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真正的「垃圾魚」,長得醜還吃魚卵,一旦泛濫後果很嚴重

2020-12-05 小飛的釣魚閣

說起垃圾魚大家第一反映是什麼?有些人可能會說鯰魚,因為鯰魚頭扁口寬、渾身充滿粘液,加上數條長長的鬍鬚給人一種很不友善的感覺,另一方面大家總是能在汙水溝、臭水池發現它們的身影,有時還會吃些動物屍體、腐肉,所以更坐實了「垃圾魚」的稱號。其實鯰魚並不垃圾,在汙水溝、垃圾堆裡發現它們只能說生命力比較強罷了,至於吃動物屍體,自然水域很多的魚都有這一習性。

如果非要說垃圾一詞,清道夫稱第二沒有魚敢稱第一,至少在大部分釣魚人眼裡就是這樣的。我以前寫過關於清道夫的文章,那時覺得它只是單純長得醜、破壞生態,是咱們釣魚人的「眼中釘」而已,如果養在魚缸裡應該還不錯,因為它可以吃掉其它魚的糞便、清理魚缸缸壁上的青苔和藻類,起到一個淨化水質的作用。可是呢,最近偶然看到幾篇關於養魚的科普文,把我對清道夫最後的一絲好感也消除了,原來它真的只是一種垃圾魚。

清道夫是入侵魚種,並且入侵的很成功

清道夫又叫琵琶魚、吸盤魚,因喜食水族箱的殘餌、汙物而起到淨化水質的作用故得名,原產地是南美洲,我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早在2014年,環保局和中科院聯合發布的第三批中國外來入侵物種的名單中就已經有清道夫的存在。清道夫整體呈流線型,眼睛小、長有突出的上顎及肉厚的吻,頭部看起來像老鼠,身體為半圓筒型,側寬、背鰭寬大,尾鰭呈淺叉型、腹部扁平,全身灰黑色且帶有黑白花紋,表面粗糙堅硬有盾鱗,口唇發達如吸盤,常常吸附在池壁四周。(部分資料來源於百科)

為什麼說清道夫入侵的很成功呢?因為這種魚表面十分堅硬,在水中少有天敵,又因為長得醜陋、肉太少,上了岸也很少有人吃它,見過最多的就是作為「工具魚」飼養,也就是讓它來清理水缸裡的垃圾。清道夫入侵成功還有個重要的原因是生命力非常強,它們的食性很雜,幾乎啥都吃,另外還耐低氧、水質很差的地方也能活下來。

為什麼釣魚人那麼討厭清道夫

原因特別簡單,因為這種魚喜歡吃魚卵,會嚴重影響到其他魚的生存,據說成年清道夫食量非常大,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甚至會吞食魚苗,要是把魚卵魚苗都吃完,釣魚人哪裡還有魚釣。自然水域由於電工網工的掠奪式捕撈,魚資源本來就很差了,釣魚人經常是十釣九空,有苦說不出,電工網工晝伏夜出難逮住,這清道夫可就倒了黴,一旦被抓住少不了一頓「毒打」。

另一方面,由於清道夫長時間吸食垃圾,所以大家也不敢吃它(也不知道如何吃它),認為細菌、寄生蟲比較多會影響健康,其實就算食用,這種魚也沒多少肉。

很多喜歡養魚的人,也開始拋棄清道夫

我想很多人應該和我一樣,覺得清道夫雖然醜,但至少能作為「工具魚」,清理魚缸中的垃圾、淨化水質。可是最近我看了多篇關於養魚的科普文,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說清道夫會吃掉其它魚的糞便,實際上並不是這麼一回事,清道夫更喜歡吃美味的魚蟲魚食,也就是你不但不用指望它清理汙物,還得防止它們和自己心愛的魚搶食物,搶了食物還不夠,清道夫食量大,吃得多自然拉得多,所以不但不清理垃圾反而會製造垃圾~

至於藻類,清道夫確實是吃的,但上面那個原則不變,只要有好的食物,肯定先吃好的食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幼體清道夫才會吃藻類,等它們長大後就不吃了~養魚人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愛魚生病了,那麼清道夫就會在夜晚吸附在魚的身體上啃咬它們傷口。

清道夫適應能力強、對食物不挑,繁殖速度快且沒有天敵,那麼難道真的就沒有辦法了嗎?

