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修繕完工試開放 保存豐富圖書文獻資料

2020-12-21 搜狐網

  12月1日,上海武康路113號重又熱鬧了起來,在人們的期盼中,歷經五年的論證研究、資料整理、修繕施工,巴金故居修繕工程宣告竣工,即日起對公眾開放。參觀者可以近距離地接觸巴金生前寫作、會客、生活的場景,還可以通過專題展覽一睹巴金故居收藏的重要文獻資料。

  巴金故居建於1923年,1948年曾改建。它由一棟主樓,兩棟小輔樓和一個花園組成,總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左右。主樓是一座花園住宅,假三層,細卵石牆面,裝飾簡潔。南立面底層為敞廊,上為跌簷式山牆;北立面入口設券心石的半圓形拱券。1955年9月,巴金一家遷入,並定居於此。巴金在此居住長達半個世紀,是他居住時間最長的寓所。在這裡,巴金寫下了《團圓》(後被改編成電影《英雄兒女》)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說,《傾吐不盡的感情》、《讚歌集》等散文集,翻譯了《往事與隨想》等文學名著,他的晚年力作《隨想錄》也是在此完成問世。

  這裡曾出入過眾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巴金一家從1955年搬來,10月就迎接了第一批客人:法國作家薩特和波伏瓦。夏衍、曹禺、沈從文、柯靈、王西彥、唐弢等都曾是這裡的座上客。

  記者看到,巴金故居的家具保存完好,臥室裡床頭上夾著樸素的紅色檯燈、床頭柜上裝在皮套裡的老式收音機、床頭為方便巴老起身而特別安裝的白色木頭扶手支架,二樓擺放著託爾斯泰雕像和妻子蕭珊照片的書桌,一樓客廳角落裡巴金在上面寫下了《隨想錄》的木頭窄桌,客廳、書房、閣樓、陽臺上放置著的整面的書櫃,這一切完整地再現了巴金生活、寫作的場景和氛圍。

  故居完整地保存巴金遺存的豐富的圖書和文獻資料。據悉,2008年至2011年,巴金故居(籌)協助巴金家屬開始陸續整理圖書、書畫、手稿、家具、生前用品等文獻資料。經過初步整理,巴金收藏的各文種圖書就達近4萬冊,內容廣泛,涉及文學、藝術、歷史、政治、社會學等多門類,主要包括現代文學重要作品(其中大量作家籤名本和初版本),西方古典文學名著,中外思想和革命著作等。各類書稿、書信、文獻、照片檔案資料,據不完全統計超10萬頁(件),還有眾多名家的書畫藝術品。記者了解到,巴金故居除了將充分利用遺址性紀念館所有的現場教育、展示的功能,還計劃設立巴金文獻資料收藏中心、巴金研究中心、巴金文化活動交流中心等專業中心,整合巴金研究資源,成為面向公眾、面向學者的教育、展示、研究等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機構。記者 何晶

