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家族梯瑪、族巴代祭祀音樂風格有什麼特徵?

2020-12-07 八卦鵝鵝

祭祀音樂效果的互文性分析聲腔音調特徵的互文性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雄祭祀音樂所使用聲腔主要以說唱的表現形式為主。「說」要求語言發音抑揚頓挫、錯落有致;「唱」是以念誦式的吟唱為主。

「唱」部分的音樂旋律構成是以當地方言語音為基本要素,從而顯現出音樂旋律性不強的特徵。湘西苗族巴代札所使用的聲腔在「說」上同梯瑪、巴代雄並無區別,而在「唱」上卻體現出鮮明的旋律性。形成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湘西苗族巴代札是苗族同其他民族文化、音樂等多元文化融合後的產物,其音樂旋律也借用了其他民族的元素。

在音域與發聲方法運用上,如上前文所分析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因為年齡的情況和祭祀儀式嚴肅性而又神秘的氛圍需要,音域大致為f-e2或∩2,類似低男中音的音域,並多以低沉渾厚的平腔演唱在聲腔音調上,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雄的旋律線沒有明顯的互文特徵,但是其祭祀音樂旋律構成卻具有互文意義。湘西土家族、苗族祭祀音樂旋律構成與發展主要體現在當地方言發聲上,以湘西土家族土語與東部苗族方言標準語(標準語基於湘西花垣縣吉衛鎮苗語定調)的語調結構進行分析,土家語共有4個聲調,分別為高平55調、高降53調、中升35調、低降21調。

從以上4個語調調值結構來看,土家語可以分為類似純度、大二度、小三度的音程結構;苗語有6個聲調,分別為高降53調、高平4調、高降42調、中升35調、中降31調、低平22調。從以上六個語調調值結構來看,苗語可以分為類似純一度、大二度、大三度、小三度的音程結構。

由於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沒有現代意義絕對音高的概念,在念唱音樂文本時基本採用當地方言語音發聲,從而形成了旋律中不清晰的音高。值得一提的是:在湘西土家族梯瑪部分祭祀程序的音樂文本不使用土家語而使用西南官話演唱,但是並不影響音樂旋律,是因為湘西土家族聚居地永順、龍山、保靖3縣的語音聲調基本以高平55調、高降53調、低平22調低升14調為主,與土家語發音基本一致。

從土家語、苗語語調結構來分析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祭祀音樂旋律構成,兩者祭祀音樂旋律進行多以幾個不同的音為基本的框架,形成旋律骨幹音旋律進行時圍繞骨幹音以級進為主,中間有時穿插部分跳進音程,在譜例中,「so」「a「do」3個音在旋律中大量出現,構成了旋律中的骨幹音,「re」作為色彩音僅出現4次,由此4個音構成了五度四音列。五度四音列的旋律構成其實也就是土家語與當地方言語音發聲的必然結構。如譜例:《巴代雄牛攔門》。

在譜例2中,以「do」「mi」「so」3個音在旋律中大量出現,構成了旋律中的骨幹音,「a」出現的頻率較少系色彩音,由此4個音構成了五度四音列。除此之外,旋律中出現了大量的倚音和變化音,其實是苗語發音的體現。

節奏與節拍的互文性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祭祀程序眾多,總體篇幅較長,其音樂節奏、節拍構成豐富,但音節重音後置和演唱節拍自由的凊況較為常見。音節重音後置,主要體現在重音多位於弱拍位置或後半拍。形成音節重音後置的原因主要是受土家族苗族語音特徵影響土家語語法主要以主、賓、謂構成;苗族的語法主要以中補結構、謂主結構、謂賓結構的構成。

謂語通常以動詞出現,在演唱中會加強重音的發音。兩者演唱時節拍自由,節拍主要以散拍子、變化拍子的構成為主,同時節拍關係、節拍劃分不清晰。形成節拍自由的原因是梯瑪、巴代說、唱、念的音樂文本多以文學敘述為主,並未形成固定的節奏音型,同時音樂文本多以文學角度創作,並未形成音樂節奏的規整。

