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慣常印象裡,小加索爾加入湖人,能給湖人帶來絕佳的攻防作用——團體進攻中的中轉和策應,擋拆掩護後的內外終結,優秀的空間屬性,籃下的防守硬度。
這筆補強,看上去給湖人帶來了一個冠軍級別的優質內線,可以像18-19賽季那樣,為湖人帶來一個等同於五號位質變升級的點睛之人。
然而,問題是,19-20賽季的小加索爾,還是那個置換瓦蘭休納斯後,直接讓猛龍隊從東部四強直接晉升到總冠軍級別的存在嗎?
從防守方面看,19-20賽季的小加索爾,並沒有太過於劇烈的下滑,dbpm2.8,dws2.2,相比奪冠賽季的2.8和1.2,反而在總量類貢獻上還略有進步。顯然,作為一個噸位充足、且球商較高的大尺寸中鋒,他依然可以給予很多對手以威懾力,並融入團隊防守之中,作出貢獻。
但是,在另外的很多環節上,我們卻可以發現小加索爾上述數據的一些水分。
首先,季後賽之中,小加索爾的dbpm和dws從奪冠年的3.1、1.3,下降到了2.6、0.4。並且,在防守對位的個體防守表現上看,在各區域中的對位者命中率壓制方面,19-20的小加索爾可以拿出兩分球3.4,籃下6.3(防守佔比52個點)、近框2.1(佔比63個點)的表現,但到了季後賽,各項數據馬上下跌到了2.6、1、0.3。而在去年季後賽,小加還能拿出6.7、4.6、10.4的出色表現。
顯然,對比18-19賽季的奪冠年份,現在的小加索爾,雖然在常規賽中面對水平參次不一的對手,依然可以通過威懾力、經驗、團隊配合,做出積極的防守,但一旦比賽來到季後賽,對手的實力更強,持球開發核心、無球投射戰術、鋒線運動能力更好,對蹲坑型大中鋒的針對也更堅決,小加索爾的個人下滑就開始體現了。
並且,小加索爾在常規賽中的防守作用,可能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猛龍團隊防守的提升。19-20賽季,猛龍百回合丟分105,高居聯盟第二。而18-19賽季則是107.1的聯盟第五,球員與防守體系的進步是存在的。例如,阿奴諾比的dbpm從0.1提高到1.9,dws從1.7提高到3.7,以一屆三號位的身份拿下了本應屬於內線優勢的防守高階dws隊內第一。而西亞卡姆在進攻戲份加大的同時,依然維持了高水準防守(dws3.6持平上賽季)。前場人員的防守強度,讓讓小加的蹲坑問題得到了鋒線雙人組憑藉輪轉與機動的最大限度彌補。
可以看到的是,雖然倫納德離隊,但猛龍的整體防守不降反升,小加的防守下滑也得以掩蓋,直到強度更大的季後賽才終於顯現出來。
事實上,防守現有強度的被高估,延續自高光賽季的印象傳承,不光發生在小加索爾身上,在投奔快船的伊巴卡也有表現。19-20賽季常規賽,伊巴卡dbpm只有隊內倒數第二的0,防守效率方面的表現糟糕,而dws雖然憑藉出場時間而得到了積累,也只有排名甚至低於後場的洛瑞和範弗裡特的2.7。對於一個更容易刷出防守影響力數據的內線來說,這無疑是非常尷尬的。
而在進攻方面,小加索爾依然具有一些年齡無法帶走,且越磨越光的貢獻——持球後的傳導與分配球。19-20賽季,小加索爾場均送出43.6次傳球,助攻3.4次,潛在助攻5.3,傳球助攻轉化率7.7個點,在全聯盟的中鋒中均處於前十左右的水平。
可以想見的是,在下賽季的湖人隊中,小加索爾如果與首發陣容配合,將會分擔一部分的持球組織工作,與波普和施洛德打出一些如高位手遞手的配合,或者參與到無球跑位的配合出球中。
但是,很多人認為的空間屬性、擋拆貢獻,卻可能是井中之月。上賽季常規賽,加索爾的投射中53個點來自於三分,但場均出手只有3.4次,38.5個點的命中率也不算絕對高效。這樣級別的殺傷力,讓小加的擋拆後外彈很難產生足夠的拉扯防守效果。而如果他進行順下內切,只有12.5個點的籃下出手佔比,也顯示著他身體下滑後規避強對抗的傾向。
19-20賽季,小加在擋拆後終結的個人出手比例只有26.7個點,場均2.2回合,且每回合0.9分,均低於伊巴卡的30.6、4.6、1。而在18-19賽季,他還能在擋拆掩護後接球的每回合拿到1.24分,且產量也有場均2次,並不是靠少量刷出的高效。究其原因,18-19賽季更均衡的籃下外拆配比理應是其一——2次三分出手,44.2命中率,籃下出手佔比16.6,命中率58.1。
這樣的進攻表現下,小加索爾對於球隊的進攻綜合影響力,其實遠沒有想像中出色。常規賽,obpm下降到1.2,上賽季0.1,ows0.8,上賽季0.9,百回合得分110,上賽季116,且猛龍隊伍百回合得分111,小加對於球隊的進攻偏向負面貢獻。季後賽中,obpm更是喪心病狂的4.5,ows0.2,對比上賽季的0.3、1幾乎是滑坡,且百回合正負值低到11.9,百回合得分只有92。
防守,常規賽尚可靠經驗、對手平均實力、球隊整體協同,季後賽則一覽無餘。進攻,效果全面下滑。這就是小加的19-20賽季。事實上,這也體現在了猛龍教練組的決策中——常規賽26.4分鐘的小加,在本應拉高主力使用度,縮短輪換的季後賽,反而被砍到了20.7分鐘,而上賽季季後賽還足有30分鐘往上。
但是,湖人操作的關鍵在於:他們需要小加索爾幹什麼?他們的訴求是什麼?
