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又添一批徒孫 其弟子蘇春梅在粵桂收徒傳承紅派...
金羊網訊 記者黃宙輝、通訊員章耀明報導: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又添一批徒孫——其弟子蘇春梅在廣東、廣西兩地收了四名徒弟,傳承紅派藝術。8日23日下午,《紅梅花開滿園春——蘇春梅收徒儀式專場》在廣州江南大戲院舉行。
-
永慶坊-廣州非遺街區③粵劇藝術博物館
參觀粵劇藝術博物館,除了讓我有機會更加深入了解粵劇文化以外,還帶給我很親切的感覺,讓我想起了童年時與外婆相處的快樂時光。記得小時候經常跟著外婆通過電視看粵劇,雖然我當時並不大懂粵劇,但也很喜歡戲裡頭的故事和氛圍,尤其舞臺上表演者是那悠揚粵韻唱腔,以及優美的表演動作,實在是令人聽的舒服看得過癮!
-
廣州全力打造中國粵劇文化中心
近年來,作為粵劇發源、生長、傳承、繁榮的核心地區,廣州致力於推動粵劇藝術振興,中國粵劇文化中心呼之欲出。 頂層設計:拓展粵劇文化傳承發展空間 粵劇是廣東傳統大戲,也是廣府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站在歷史文化名城的高度,振興粵劇,廣州責無旁貸。
-
紅線女 - 紅線女|粵劇藝術|廣東粵劇|粵劇名伶_網易財經
而就在11月30日,紅線女還站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舞臺上,參加廣州粵劇團60周年誌慶晚會,並演唱了她的經典名曲《荔枝頌》。結束時,紅線女上臺呼喊,「我今晚不是非常高興,我是萬萬萬萬分高興。」笑聲響遍整個晚會。誰都沒有想到,這是紅線女的舞臺絕唱。從小燕紅到紅線女出身粵劇世家的紅線女,原名鄺健廉,一個有著濃鬱南粵文化氣息的姓名。
-
紅線女又添徒孫——弟子蘇春梅收徒傳承紅派藝術
羊城派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章耀明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又添一批徒孫——其弟子蘇春梅在廣東、廣西兩地收了4名徒弟,傳承紅派藝術。 8日23日下午,《紅梅花開滿園春——蘇春梅收徒儀式專場》在廣州江南大戲院舉行。
-
粵劇文化盛宴:廣州白雲區428名師生同臺展示粵劇傳統教育特色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張曉莉 唐芬圖/主辦方提供12月19日,由廣州市白雲區主辦、白雲區同和小學承辦的白雲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教育聯盟現場會暨粵劇文化藝術節舉行。來自白雲區的6所粵劇傳統教育特色聯盟學校的428名師生匯聚白雲區同和小學的搭建舞臺,同臺展示聯盟學校在粵劇傳承教育方面的優秀成果。(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表演粵劇折子戲戲曲舞蹈及創意剪紙秀粵劇是嶺南特有的傳統藝術文化。
-
藝術界:讓更多人了解粵劇 欣賞粵劇 享受粵劇
在廣州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恩寧路上的粵劇藝術博物館。,在總書記的鼓舞下,在藝術家們的帶動下,未來一定會有更多人才湧現;我們還將進一步加大惠民演出的力度,讓粵劇走進社區、走進校園、走進農村……未來,我們希望通過舞臺、電影、媒體等各種方式,讓更多人了解粵劇、欣賞粵劇、享受粵劇。」
-
傳承粵劇紅派藝術紅線女弟子蘇春梅收徒
粵劇藝術大師紅線女的弟子蘇春梅在廣東、廣西收了四名徒弟,為粵劇紅派藝術再添傳人,以實際行動發揚「我的生命屬於藝術,我的藝術屬於人民」的紅線女藝術精神,培養更多的紅派藝術後繼人才,推動優秀廣府文化的傳承與發展。8月23日下午,《紅梅花開滿園春——蘇春梅收徒儀式專場》在廣州江南大戲院舉行,蘇春梅攜四個徒弟傾情演出折子戲,為戲迷送上粵劇藝術大餐。
-
上海訪談 | 歐凱明:傳承恩師紅線女的粵劇藝術是我的使命
現任廣州粵劇院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兼總經理、廣州紅豆粵劇團團長、廣東省第十二屆政協委員、廣州市第十一屆政協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粵劇促進會副會長、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理事、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副理事長、廣州市文聯副主席、廣州市戲劇家協會主席。
-
專家:繼承紅派不是再造一個紅線女 新時代造新人
人們在追懷大師生前藝術成就的同時,也流露出對粵劇事業是否後繼無人的隱憂。後紅線女時代,紅線女的藝術遺產、紅派藝術能否得到很好的傳承?粵劇發展的大旗誰來扛起?粵劇藝術的未來面臨著哪些問題? 繼承紅派不是再造一個紅線女 隨著紅線女的逝去,許多人扼腕嘆息,優美的紅腔以及紅線女所創造的粵劇藝術巔峰,隨著大師的逝去而不復返。甚至有人擔憂,紅腔可能會在未來成為絕響。
-
這場粵劇的狂歡圓滿落幕!超1800萬人次「雲賞」粵劇節
