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師傅」工程為東莞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

2020-12-02 騰訊網

「粵菜師傅」工程為東莞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

林中文推廣新派莞菜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謝穎 實習生甘楚賢

秋風起,食腊味。那一串串、一顆顆油脂晶亮且剔透的臘腸粒,身上流淌著百餘年的莞式製作技藝。東莞不僅製造「世界」,也製造美味。這裡的中堂魚包、虎門蟹餅、荔枝柴燒鵝、莞式腊味飯……無不向外人展示著傳統莞菜的魅力。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東莞採訪了解到,近兩年東莞市積極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深入推進其對就業創業的帶動作用,振興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而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也為傳統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飪的活力。

[師傅說粵菜]

一鎮街一特色,一片區多滋味

說起東莞,更為外人所知的是這裡的製造業。其實,這片25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既有河網密布的水鄉風情,又有層巒疊翠的森林山區,還有濱海風貌,這使得它的美食豐富多樣。而隨著近年「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餐飲行業,也給東莞美食的創新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傳統莞菜展現新面貌

「很難說哪一道菜能代表東莞菜,可以說是『一鎮街一特色,一片區多滋味』。」林中文,專注粵菜23年,是廣東省首屆十大南粵廚王之一、東莞酒店餐飲技師協會副會長,也曾擔任東莞一家知名本地菜酒家的店長、菜式研究所所長。

林中文說,東莞菜一方面具有濃鬱的廣東地方特色;另一方面,東莞擁有丘陵、埔田、水鄉、沿海等多種地形地貌,所以菜式豐富且各具特色——靠海就吃虎門蟹餅、麻蝦;水鄉就吃龍船飯、冼沙魚丸、缽仔焗禾蟲;在丘陵片區,大嶺山荔枝柴燒鵝、厚街燒鵝瀨名聲遠揚;到了樟木頭、清溪等客家鎮,碌鵝、鹹雞又成了餐桌主角。

正因為東莞美食的多樣性,加上外來人口眾多,東莞本地菜式近年來改良之風日盛。今年,藉助「粵菜師傅」工程,林中文獲批成立廣東省粵菜師傅大師(林中文)工作室。為了更好傳承、創新東莞菜,他與四名東莞新派粵菜名廚一起,深入挖掘東莞菜的文化內涵,整理了20道東莞傳統菜的做法,並進行升級包裝,重新演繹出60種新派的創新做法,並且將製作配方、菜式圖片和流程彙編成書——《莞色莞味-東莞創新菜》。

「東莞臘腸很出名,有人可能會問,臘腸除了做煲仔飯還能怎麼吃?現在東莞的粵菜師傅通過創新,將傳統臘腸製成了聖女果鵝肝臘腸慕斯,傳統臘腸煥發出新生命。」林中文告訴記者,其他像東莞人很熟悉的虎門蟹餅、保安圍扣肉等傳統東莞菜,也都通過新派改良呈現出嶄新面貌。通過業界的努力,很多新派東莞菜,改變過去傳統莞菜的工藝繁瑣、營養流失過多和營養單一等弱點,更符合現代人的健康養生理念。

年輕人帶來烹飪新活力

隨著廣東「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體現傳承和創新的東莞美食,在東莞各大餐館驚豔亮相,拉近粵菜文化與廣大市民們的距離,讓更多人能品嘗「老菜新做」帶來的味覺盛宴。

近日,記者在開展「粵菜師傅」培訓的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看到,來這裡參加技能人才鑑定考試的學員一波接一波,現場還有學生正在中式烹飪教室裡參與實訓。該中心主任陳偉波向記者介紹,年輕人為傳統菜式注入了新派烹飪的活力。學生們的作品擺放在星級酒店和學校開放日上展示,並通過校企合作搭建更廣闊的就業平臺,令不少家長學子慕名而來。

陳偉波說,為大力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東莞市高訓中心發起成立「東莞市粵菜師傅」教育聯盟,聯合十家大專院校,開展各類技能交流活動。「教育聯盟的成立,不僅可以雙向解決企業的用工需求和學生的就業需求,還能進一步提升粵菜師傅人才培養的品質。」據悉,東莞高訓中心預計全年完成「粵菜師傅」40000人次實訓、技師學院培訓1000人次。

