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位俄羅斯畫家拿起相機,道盡了芭蕾的悽美與優雅

2020-12-19 騰訊網

世界上有一種美叫做芭蕾。

它是趾尖上的藝術,文化領域的瑰寶,我們總是以世間上最美好的詞彙來形容芭蕾舞者,譬如優雅、高貴、氣質脫俗……

19世紀巴黎人最愛的休閒方式之一,就是觀看芭蕾舞和聽歌劇。

因為在當時欣賞芭蕾舞對於上流社會的紳士淑女們來說,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享受,演出芭蕾舞的歌劇院也成為他們的社交場所。

雖然大名鼎鼎的德加(Edgar Degas)試圖捕捉的是那個時代隱藏在優雅精緻的芭蕾背後的「真實」面目。

但他畫中那些華麗的場面,顏色柔美的紗裙,優美的姿態仍然浪漫無比。

也許你從未在現場看過一場芭蕾舞演出,但是我們在不同的電影裡都領略過芭蕾的魅力。

在《黑天鵝》裡,娜塔莉·波特曼燃燒生命般起舞,帶著不瘋魔不成活的忘我,驚豔十足。

到了巖井俊二的電影《花與愛麗絲》中,芭蕾舞又如此唯美與清新,挾裹著少女的心思與情事。

而在俄羅斯攝影師Mark Olich鏡頭裡的芭蕾舞者,有著夢幻般的優美,也有訴不盡的辛勞。

芭蕾對於她們來說,不僅僅是一種美,也是一份熱愛,一種榮耀。

Mark Olich有著多年學畫經歷,曾在俄羅斯、日本辦過油畫、素描展覽。

從2002年開始,他愛上了攝影,從此便一發不可收。

看到他的照片讓人想到一句:明明有顏值,卻偏偏拼才華。

Mark Olich

他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而俄羅斯的芭蕾一直聞名世界。

聖彼得堡作為俄羅斯芭蕾舞的搖籃,在其他芭蕾舞的風格之上又有專屬的獨特魅力。

聖彼得堡馬琳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er)裡,芭蕾舞者將柔美與強韌融為一體,給了Mark Olich無限的創作靈感 。