相關焦點

  • 湘西土家族、苗族宗教信仰為何具有多神崇拜的特徵
    湘西土家族、苗族宗教信仰具有多神崇拜的特徵,既保存有原始宗教以天地日月、風雨雷電、山川河流等自然物質人格化的自然神靈信仰、氏族圖騰信仰和祖先信仰,又保存有古代宗教以太上老君、七仙女、閻王爺、麻陽神等。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在祭祀音樂、文化發展過程中互以彼此為文本,是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結果。相同的族源是民族文化共通的前提,民族融合是民族音樂文化互文的基礎。關於湘西土家族的族源,當前學界並無確切的定性,但是湘西土家先民部分源於巴人後裔是學界普遍公認的一種說法。湘西苗族的族源則比較清晰,是上古時期蚩尤九黎部落的後代。
  • 湘西土家族、苗族之間祭祀音樂各有什麼特點呢?
    毛也修了,洗也洗了,鍋裡要煮了,煮了熟了,樣樣都有,舌、肝、肺什麼都未欠你的……巴代雄牛祭祖:「一家大小,一族老少,敬奉一寨祖先、敬奉寨祖宗。日久未得熱茶,時久沒得熱飯……在堂屋來捏糯粑,放在簸箕內;在堂屋來做粘粑,放在篩子裡。做成糯粑,抬去放在神龕;捏好粘粑,端去放在神龕。取得五個淨碗來擺,拿了五個花碗來放。扣在簸箕裡,糯粑白如櫻桃花。
  • 【視頻】湘西土家族《梯瑪神歌》
    《梯瑪歌》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民間文學中的珍貴文化遺產,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色濃鬱,對土家族人文社會影響深遠。 「梯瑪」是土家語音譯,「梯瑪」既指土家族的一種原始宗教儀式,又是巫師的土家語稱呼,即「敬神的人」。
  • 土家族梯瑪神歌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梯瑪神歌》是土家族長篇民族史詩。  「梯瑪」,俗稱土老司。梯瑪在土家族大型祭祀儀典「社巴日」(即「做擺手」)中演唱的敬神之歌被稱為《梯瑪神歌》。《梯瑪神歌》主要流布在湘西酉水流域的土家語聚居區。  《梯瑪神歌》格局宏大,篇幅浩繁,長達數萬行。
  • 湘西民俗文化豐富多元—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風情
    一、湘西民俗風情概述  湘西州民俗風情濃鬱。土家族、苗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有各自獨特的語言、習俗、服飾、建築、音樂、舞蹈等等,是文化部2010年5月授予的湖南唯一的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2014年3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實施。
  • 走近湘西土家族文化
    張靈峰攝  1.土家族文化的特點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密基卡」或「貝錦卡」,意為「土生土長的人」。土家族歷史悠久,有本民族語言而沒有文字。「土家」稱謂,是相對於「客民」而言,是為區別不同於本族的外來人。清朝對土家族地區「改土歸流」後,土家語言逐漸為漢語所代替。
  • 土家族音樂之民間歌曲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湘西、鄂西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數散居在四川省的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和湖北宜昌地區的五峰、長陽等縣。人口835萬人(2013年統)。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通用漢語漢字,僅有湘西的保靖、龍山、泳順及鄂西的來鳳等縣少數偏僻山寨保留著土家語。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紀實
    趙春華 攝「湘西的神秘和民族性的特殊大有關係。歷史上『楚』人的幻想情緒,必然孕育在這種環境中,方能滋長為動人的詩歌。想保存它,同樣需要這種環境。」這是沈從文先生在百年前說過的話,高屋建瓴的論斷歷久彌新。2010年5月,「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在湘西掛牌。
  • 湘西原生態民族民間音樂集中亮相長沙(圖)
    11月8日晚,由湖南省文化館主辦、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湘音·鄉韻」湖南原生態民族民間音樂會湘西專場在湖南音樂廳舉行。「土哥苗妹組合」張明松、吳廷翠演唱湘西土家族與苗族的母語迎客歌《土風苗韻》。小鼓手彭博自編自演的苗族花鼓《山娃戲鼓》。
  • 走近湘西土家族
