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鵝肝被稱為「人體軟黃金」

2020-12-24 益達美食記

野雞肉

又名雉肉、七彩山雞肉。野雞,雄性體羽華麗,尾長,雌性淡黃褐色,尾較短,善走,不能久飛,活動在荒山田野間。野雞肉是一種高蛋白低的肪食品,肉質鮮美。正應了那句俗話「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

【營養介紹】

野雞肉富含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脂肪含量低,且脂肪中所含的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熔點較低,易於被人體消化吸收。

【健康功效】

野雞肉具有抑喘補氣、止痰化淤、清肺止咳、益肝活血之功效,是治療痰氣上喘和消渴的良藥。經常吃野雞肉,可有效地防止心腦血管的硬化,還有利於延緩記憶力衰退。

[飲食秘訣]

野雞肉適宜脾胃虛弱、小便頻多、腸滑便瀟之人食用,也適宜慢性疾病、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患者食用。而且,野雞肉適宜冬季食用。野雞肉不宜與鹿肉、核桃、莽麥、蔥以及木耳等食用菌一同食用;同時,患有瘡和皮膚疥瘡之人忌食。

鴨肉

又名鶩肉、家鳧肉、扁嘴娘肉、白鴨肉。鴨是主要家禽之一。鴨喜合群,膽怯。母鴨好叫,公鴨則嘶啞,無飛翔力,善遊泳,主食穀類、蔬菜、魚、蟲等。鴨肉是鴨科動物家鴨的肉。

鴨肉營養價值很高,富含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E以及鐵、銅、鋅等微量元素。

鴨肉具有養胃滋陰、清虛熱、利水消腫之功效,用於治療咳嗽痰少、咽喉乾燥、陰虛陽亢之頭暈頭痛、水腫、小便不利。鴨肉不僅脂肪含量低,且所含脂肪主要是不飽和脂肪酸,能起到保護心臟的作用。

鴨肉適宜營養不良、體內有熱、上火和水腫的人食用,特別是低熱、虛弱、食少、婦女月經少、大便秘結、癌症、糖尿病、肝硬化腹水、肺結核、慢性腎炎水腫等患者食用。陽虛脾弱、外感未清、便瀉腸風者都不宜食用。此外,鴨肉不宜與鱉肉同食,同食會令人陰盛陽虛、水腫洩瀉;鴨肉不宜與楊梅、大蒜、木耳同食。

鴨血

鴨血富含鐵和鈣等各種礦物質,並且營養豐富。

鴨血味鹹,性寒,有補血、解毒的功效。

鴨血適宜勞傷吐血、來疾之人熱飲或兌酒衝服。經常脾陽不振、寒溼瀉荊者不宜食用。

鵝肉

鵝肉為鴨科動物鵝的肉。鵝渾身是寶。鵝翅、鵝璞、鵝舌、鵝腸、鵝肫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鵝油、鵝膽、鵝血是食品工業、醫藥工業的主要原料;鵝肝營養豐富,鮮嫩味美,可促進食慾,是世界三大美味營養食品,被稱為「人體軟黃金」。

鵝肉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E等。鵝肉中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有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

鵝肉味甘,性平,具有暖胃生津、補虛益氣、和胃止渴之功效,用於治療中氣不足,消瘦乏力,食少,氣陰不足的口渴、氣短、咳嗽等,是中醫食療中的好原料;天氣寒冷時吃鵝肉,可以防治感冒和急慢性氣管炎:老年糖尿病患者常食鵝肉湯,還有控制病情發展和補充營養的作用。

適用於身體虛弱,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的人群。它也適合在寒冷的天氣中食用。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溼熱,舌苔黃而油膩,頑固的皮膚疾病,皮膚瘡,淋巴結核,疼痛和腫脹以及各種腫瘤的人不適合食用。