說起馬琳斯基劇院,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陌生。

這座劇院迄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可容納1600名觀眾,

是世界上欣賞頂級芭蕾舞最好的場所之一,也是今世界上經營最成功的大劇院之一。

而馬琳斯基劇院的基洛夫芭蕾舞團更是世界頂級的芭蕾舞團。

早在蘇聯時期,他們就在傳統芭蕾舞上進行創新,很快成為了最知名的舞團之一。

這裡是每一位芭蕾舞者夢想的終極殿堂,匯集了無數芭蕾舞大師。

但最讓人稱道的是該舞團實行軍事化管理。

他們比世界上絕大多數芭蕾舞團都更能保持整體風格的一致性,

不僅每個人都能做出其他人的舞蹈動作,他們上半身的舞蹈動作更是協調一致分毫不差。

Mark Olich以這群芭蕾舞者為拍攝對象,用鏡頭記錄了她們臺前幕後的點滴瞬間,不遺餘力地為我們展現了芭蕾舞的美。

作為畫家出身的Mark Olich,在他的影像作品裡我們看到了繪畫的痕跡,既有油畫柔美,細膩的質感,又有素描大膽、揮灑的筆觸。

明明是紀實攝影,經過處理後卻塑造出了如夢似幻的氛圍與感覺。

很快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受到關注,產生了巨大影響,被個人或機構爭相收藏。

他對於光線與構圖的運用精妙。

充分利用劇場光線給人物帶來的戲感與唯美感,如一道聖光灑在舞者身上,完美呈現出她們的優雅。

而構圖看似漫不經心實質則精細講究,他常採用俯拍角度讓芭蕾舞者將畫面進行分割,充滿了形式之美,如同一首韻律詩。

他的每一幅作品都充滿自然與靈動,仿佛一場不經意的捕捉與邂逅,能夠把人帶到了那個華麗的劇場裡。

看到這群芭蕾舞者踮起的腳尖和飛揚的裙角,甚至仿佛能感受到她們的呼吸。

這也是Mark Olich芭蕾攝影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

他不僅拍攝了芭蕾舞者臺上的美麗與迷人,也讓我們窺探了她們在幕後不為人知的真實,將一貫保持下的神秘感抽絲剝繭般揭開來。

芭蕾的特點是: 開、繃、直、立、輕、準、穩、美。

舞者在表演、排練的時候不得有半分鬆懈,

可當鏡頭對準幕後,我們看到臺下的休息的舞者終於鬆開緊繃的舞衣,放平直立踮起的雙腳,享受片刻的放鬆與慵懶。

他們不再是舞臺上萬眾矚目的明星,而是像普通人一樣聊天、玩電子設備,

可是時刻繃緊的腳尖又似乎不小心透露出她們的秘密。

哪裡有什麼不需要努力便能維繫的美好?

臺上的光鮮都源於臺下的苦練,甚至成為了日常的習慣與肌肉的記憶。

而支撐她們的是對這份熱愛的堅持,以及對自我的嚴苛要求。

芭蕾之美究竟是什麼?

Mark Olich用鏡頭給了我們答案。

正如《紅樓夢》裡的那句:其靜若何,松生空谷;其豔若何,霞映澄塘。

她們好似誤入凡間的仙子,只是靜靜佇立,就讓人忘卻了時間與空間。

她們也可如奔騰的野馬,自由而不羈,激蕩到讓人熱血沸騰。

Mark Olich的攝影作品告訴我們芭蕾的美從來不是單一的,它是優雅寧靜的,也是充滿力量與熱情的。

芭蕾舞者從來不是纖弱無力,影像裡她們有著漂亮的肌肉線條和驚人的爆發力,去完成一次次的旋轉與跳躍。

芭蕾舞者用她們的專業在舞臺上為我們帶來極致的藝術享受,而臺下舞者們不過亦為凡人。

正是因為她們的「不美時刻」,才成就了舞臺上的榮耀瞬間。

所有的「看上去很美」背後都是「咬著牙的堅持」。

她們的美麗不是天生就有,而是日復一日的刻苦與努力。

曾有人拍下芭蕾舞演員的腳,一隻腳穿著芭蕾舞鞋,筆直挺立,和往常一樣美;

而另一隻脫下舞鞋的腳,各種傷痕,淤青,還有包裹的紗布,看上去和美絲毫沒有關係。

而這才是最真實的情況。

但是對於舞者來說: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舞蹈,帶給人的不僅是身體上的改變,更有內心上的強大。

