過深遠影響。巴金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了翻譯工作?又怎樣遴選他要翻譯的作品?
  • 巴金是我國一個十分大膽以及剛正不阿的人
    歷代以來,無數的人做了無數的貢獻,有的放上了自己生命,有的放上了自己物質,還有一種人奉獻了自己的精神,巴金的貢獻就是自己的一生。不管是精神上面還是其他的方面,巴金一生創作無數,他以他的文學創作來教育著人們,將愛國精神寫進了他的小說之中,他的代表作《激流三部曲》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巴金批評了封建社會思想,主張新文化,並且發揚愛國精神,他的情感他的愛全部流露在他的作品之中,不僅如此,巴金通過自己的作品發揚了一種正義精神,他的文學對人民群眾以及中國的未來有了巨大的印象,而且,這也是在文學壇之中一個重大的提升
  • 巴金不僅會十五種語言 還翻譯不少外國文學...
    《巴金譯文集》透露著他喜歡哪些外國作家  今年恰逢巴金先生誕辰115周年,全新彙編的《巴金譯文集》(共十冊)新近上市,由巴金故居策劃、草鷺文化與浙江文藝出版社推出,可收錄了巴金先生翻譯的經典譯作,包括屠格涅夫的《木木》《普寧與巴布林》《散文詩》、高爾基的《草原故事》《文學寫照》、迦爾洵的《紅花集》、赫爾岑的《家庭的戲劇》等作品。
  • 巴金故居發現大批珍貴文獻
    新華網杭州4月17日電(記者馮源)最近在巴金故居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獻,極具價值,這是記者從15日在杭州結束的巴金故居首次專家諮詢會上獲悉的。巴金筆名知多少?
  • 紀念巴金逝世十周年:"巴金精神,如撒在心田的麥子"
    80多年巴老引用的一段話「巴金精神,如撒在心田的麥子」  2005年10月17日,一代文學巨匠巴金在上海逝世。昨天,紀念巴金先生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之一——「我的家——圖與文二重奏」展覽在長寧區市民學習中心展出。展覽上的圖是攝影師陸傑拍攝的巴金故居四季照片,文是巴金先生記述家庭生活和回憶親人的文選《我的家》。圍繞「我的家」,一場特殊的分享會同時舉行。「巴老最愛的是他的讀者。我們每個人都有家庭,與讀者共同分享巴老留給我們的笑容、親情故事,可能是最好的紀念之一。」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說。
  • 尋找巴金的黛莉:關於巴金生前的七封信
    從此,趙瑜「追隨著黛莉女士生活的足跡」,進行了長達兩年的「尋找巴金的黛莉」這一艱難而又神奇的過程。而趙瑜記錄全過程的報告文學作品《尋找巴金的黛莉》一經《中國作家》推出,便產生了轟動,並當之無愧地榮獲《中國作家》鄂爾多斯文學獎10萬元大獎,16位評委全票通過;榮登由《北京文學》月刊社主辦的「2009年中國當代文學最新作品排行榜」前列。
  • 上海巴金故居正式開館 6日起接受團體預約(圖)
    12月1日,位於上海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經過整修布置,正式對公眾開放。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日電(記者 鄒瑞玥)位於上海武康路113號的上海巴金故居1日正式開館,將從2日起對公眾開放。
  • 《課間十分鐘》回顧巴金 一生筆耕不輟找尋理想
    中新網12月13日電 本周日晚21:35,深圳衛視《課間十分鐘》第二季走進巴金的家。巴金的文字永遠充滿著青春的激情與活力,成為無數讀者的靈魂燈塔。巴金紀念館中的巴金塑像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巴金原名李堯棠,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世代做官、數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巴金曾在《我的老家》裡回憶離開家時的樣子,「門前臺階下一對大石缸,門口一條包鐵皮的木門檻,兩頭各有一隻石獅子,屋簷下一對紅紙大燈籠。」  這座五進三重的大宅院裡,巴金有「將近二十個長輩,有三十個人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個男女僕人。」
  • 作家巴金有多愛他的妻子?巴金臨死之前的遺言,讓人潸然淚下
    巴金始終記得和蕭珊認識後的每一個片段,每一個畫面,這是他寶貴的回憶。1936年,巴金寫的長篇小說【家】出版後,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引起了大家的熱烈關注,巴金常常收到很多書迷熱情洋溢的來信,這一年,巴金不僅收穫了事業的成功,還遇到了自己此生的唯一。眾多書迷的來信中,有一個書迷每次寫信都落款「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她熱切地表達著對巴金小說的喜歡。
  • 巴金在山東|十天四次,巴金品茶趵突泉
    文|高軍巴金在10天的時間裡,曾與趵突泉有過四次密集的晤面。老舍和濟南趵突泉的關係,很多人能津津樂道,有人甚至能背誦他寫的散文《趵突泉》。而巴金與泉城濟南的交集很多人就不知道了。筆者關注巴金與山東的關係多年,通過查閱資料、走訪等,近期終於勾勒出一個輪廓。本文談談巴金與趵突泉的這段淵源。巴金因擔任北方老根據地訪問團副團長,在1951年初秋來到濟南。
  • 蕭珊:巴金親愛的「17歲小友」,一見鍾情再見白首的忘年之戀
    兩人若是一見鍾情,又能夠相守一生,這樣的愛情故事可謂是一段佳話。巴金,我國著名的作家,曾被一位「17歲小朋友」寫信追求,二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書信來往後選擇了見面,結果一見鍾情,感情令人動容。憑藉《家》成為著名作家,收到無數讀者來信巴金的作品《家》出版後受到大量讀者的歡迎,這部小說轟動一時,並且不斷地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隨著小說的出名,巴金先生也成為了中國的著名作家,吸引了一眾粉絲,每天來信不斷。
  • 金庸、茅盾、老舍、巴金、冰心 他們的書法作品見過麼?