粵菜師傅工程走進社區

[我是粵菜師傅]

「粵菜師傅」助力「莞嫂」就業

倒菜入鍋、翻炒、裝盤,47歲的李銀歡炒菜十分麻利。這是記者近日在「莞嫂滋味」餐館採訪時看到的一幕。「今天加上社區老人的大配餐和其他點餐,總共做了50多份外賣餐。」李銀歡說。

李銀歡是東莞橫瀝鎮隔坑社區人,曾在當地幼兒園廚房做幫手。一直以來,她就酷愛研究菜式與甜品,有時自己在家倒騰一些涼拌雞腳、蓮藕和蛋糕。去年,聽說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開展「粵菜師傅」工程,李銀歡馬上報名學習。

在培訓班上,李銀歡遇到了很多東莞本地名廚。對這樣的學習機會,她非常珍惜。「我每次上課都帶著紙筆,老師教授每道菜中所需的材料和用量我都會認真記下。」同時為了更精準地還原老師做出來的美味,培訓後李銀歡特地買了食品秤,在做甜品時將用量精確到克數,朝著更專業的方向努力。

今年年初,李銀歡學成歸來,來到了社區的一家叫「莞嫂滋味」的公益連鎖餐館做大廚,主要負責居家養老「配餐」的製作和一些堂食及線上訂單,有時李銀歡還能在微信群中接到一些甜品訂單作為額外創收,「工作強度不算很大,收入也比較可觀。」

記者了解到,在東莞,有很多這樣的「莞嫂」通過「粵菜師傅」培訓,走上了就業創業之路。相關部門表示,接下來將進一步做好相關項目推介、就業指導等服務,支持更多的「粵菜師傅」開辦農家樂、小餐館。

莞式腊味飄香

[粵菜大產業]

「粵菜師傅」工程帶旺鄉村旅遊

美食的背後,蘊藏著上下遊大產業。近年來,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東莞鎮街的特有食材開始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鎮街抓住美食帶來的機遇,通過粵菜師傅的推進為鄉村振興賦能,將鄉村美食旅遊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大產業。

特色美食拉動鄉村旅遊

今年夏季,東莞麻湧鎮舉辦了「尋味東莞味道麻湧」美食品鑑會,正式將麻湧的地方特色美食推介給大眾。現場,麻湧特色美食雲集——大蕉木棉花龍骨湯、肥仔秋臘腸煲菜心、魚蝦蟹一家親、禾蟲焗蛋、冬瓜幹蒸翡翠魚、蒜頭豆豉蒸蝦乸、古梅蝦丸、焦蕾煎蛋、黎克松魚乾蝦幹、香蕉扣肉等菜式散發田野清香,有的食材來自於麻湧十大特色手信,有的是八大地標菜之一。

美食品鑑會上,名廚匯聚,不但展示了本地的特色菜式,更以零距離分享的形式,用美食勾勒了當地鮮活的人與故事。麻湧鎮旅遊協會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本地生態農業園成規模的有七八家,本地特色美食將給麻湧生態遊和鄉村遊注入新元素,給遊客們帶來不同風味和舌尖享受。接下來這些推介的美食都將在當地推廣,利用好麻湧旅遊資源和特色美食,讓兩者融合更為多樣性,豐富旅遊產品。

以麻湧創藝生態園為例,在麻湧全域旅遊快速增長的背景下,遊客數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生態園體驗項目也從單純的水果採摘不斷增加為親子遊樂、真人CS、科普教育等。

「粵菜師傅」成推廣金招牌

麻湧鎮的探索僅僅是東莞各鎮借力「粵菜師傅」謀發展的一個縮影。

今年,東莞市人社局在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中,在原來「粵菜師傅+旅遊+扶貧」的基礎上,探索「粵菜師傅+健康」的新模式,希望選拔培養一批新秀粵菜師傅,推廣東莞特色美食和特色農產品,帶動鄉村旅遊。