相關焦點

  • 老話說:「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啥意思?古人傳下的講究
    老話說:「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啥意思?古人傳下的講究現在人們非常注重飲食健康,這裡的健康不單單是食物的新鮮程度,更多的是指搭配的均衡程度。現在基本上每個家庭都能做到大魚大肉,可是大魚大肉已經不流行了,相比較而言,人們更願意吃清粥小菜,其中的道理想必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吧。有一句老話這麼說到,「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古人何出此言呢?照理說,在當時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有的吃就已經算很不錯了,特別是有肉吃就該偷笑了,可是為什麼還會對肉進行挑三揀四呢?
  • 俗語「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像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就是這樣一句很好的俗語,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1.俗語來源早在宋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飛禽走獸之爭。宋朝重文抑武,文官衣服上的補子以飛禽為主,武將則以走獸圖案居多,所以飛禽在古代人的心目中要遠比走獸更高級。久而久之,這種思維文化開始在民間流行,逐漸形成了飛禽走獸在人們心中優劣高下的思維定勢。
  • 減肥者該吃什麼肉,魚肉不會胖,白肉類可以吃,豬肉最好少吃
    什麼肉可以吃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肉類食物的分類有很多,其中有一種分類方法是按照肉的顏色,將肉類分為白肉還有紅肉。白肉的肉中脂肪含量很低,但是不飽和的脂肪酸含量卻很高,可以有效的幫助減肥的人消化脂肪,增肌減脂。
  • 雞頭、雞屁股、雞翅尖,到底哪個有「毒」不能吃?別再吃錯了
    家裡老人常說「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飛禽指的是雞鴨鵝等禽類,而走獸則指的是豬牛羊等家畜。我們現代人肚子裡的「油水」都不少,而雞肉營養價值很高,脂肪含量卻相對較低,對於現代人來說是非常健康的肉類來源。
  • 豬肉比雞肉不健康在哪?網友:我們從不吃豬肉,照樣身體倍棒
    豬肉比雞肉不健康在哪?為什麼不能總吃豬肉?民間有句諺語:寧吃天上飛禽四兩,不吃地上走獸半斤。就是說禽類比走獸更高吃,那麼按照白肉和紅肉的區分,這樣就有了雞肉比豬肉更健康的說法。豬肉中富含大量的飽和脂肪酸,平均每100g五花肉就有20g飽和脂肪酸,而按照我們正常攝入量,僅吃這個肉還不包括炒菜用油裡的飽和脂肪,就已經超標,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於豬肉的處理方式,在中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做成臘肉、火腿、烤肉等等,其中醃製臘肉過程中,亞硝胺被國際健康組織列入1類致癌物。
  • 一般人吃不起!
    我和小夥伴冷不防的心頭一震,虎軀一抖,腦裡一片空白,以為是聽錯了,也以為老闆報錯價了,要知道我們蘇南那邊也有吃鵝的,但遠沒那麼貴。老闆見慣不驚,顯得很是淡定,繼續說道:這是超過三年的老鵝,成本比普通鵝要高十倍左右,最貴的是鵝頭、鵝脖及胸口那一片肉,能值1000,鵝肉反而不算貴,這隻老鵝本來是想留著自家過年食用的,看我們慕名而來,特意讓出給我們品嘗。
  • 被稱為「天上龍肉」的飛龍,到底有多好吃?
    俗話說「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有人說怎麼只差一兩?要知道古時候十六兩為一斤,半斤指的是八兩。四兩對八兩,足見其地位的舉足輕重。天下飛禽多不勝數,味道各自鮮美,但與飛龍相比則完全不在一個級別。飛龍的學名,叫做花尾榛雞,生活在我國東北的大森林之中。
  • 吃過都說真香
    寧吃飛禽四兩,不吃走獸半斤,小雞燉蘑菇的營養價值很高。不要以為小雞和蘑菇就是隨便能買到的,首先小雞燉蘑菇裡用的小雞,不是養殖場裡的小雞,是用鄉下的笨雞。由於笨雞吃五穀雜糧和蟲子長成,其味也醇,其餘香也濃;其次燉雞的蘑菇也不是普通蘑菇,是用野生的榛蘑,細杆小薄傘的那種,越燉越香,榛蘑因為長在榛樹下而得名,用榛蘑可以最大程度襯託出雞肉的鮮香。
  • 不用遠遊就能在寶雞摘櫻桃,吃大雁肉!
    站在櫻桃樹下,摘一個紅彤彤的櫻桃,放在嘴裡輕輕一咬,酸酸甜甜的滋味叫人越吃越愛吃! 俗話說:「寧吃飛禽四兩,不食走獸一斤」,"聞到雁肉香、神仙想斷腸"的說法。雁肉稀有珍貴,味道鮮美,香氣撲鼻,神仙聞後饞得腸子都斷了!
  • 老祖宗的智慧: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啥意思?男人越早明白越好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五千年浩如煙海的歷史塵埃間,我們的老祖宗總結了眾多飽含生活哲理的俗語,如「樹怕三搖,女怕三撩,雞怕攆狗怕舔」 「飽暖思淫慾,饑寒起盜心」 「寧可夜宿荒墳,不可旅居古剎」 「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等等。
  • 不是東北人的都沒吃全過!
    不是東北人的都沒吃全過!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各個地區有不同的飲食文化,南北差異較大,南方人多以米飯為主食,北方人多以面為主食,南北的口味也不相同;因東北地區獨特而統一的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東北菜的特點是一菜多味、鹹甜分明、用料廣泛、火候足、滋味濃鬱、色鮮味濃、酥爛香脆,烹調方法長於熘、爆、扒、炸、燒、蒸、燉、,以溜、炸、醬、燉為主要特點,東北菜講究吃的豪爽,吃的過癮,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大東北最出名的
  • 杜拜人請客吃「鵝肝」,一份上千塊,中國小夥:菜市場100塊半斤
    哈嘍,大家好我是錢哥,大家都知道我有一個杜拜朋友沈易,平時沈易經常帶我吃一些大餐,並且都是沈易請客,因為隨隨便便一頓飯就要上千塊,錢哥我可請不起。今天沈易又要約我吃飯,而且吃的是法餐,雖然牛排吃過很多次了,但是法餐還是第一次吃。
  • 鵝肝的營養功效與作用,吃鵝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鵝肝就是鵝的肝臟,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歐洲人將鵝肝稱為「世界三大珍饈」之一,不僅口感鮮美、還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那麼鵝肝的營養功效都有哪些保健作用呢?吃鵝肝需要注意什麼?小編來為大家介紹。3、鵝肝中含有豐富的鐵元素,食用能促進血液再生,預防缺鐵性貧血。4、鵝肝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成分,食用能降低血脂、控制血壓、保護人們心腦血管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