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音樂之民間歌曲

2020-12-13 騰訊網

  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中國湘西、鄂西兩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數散居在四川省的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和湖北宜昌地區的五峰、長陽等縣。人口835萬人(2013年統)。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通用漢語漢字,僅有湘西的保靖、龍山、泳順及鄂西的來鳳等縣少數偏僻山寨保留著土家語。土家族人民喜愛歌舞,每年農曆正月和三月是傳統的歌舞節「社巴日」。

  土家族民間歌曲按土家族的傳統習慣可分為山歌、薅草鑼鼓、勞動號子、搖兒歌與兒歌、風俗歌等5種。

  1、山歌:土家族山歌在語言上有土家語山歌和漢語山歌兩種;在聲腔上有高腔和平腔之分;在結構上有「一聲子」、「三聲子」、「四句頭」、「五句子」之別;在內容上有情歌、古歌、禮儀歌、生活歌、苦情歌等。土地革命時期,湘鄂西蘇區產生過大量革命山歌,在鬥爭中起過積極作用。四句歌,亦稱「四句頭」,是流傳較普遍的山歌。歌詞為7字4句,故名。湖南龍山永順等縣流行的土家語四句頭平腔山歌,音域不寬,音調多級進和三度進行。見下例: 此外,保靖縣流行的沿河腔、坡頭腔,龍山縣的洛塔山歌,鄂西鶴峰太平的茅壩山歌,皆屬於四句頭山歌。五句歌,是由一個重複的上下句中間插進一個變化句而成。其結構形態有兩種:一種是流行在保靖、永順及桑植的五句歌,變化句插在 2、3句之間;一種是流行在桑植偏遠山村的五句歌,其變化句插在3、4句之間,手法特殊,別具一格。連八句,主要流行鄂西地區。由前後若干五字句中間插入,字數規整,連說帶唱,成八句數板。音調連貫緊湊,一氣呵成。形式生動活潑,內容多表現愛情,由一或多人用高腔演唱,歌詞固定。穿歌子,又稱穿號子、穿五句,是一種結構比較複雜的高腔山歌。由「號兒」(四句頭山歌)和「歌兒」(五句子山歌)組成,「歌兒」由歌師領唱,「號兒」由眾人幫腔。演唱特點是先唱「號兒」後唱「歌兒」,再將「號兒」的1、2、4句分別插入「五句歌」中演唱。連貫緊湊,一氣呵成。形式生動活潑,內容多表現愛情,由一或多人用高腔演唱,歌詞固定。穿歌子,又稱穿號子、穿五句,是一種結構比較複雜的高腔山歌。由「號兒」(四句頭山歌)和「歌兒」(五句子山歌)組成,「歌兒」由歌師領唱,「號兒」由眾人幫腔。演唱特點是先唱「號兒」後唱「歌兒」,再將「號兒」的1、2、4句分別插入「五句歌」中演唱。

  2、薅草鑼鼓:又稱薅草歌、合音鑼鼓、挖土歌等。在集體薅草、耘田或挖土時,由2人或4人在勞動隊伍前鳴鑼擊鼓歌唱。薅草歌的歌腔有 3種形式。樂段式歌腔:流行於湘西各縣。由一個上下句組成的基本曲調唱多段詞,富於朗誦性: 兩段式歌腔:流行於永順和平地區。由兩個不同曲調和節奏的樂段組成。第一段由鑼鼓引出緊打慢唱的歌腔,曲調高亢悠揚,節奏自由,旋律富於裝飾性;進入揚歌部分,節奏明快有力,曲調近似龍山坡腳的薅草歌。用多首民歌聯綴成套的歌腔:通常用5、6首至20多首歌曲組成。桑植東北部的一套曲調達24首,其名稱為「路邊黃花開」、「一樹花兒鮮」、「太陽當頂上」等。薅草歌有領唱、齊唱和4人各唱1句等唱法。伴奏樂器少則用一鑼一鼓,多則加馬鑼興、二、嗩吶等。

  3、勞動號子:土家人世居武陵山區和酉水、澧水兩岸,拖木運料,撬巖抬石,行船駕舟等,在勞動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行船號子、拖木號子、巖工號子最為流行。行船號子主要流行於酉水、澧水流域,有湯槳號子、搖櫓號子、拉縴號子等。如酉水搖櫓號子由一人領唱,主旋律輕鬆悠揚,起伏跌宕,眾人以音程為四度的「咳哈」或「咳咳、哈」伴唱,曲調上繁下簡,旋律突出,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拖木號子以永順縣長官寨的最有代表性。分二聲號子、三聲號子、四聲號子及間接號子 4種。三聲號子是由於領唱、齊唱用三句不同曲調而得名,節奏平穩,旋律性強,四聲號子只有 8小節,領唱、合唱各有四句不同的曲調,故名。音調激越高昂,節奏短促有力,用於拖木的關鍵時刻。巖工號子以古丈縣和龍山縣流行的最具代表性。古丈縣的巖工號子有三聲、五聲兩種。龍山縣有8種之多,各有專名,如「喂喂號」、「餵羊號」、「梭羊號」等。鄂西和湘西龍山一帶,還普遍流行由幾首至20多首民歌組成的聯曲體號子。如利川石工號子由「大留郎」、「點點紅」、「海棠花」、「一枝花」等12支曲子組成。

