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早期稱本地班、廣東大戲。是形成於廣州地區,流行於廣東、廣西、香港和澳門,並傳播到東南亞、美洲、大洋洲、歐洲等華人華僑聚居之地的地方戲曲劇種。聲腔以梆子、二黃為主, 兼唱高、昆牌子,民間說唱,小曲雜調。
有人說粵劇是老年人的藝術,我認為不盡然。粵劇是廣東人的藝術。正如京劇是北京的藝術,越劇是上海的藝術,川劇是四川的藝術,粵劇當然是廣東的藝術了。 每當我在西關寂靜的麻石巷中行走時,驀地聽見從褪了色的滿洲窗裡傳出一段粵曲時,我內心會湧起深深的暖流。我覺得那旋律和唱腔很親切,親切得就像聽見母親唱過的兒歌一樣,令人肅然起敬。
薛覺先、馬師曾、白駒榮、靚少佳、新馬師曾、文覺非、千裡駒、白燕仔、蕭麗章、羅品超、郎筠玉、羅家寶、梁醒波、芳豔芬、紅線女……當我歷數著這些廣東人十分熟悉的粵劇名伶的名字時,耳畔仿佛又響起了那段悽怨纏綿的《帝女花》:「落花滿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薦鳳臺上,帝女花帶淚上香……」深紅色的天鵝絨大幕緩緩開啟,聚光燈下,他們的扮相、他們的颱風、他們的唱腔,成了幾代廣東人的回憶,不可磨滅。舞臺因他們而精彩,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因他們而有了一縷悠然的韻味?
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當代有名的粵劇大師和名伶:
紅線女
紅線女本不姓紅,她的原名是鄺健廉,1924年12月27日出生,廣東開平水口鎮泮村人。紅線女生長在一個與粵劇淵源很深的家庭,從小就受到粵劇藝術的薰陶。她是紅極一時的一代名伶。她創造紅派藝術,開闢了粵劇表演的嶄新時代。她的「紅腔」在高音域創造了難以攀登的高度,隨心所欲、遊刃有餘。她演過四大美女,也可以演讓周恩來叫絕的革命女性。無論是小家碧玉、大家閨秀,還是宮廷貴人、青樓妓女,都動人心弦。她不僅紅遍大江南北,觀眾還遍及東南亞和美洲。當年不僅金日成和胡志明點名要看她的表演,蘇聯和東歐的觀眾也為之折服。她是貫穿將近一個世紀的美麗,她是我們的傳奇!
馬師曾
(紅線女馬師曾合影)
馬師曾(1900年4月2日-1964年4月22日),廣東順德縣龍潭 (順德區杏壇鎮龍潭村)人,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馬師曾在1944年與紅線女結婚。1955年底回廣州參加廣東粵劇團。擅演醜生、小生、小武、花臉、鬚生等行當,獨創的「乞兒喉」,半唱半白,頓挫分明,有時還揉入方言俗語,活潑滑稽,成為膾炙人口的馬腔。他於晚年改唱老生,技藝愈精,演來蒼涼剛勁,頗見功力。
薛覺先
薛覺先(1904年4月7日——1956年10月31日),廣東省順德人。曾習京劇,取其所長,以豐富粵劇藝術,並不斷創新,在淨化舞臺,提高唱、念、做、打水平,改革劇場陋習,培養後輩等,貢獻很大。薛覺先以文武生見長,又能反串女腳、兼演紅生,人稱「萬能老倌」。
白駒榮
白駒榮(1892年—1974年),原名陳榮,號少波,廣東順德大良人,著名粵劇小生表演藝術家,粵劇四大天王之一。1958年, 他調任廣東粵劇院藝術總指導, 次年任廣東粵劇學校校長, 培育了大批粵劇接班人。白駒榮曾任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廣州分會主席。
羅品超
羅品超(1911年—2010年7月15日),原名羅肇鑑,祖籍廣東南海縣南莊龍畔村頭,著名粵劇文武生。自小酷愛粵劇的他12歲就入行。在30年代,開始嶄露頭角。他曾加入八和會館。他先後主演過許多劇目,如傳統戲《荊軻》、《梁山伯與祝英臺》、《林衝》、《五郎救弟》、《黃飛虎反五關》、《樓臺會》、《山東響馬》、《平貴別窯》,現代戲《山鄉風雲》、《紅花崗》、《沙家浜》,還改編過外國戲《春香傳》等,長期積累了大量首演劇目,塑造了一批批性格迥異、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
新馬師曾
新馬師曾(1916—1997),原名鄧永祥,又名新馬仔,後輩多尊稱祥哥,廣東順德人,著名粵劇演員、電影演員。慈善伶王」新馬師曾,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著名的粵劇名伶兼喜劇演員,唱紅了《萬惡淫為首》、《光緒皇夜祭珍妃》等多出粵劇。
梁醒波
梁醒波(1908-1981年)的父親是當時南洋的粵劇首席武生聲架悅。十七歲開始踏臺板的梁醒波,在粵劇界掙得了「醜生王」的稱號。1950年拍第一部電影《臨老入花叢》,其後演出過如《光棍姻緣》等名片,也曾創辦過利影等影片公司,出品過《苦海親情》等片。雖然少做主角,但波叔既是粵劇團仙鳳鳴、雛鳳鳴的臺柱,更是長壽節目《歡樂今宵》的開國功臣,帶給觀眾極多歡樂。1977年成為香港第一個獲得MBE勳銜的演員。1981年在香港病逝。
靚少佳
呂玉郎
呂玉郎(1917-1975) 粵劇文武生,原名呂庭鏡,廣東省鶴山市人。 出生於古勞鎮雙橋五福廟,7歲隨父遷居廣州,11歲那年父親病逝,日常生活靠母親替人車衣賺點錢來維持,因家道貧困,十三歲輟學,他從小愛好粵劇並立志從藝,先拜正旦泉為師。1959年8月,廣東粵劇團由馬師曾、紅線女、呂玉郎、林小群、靚少佳等名演員組團,應金日成元帥的邀請參加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14周年慶祝活動,先後到平壤、鹹興、興南、元山、開城、新義州等地演出,歷時44天。在此期間,金日成元帥和崔庸健委員長等領導人曾上臺祝賀他們演出成功。呂玉郎不但能演,而且也能編。解放後,他自編過十多個劇目,如《劉金定斬四門》《梁山伯與祝英臺》、《神水瓶》、《智取生辰綱》等。
所以就算你不會聽粵劇,就算你不愛聽粵劇,也請你為粵劇鼓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