特別是,鄉村旅遊對當地特色產品的銷售有直接的帶動作用,像東莞臘腸、寮步豆醬、石龍麥芽糖等東莞傳統美食「手信」,也迎來更大的市場。

東莞市腊味協會相關人士向記者介紹,傳統手信不僅有較高的經濟價值,也具有較好的社會文化價值,對於增加目的地收入和保護弘揚當地文化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傳統手信是旅遊商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旅遊商品的經營重點,加快傳統手信的發展對增大旅遊商品在旅遊業總收入中的比重,提高旅遊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如位於東莞厚街鎮的東莞市鑫源食品有限公司,其擁有臘腸非遺傳承基地,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通過鄉村旅遊及「粵菜師傅」工程的帶動,月接待遊客2萬-3萬人次,直接促進了東莞腊味的聲名遠揚。

參與「粵菜師傅」工程的東莞市高技能公共實訓中心陳偉波則告訴記者,為了進一步展示粵菜師傅的魅力,推廣東莞美食文化,「我們開展的星廚爭霸大賽做了一些改變,首先,比賽場地從高訓中心搬到了虎門、石排、麻湧等擁有豐富旅遊資源的鎮街;其次,比賽中採用當地食材,再藉助電視直播,為鄉村振興插上翅膀。」

[從業故事]

東莞臘腸老字號企業:延伸產業鏈發展工業觀光

對腊味的鐘情深藏在很多東莞人的鄉愁中。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東莞本土美食的大放異彩,東莞著名的傳統美食「手信」——東莞臘腸的製造企業也嘗到了甜頭。

精選土豬肉,肥瘦比例得當,去骨切丁成餡,配以優質食鹽、本地蔗糖、古法醬油和老窖成釀的汾酒入味,穿入腸衣晾曬乾以後,還要入缸回油,等待時間賦予的味覺升華……「肥仔秋」是東莞臘腸產品一個知名老字號,在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麻湧,每年適宜做腊味的時節,肥仔秋董事長鍾松煥都會用父親傳授的手藝,做一次傳統腊味。

鍾松煥經營的這家東莞臘腸老字號,至今已有40多年。他從小跟著父親學做臘腸,為了保持東莞臘腸最為傳統的風味和最佳的口感,「肥仔秋」堅持選用高品質生鮮肉作為原材料。

「在傳統工藝上不斷創新也非常重要。」鍾松煥向記者介紹,傳統的臘腸製作都在冬至之後,因為天氣涼,北風至,再經太陽曬,臘腸更香,味道才正,為此,鍾松煥斥資將「人造北風房」搬進了生產線,房內長期恆溫16-18攝氏度,並伴有風力適中的人造北風來晾乾臘腸。這樣一來,在保障東莞臘腸批量生產的同時,又保證其傳統風味。

近年,「粵菜師傅」工程推進,人們對傳統特色美食的關注度也在提升,產業鏈也在不斷發展,「肥仔秋」除了製作傳統的東莞臘腸外,還不斷研發新品種,如爆漿陳皮臘腸、黑蒜臘腸,以及推陳出新的豬肝臘腸。

「東莞市正在水鄉片區打造生態旅遊與工業旅遊的契機,我們也進一步發展工業觀光為主的臘腸生產新幹線,接待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鍾松煥表示。

[產業數據]

東莞是嶺南地區著名的腊味之鄉,目前東莞有3個腊味品牌列入「廣東省非遺名錄」,2個列入「東莞市非遺名錄」,2個列入「廣東老字號」。

記者從東莞市腊味行業協會了解到,全市腊味企業60多家,其中會員單位共53家,全市年產量約一萬噸,年產值約7億元。

真材實料的莞式臘腸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東莞本土品牌中,不同企業各有發展空間,如鑫源代表厚街、矮仔祥代表高埗、肥仔秋代表麻湧、旗峰代表城區等。

[文化品粵菜]

東莞「矮仔腸」已有百餘年歷史

腊味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食品之一,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佳品。早在周朝的《周禮》《周易》中已有關於「肉脯」和「腊味」的記載。

嶺南文化有「秋風起,食腊味」的傳統,東莞人吃腊味亦有悠久的歷史。民國《東莞縣誌·物產》中有「腊味」一條說:「臘鴨,以白沙鄉為最,風味不減南安;臘風腸,推厚街;臘豬頭肉,推邑城,銷路皆甚廣。」