  4、搖兒歌:龍山的坡腳、保靖的普戍流行用土家語唱的搖兒歌,曲調由上、下句組成,節奏平穩。普戍縣的搖兒歌有羽調式和徵調式兩種,旋律多級進下行。來夙縣卯洞的搖兒歌與龍山縣近似,用漢語演唱。

  5、兒歌:兒童們在娛樂放牧時喜唱兒歌,一種用漢語唱的兒歌是在童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音調單一,多為二聲腔;一種用土家語唱,曲調與土家族吹管樂「咚咚」的曲牌相同。

  6、風俗歌:(1)哭嫁歌:土家族歷來有「歌喪哭嫁」的風俗。姑娘出嫁前夕要唱哭嫁歌,只有一個較長的樂句,曲調級進下行,句尾隨著哭聲自然向上作六度或七度大跳,反覆哭唱。來夙縣卯洞的哭嫁歌旋律性較強,節奏規整,委婉深情。唱詞多為7字1句,兩句一段,講究押韻。哭嫁歌有新娘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亦稱「姊妹哭」。新娘先唱,陪哭人從句尾插入,一起一落,自然形成兩個聲部,是土家族民歌中少見的一種民間復調歌曲。(2)孝歌:按土家族風俗,老人死後安葬前一夜,要請人唱孝歌,用鼓伴奏,亦稱「打喪鼓」、「打夜鑼鼓」;有在祭帳前圍桌坐唱和繞棺走唱兩種形式。各地歌調、鼓點不同,內容基本一致,如「二十四孝」、「十月懷胎」以及亡者生平等,隨編隨唱。利川縣有一種八字句的孝歌,亦稱「明七暗八」,即每句只唱7字,第8字隱去,曲調為上下句式,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徵音。鄂西的跳喪鼓已發展為歌舞活動,由歌師擊鼓領唱,2人幫腔,邊唱邊跳。(3)擺手歌:土家族在舉行大型祭祀活動中要跳擺手舞,唱擺手歌。擺手歌的內容廣泛,有民族遷徙定居、自衛抗敵、開荒生產等。各地歌腔、曲式不同,永順縣為一句式,龍山縣為上下句式,保靖縣為自由句式。此外還有一種吟誦性的自由句式流行於各縣。(4)梯瑪歌:「梯瑪」亦稱「土老司」,為宗教職業者。梯瑪歌用於驅鬼除邪等宗教活動,由梯瑪請神時唱。他一手搖銅鈴,一手舞司刀,邊唱邊舞。保靖的「遊神調」、「旱龍船調」、「送子娘娘調」皆屬於這類歌曲。