    但我更為湘西土家族的民俗風情所深深吸引…… 這是源於是我們的那位土家族女導遊小李。她與大家一見面,就說自己是土家族,有一個剛剛上學的女兒,丈夫本就是導遊,她原在同一旅行社做內勤,現在主動改作導遊,為的是多賺些錢養家。 一路上,她自然要不遺餘力引導遊客購物(銀飾、黑茶、牛角梳之類),但她的詳盡而認真的講解卻是非常引人入勝。因為過去,我從未接觸過土家族人,幾天下來便漸漸對湘西的土家族產生了極其濃鬱的興趣。
  • 酉水:奔騰的湘西血脈
    作為沅江的最大一級支流,酉水迂迴蜿蜒於鄂西、川東、湘西,主幹河道全長436.72公裡,流域面積18530平方公裡,其中有222.5公裡流經湘西。這條浩蕩奔騰的河流作為湘西文明發生過程中一條清晰的線索,串連起了一個個閃光的文明點,滋養了湘西亙古不息的血脈。
  • 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
    本報11月28日訊(記者 張湘河)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授牌儀式26日在吉首市舉行。這是自2007年以來,我國設立的第5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也我省首個獲批設立的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試驗區。
  • 土家族
    土家族,史籍中稱謂較多。秦漢時,以其崇拜白虎被稱為「廩君種」,或以使用武器特徵稱為「板楣蠻」,或以其人呼「賦」為「賽」而稱為「責人」;屬巴郡南郡蠻」和「武陵蠻」的一種。次後,多以地域命族,被稱為「溪蠻」,「樓中蠻」,「巴建蠻」,「信州蠻」,「陽蠻」等。宋代,出現了區別於武陵地區其他族別而專指土家的「土民」、「土蠻」、「土兵」等名稱。
  • 神秘湘西「土家年」,熱鬧活動搶先看
    「土家年」玩什麼?怎麼玩?超多精彩先睹為快! 1 看:土家過年祭 「過年要有儀式感」 土家族祭年儀式每日上演!
  • 祭祀音樂,一種持續存在的文化
    湘西土家族、苗族宗教祭祀源於土家族、苗族先民對自然、圖騰、祖先、神靈人性化的崇拜,並企盼通過以儀式音樂、舞蹈等形式為載體獲取相應反饋。這一表現形式在實施歷程中,各自結合本民族的特徵展現出本民族起源、繁衍、遷徙與發展等情景,從而形成了固有的民族文化特徵。
  • 湘西28個項目入選
    土家族梯瑪歌 土家族梯瑪歌,是土家族梯瑪活動中一種用土家語演唱的古歌,其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色濃鬱,對土家族人文社會影響深遠。
  • 神秘湘西過大年|精彩「土家年」,活動搶先看
    最隆重的土家年祭最溫情的團年宴最熱鬧的年貨集最刺激的年俗競技最浪漫的燈光節最驚豔的演藝秀最多彩的民族風情……2021年1月27日—2月26日,「神秘湘西·土家年」主題節慶活動將在芙蓉鎮及周邊區域火熱開展!「土家年」玩什麼?怎麼玩?超多精彩先睹為快!
  • 貴州的特色之一,少數民族的風情——土家族
    土家族簡介:土家族是貴州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集中於銅仁市。貴州土家族地區位於中原文化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交匯區域,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文化的特徵。土家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土家語支,貴州土家族在明代任然廣泛使用土家語,現在已基本消失,普遍說漢語,並且使用漢文。土家族的族源:關於土家族的族源,說法不一,大概有以下四種源頭。
  • 圖集|湘西土家族傳統婚俗
    湘西土家族青年男女自由戀愛後,男方家派媒人去女方家上門送開口禮,希望得到女方父母認可,以便繼續交往。(圖集攝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向飛卿 責任編輯:李孟河)送開口禮。送開口禮。·認親取八字。寫庚書,得到女家同意後,男方便可向女方正式求親。
  • 湘西土家族美味,從食材到用餐之間,即是博大精深的美食文化
    土家族的飲食結構與習俗更是土家族文化的濃縮與象徵,這一次我們來張家界這個美麗的湘西旅遊城市來旅遊,剛好就可以感受一下湘西土家族人的傳統習俗文化。通過餐桌上的那些美食來體驗土家族人世代相傳的習俗與文化。於是,就尋找了張家界武陵源街區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土家族餐廳來作為晚餐了,土家族十大碗餐廳這個名字聽起來都非常有風俗文化氣息。張家界地處湖南西部,這個城市有很多的土家族人,所以來張家界剛好可以嘗一嘗土家族美食,於是乎山野君就找到了張家界武陵源區城區的一家特色土家族餐廳,也是一個老字號特牌餐廳,名為土家十大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