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駐村見聞】小橋流水人家_原創_中國西藏網

2020-12-23 中國西藏網

  【編者按】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記者唐大山來到金沙江畔的藏東朱巴龍鄉駐村。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何感悟,《大山駐村見聞》將給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發展變化圖景,描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在金沙江流域,小橋流水人家隨處可見。

  金秋十月,我站在竹巴龍溝邊。竹巴龍溝上的小橋有的是,流水一年四季匯入金沙江,兩岸有散落的人家點綴著。


圖為竹巴龍溝 攝影:唐大山

  我腳下是座簡易水泥橋,兩邊連護欄都沒有,能通過轎車和拖拉機。橋面兩側各有兩根原木,在水泥橋建成之前,四根原木並排組成橋身。

  竹巴龍溝的水量不大,即使夏天,也難見洶湧澎湃之勢;到了冬天,搖身變為潺潺的小溪。這裡不結冰,不會斷流。藏曆年前後,氣溫跌至低谷,山上的松林成為託起雪花的支架,山下溝裡的水兒仍在叮咚作響。下面的石塊甘願成為鼓面讓流水敲擊。這一聲聲敲擊,在竹巴龍溝兩側敲出了一片人家。

  千百年前,西藏與內地一直有商貿往來,竹巴龍成為茶馬古道上進出藏的渡口。金沙江上往來穿梭的船夫在岸邊谷地上居住下來。竹巴龍藏語意為船夫居住的地方。有生意的時候,他們擺渡;沒生意的時候,他們侍弄農田或放牧。久而久之,竹巴龍村聲名大振。金沙江東岸的竹巴龍村成為出川的最後一站,西岸的朱巴龍村則是名副其實的進藏第一村。兩村本為一家,以金沙江為界分屬兩個省區;兩村實為一體,金沙江大橋拉近人們的距離。

  高山峽谷特有的乾熱氣候使這裡的植被別具一格。山上森林密布,夏天雨季產菌子;山下巖石裸露,冬天旱季無滴雨。記得去年除夕夜,飄了十多分鐘雪花,西藏朱巴龍鄉黨委書記扎西格乃驚喜地說,從沒見過鄉政府裡下這麼大的雪。

  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一切都有了生機。竹巴龍溝裡的水不僅滋潤著船夫的心田,還讓附近的樹木一片蔥蘢。這成為川藏線上的一道景觀,所見群山大都光禿禿的,山頂卻有喬木,路旁的山窩裡是綠樹掩映著的村莊,有時山腰上附著一團綠。那一團綠,如果近前一看,是一片臺地,恰有流水經過,留住一兩戶人家在那裡享受天地之所賜。


圖為在路邊休息的老阿媽 攝影:唐大山

  是誰把核桃和蘋果帶到竹巴龍?這得感謝茶馬古道上的商人。

  最初,核桃和蘋果是作為商品從內地運往西藏。偶爾撒落的核桃在其他地方難以萌芽,而在竹巴龍猶如回到故鄉,因為它喜光和溼潤的砂質土壤。與核桃相比,蘋果不利於貯存和馱運,到了竹巴龍,剩下的幾個也壞了。商人無奈地把它們扔向竹巴龍溝邊,結果奇蹟出現,這裡長出一棵棵蘋果樹。

  從山谷深處返回,在318國道旁,看到旺秋家的院門敞開著。他是朱巴龍鄉人大主席,在四川居住,在西藏上班,從家到工作地點騎摩託繞過金沙江大橋只需五分鐘時間,實際上僅隔一江。


圖為旺秋在院子裡休息 攝影:唐大山

  路口有兩位阿媽和一個中年男子。中年男子聽說我找旺秋,熱情地對著滿院的樹木喊起來。旺秋答應一聲,我卻沒看到他。我取下帽子,他認出來,不停地應答。天呀,他的院落簡直是一處濃縮的蘇州園林。不,蘇州園林比不上這處院落。蘇州園林裡都是給人看的,沒有給人吃的;這個院落既有給人看的,也有給人吃的。