相關焦點

  • 上海巴金故居正式開館 6日起接受團體預約(圖)
    12月1日,位於上海武康路上的巴金故居經過整修布置,正式對公眾開放。中新社發 湯彥俊 攝  中新網上海12月1日電(記者 鄒瑞玥)位於上海武康路113號的上海巴金故居1日正式開館,將從2日起對公眾開放。
  • 巴金故居發現大批文獻:記述民國愛情往事(圖)
    巴金 (資料圖片)15日在杭州結束的巴金故居首次專家諮詢會上傳出消息,最近在巴金故居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獻,極具價值。日寇侵華的見證 1928年12月,巴金由法國回到上海,與好友索非夫婦住在閘北寶光裡。在寶光裡居住的時間,是巴金最為難忘和愉快的日子,他筆耕不倦,一寫就是一個通宵,完稿後,索非就把稿子送去出版。長篇小說《家》、《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就是在這裡動筆的,《我的自傳》、《初夜》、《丹東之死》等重要譯作是在這裡譯就的。
  • 上海各大名人故居將開放 巴金故居12月1日開館
    今年12月1日是巴金誕辰107周年,已經基本修繕完工的巴金故居計劃於12月1日開館。巴金故居位於武康路上,是一棟三層獨立花園洋房,始建於1923年,1955年巴金遷居於此一直到最後一次住院。巴老生前在該樓裡的生活面貌將得到最大限度地完整呈現。  錢學森圖書館也將在今年12月11日開館,以紀念錢學森誕辰100周年。
  • 巴金故居發現大批珍貴文獻
    新華網杭州4月17日電(記者馮源)最近在巴金故居發現了大批珍貴文獻,極具價值,這是記者從15日在杭州結束的巴金故居首次專家諮詢會上獲悉的。巴金筆名知多少?
  • 黃永玉為巴金故居塑銅像取名「新世紀不再憂傷」
    雕塑「新世紀不再憂傷」   近日,畫家黃永玉贈巴金故居銅像「新世紀不再憂傷」正式完工。   位於上海市徐匯區武康路113號的巴金故居,桂花飄香,黃永玉再度踏進這個他熟悉的花園。上世紀四十年代,黃永玉與汪曾祺、黃裳並稱上海灘「三劍客」,三人常結伴去巴老府上拜訪。黃永玉說,文學前輩中,他最怕巴老,說「怕」,更是熱愛和敬重。2011年,巴金故居修繕完畢對外開放,他為故居設計藏書票而作巴老畫像,並賦詩《你是誰?》。時隔兩年,他再度為巴金故居創作了這尊銅像。
  • 林則徐故居修繕後開放 京報館等文物將啟動修繕
    12月14日下午,隨著《禁菸英雄林則徐》主題展的開幕,西城區級文保單位林則徐故居福州新館修繕後正式對公眾開放。2018年,北京市政府研究確定保護福州新館,今年福州新館啟動修繕,修繕後作為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使用。今年是虎門銷煙180周年,在福州新館舉辦的《禁菸英雄林則徐》主題展通過「年少志高顯英才」、「宦海生涯展才學」、「虎門銷煙震寰宇」等三個單元,全面展示了林則徐少年讀書、入仕為官、虎門銷煙等生平事跡。
  • 上海年味丨從宋慶齡的除夕菜單到巴金、柯靈的筆下記憶
    宋慶齡  溫馨的新春家常菜  2019年1月27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誕辰126周年紀念日,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經過整年的保護性修繕,重新對公眾開放。修繕後▼  宋慶齡常在故居內的客廳會晤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國貴賓,為新中國與世界各國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的橋梁。修繕前▼
  • 巴金故居的萌寵貓咪「縱身一躍」 變身兒童版畫的主角
    近日,巴金故居啟動「雕刻時光:2018版畫體驗系列活動」,萌萌噠「李二咪」從巴金故居的花園跳出來,成為兒童版畫作品中的主角。「雕刻時光」版畫活動打破傳統的博物館參觀方式,結合故居豐富的文化資源,集微展覽、微講座和互動藝術體驗於一體,讓青少年觀眾獲得文學與藝術的獨特體驗,還能把自己對博物館印象「印刻」下來帶回家,保存一段獨一無二的記憶。
  • 南京老門東箍桶巷將免費開放 蔣百萬故居已修繕
    南京老門東箍桶巷將免費開放 蔣百萬故居已修繕 通訊員 祝鯤鵬 孫樂  門東街區之特色推薦>>>  蔣百萬故居已修繕  在門東的三條營,有條小巷叫「積善裡」,這裡有一片保存較好的晚清時期的大宅院,這就是十九世紀後半葉富甲金陵的「蔣百萬」故居——積善堂之所在。
  • 方聲洞故居8日正式開放
    方家後人代表與嘉賓一起為故居揭牌。福州新聞網12月9日訊(福州晚報記者 劉珺 通訊員 彭輝/文 記者 張旭陽/攝)8日,粉牆黛瓦的小巷深處,修繕一新的方聲洞故居迎來絡繹不絕的遊人。經過幾個月的籌備,方聲洞故居正式對外開放,方家後人作為首批參觀者進入故居,參觀「豪氣幹雲 碧血黃花」方聲洞生平事跡展,重溫歷史緬懷先烈。方聲洞故居位於鼓樓區九彩巷16號。8日上午,方聲洞故居舉行開館儀式,鼓樓區相關負責人與方家後人一起為故居牌匾揭幕,現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 「活化」古宅更好傳承吳地文化 顧廷龍故居將啟動保護性修繕