相關焦點

  • 貴州土家族民歌:山地人的情懷
    沿河土家族高腔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波告訴記者,「在山歌之鄉沿河,土家人種田可以唱山歌、放牛可以唱山歌、打漁可以唱山歌,談情說愛、婚喪嫁娶都可以用歌唱來表達情感,從出生到離世,山歌伴隨著土家族人一生。」  王波8歲就開始學唱土家山歌,37歲登臺演唱,登臺10多年來,他不僅把土家山歌傳唱到了大江南北,而且一直視山歌如生命,經常走村竄寨收集土家山歌。
  • 尋找土家族「賽德克·巴萊」之歌
    「穿插於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中的賽德克語歌曲,將賽德克族馬赫坡社居民的淳樸夢想及民族願望穿透出了自然的高地,熔鑄成一曲結合了歷史民俗、文化信仰和神話傳說的民俗文明之歌。」其中一位實踐隊成員由史詩電影《賽德克·巴萊》觸發了對土家族的民俗文化的研究興趣,希望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屬於土家族的「賽德克·巴萊」之歌。
  • 湘西原生態民族民間音樂集中亮相長沙(圖)
    11月8日晚,由湖南省文化館主辦、湖南省群文聲樂專業委員會承辦的「湘音·鄉韻」湖南原生態民族民間音樂會湘西專場在湖南音樂廳舉行。「土哥苗妹組合」張明松、吳廷翠演唱湘西土家族與苗族的母語迎客歌《土風苗韻》。小鼓手彭博自編自演的苗族花鼓《山娃戲鼓》。
  • 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歌曲牡丹汗
    這是一首新疆維吾爾族民間歌曲。維吾爾族音樂的主要品種包括民間歌曲、民間歌舞、說唱音樂、器樂曲和「木卡姆」等五種類別。依內容和社會功能劃分,維吾爾族民歌的代表性體裁有愛情歌曲、勞動歌曲、歷史歌曲、習俗歌曲四類。  愛情歌曲是維吾爾族民歌的主體,它反映了青年男女間純真熱烈的戀情。
  • 音樂之聲 關於音樂,關於津市的天籟之聲
    從唐代開始流傳的佛教音樂在這裡得到了光大,心緣大師將佛教音樂和民間小調相結合,口傳俗家弟子,演唱曲牌上百個,對津市的民間音樂形成與發展有較大的影響。 當時的樂隊有北路點子(鑼鼓)和南路點子(吹打樂)之分,北路點子以打擊樂為主,其聲腔初以高腔為主,後吸收秦腔,並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形成北路聲腔,樂聲急驟,演奏的曲牌有「風車」、「堆羅漢」等百餘首 。南路點子以嗩吶為主,與打擊樂合奏成套的曲牌,其聲腔吸收徽調之精華改革而成。音樂高亢強烈,有如深山峽谷之音。」
  • 土家族
    辛亥革命後,土家族地區兵災頻繁,農村經濟陷於破產,商業停滯,民不聊生,直到解放前夕,土家族地區的經濟仍然十分落後。   解放後,黨和國家制定和落實民族政策。把土家人定為單一民族。並於1957年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983年又成立了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及1983、1984年成立了酉陽、秀山、石柱、黔江、彭水五個自治縣。土家族人民實現了當家作主的權利。
  • 土家族撒葉兒嗬
    土家族撒葉兒嗬傳承人黃在秀正在表演土家族撒葉兒嗬,又稱「跳喪」,或叫「打喪鼓」,是流行於清江流域土家族的一種喪儀歌舞,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形式。2014年12月,土家族撒葉兒嗬(巴東)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土家族撒葉兒嗬,流行於湖北清江中下流域,主要包括巴東縣大部分區域和周邊縣市的部分區域,以巴東縣野三關、清太坪、水布埡為中心流行區域。「人死眾家喪,一打喪鼓二幫忙。」四山五嶺、左鄰右舍的鄉親聚集在孝家堂屋裡,在亡人的靈柩前,男人踏著鼓點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 重慶雲陽土家族農民組合 天籟之音唱響「山歌會」
    雲陽縣清水土家族鄉的農民組合「龍缸天籟」。  20日,記者從重慶市雲陽縣文聯獲得最新消息,雲陽縣清水土家族鄉的農民組合「龍缸天籟」在重慶首屆山歌會上大展風採,演唱的三首民歌都榮獲優秀獎。  7月12日至14日,2018重慶首屆山歌會在涪陵區武陵山大裂谷舉行,來自重慶市內外的36支區縣代表隊參演,每組選手都帶著當地特色山歌亮相,有獨唱、對唱、重唱、齊唱、合唱、多聲部演唱等多種形式,原生態的旋律、豐富的形式帶來了一場山歌盛宴,也彰顯了巴渝大地深厚的民間文化。
  • 湘西土家族梯瑪、族巴代祭祀音樂風格有什麼特徵?
    祭祀音樂效果的互文性分析聲腔音調特徵的互文性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雄祭祀音樂所使用聲腔主要以說唱的表現形式為主。「說」要求語言發音抑揚頓挫、錯落有致;「唱」是以念誦式的吟唱為主。在音域與發聲方法運用上,如上前文所分析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因為年齡的情況和祭祀儀式嚴肅性而又神秘的氛圍需要,音域大致為f-e2或∩2,類似低男中音的音域,並多以低沉渾厚的平腔演唱在聲腔音調上,湘西土家族梯瑪與苗族巴代雄的旋律線沒有明顯的互文特徵,但是其祭祀音樂旋律構成卻具有互文意義。
  • 宋時期的流行音樂:中國古代「歌曲」文化的發展與特點
    一、唐宋時期的「歌曲」類型豐富,不僅有現在人們熟知的「曲子詞」,宮廷音樂,民間歌曲等都是當時流行的音樂文化現代人提起唐宋時期歌曲的時候,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曲子詞」,即將詩詞用歌曲的方式演唱出來,最常見的就是在勾欄瓦舍之中,由青樓女子們演唱的詞曲。