粵劇《搜書院》於1954年由楊子靜、莫汝城、林仙根根據同名瓊劇傳統戲改編而成,講述一段發生在海南瓊臺書院的愛情故事,是粵劇「馬」(馬師曾)、「紅」(紅線女)流派經典劇目。1956年,一代粵劇藝術宗師馬師曾與紅線女攜該劇在北京演出,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的美譽。
-
2015首屆粵劇紅派藝術大賽報名時間及報名辦法一覽
為更好傳承紅派藝術、挖掘優秀人材,首屆粵劇紅派藝術大賽,定於2015年下半年在廣州舉行。現在開始報名啦。 本屆粵劇紅派藝術大賽,歡迎省內外、海內外所有粵劇團體的現職或離崗演員、戲曲院校學生和廣大業餘粵劇愛好者踴躍報名參與。大賽的冠、亞、季軍,將在年底舉辦的紅派藝術匯演晚會上,與紅派弟子同臺獻藝,一展英姿。
-
夜遊廣州新玩法!珠江紅船新增粵劇主題航班,線路經典價格親民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的遊船,珠江上也湧現了越來越多文旅融合的創新夜遊項目,正在引領花城新玩法。 新增粵劇主題航班,加「量」不加價 5月1日,珠江紅船運營方廣州城港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宣布,即日起珠江紅船將新增「月圓花好之夜」主題航班。
-
廣州第一條非遺街區落戶永慶坊 邀你來粵劇藝術博物館看話劇《尋山...
廣州第一條非遺街區已經於8月底落戶永慶坊,讓永慶坊再添新看點。全新掛牌的永慶坊4A景區,有最廣州的西關大屋騎樓街,最嶺南的粵劇藝術博物館、荔枝灣湧,最地道的廣州小吃……串珠成線、串線成片,是展現嶺南文化的亮麗窗口。 此次新入駐的10家非遺傳承人工作室,更是代表了廣州傳統手工藝和表演藝術的至高水準。
-
「粵潮粵精彩——粵劇、潮劇戲曲交流」 專場演出在廣州塔舉辦
11月7日晚,「粵韻廣州塔——名家周末大舞臺」活動隆重推出「粵潮粵精彩——粵劇、潮劇戲曲交流」專場演出。本場演出同為嶺南之窗「廣州·潮州非遺精品展」的重磅子活動,由廣州市委宣傳部、潮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潮州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主辦。
-
...的小康生活】東莞90後粵劇演員唐沛文:從粵劇新苗到粵劇傳承人
    痴迷粵劇藝術的她,從小立志傳承粵劇曲藝薪火。自2013年從廣東粵劇學校回到家鄉東莞後,她便一直致力於培育粵劇曲藝新苗,樂此不疲。她說,希望能夠培養更多的好苗子,進一步擦亮東莞「粵劇之鄉」這張亮麗的文化名片。
-
粵劇首推文創產品!兼具粵劇文化屬性和實用價值
,強強聯合,把粵劇、廣彩和廣式點心等廣府非遺文化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以「睇大戲」(看粵劇)為開發理念,開發出一系列文創品,讓觀眾「把大戲帶回家」。 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在致辭時說:「希望通過將粵劇文化的精華元素提煉出來,把現代理念的設計手法運用在文化創意產品之中,既要符合當代人的生活需要和大眾的審美水平,也要保留粵劇文化的象徵因素,踐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理念
-
大型原創現代粵劇《東江傳奇》 藝術再現1941香港文化大營救
金羊網訊 記者李薇報導: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繁榮深圳舞臺藝術創作,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深圳市粵劇團傾力打造的大型原創現代粵劇《東江傳奇》將於11月12日、13日晚8:00點在深圳大劇院首演。該劇由深圳市宣傳文化事業發展專項基金重點扶持,並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2018劇本孵化項目資助。
-
粵劇又一典籍問世!《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將於12月8日首發
在發布會上,該書編委會名譽主任黎子流、《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主任陳建華、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劉瑜梅等分別發言。小神鷹、郭鳳女、曾小敏、吳非凡、黃春強現場表演了粵劇《趙子龍催歸》「甘露寺」選段、粵劇《苦鳳鶯憐》之「我叫做崔鶯娘」等精彩節目。
-
馬師曾小傳:因乞丐成名的粵劇藝術大師,兒子卻是「一介武夫」?
之後去到新加坡,在艱苦的生活下,他仍然堅定不移地追求粵劇藝術,反覆鑽研、細心琢磨,極大地提高了他的粵劇藝術修養。此後,他一直在港澳地區、廣州和美洲、越南等地進行演出。周恩來總理極大地讚賞了馬師曾對粵劇的貢獻,提出了「粵劇是南國紅豆」的美稱。毫無疑問,這是對馬師曾創作和研究的莫大鼓舞,更加堅定了他在粵劇變革方面的信心和勇氣,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