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輪美奐:古代服飾的圖案,可以有多精美!

2020-12-23 古人穿衣那些事

關注漢服的你,是否有細心留言過古代的刺繡圖案?我常常被那些美輪美奐的刺繡給驚豔到,感嘆啊,古代繡娘的手堪比畫家的畫筆啊!

(▲圖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剛好最近也看了幾期央視的綜藝《衣尚hao中國》,雖說有點一言難盡,但是裡面關於圖案、紋樣的介紹還是很有可取之處的。

喜歡漢服的小夥伴們,可能更多的是關注傳統服飾的款式、色彩等,但是關於紋樣和圖案的了解,卻非常少。今天我就通過這個節目,帶大家簡單窺探一下各朝各代的紋樣特點。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絲綢起源很早,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絲綢距今已經有5000~6000年的歷史了。而服飾的紋樣圖案也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距今也有2300~2500多年的歷史。

戰國時期,絲綢的圖案、紋樣大都是多幾何紋和鳥獸紋,比如常見的龍紋、鳳紋、虎紋、鴟鵂紋(貓頭鷹),以及富有浪漫色彩的穿枝花草、雲紋等。

先秦以前,整個社會從上到下都有很強的圖騰崇拜,無論是服飾上的圖紋,還是器物、建築上的,都非常古樸渾厚、莊嚴凝重,帶有一定的鬼神象徵意義,體現的是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和對天地的原始崇拜。

到了漢代,因為有了織機,絲綢的技術的發展有了質的提高,紋樣、圖案也變得比以前豐富了許多,而且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既有天界的「日月星辰」,又有人間的「花草樹木、鳥獸魚蟲」。

比如下面這個新疆出土的東漢「韓仁繡文衣右子孫無極」錦摹繪圖,流動起伏的線條、生動形象的動物圖案,以及穿插其中的吉祥語的銘刻,都寄託了當時人們對長生不老、子孫眾多的質樸希望。

魏晉乃至唐代,織物的紋樣開始有了長足發展,無論是色彩,還是花樣都較之漢代豐富了許多,紋樣圖案開始從功能性到裝飾性、審美性發展,換句話說,就是人們開始追求好看了。

下面這個精美的五彩寶花紋,就是唐代琵琶袋上的刺繡圖案,花中套花,花中再套花,層次繁複,色彩華麗,給人深邃神秘、豐富高雅的美感。

宋、遼、西夏時期,絲綢圖案變得比以前更加精美,而且這個時候民間的絲綢需求也比較大,因而在圖案上也比以前要更有生活氣息。比如下面這個石榴圖,寓意多子多福,你能想像它是繪製在腰帶上的嗎?一般多用於新婚女性穿著。

明清時期,紋樣圖案更加繁複,因為工藝越來越高級,衣物上的圖案也就更加繁瑣,只要你能想到,沒有織不出來的。

有時甚至可以像連環畫一樣精妙,圖案中有人物、花鳥、亭臺樓閣,還有湖泊、船隻,非常富有生活氣息,也彰顯了濃濃的東方情調。

比如下面這幾個三角形的圖案,你能猜到它是哪裡的圖案嗎?它其實來自一把刺繡的傘面,是清朝時出口到歐洲的太陽傘。

小小的傘面濃縮了豐富的東方審美式的人文景觀,讓人不得不感慨古人的匠心和巧思!

從禮樂等級到實用功能、再到審美追求,織物的紋樣圖案經歷了一代又一代的發展,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一切。