守得住寂寞、經得起磨鍊,才能蛻變成舞臺上最美的「天鵝」。

芭蕾的美絕不僅僅因為優雅、華麗、高貴,

而是歷經背後的所有苦澀與艱辛後,仍在舞臺上一次次地努力綻放。

埃德加·德加《14歲的舞女》,1878-1881年,美國國家美術館

所有的毫不費力都是因為背後的拼勁全力,當為己所愛全身心投入、哭著努力的時候。

這一刻,是每一個人的最美時刻。

相關焦點

  • 腳尖上的靈魂,一雙纖纖細腿上纏繞著的疼痛與美感的芭蕾舞蹈家
    我們總是被芭蕾舞的優雅和美麗所吸引,但芭蕾舞幕後的辛苦與辛酸卻鮮為人知。來自俄羅斯的Darian Volkova本身是位芭蕾舞者,4年前她拿起相機記錄芭蕾的決定,讓人們有機會看到與之有關的臺前幕後,因其本身就是舞蹈家,所以鏡頭更加獨特與迷人。
  • 俄羅斯芭蕾巨星扎哈洛娃《AMORE》中國首演
    北京晨報訊(首席記者 李澄)11月17日至19日,在天橋劇場,世界芭蕾巨星、俄羅斯人民藝術家、莫斯科大劇院首席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與莫斯科大劇院的眾多明星一道,為廣大觀眾隆重獻上《AMORE》的中國首演贏得全場觀眾讚美。
  • 他們讓俄羅斯芭蕾蜚聲世界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很讚賞這位舞者完美的可塑性,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曾試圖偷偷拍攝他的表演,但這是佳吉列夫絕對禁止的。首席芭蕾舞演員巴甫洛娃安娜·巴甫洛娃(Anna Pavlova)是一位舞蹈天才,並成為俄羅斯芭蕾舞團的象徵。
  • 俄羅斯芭蕾|那些年女舞者的成功之路
    俄羅斯的芭蕾舞劇世界聞名,芭蕾舞者在其中更是功不可沒。,是無數芭蕾舞者的標杆,是許多人心目中「最美的天鵝」。舞臺上的洛帕特金娜既優雅又神秘,她的出現讓無數芭蕾舞者黯然失色。但是她也是經過無數次的摔倒再爬起、無數次重複又孤獨地練習,才從「醜小鴨」蛻變為「白天鵝」。
  • 世界芭蕾巨星扎哈洛娃舞動北京
    11月17日至19日,在北京天橋劇場,俄羅斯聯邦人民藝術家、莫斯科大劇院首席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與莫斯科大劇院的眾多芭蕾明星一道,為廣大觀眾隆重獻上《AMORE》的中國首演。自2016年在義大利首演以來,《AMORE》僅登臺過俄羅斯、日本、英國的著名劇院。
  • 永不止息的紅舞鞋:芭蕾巨星巴甫洛娃
    這位舞蹈狂人無時不在訓練,執著於自己的藝術夢想,到了欲罷不能的地步。巴爾扎克認為「芭蕾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一語道破獻身於這門藝術的芭蕾舞者之生活真諦。他們一旦進入這個領域,就像走火入魔,一發不可收。巴甫洛娃正是這樣的入魔者。她的舞蹈不是才華的炫耀,而是情感的體現和升華。她表演的是靈魂的舞蹈。她生來就為跳舞,是個降落凡間的舞之精靈。
  • 足尖上的芭蕾舞,帶你走進冷冽而又浪漫的俄羅斯
    提起俄羅斯文化,由於對「戰鬥民族」的刻板印象,很多人可能第一時間想起的是伏特加,俄羅斯人的「生命之源」。其實芭蕾舞和伏特加一樣變成了俄羅斯文化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了俄羅斯人的血液之中。17世紀末,芭蕾傳入俄國。進入18世紀,葉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啟蒙思想席捲歐洲大陸,俄國與歐洲各國的文化交流密切,推動了芭蕾舞在俄國的發展。19世紀歐洲浪漫主義芭蕾走向衰落,復興芭蕾的使命歷史地落在俄 國肩上。芭蕾舞從最初的向西方的刻板模仿,逐漸成為俄羅斯人的精神內涵。
  • 接任美麗芭蕾,Keep氣質芭蕾課程優雅席捲全網
    另外長期久坐,缺乏運動,再加上經常蹺二郎腿,喜歡葛優癱,健身姿勢不正確等,這些不經意的壞習慣往往會造成諸如駝背、猥瑣脖、富貴包、骨盆前傾等體態問題,因此能夠有效改善形體、提升優雅氣質的「美麗芭蕾」成為了近年來熱門課程。
  • 芭蕾巨星扎哈洛娃新作《AMORE》中國首演
    人民網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鄭海鷗)17日至19日,在天橋劇場,世界芭蕾巨星,俄羅斯人民藝術家、莫斯科大劇院首席斯維特蘭娜·扎哈洛娃,與莫斯科大劇院的眾多明星一道,為廣大觀眾隆重獻上《AMORE》(愛)的中國首演。
  • 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天鵝湖》即將訪穗