  •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民間歌曲的特點和具體分類
    一、號子號子在北方稱呼為吆號子,在南方稱呼為喊號子,屬於勞動節奏並伴隨體力運動的歌曲類型,音樂特點直接、簡單,有時粗狂有力,有時堅實有力。號子音樂的藝術特徵主要包括曲式結構的簡樸性,句式較規整,一個樂句有時會經常性地反覆,上下句互相呼應,領唱、合唱相結合的表演形式,其中一個領唱,眾人合唱的藝術形式最為多見,領唱者也多為指揮者。
  • 湘西土家族、苗族之間祭祀音樂各有什麼特點呢?
    從「一個都不能忘、一個都不能少」和「敬奉寨祖先、敬奉一寨祖宗」中可以發現其核心文化觀點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同胞尊敬祖先的情懷。其祭祀程序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環節:第一個環節以祭家先(祖先)或祭司為主,三者共同的世界觀認為祖先或祖師是其組織祭祀儀式「法力」的來源,通過請師賦予自己「法力」完成整場祭祀儀式。
  • 日本音樂古典音樂聖誕歌曲·10首歌曲
    日本音樂聖誕歌曲的經典歌曲/ Oldies 10選擇石原裕次郎「玉章的聖誕節特集」每年12月到處都溢滿的「聖誕歌」。1967年「第二收集NHK的兒童歌曲的音樂書」,但比分一直以來,20世紀70年代宣布,電視節目「岡三到Issho」是唱的田中誠司等人,其中擔任歌曲的哥哥(NHK)它變得流行。
  • 土家族女神覃誠芳站在大山裡演唱《今生相愛》歌聲火遍抖音
    民族歌曲,泛指各個民族人民自己創作,並傳唱的歌曲。它是勞動人民在勞動和生活中,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體創作的一種藝術形式。為了能讓更多人了解到中國民歌,進一步感受到中國傳統音樂的薰陶,目前很多少數民族歌唱家選擇入駐抖音,以短視頻的形式,將民歌這種藝術傳播給廣大群眾。
  • 中國第一首流行音樂的作者原是兒童歌曲創作者
    最早的中國流行音樂創作者是寫兒童歌曲的民眾對流行音樂有了迫切需求,天才音樂人也就應運而生。中國第一批流行音樂製作者脫胎於知識分子階層,其代表人物就是開上海流行音樂之先的黎錦暉。●黎錦暉創辦的明月歌劇社合影這個名字你可能有些陌生,不過要說起他創作的音樂,你一定聽過,大家耳熟能詳的兒歌《小白兔乖乖》就是他的作品。
  • 酷狗音樂如何上傳歌曲,酷狗音樂上傳本地歌曲
    很多人用酷狗音樂說實話一直就是在聽歌,還從來沒有上傳過歌曲呢,那麼如果有一天我們需要上傳自己電腦上或手機上的本地音樂時,應該如何上傳操作呢,下面我來說下酷狗音樂如何上傳歌曲,酷狗音樂上傳本地歌曲方法教程。
  • 美國鄉村音樂歌曲鑑賞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是一種具有美國民族特色的流行音樂,鄉村音樂這個名字是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南部出現的,它的源流很廣,其根源來自英國民謠,是美國白人民族音樂代表。1925年,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建立了一家廣播電臺。他們開辦了一個「往昔的歌劇--老鄉音"的專欄節目。邀請了一位名叫傑米·湯普森的81歲的民間歌手演唱,節目受到聽眾們的熱烈歡迎。
  • 高中音樂《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說課稿
    一、說教材首先我想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藝術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高中音樂鑑賞(必修)第九單元的一節鑑賞課,該單元共包含三部作品,分別為《魔王》《鱒魚》《菩提樹》,其中《魔王》是一首戲劇性很強的敘事歌曲,歌曲主要描繪了,一個狂風之夜,父親懷抱病重的兒子騎馬飛奔,魔王不斷誘惑兒子,企圖奪走兒子生命,最後兒子死在了父親的懷中。
  • 中國灰姑娘首唱日本歌曲 願以音樂架起兩國間橋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每日新聞》報導,來自中國湖南省的22歲女孩龍夢柔在日本和中國同時首次亮相,她的日文歌曲在中國出人意料地獲得了重生。龍夢柔,是中國第八大少數民族土家族的成員,出生在中國東南部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的一個小村莊。今年6月,她從上海海洋大學畢業,並在6月20日與她的首單《PLANET》一起首次亮相。6月19日,在上海舉行的一場活動中,龍夢柔用哽咽的聲音說:「我從沒想過自己能成為真正的歌手,能夠在這麼多人面前唱歌。」
  • 「國際民歌王」蝶當久入駐抖音 傾情演唱苗族歌曲《苗家人》
    據了解,洛桑龍裡出生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是藏族本土民間音樂歌手,其創作的《扎西德勒》、《你從哪裡來》、《稻城酒歌》等多首藏族民歌,備受網友的歡迎。「長長的頭髮,黑黑的眼睛,好像在什麼地方見過你。」2月14日情人節當天,洛桑龍裡飽含深情的唱著這首《姑娘我愛你》,將藏族青年男子對青年女子的愛慕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該短視頻目前收到2.4萬點讚,有網友評論道:「草原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