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南明政權的大將軍,東寧王朝的開國君主,更是我們所熟知的民族英雄。他亡國後的拼死抗爭和收復臺灣的義舉都為人所傳頌,他死後,臺灣民間紛紛建立鄭成功的廟宇,紀念這位大恩人。
鄭成功年少時就考中秀才,並進入南京國子監就讀,還拜入了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和父親鄭芝龍一起在明朝為臣,所以對明朝有著很深厚的感情。李自成攻破燕京,大明滅亡,急於報國的鄭成功隨父親投靠了隆武帝。隆武帝很賞識鄭成功,將其封為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還賜給鄭成功國姓,改名「成功」,這也是鄭成功又稱「國姓爺」的由來。
後來隆武帝被俘,其父鄭芝龍降清,不甘如此的鄭成功在沿海各地開始招募仁人義士、收編父親舊部,在次舉起反清大旗,並組織起多次反攻。然而他們的力量始終有限,在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決定先前往臺灣立足,這也就有了他收復臺灣的功績。
其實早在兩年前,鄭成功就傳令各港不準與島上的荷蘭人通商,就這樣封鎖了殖民者兩年。1661年,鄭成功率領將士2萬餘人,戰船數百艘,開始了收復臺灣的過程。鄭成功苦戰擊敗了荷蘭殖民者的援軍,荷蘭守軍投降。鄭成功將臺灣建設一番後,終因心力交瘁而早逝,年39歲。
從鄭成功的人生經歷來說,他一生都在為國為民而奮鬥,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那麼為什麼日本人也很推崇他,甚至稱其為民族英雄呢?
一、鄭成功有日本血統
鄭成功是中日混血,當年鄭成功的父親來到日本做貿易時與日本的一位田川氏女子結為夫妻,並生子鄭成功,而鄭成功7歲前也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在日本。日本人認為這是血緣依據和地緣依據,不過從鄭成功的人生軌跡來看,他內心的民族歸屬應該是中華民族。
二、政治目的
鄭成功的「抗清」很符合日本人的政治企圖,清朝末年國力衰退,而日本則在明治維新後崛起,崛起後的日本一直覬覦大清的國土及朝鮮地區,鄭成功「抗清」的便成為日本徵戰的藉口。日本佔領臺灣後,更是以鄭成功有日本血統企圖合理化統治臺灣。
三、鄭成功的人格魅力
在日本人眼中,常年徵戰海上,又有著強烈家國情懷的鄭成功在人格上是完美的,甚至還被日本人塑造成智勇雙全的武士。日本人四方赤良這樣評價鄭成功:忠義空傳國姓爺,終看韃靼奪中華。而日本江戶時期的一部劇作《國姓爺合戰》,這齣戲在日本連演3年,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