就像此前的回答中提及,湖人真正的攻防王牌,是詹姆斯和濃眉,無視防守空間的擋拆後突擊,以及濃眉火力全開的防守掃蕩。而今賽季的補強交易,其目的只有一個:為詹眉節省體力,爭取休息時間。
哈雷爾和施洛德的到來,讓湖人擁有了二陣容在銜接段的穩定得分持續性,讓詹眉可以同時在場下多休息一些時間,而不必處於「只是讓替補們硬著頭皮湊合打,詹眉隨時準備局面頂不住時出場」的緊迫。
上賽季,湖人可以靠霍華德的二次進攻,靠著隆多、卡魯索等輪換組的防守,來實現這一點。但這顯然不夠完美——進攻如果缺少上分與持球,分差很難純靠防守維持,詹姆斯的出場便勢在必行。而哈、施的到來,雖然降低了防守強度,卻提高了進攻自主性強度,可以在達到維持分差、甚至擴大分差目的的同時,讓詹姆斯和濃眉不必為了解決持球點不足而過早出場。
而加索爾的到來,則可以進一步優化這一點。他可以取代麥基的一部分時間,在非關鍵時刻與詹眉同時上場,在一些回合中完成持球分配,與後衛打出小組配合,讓詹姆斯更多地場上養生休整。並且,他在擋拆中尚有一些的功能,也可以讓濃眉同樣不必過多、過早地開始大量擋拆開發進攻。另外,湖人還捎帶手補充了肉盾內線的技能卡,在一些如掘金的對手比賽中,可以起到戰略作用。
而他的時間,想必也不會太多。作為銜接段更穩定的上分人選,哈雷爾無疑至少會佔據20分鐘級別的出場。而到了比賽末段,決勝時刻,小加索爾的蹲坑特性也讓他難以參與到濃眉帶頭的全員換防中。因此,他的上場時間,除了偽首發之外,應該會被切割得頗為零碎,更多起到「非關鍵時間中爭取替代詹眉功能」的工具人作用。這樣的使用量,也會是適合小加索爾年齡與體力的。
除此之外,別無其他。湖人明白,自己能指望的,終究是撐起上限的詹眉。哈雷爾不能為你拿到冠軍,施洛德、加索爾也都不能。
就像,霍華德(他在季後賽的很多輪次甚至沒怎麼出場)、隆多也不能。
小加索爾和哈雷爾是否比霍華德,或者可能爭取的伊巴卡更好?施洛德是否比隆多更好?
至少,他們是能夠實現湖人對他們的使用訴求的,在這一點上,能比上賽季的人員構成來得更加有效。這樣就足夠了。
事實上,比起加索爾,湖人更需要的,是濃眉全力模式下,可以與他一起完成輪轉換防,具有一定機動能力,又不至於過於迷你而削弱湖人高度優勢,且進攻中可以提供外線三分空間屬性,給詹眉的王牌攻框創造籃下環境的內線球員。
季後賽中與濃眉屢屢組合收官階段,進攻中七成左右出手均是三分的大莫裡斯,就是那個人選。
這當然不是說莫裡斯的強度很好,實力很強。否則他也不至於到現在都乏人問津了。重要的是,這個定位類型的球員,如果強度確保,身價估值會非常高昂,並非湖人所能承受,而大莫裡斯與湖人,正是絕配的天作之合——你實力不夠,價位我能吸收,而我需要你的,也只是這些功能的基本存在、而非絕對強度而已。
尋找工具人,尋找適合自己訴求的工具人,儘量優化工具人對訴求的實現效果,就是湖人的工作重點。
現在,他們似乎就要完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