從非遺申報資料來看,在清朝末年,食腊味在東莞就已經比較普遍。清末年間,東莞高埗人呂佳創製出了瘦多肥少的臘腸,因他身材矮小,而傳統的廣式臘腸細而長,他沿街叫賣時,臘腸常常沾到泥沙。後來他把臘腸做成短粗形狀,矮仔腸也成為東莞短小粗圓臘腸的「鼻祖」,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如今在東莞大街小巷的餐館和尋常百姓家,腊味依然是餐桌上一道不可忽略的家常菜,油潤晶瑩的大米吸收了腊味飽滿的油汁,一掀鍋蓋,香氣四溢。同時,腊味也一直是莞人走親訪友的饋贈佳品。每年春節前,不少東莞人家的屋頂和門前,都能看到晾曬手工臘腸的身影。此時的本土酒家、超市裡,也紛紛上架了包裝精美、具有本地風味的腊味。

東莞腊味,同樣也體現了東莞飲食文化的「創新」。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粵菜名廚將傳統腊味進行了新派解構烹飪,使它煥發新的生命力,如用臘腸製成新派菜——聖女果鵝肝臘腸慕斯,將臘腸切小粒釀入鵝肝,更豐富了口感層次,端上年輕人的餐桌。

冰霜豆皮雞

[師傅教路]

如何製作冰霜豆皮雞

雞+豆皮汁,在東莞的「粵菜師傅」手中,成為一份賞心悅目的「冰霜豆皮雞」。作為高訓中心的廚藝老師,林中文向記者介紹冰霜豆皮雞的做法。

一、選取2.2~2.5斤的三黃雞。將三黃雞放入滷水中浸熟,並去骨,成絲。浸雞要採取「三上三下」的手法,使其內外受熱均勻。浸泡5分鐘熱水後,將雞撈出放置涼水中浸泡1分鐘,再放入熱水浸泡5分鐘,如此循環25分鐘,使得雞皮爽肉滑。

二、製作冰霜豆皮醬:把黃豆、芝麻、花生用130攝氏度烘烤30分鐘左右取出,放入料理機中打成粉末,然後加入花生油和麻醬調成汁。將做好的豆皮汁倒入液氮中,豆皮汁瞬間冷卻成固體狀,味道不變。