    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天鵝湖》即將訪穗金羊網  作者:艾修煜  2018-12-16 文/金羊網記者艾修煜圖/劇方提供2018年12月21至23日,俄羅斯芭蕾國家劇院將登陸深圳少年宮劇場及廣州大劇院,其中,23日廣州大劇院演出場次因為票房火爆
  • 英國泰特美術館緣何為這位百年前的俄羅斯女畫家辦個展
    作於1911年的《吸菸的人》雖然明顯有對塞尚借鑑的痕跡,這也將後印象派帶到了俄羅斯。男人赭石色的臉和橢圓形的眼睛,錘子狀的手裡拿著的菸斗,帶有傳統託盤畫的色彩。在貢查羅娃的早期繪畫中,人物的眼睛常常像魚;而魚的形狀又類似俄羅斯伊甸園蘋果樹下,收穫時節桌子上堆積著的麵包。
  • 五分鐘帶你了解俄羅斯藝術 妙手丹青畫家篇(組圖)
    2019年是中俄建交70周年,我們將陸續從藝術、攝影、建築、繪畫等多個方面,與大家分享俄羅斯民族的輝煌成就。  他們的名字被用來命名城市街道和其他行星,他們的作品展總是吸引觀眾前來俄羅斯博物館前排長隊。那麼,誰是俄羅斯人人鍾愛的畫家呢?
  • 舒適又優雅的芭蕾舞鞋,今年又火了!
    告訴你,從前最挑人的芭蕾舞鞋,這次竟然以時尚icon的身份重返你身邊啦,要說「重返」或許有點誇張,因為它們似乎不曾離開過潮流隊伍!自帶時尚魔性的「綁帶風」去年就開始流行起來了,「帶款女王」楊冪去年就穿過的綁帶芭蕾舞鞋,然而今年它又火了!
  • 中芭將再度演繹浪漫主義芭蕾經典之作《吉賽爾》
    舞劇自1860年起經古典芭蕾編舞大師馬裡烏斯·彼季帕多次修改,奠定了今天版本的基礎。這部膾炙人口的經典之作被視為法國芭蕾史上最璀璨的明珠,由於劇中女演員均身著透明的錐形白紗長裙,如夢似幻的場景,使之與其後問世的《天鵝湖》並稱為世界兩大「白色芭蕾」,俄羅斯偉大音樂家柴可夫斯基曾讚美《吉賽爾》是「詩、音樂和舞蹈的完美結合。」
  • 「俄羅斯藝術航母」登臺大劇院 現代碰撞古典呈現芭蕾盛宴
    舞團將以《堂·吉訶德》、「福金三部曲」兩臺精彩的芭蕾盛宴,展現俄羅斯古典芭蕾與現代芭蕾的璀璨魅力,再現其「俄羅斯藝術航母」的非凡實力。 1869年,俄羅斯芭蕾開拓者、「古典芭雷之父」馬裡烏斯·彼季帕根據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長篇小說《堂·吉訶德》創排完成了同名的三幕芭蕾舞劇,舞劇由被稱為「柴科夫斯基接班人」的路德維希·明庫斯作曲,於同年12月在俄羅斯精彩首演。
  • 馬林斯基劇院新一代實力陣容演繹「古董版」芭蕾《睡美人》
    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演繹超豪華古典大戲《睡美人》。主辦方供圖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5日電(記者 姜正紅)2017國家大劇院舞蹈節已漸近尾聲,11月21至23日來自俄羅斯的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將在眾多舞迷的翹首期待中亮相,以一部精美絕倫的超豪華古典大戲《睡美人》,向北京觀眾展示其「俄羅斯藝術航母」的非凡實力。
  • 納蘭性德雪夜無眠寫此詞,句句悽美,其中7個字道盡其一生的孤獨
    在一個雪夜,納蘭性德深夜無眠寫下了這首詞,全詞句句悽美,其中7個字更是道盡了一生的孤獨。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浣溪沙》清.納蘭性德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裡憶平生。
  • 熱愛盡情揮灑在畫布,俄羅斯女畫家瑪麗娜作品《大地回春》賞析
    一幅優秀的繪畫作品,都充滿了畫家對生活和藝術的熱愛。俄羅斯油畫在世界畫壇上能夠獨樹一幟,全憑層出不窮的優秀畫家們,充滿熱情地揮灑在畫布上,創作出的一幅幅出色的作品。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新一代俄羅斯傑出女畫家瑪麗娜的作品——《大地回春》。
  • 這個40歲的女人跳芭蕾,優雅到骨子裡!徵服了西方芭蕾舞界
    這個40歲的女人跳芭蕾,優雅到骨子裡!徵服了西方芭蕾舞界 所有熱愛芭蕾舞的女孩,都會有一個偶像。有一個最初的目標,她就是——譚元元。
  • 欣賞芭蕾先了解這幾大學派
    芭蕾自誕生以來,在幾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成形壯大,成為了擁有6大學派的藝術門類。這6大學派分別是:義大利學派、法國學派、俄羅斯學派、丹麥學派、英國學派和美國學派。不同學派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思想、風格特點和訓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