    7月20日,美術傳媒網絡春拍正式登場,本次春拍周集合了主館與優質分館,共計17個專場,包含了名家名人書畫、瓷器、翡翠、玉器等作品,精選拍品,歡迎諸位藏家參與競拍。本次春拍周,還將推出一個特別的專場——【同一個私人藏·名家籤名書專場】,該專場集結了巴金、冰心、老舍、茅盾、金庸等作家手寫籤名書籍。
  • 楊憲益完整中譯作品首次集結,他翻譯了整個中國
    今年是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去世十周年。近日,世紀文景集結楊憲益生前完整的中譯作品而成的《楊憲益中譯作品全集》(全五卷),也得以與世人見面,這些作品讓諸多讀者重溫楊憲益文字的溫潤與美妙。作者:寶君其中,《兇宅》、《凱撒和克莉奧佩特拉》等作品更是楊憲益先生的珍稀譯本。為了讓讀者更多維度感受一代翻譯大家的風採,6月底,世紀文景還在北京77劇場舉辦了別開生面的楊憲益中譯作品誦讀會。舞臺劇演員張巍誦讀的《凱撒和克莉奧佩特拉》中經典的獨角戲選段,讓觀眾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譯者在文字上的乾淨利落;青年詩人戴濰娜誦讀的詩歌片段,則將譯者的典雅與詩性之美展現得淋漓盡致。
  • 《尋找巴金的黛莉》披露巴金與一位女讀者的7封書信
    近日,紀實文學《尋找巴金的黛莉》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該書揭秘年輕時的巴金與黛莉小姐一段鮮為人知的往事,展現了一位新時代女性的坎坷命運以及在歷史長河中的大家族傳奇故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該作品發表後即獲《中國作家》文學大獎,並登上了《北京文學》當代文學排行榜。據趙瑜介紹,這7封信是巴金用鋼筆書寫的真跡,應該沒有發表過。收信人地址前後一致,都是「山西太原坡子街20號」,收信人姓名均為「趙黛莉女士」。7個實寄信封俱在,其中兩封保留著數枚民國時期的郵票,上面分別印有孫中山頭像和蔣介石頭像。
  • 巴金故居發現大批文獻:記述民國愛情往事(圖)
    巴金 (資料圖片)15日在杭州結束的巴金故居首次專家諮詢會上傳出消息,最近在巴金故居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獻,極具價值。日寇侵華的見證 1928年12月,巴金由法國回到上海,與好友索非夫婦住在閘北寶光裡。在寶光裡居住的時間,是巴金最為難忘和愉快的日子,他筆耕不倦,一寫就是一個通宵,完稿後,索非就把稿子送去出版。長篇小說《家》、《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就是在這裡動筆的,《我的自傳》、《初夜》、《丹東之死》等重要譯作是在這裡譯就的。
  • 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
    新華社倫敦12月22日電(天下人物)英國翻譯家韓斌:用譯作打開文化交流之窗新華社記者張代蕾孜孜不倦翻譯中國文學20載,把賈平凹、嚴歌苓、韓東等中國作家的作品帶給英語讀者,英國翻譯家韓斌日前榮獲中國出版業面向海外設立的最高獎項
  • 巴金故居修繕完工試開放 保存豐富圖書文獻資料
    12月1日,上海武康路113號重又熱鬧了起來,在人們的期盼中,歷經五年的論證研究、資料整理、修繕施工,巴金故居修繕工程宣告竣工,即日起對公眾開放。參觀者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巴金生前寫作、會客、生活的場景,還可以通過專題展覽一睹巴金故居收藏的重要文獻資料。
  • 巴金藏名家書畫杭州展出 文壇佳話細節傳遞溫暖
    張樂平贈送巴金《微笑的三毛》。記者 吳煌 攝  浙江日報杭州7月11日訊巴金先生不是收藏家,這裡展出的書畫並非刻意搜集,都是師友和晚輩送給他的,是表達情誼的一種方式——今天,由巴金故居、江南文學會館、上海印刷(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巴金藏名家書畫展」在西子湖畔亮相。一幅幅書畫,見證了一段段鮮為人知的文壇故事。
  • 巴金也在內
    他以筆為戈,戰鬥一生,被譽為「民族魂」,毛澤東評價他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誠然,我們暫且不說他參與的革命鬥爭,組織營救被扣押的學生,僅僅他所輸出的作品就不得不讓我們豎起大拇指!《阿Q正傳》、《狂人日《祝福》等較為知名。
  • 語聞成都|名人信札記③ 巴金與大哥 倖存的四封信(下)
    ……所以陸續把存放的款子提回來,作貼現之用,每月可收百數十元。做了幾個月,很順利。於是我就放心大膽地做去了。……哪曉得年底一病就把我毀了,等我病好出外一看,才知道我們的養命根源已經化成了水。好,好!既是這樣,有什麼話說!所以我生日那天,請大家看戲後,就想自殺。但是我實在捨不得家裡的人。多看一天算一天,混一天。現在混不下去了。我也不想向別人騙錢來用。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