  我跟著旺秋依著地勢轉著彎兒上石階,每走幾步,都有枝條在兩側搖擺。

  女主人倒上酥油茶,端來咧開嘴的石榴。一個小女孩正在房間裡做作業,原來是星期日。

  在院內小桌旁坐下,我環顧四周,再好的茶樓,難比在金沙江邊旺秋家喝到的酥油茶;再美的林卡,難比在竹巴龍溝旁旺秋院裡見到的綠樹。

  「你的院裡成了果木林。讓我數數,有多少種?」

  「竹巴龍有的果樹,我院裡是齊全的。」

  「核桃,蘋果,梨子,無花果,桃樹,葡萄,李子,石榴。這一棵,青青的,沒見果子,是什麼樹?」

  「橘樹。有果,你看,在那兒。」

  「哦,和葉子一樣青,不仔細看真難發現。」

  「那邊有棵花椒。做菜時從廚房走出來摘花椒葉就可以,香著呢。」

  「剛才我看到這裡2017年整村脫貧。老百姓的日子都像你一樣愜意?」

  「我就是老百姓。其他人家的院子和我家的差不多。幾乎所有村民都想著怎樣發家致富,如何把生意做大。」

  「我看到了,江這邊的建築工地上正幹得熱火朝天。」

  「明年的此時,竹巴龍鄉將再展新姿。」

  「你這位人大主席,要把四川竹巴龍的發展經驗在西藏朱巴龍實踐推廣哦。」

  旺秋笑了,臉龐像掛在枝頭的石榴。(中國西藏網 通訊員/唐大山)