    本報訊(記者 鍾巍)顧廷龍故居(又名復泉山館)是蘇州市首批古建老宅保護修繕試點工程之一,其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日前向社會進行了公示。作為清代布政使朱之榛和近代古籍專家顧廷龍先後居住過的古宅,這座蘇州市控保建築將迎來修繕煥新,前天記者實地進行了查看。
  • [分享]故居修復施工圖資料下載
    故居修復施工圖專題為您提供故居修復施工圖的相關資料與視頻課程,您可以下載故居修復施工圖資料進行參考,觀看相關視頻課程提升技能。根據當地老人和原新群中學校友的回憶及實地測量,秋瑾故居共有三進兩層房屋13棟,大小房間148間,建築物東西長度達90多米,另有天井10個,亭子3座。此次評審會,主要是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修複方案進行審核和完善,使其最大限度的貼近故居原貌,並形成評審結論。
  •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新京報訊 昨日,經過搬遷騰退和為期3個月大修,位於天壇圜丘壇內壇牆東南側的泰元門復原修繕工程正式宣告完工。自此,天壇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天壇內壇歷經70年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內壇「環壇步道」也已經全部貫通。
  • 傅雷舊居與傅雷圖書館開放:這所老宅,鐫刻著傅雷的少年記憶
    7月6日,「傅雷舊居開放暨傅雷圖書館開館」儀式在浦東新區周浦鎮舉行。「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在現場了解到,歷經四年多的籌劃、論證、建設,傅雷舊居、傅雷圖書館、傅雷文獻館終於在周浦正式開館啟用。館內陳列著傅雷一生的煌煌巨作和譯著成就;而鐫刻著傅雷先生15載青少年時期記憶的傅雷舊居也已全面完成修繕,向社會公眾全面開放。
  • 頤和園諧趣園修繕完工後向遊客重新開放
    9月10日,素有保存最完整園中園美譽的頤和園諧趣園將正式向遊客開放。北京市文物局透露,此前這處皇家園林經過了440天,總投資達1350萬元的修繕工程。    諧趣園位於頤和園內東北角,萬壽山的東麓,佔地1萬平方米。
  • 開放當天,最高法院長就去參觀!是誰的故居這麼牛?
    當時,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出席座談會並講話強調,要加強沈家本故居修繕利用,促進法治文化建設。沈家本故居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金井胡同1號,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決定對其進行修繕、保護和利用。經過兩年多努力,沈家本故居修繕工作順利完成,中華司法研究會利用故居布置了豐富的展陳內容,用大量珍貴史料、圖片和實物展示了沈家本的生平、清末修律情況、沈家本對中國法律現代化的重要影響以及沈家本研究的有關情況。
  • 潭柘寺上下塔林修繕計劃8月完工 擇時對遊客開放
    原標題:潭柘寺上下塔林將開放   本報訊(記者 潘福達)塔林是潭柘寺一大景致。近日,在房地集團古建分公司承接的「潭柘寺上下塔林修繕工程」施工現場,來自多個單位的多名文物古建築專家一同為潭柘寺塔林進行「會診」,上下塔林將「刮骨療傷」,得到大規模保養性修繕,計劃今年8月完工後擇時對遊客開放。
  • 故宮慈寧宮修繕工程竣工 明年將首次向公眾開放
    明年10月前,包括慈寧宮及花園、壽康宮等在內的故宮西部將整體開放。  開放後的慈寧宮將被改造為雕塑館向遊客展出,故宮博物院館藏的10200件雕塑也將會在慈寧宮雕塑館修繕完工後,按照材質、年代進行系統性地展出。  單霽翔介紹,故宮內共有70多座佛堂,而近半佛堂主要集中在將要開放的西部地區。「已完工的佛堂也將陳列藏傳佛教文物,儘可能讓觀眾近距離來接觸我們藏傳佛教文化。」
  • 焦溪古鎮申遺積極推進 承越故居修繕基本完成
    常報全媒體訊 為進一步推進焦溪古鎮保護和修繕項目,提高廣大群眾參與度和滿意度,有關方面日前邀請市民參觀焦溪古鎮第一批重點院落修繕現場。當天的群眾開放日活動,邀請了承越故居原住民代表、焦溪古鎮居民代表等50人,分兩批參觀承氏宗祠和承越故居。
  • 打造城市文化靚麗名片 濟圖「二安」文獻中心開放
    近日,位於市圖書館新館五樓的「二安」文獻中心面向社會開放。共8000餘冊相關圖書為深挖濟南名士文化資源、發揮濟南作為歷史文化名城的作用與價值,濟南市圖書館於2017年開始建設李清照、辛棄疾文獻中心,這是濟南市第一個「二安」文化專題性文獻研究中心,也是「二安」文化研究的首個實體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