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種美叫做芭蕾。
它是趾尖上的藝術,文化領域的瑰寶,我們總是以世間上最美好的詞彙來形容芭蕾舞者,譬如優雅、高貴、氣質脫俗……
19世紀巴黎人最愛的休閒方式之一,就是觀看芭蕾舞和聽歌劇。
因為在當時欣賞芭蕾舞對於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們來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享受,演出芭蕾舞的歌劇院也成為他們的社交場所。
雖然大名鼎鼎的德加(Edgar Degas)試圖捕捉的是那個時代隱藏在優雅精緻的芭蕾背後的「真實」面目。
但他畫中那些華麗的場面,顏色柔美的紗裙,優美的姿態仍然浪漫無比。
也許你從未在現場看過一場芭蕾舞演出,但是我們在不同的電影裡都領略過芭蕾的魅力。
在《黑天鵝》裡,娜塔莉·波特曼燃燒生命般起舞,帶著不瘋魔不成活的忘我,驚豔十足。
到了巖井俊二的電影《花與愛麗絲》中,芭蕾舞又如此唯美與清新,挾裹著少女的心思與情事。
而在俄羅斯攝影師Mark Olich鏡頭裡的芭蕾舞者,有著夢幻般的優美,也有訴不盡的辛勞。
芭蕾對於她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美,也是一份熱愛,一種榮耀。
Mark Olich有著多年學畫經歷,曾在俄羅斯、日本辦過油畫、素描展覽。
從2002年開始,他愛上了攝影,從此便一發不可收。
看到他的照片讓人想到一句:明明有顏值,卻偏偏拼才華。
Mark Olich
他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而俄羅斯的芭蕾一直聞名世界。
聖彼得堡作為俄羅斯芭蕾舞的搖籃,在其他芭蕾舞的風格之上又有專屬的獨特魅力。
聖彼得堡馬琳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er)裡,芭蕾舞者將柔美與強韌融為一體,給了Mark Olich無限的創作靈感 。
說起馬琳斯基劇院,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陌生。
這座劇院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可容納1600名觀眾,
是世界上欣賞頂級芭蕾舞最好的場所之一,也是今世界上經營最成功的大劇院之一。
而馬琳斯基劇院的基洛夫芭蕾舞團更是世界頂級的芭蕾舞團。
早在蘇聯時期,他們就在傳統芭蕾舞上進行創新,很快成為了最知名的舞團之一。
這裡是每一位芭蕾舞者夢想的終極殿堂,匯集了無數芭蕾舞大師。
但最讓人稱道的是該舞團實行軍事化管理。
他們比世界上絕大多數芭蕾舞團都更能保持整體風格的一致性,
不僅每個人都能做出其他人的舞蹈動作,他們上半身的舞蹈動作更是協調一致分毫不差。
Mark Olich以這群芭蕾舞者為拍攝對象,用鏡頭記錄了她們臺前幕後的點滴瞬間,不遺餘力地為我們展現了芭蕾舞的美。
作為畫家出身的Mark Olich,在他的影像作品裡我們看到了繪畫的痕跡,既有油畫柔美,細膩的質感,又有素描大膽、揮灑的筆觸。
明明是紀實攝影,經過處理後卻塑造出了如夢似幻的氛圍與感覺。
很快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關注,產生了巨大影響,被個人或機構爭相收藏。
他對於光線與構圖的運用精妙。
充分利用劇場光線給人物帶來的戲感與唯美感,如一道聖光灑在舞者身上,完美呈現出她們的優雅。
而構圖看似漫不經心實質則精細講究,他常採用俯拍角度讓芭蕾舞者將畫面進行分割,充滿了形式之美,如同一首韻律詩。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自然與靈動,仿佛一場不經意的捕捉與邂逅,能夠把人帶到了那個華麗的劇場裡。
看到這群芭蕾舞者踮起的腳尖和飛揚的裙角,甚至仿佛能感受到她們的呼吸。
這也是Mark Olich芭蕾攝影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不僅拍攝了芭蕾舞者臺上的美麗與迷人,也讓我們窺探了她們在幕後不為人知的真實,將一貫保持下的神秘感抽絲剝繭般揭開來。
芭蕾的特點是: 開、繃、直、立、輕、準、穩、美。
舞者在表演、排練的時候不得有半分鬆懈,
可當鏡頭對準幕後,我們看到臺下的休息的舞者終於鬆開緊繃的舞衣,放平直立踮起的雙腳,享受片刻的放鬆與慵懶。
他們不再是舞臺上萬眾矚目的明星,而是像普通人一樣聊天、玩電子設備,
可是時刻繃緊的腳尖又似乎不小心透露出她們的秘密。
哪裡有什麼不需要努力便能維繫的美好?
臺上的光鮮都源於臺下的苦練,甚至成為了日常的習慣與肌肉的記憶。
而支撐她們的是對這份熱愛的堅持,以及對自我的嚴苛要求。
芭蕾之美究竟是什麼?
Mark Olich用鏡頭給了我們答案。
正如《紅樓夢》裡的那句: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豔若何,霞映澄塘。
她們好似誤入凡間的仙子,只是靜靜佇立,就讓人忘卻了時間與空間。
她們也可如奔騰的野馬,自由而不羈,激蕩到讓人熱血沸騰。
Mark Olich的攝影作品告訴我們芭蕾的美從來不是單一的,它是優雅寧靜的,也是充滿力量與熱情的。
芭蕾舞者從來不是纖弱無力,影像裡她們有著漂亮的肌肉線條和驚人的爆發力,去完成一次次的旋轉與跳躍。
芭蕾舞者用她們的專業在舞臺上為我們帶來極致的藝術享受,而臺下舞者們不過亦為凡人。
正是因為她們的「不美時刻」,才成就了舞臺上的榮耀瞬間。
所有的「看上去很美」背後都是「咬著牙的堅持」。
她們的美麗不是天生就有,而是日復一日的刻苦與努力。
曾有人拍下芭蕾舞演員的腳,一隻腳穿著芭蕾舞鞋,筆直挺立,和往常一樣美;
而另一隻脫下舞鞋的腳,各種傷痕,淤青,還有包裹的紗布,看上去和美絲毫沒有關係。
而這才是最真實的情況。
但是對於舞者來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舞蹈,帶給人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改變,更有內心上的強大。
守得住寂寞、經得起磨鍊,才能蛻變成舞臺上最美的「天鵝」。
芭蕾的美絕不僅僅因為優雅、華麗、高貴,
而是歷經背後的所有苦澀與艱辛後,仍在舞臺上一次次地努力綻放。
埃德加·德加《14歲的舞女》,1878-1881年,美國國家美術館
所有的毫不費力都是因為背後的拼勁全力,當為己所愛全身心投入、哭著努力的時候。
這一刻,是每一個人的最美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