(責編: 李雨潼)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大山駐村見聞】百年藏寨
    【編者按】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記者唐大山來到金沙江畔的藏東朱巴龍鄉駐村。愛好文學的他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何感悟,《大山駐村見聞》將給你展示一幅幅康巴大地的發展變化圖景,描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人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 江西有個江南水鄉,風景像浙江烏鎮,小橋流水人家宛如世外桃源
    這裡的村民熱情淳樸,村莊安靜遊客少,有著江南「小橋、流水、人家」的美麗畫卷,與江浙烏鎮風景相似,因此被稱為「小烏鎮」。這個村莊叫李坑,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距離縣城12公裡,自古文人輩出,南宋年間還出了一位名叫李知誠的武狀元。圖為李坑的申明亭,是明清時期用以張貼榜文、「申明教化」而建的亭子。
  • 鄉村振興嶽陽見聞①|小橋流水人家,在這裡遇見夢裡水鄉
    即日起,新湖南客戶端記者將以見聞的形式,為您展現不一樣的美麗鄉村畫面。 5月30日,細雨,微涼。 我們的第一站,是嶽陽市湘陰縣金龍鎮燎原村。一座小橋安靜佇立在水塘中央,四周,白牆青瓦、紅花綠草倒影水中。空氣中是初夏草木生長的味道,甚至還夾雜著農家飄來的淡淡酒香。 「小橋,流水,人家,這景,也太美了!」平時見慣「大場面」的記者們感嘆也輕輕的,生怕擾了這寧靜。
  •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誰家姑娘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誰家姑娘 小橋流水人家,這是誰家姑娘
  • 江蘇省雜技團 「首創」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
    該團創作的《猴 西遊記》在美國連續商演27場,用貼近西方觀眾欣賞習慣、審美情趣的「國際表達」方式來呈現中國的原創故事和精湛的雜技藝術,央視《新聞聯播》報導說「江蘇鹽城的雜技演員們用炫美的舞臺和精彩的表演,博得現場陣陣掌聲,在國際舞臺上得到文化認可」。
  • 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流水人家」首演 極具江蘇特色
    10月13日晚上,在鹽城市建湖縣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舞臺上,燈光絢麗多姿,演員時而進行精彩的雜技表演,時而跳出優美的舞蹈,劇場裡又時而漫溢出「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詩詞歌賦的朗誦……這是江蘇省雜技團 「首創」的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
  • 小橋.流水.人家(推薦閱讀)
    路過橋畔,我不由得又止住了腳步,坐在小橋邊,看潺潺流水,看夕陽西下。思緒又飄向遠方,那時我還是個孩童,約上鄰傢伙伴,提著個大籮筐,衝入水中,嬉鬧一天。那時的水比現在還要澄澈,那時的天空比現在還要湛藍,那時我只顧玩樂,還未慢慢享受,仿佛都也成為過去。我不由想到《城南舊事》中的一句話「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 安徽黃山:屏山春水向東流,在這裡有「小橋流水、田園人家」
    在這裡你可以優哉遊哉地體味一下真正的「小橋流水、田園人家」的悠閒自得·····屏山在唐宋時稱長寧裡,後因村北的屏風山狀如屏風,而得名屏山村又因明清建制曾屬徽州府黟縣九都,故又稱九都舒村。村內居民多姓舒,舒姓是伏羲九世孫叔子的後裔,唐朝末年由廬江遷居此地,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 雜技語言下的詩詞歌賦 《小橋 流水 人家》驚豔上演
    7月17日,全國最大的大劇院——江蘇大劇院,在其最大的演出大廳歌劇廳上演了大型詩詞歌賦雜技劇《小橋 流水 人家》。當時間來到2016年10月29日,江蘇省雜技團首登國際藝術節大舞臺,並在全國首創的大型詩詞歌賦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成功演出。來自美國、加拿大、西班牙、韓國等10多個國家及國內2000多位嘉賓、觀眾共同欣賞這臺精美絕倫的藝術盛宴。
  • 小橋流水人家的原版其實是遠山流水人家?換過來看著好像也還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特別是「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感覺眼前馬上就出現了那幅清幽淡遠的場景,這無疑是一句十分有想像感的詞,不過,據說這句詞的原版並不是這樣的。原作文字,不是「小橋流水人家」,而是「遠山流水人家」。
  • 戈壁綠洲的「小橋流水人家」
    葛新家住甘肅省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下營村,是河西走廊戈壁綠洲上的村莊。臨澤的農村家家戶戶門前種花,不時舉辦「評花賽花」活動,花種得好也成為一種榮譽。但看慣了門前的鮮花,後院破舊的土牆看起來越來越不順眼,葛新動了改建後院的念頭。
  • 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人家」
    來到蘇州,要來看看「中國第一水鄉」— —周莊。 在周莊,你可以感受到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在周莊身上完美結合,起一個大早靜靜地發呆,或漫步在入夜的周莊,都讓人如痴如醉,還能深刻體會到具有九百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的風情。
  • 上海近郊低調的小橋流水人家:朱家角古鎮
    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稱,2018年入選中國最美特色小城鎮50強。朱家角俗稱「角裡」,原名朱家村,所以有了現在「朱家角」的稱謂。古鎮水陸交通通暢,風景優美,物產豐饒,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鄉古鎮。鎮內河流縱橫,數條古街沿河伸展,明清建築依水而立,古風古韻。保存著明清時期街市、建築和水鄉澤國古樸的風土民情,主要景點包括放生橋、一線街、課植園、城隍廟、圓津禪院等名勝古蹟。
  • 帶你你看「小橋流水人家」
    你見過藏在大山裡的「小橋流水人家」嗎?那麼今天,它來了!坐落於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永順縣王村縣,是的沒錯。它,就是芙蓉鎮(王村)。晚上的瀑布是一個超級大亮點,晚上的瀑布就像天上的星融入了瀑布中的流水裡,有著令人窒息的美輪美奐,世上大概再也找不到如此絢爛了。2五裡石板街這是一個用石板鋪就的街道,路面起伏不平是一條純粹的步行街。去一個陌生的城市,怎麼能不去步行街感受一下呢?
  • 等到你我白髮,小橋流水人家。
    等到你我白髮,小橋流水人家。原標題:《等到你我白髮,小橋流水人家。》
  • 鳴鶴古鎮的年糕,有股「小橋、流水、人家」的味道
    過了牌坊,寬寬的村道,一側是是粉紅的圍牆,牆內是南朝的金仙寺;另一側是白洋湖,鏡面般平靜的湖面上,有幾枝枯荷。繞過古寺,應該是村中心。此處有一個小廣場,三面是粉牆黛瓦,一面是湖水。瞧這布局,猜想當年這裡應該是個碼頭。廣場靠寺一側,一座古建,一樓開了年糕作坊,一對老年夫婦正在打年糕。廣場上還是沒有什麼人。過一石拱橋,有一條小街,街上多家年糕作坊。
  • 羊角村:荷蘭的小橋流水人家
    那天,綠野上籠罩著一層輕薄的白紗,木橋、流水、綠頭鴨在靜謐的晨霧中隱現,小船划過鋪滿鮮花和草坪的河道,草廬農舍的倒影在水面飄搖……眼前如夢似幻的田園風光,幾乎就是孩提時代對童話世界的全部想像。流水繞柴扉,人家盡枕河  羊角村坐落在荷蘭上艾瑟爾省威登自然保護區內,距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120公裡,素有「北方威尼斯」之稱,也被譽為「歐洲最美村莊」。
  • 中國第一水鄉,入選全球十大最美小鎮,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但今天小編卻要為大家介紹國內的一個特別好玩的地方,它的名字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但卻是典型的江南小鎮,充滿著「小橋,流水,人家」的詩情畫意。它就是周莊。別看它名字不起眼,但人家可是入選「全球十大最美小鎮」,還是中國第一水鄉!周莊位於崑山境內西南33公裡處,蘇州東南38公裡處。
  • 橋: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在古代詩詞裡,橋作為一種建築樣式是比較常見的意象,比如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劉禹錫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詩文。
  • 烏鎮:走近一看都是小橋流水人家,這是中國最後的枕水人家啊!
    烏鎮自古繁榮,千百年來,古鎮民居林河而建傍橋而市鎮內民風淳樸,是江南水鄉「小橋,流水,人家」的典範,同時烏鎮又有其他小鎮所沒有的鄰水建築--水閣,烏鎮由此被稱為「中國最好的枕水人家」。烏鎮一年中最美的季節是春天和秋天。一天中最美的時候是清晨和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