三、將固態的豆皮汁放入攪拌機中,攪拌成粉狀、將其重新放到液氮中翻炒,直至上桌將其淋至滷雞上,形成煙霧效果。

總策劃:劉海陵 林海利

總統籌:孫璇 羅韜

總執行:馬漢青 施沛霖 李青

版式統籌:劉苗

相關焦點

  • 「粵菜師傅」工程為東莞傳統美食注入新活力 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
    東莞不僅製造「世界」,也製造美味。這裡的中堂魚包、虎門蟹餅、荔枝柴燒鵝、莞式腊味飯……無不向外人展示著傳統莞菜的魅力。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在東莞採訪了解到,近兩年東莞市積極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深入推進其對就業創業的帶動作用,振興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而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也為傳統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飪的活力。
  • 「粵菜師傅 嶺南新味」多位粵菜名廚聯手創新東莞菜
    東莞不僅製造「世界」,也製造美味。這裡的中堂魚包、虎門蟹餅、荔枝柴燒鵝、莞式腊味飯……無不向外人展示著傳統莞菜的魅力。羊城晚報記者在東莞採訪了解到,近兩年東莞市積極實施「粵菜師傅」工程,深入推進其對就業創業的帶動作用,振興扶持農村經濟,發展鄉村旅遊業。而隨著「粵菜師傅」工程的推進,也為傳統莞菜注入了新派烹飪的活力。
  • 創新粵菜 品味東莞
    10月24日晚,「走進粵菜師傅工程——品出東莞之味」在南城食上小粵餐廳舉辦,本次活動由市高訓中心主辦,信息時報東莞辦事處和食上小粵餐廳承辦。  活動邀請了30名對美食有研究的市民參與。省級粵菜師傅林中文大廚現場為參與者講解前沿美食的理論知識和製作技術,並為大家精心出品了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的創新粵菜。  「東莞,是年輕人奮鬥的戰場,也是吃貨的天堂。
  • 萬萬沒想到,傳統粵菜竟然可以這麼INS風
    聯合舉辦的粵菜師傅東莞名廚沙龍第二期在宴藝人工作室舉行聚焦東莞傳統粵菜以「舊菜新做」為課程核心挖掘粵菜師傅們最熟悉的傳統東莞菜品進行研發創新和菜式的視覺效果提升在最大限度保持原有風味的前提下演繹傳統粵菜新派包裝思路的新嘗試為東莞粵菜注入新的生命力助推「粵菜師傅」工程建設促進粵菜烹飪技藝的交流傳承與創新粵菜文化精華
  • 2020東莞粵菜師傅烹飪電視大賽總決賽,八強作品出爐!
    12月20日,從半決賽中評出的八強「粵菜師傅」隊伍進行巔峰對決,八強大廚攜八位東莞粵廚新秀亮相2020東莞市粵菜師傅烹飪電視大賽總決賽的舞臺。 每位導師在半決賽至總決賽期間,指導兩支參賽隊伍進行廚藝上的訓練,將傳統的菜式進行改良和優化,融入東莞傳統菜的研發創新和推廣,同時結合粵菜師傅技能培訓的相關工作,提高決賽作品的水平。 另外,導師還需要培養訓練粵廚新秀以東莞市扶貧對象甘孜的食材為主,開發出新品。
  • 東莞粵菜名廚|東莞鉑爾曼酒店中餐行政總廚梁偉興:粵菜養生菜,你吃...
    自本欄目開欄以來,採訪了多位東莞粵菜名廚,發現他們大多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和童年,兒時家庭不算富裕,經歷了一段艱苦而漫長的學徒時期,但這一切都無法影響他們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態,最終取得當下來之不易的成就。
  • 全國粵菜大師「香山論劍」!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開幕
    為更好地推廣粵菜師傅工程,再燃中山粵菜風華,中山市人民政府、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中國烹飪協會聯合舉辦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誠邀來自全國各地的粵菜大師聚首中山、同場獻藝、香山論劍。1月8日,粵菜師傅工程中山美食文化周暨粵菜烹飪全國邀請賽活動在中山市金鑽酒店正式啟動。
  • 美食這樣出爐!2020年東莞「粵菜師傅」烹飪總決賽舉行
    12月20日下午3點,2020年東莞市「粵菜師傅」烹飪電視大賽總決賽,在橫瀝東莞萬好食品有限公司舉行,8支「殺出重圍」的優秀隊伍同臺競技,在總決賽的舞臺上一分高下。據悉,大賽由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東莞市總工會等單位共同主辦,本著「品出東莞—灣區潮流、創意粵菜、匠心出彩、香飄世界」的宗旨,打造「品出東莞」的粵菜師傅文化品牌,挖掘我市地方特色美食文化,發掘和培養餐飲技能人才,提升城鄉勞動者就業創業水平。
  • 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啟幕
    展示菜品昨天下午,以「文化小康·愛上粵菜味道」為主題的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東海朗廷酒店星願庭24樓啟幕,來自主承辦單位、深圳各大知名酒店、酒樓、連鎖餐飲名店粵菜名廚、嘉賓及餐飲同行等逾200多人到會參加。