圖案之美是服飾的精華所在,也是我們東方美學的一個濃縮,你說呢

相關焦點

  • 古代,信仰尊崇神明,唐朝服飾的圖案有什麼意蘊?
    吉樣圖案古代人們崇敬神明,他們對於富貴美好有著深深的嚮往,因此很多牡丹、龍鳳等吉祥圖案都滿載著人們的美好希望。尤其是唐代,富貴牡丹,龍鳳呈祥,松鶴延年、喜鵲登梅等圖案已經深入人心。因此這些寓意吉祥的圖案十分常見,人們寓意美好,心懷嚮往,對生活有著積極飽滿的熱情,因此這種精神狀態便蘊含到了吉祥圖案這些服飾裝飾中,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祝福。
  • 清朝服飾中的圖案代表什麼?有何意義?圖案的作用是什麼?
    服飾的圖案多具有深厚寓意,在中國古代多是對美好生活的祈願,其圖案取之於生活用於生活,這些圖案各自有各自的代表,男子服飾圖案的應用多體現人物地位與等級,是當時區分的一個明確標準;而女子的服飾圖案則更多為花鳥造型以及具有豐富美好寓意的圖案,其圖案的應用也體現了古代人們對服飾圖案的關注,
  • 漢服美輪美奐,上面的圖案都是啥意思?十幾種紋樣一一為您解說
    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華夏民族,曾經是一個講究穿著華美服飾且注重禮儀的民族。服裝,除去遮羞保暖的功能,還代表了當代人的審美意識,也是人身份、地位、氣質的表現。漢服漢服美輪美奐,漢服飾圖案元素也大多來自於大自然,經過了精煉提取和整理,得到最本質的東西,凝聚了中國傳統的獨具一格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注重了人們的精神表現。
  • 服飾中的這些圖案裝飾,原來寓意吉祥如意、富貴平安!
    蒙古族喜歡在服飾中添加刺繡。刺繡的圖案或象徵富貴,或寓意生命繁衍,吉祥如意。犄紋,代表五畜興旺。壽、喜、梅代表美好祝。福蝙蝠象徵福壽安康。回紋象徵堅強勇敢。紋象徵太陽的轉動和四季如意。雲紋寓意吉祥如意。魚紋象徵自由,虎、獅、鷹等圖案象徵勇敢。杏花象徵愛情、石榴籽寓意多子多福。
  • 風格獨具的苗族服飾,女裝華麗而精美,且價值不菲
    苗族服飾華麗精美苗族的傳統服飾可概括為:男裹頭帕,著對襟上衣,抄寬腰直簡褲,纏腳布;女裹頭帕,著滿襟上衣,系百褶裙,佩銀飾。老年人著滿襟無領上衣,青壯年著有領上衣,除青年人外,均以青帕束腰。褲子短而大,鑲接白布褲腰,冬打綁腿,千層底布鞋。溫熱季節外出活動,多著草鞋;雨冷季節,則著牛皮釘靴。戴頭帕,分青帕、花帕兩種。頭帕寬為尺許,長二三丈。青帕有自織土布青帕和市場購買的絲質青帕之分,前者厚而重,暖和;後者輕而柔,涼爽。花帕則有用黑白棉線雜錯織出的花格帕和用扎染方式留出花樣的花帕等多種。
  • 紅黃黑三色為主的高山族服飾,十分别致的侗族與塔塔爾族服飾
    臺灣高山族看來,飾物不但美觀,而且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徵,這也是我國古代百越族的傳統,高山族在古代以裸為美。僅以幅布遮陰,毛皮圍腰。高山族的傳統服飾各有特色,如排灣男人喜歡穿帶有刺繡的衣服,用動物的羽毛做裝飾物,女子盛裝有花頭巾、刺繡長衣、長袍。
  • 清朝官員服飾「補子」圖案的寓意及由來
    「魯靈光殿者,蓋景帝程姬之子恭王餘之所立也」由此可見,自漢景帝所在的西漢時期,「飛禽走獸」就已經被用以皇室宮殿廟宇的裝飾,用以守護皇室宮殿乃至皇室成員,甚至可以延伸到維護皇權統治、保持皇帝權威的象徵。在古代封建社會中,皇帝之下的文武百官作為替皇帝管理國家、統御百姓的所在,是維護皇權統治、捍衛皇帝權威最典型的代表。由此可見,用「飛禽走獸」來形容封建王朝的官員,歷史由來已久。
  • 漢代貴族與平民之間的服飾有很大差異,貴族服飾有哪些特點?
    漢畫像上精美的繡紋是貴族們區別於他人最大的不同。精美的繡紋是權力和威嚴的象徵。它們不僅具有審美上的功能還有內涵上的良好寓意。漢代服飾的圖案紋樣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將自然界的景物與人類美好的意願相結合。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案研究
    而與這些「母本圖案」做配襯的其他圖案,如「大小花苗」服飾中的火鐮花、鷹爪花、蕎子花、螺螄花、灣蟲花、蚌殼花、蕨菜花等花型,儘管已經形式化了,但其局部卻保持著自然對象的模糊視覺表象特徵。另一類剛好相反,整體造型具象明確,形態真實,雖然其中有的將其母題進行了大膽而有匠心的形式化處理,但其對象的基本特徵總是被巧妙地凸現出來。
  • 古代服飾文化「知多少」
    紅裙寬袖、青衫白褂……你是否注意到,如今的街頭巷尾,穿漢服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一古代服飾尤其受年輕人的喜愛。服飾之美,不僅滿足生活的需要,帶來視覺的享受,其發展還呈現了一段時期民俗和文化的特點。古代服飾是如何發展演變的?古人又是如何染布、製衣的?
  • 從服飾圖案看明清官員等級,漲姿勢了!
    其實該詞來源於明代官員的服飾。據史料記載,明朝規定,文官官服繡禽,武官官服繪獸。品級不同,所繡的禽和獸也不同,所以,當時「衣冠禽獸」一語是贊語,頗有令人羨慕的味道。清代官服又稱補子、補服。在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中,最能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要數文武百官的官服補子了。
  • 家具世界的「最美中國風」之圖案紋飾篇,這些圖案美輪美奐
    多以饕餮紋、蟬紋、雲雷紋等為主的裝飾圖案用在家具上,以求震懾鬼神,保護自身平安,顯得有力而凝重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提高促進了手工業的發展,有了竹蓆、床、幾、案等低矮的漆木家具,大多色彩單一,以黑、紅、黃等顏色為主,裝飾以浮雕居多,紋飾簡單樸素而不失華美。
  • 古代官員衣服上的圖案大有講究,可不是為了好看那麼簡單
    我們看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官員們都有一套衣服是專門上朝和見皇帝的時候穿的,也就是朝服,這些朝服上,都繡著不同的圖案。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以為繡這些圖案只是為了好看而已,後來才知道,原來每個官員朝服上的圖案都是大有講究,不是自己想繡什麼就能繡什麼的。
  • 清代哈密流行服飾有多美?一起圍觀→
    這是一批流行於清代的精美服飾它們歷經上百年的歲月洗禮已出現褪色、破損等「病症」12月1日記者從哈密市博物館了解到該館正在對110件年代為清代至民國時期的哈密傳統服飾進行修復它們的年代多在清代,少部分屬民國時期。服飾款式有長袍、短襖、坎肩、袷衣等。
  • ...漆器,印度,青銅器,年貨,曼海蒂,展廳,木版,服飾,-上海頻道-東方網
    陸遊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你想親眼見到青銅器上的神獸在你的手中誕生嗎?你想體驗天然植物染料在你的肌膚上變成彩繪嗎?這個春節,上博能滿足你的願望!你還可以親手完成一個漆器作品,畫上年味版畫,自由創作服飾作品,更有好玩的儺面具等你製作哦。  你們準備好了麼?  下面,就是揭開「年貨三珍」的時刻!
  • 服裝服飾常用的裝飾工藝技法有哪些?
    在服裝及服飾上的裝飾技法常用的有扎染、蠟染、鏤空型版印花、潑染印花、手繪、刺繡、抽紗、摺疊、編織、幟綴等。它們可用於各種機織品、針織品、皮革等服裝材料,使普通服裝材料擁有較為豐富的藝術魅力,形成一種新的視覺衝擊。
  • 中國傳統圖案與現代服裝設計
    到封建社會,戰國時代的工藝美術上出現花卉圖案和人物、動物圖案,春秋時期,上層社會的人們不勞而獲,其圖案也受其影響,精美嚴謹、規整多樣,配色調和而華美。漢代織物和繡品的圖案,以變化的雲雷紋和動物紋為主流,也有以植物為主題,服飾中常用題材有人物、動物、幾何紋、花卉等,形象生動概括,風格粗獷豪放,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
  • 趙豐|江南緙絲與畫史名跡等裡的古代絲綢
    中國的繪畫大約有兩個較大的體系,一個是壁畫,不可移動的,包括墓室壁畫和寺觀壁畫,另一個是捲軸畫,可移動的,主要是文人畫和宗教畫。墓室壁畫的出現和流行就在漢畫像石出現和流行之際。但有大量人物以及服飾的圖示則多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 中華紋樣之團花紋:風靡於清代貴族間,女子服飾美學的登峰造極
    諸位讀者您好,今天為您介紹的是中華傳統紋樣中的團花紋樣,顧名思義「團花紋」即是各種植物、動物和吉祥文字等組合而成的圓形圖案,廣泛應用於傳統服飾,一般位於服裝的胸背及肩部位置,如袍服和唐裝等,團花紋樣最盛行的時期是清代,從許多清宮文物中可見它的影子。
  • 玻璃餐具重金屬超標9倍 精美圖案是禍首
    □趙凱    7月11日,常州在一批進口玻璃餐具上檢出重金屬溶出量超過國標近9倍,而印刷在上面的精美圖案恰是罪魁禍首。檢測機構提醒,隨著絲網印刷、鋼化印刷等技術的發展,一些不良廠商低成本生產帶有精美圖案的玻璃餐具,但不同於傳統燒結工藝,使用過程中油墨原料容易遷移到食品中。   常州檢驗檢疫局食品接觸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檢測一批進口玻璃餐具時發現,其重金屬鉛溶出量高達7.06毫克/平方分米,遠遠超出我國國標0.8毫克/平方分米的限量要求,給餐桌入口安全帶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