  • 佛山發布首批「粵菜師傅」工程菜品標準
    佛山發布首批「粵菜師傅」工程菜品標準  10月14日是第50個世界標準日,廣東省2019年世界標準日暨「粵菜師傅」工程特色菜品標準發布宣傳活動在佛山舉行。現場,佛山發布了首批20道特色菜品標準。標準結合美食文化、編碼技術與實際應用需求,規範了菜品原料選取、烹調工藝流程、菜品質量與評價方法。  這也是廣東省迎來的「粵菜師傅」工程首批菜品標準。
  • 東莞粵菜名廚
    作為一名粵菜師傅,只有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沉澱,不斷積累經驗,才能更好地詮釋出每一道菜的靈魂。他常常到廣東的各個門店巡視,檢查工作,並指導和管理廚師們,同時也會不斷地創新菜式,更新不同季節的菜單。現在,張勤生也有很多學生了,他會到廣西、惠州等地,為熱愛烹飪的學生們授課。他仍然記得師傅待自己的好,並希望像師傅那樣引導和愛護學生們,讓他們知道,廚師這個職業不是找不到更好工作時,「是旦」(隨便)的選擇,既然選擇它,就要喜歡它,帶著感情用心對待它。
  • 名廚論道獻藝 推廣粵菜文化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8日訊(記者 梁碩芳)2020年12月8日下午,以「文化小康·愛上粵菜味道」為主題的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東海朗廷酒店24樓星願廷啟幕,來自主承辦單位、深圳各大知名酒店、酒樓、連鎖餐飲名店粵菜名廚、嘉賓及餐飲同行等逾200多人到會參加。
  • 50位「粵菜師傅」東莞比拼廚藝 大小廚神一決高下
    50位「粵菜師傅」東莞比拼廚藝 大小廚神一決高下金羊網  作者:周聰、陳曉輝、粵仁宣  2018-11-27 到2022年,廣東將開展粵菜師傅培訓5萬人次以上
  • 東莞「粵菜師傅」職工技能大賽榜單揭曉
    大賽頭名選手獲東莞五一勞動獎章本次大賽由東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指導,東莞市總工會主辦,並由東莞市酒店餐飲技師協會承辦。據統計,全市近150多家餐飲單位、約300名餐飲從業人員報名參賽,最終經資格審核,優選出30組、60位選手進入昨天的決賽環節。
  • 韶關以客家美食為媒 推進「粵菜師傅」工程
    南方網訊 熱鍋下油,緊接著把生薑、朝天椒、蒜苗等配料放入,頓時,香辣味瀰漫在後廚……每日17時30分後,85後「粵菜師傅」劉文宏便在後廚忙活著,熱汗涔涔。此刻,位於韶關南雄市雄州街道的「劉小廚紙包菜館」已沒了空桌,不少尋味前來的食客需要排隊才能一品美食。劉文宏是這家新餐館的老闆,也是主力大廚。
  • 中山評出十大粵菜名廚名宴
    南方日報訊 (記者/雷海泉 通訊員/李思宇)11月23日,「粵菜師傅」工程中山在行動——2019年度名廚名材名菜名宴名店評選活動頒獎儀式在小欖菊花會舉行,十大粵菜名廚、名菜、名點、名(食)材、名宴(九大簋)、名店名單出爐,中山市麥廣帆海港城大酒樓行政總廚陸根等十名廚師獲評中山2019
  • 粵菜名廚進鄉村,省級重點項目「天人山水」預計明年開放
    在籤約活動上,粵菜名廚樊志源團隊宣布進駐從化「天人山水」,粵菜名廚進鄉村將進一步推動「粵菜師傅工程」及全域旅遊雙向共贏發展,為從化打造全省乃至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粵菜師傅進鄉村,助力鄉村發展全域旅遊 在當晚的籤約活動上,粵菜名廚樊志源團隊宣布正式進駐從化「天人山水」。「從化生態環境優良,食材資源也非常豐富,原材供應十分充足,進駐從化挖掘和展示美食文化,是展現粵菜文化魅力、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契機。」
  • 「粵菜傳承·味在花城」粵菜名廚品鑑會
    、省政府《關於推動「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通知,廣州市廣播電視臺積極組織開展粵菜名廚品鑑活動,經過三個多月的策劃、籌備和篩選,於2020年10月30日晚在廣州中洲中心國茶薈成功舉辦 首場「粵菜師傅」粵菜名廚品鑑活動。
  • 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啟幕
    央廣網消息 2020年12月8日下午,以「文化小康·愛上粵菜味道」為主題的粵菜師傅示範工程暨特區40年餐飲圖片展在深圳東海朗廷酒店24樓星願廷啟幕。來自主承辦單位、深圳各大知名酒店、酒樓、連鎖餐飲名店粵菜名廚、嘉賓及餐飲同行等逾200多人到會參加。
  • 食在廣州 味在西關--荔灣區紮實推進「粵菜師傅」工程促進粵菜傳承...
    聚力「粵菜師傅」工程推廣,提升西關飲食文化影響力啟動儀式在4頭醒獅氣勢磅礴的傳統舞獅表演中熱烈開場。長林雋致開幕詞,並作荔灣區推進實施「粵菜師傅」工程的工作發言。「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荔灣區精心謀劃、積極部署,圍繞「廣府菜」全面鋪開,實現良好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