不,天敵還是有的,現在各大平臺的主播、自媒體作者已經開始對清道夫下手了,紅燒、清蒸、水煮、油炸、爆炒什麼花樣都有,很多人並不真的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搏一下眼球,不過這樣倒也挺好,反正把這種魚搞完就OK了。我見過一個比較牛的作者,只拍關於清道夫的視頻,內容大概就是「清道夫的100種死法」,現在已經成功積累了三十多萬粉絲,而且每條視頻的留言大部分都是持贊成態度,只有少部分不知道清道夫危害的人會吐槽兩句。

其實我覺得清道夫自己大概也沒有想到,有一天居然會折在這些網紅手裡吧。

最後還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各位「愛魚人士」

清道夫是怎麼泛濫的呢?我想這和胡亂放生者脫不了干係,放生本沒有錯,想要靠放生積德、祈福也沒啥好說的,但麻煩各位在放生之前務必上網查查自己放生的究竟是不是入侵物種,如果像清道夫、巴西龜這類物種被放入水中,那恐怕不是積德而是損德了。

另外,咱們很多釣魚人是為娛而不為魚,這一點挺好的,有利於釣魚的可持續發展,但如果釣到入侵物種那就別放下去了,丟垃圾桶都比放回去更好。我很慶幸我們這邊目前還沒有清道夫的存在(至少我沒釣到或聽到),不知各位釣友有沒有釣到過這種魚?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及時與作者聯繫

【作者簡介】:小飛,一個90後釣魚愛好者,希望用文字記錄垂釣的美好、把心得留給需要幫助的人,歡迎漁友們關注

相關焦點

  • 以前被當作觀賞魚引進我國,如今在農村河裡泛濫,至今沒有天敵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因為清道夫魚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同時被業界宣傳能有效清理水中的青苔和其它魚類的排洩物,然後就將它引入國內觀賞魚市場上了。原產地在拉丁美洲,它長得和我們本土的魚有很大的差別,尤其是它的嘴,長得像一個吸盤一樣,能夠吃水底下的垃圾,所以還有人叫它吸盤魚。
  • 長得比鯰魚還醜,但魚肉十分鮮嫩,乾淨衛生吃得放心,才4元1斤
    說起鯰魚,很多人都不敢吃,因為人們都說鯰魚生活在汙水裡。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鯰魚都生活在無水裡,但是鯰魚喜歡汙水,汙水裡長的鯰魚特別肥。鯰魚屬於淡水魚,和這種魚就沒法比了,這種魚是海魚,深海裡的一種魚,名為鮟鱇魚,也叫作魔鬼魚,我們都稱之為蛤蟆魚。
  • 塘鯴能在印度恆河泛濫!清道夫魚入侵恆河,卻銷聲匿跡!
    該魚雖然老家在埃及,但是到了印度,那是逆勢頑強生長,可以說在異國他鄉的印度恆河,算是找到了真正的天堂。因為印度恆河水,大家都知道,印度不管是生活垃圾還是工業廢水,或者是一些小動物的死屍,都喜歡往恆河裡面排放,雖然恆河在他們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 能吃魚卵吞魚苗,曾大受歡迎,如今沒有天敵,南方泛濫成災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能吃魚卵吞魚苗,曾大受歡迎,如今沒有天敵,南方泛濫成災 魚類如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類食材了,特別是在這兩年來,豬肉價格猛漲之後,魚肉更是一躍成了人類首選的食用肉。如果真的去考究魚類的營養價值與豬肉相比,魚類富含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要遠超豬肉許多。
  • 過去曾是水族界的寵愛,由於專吃魚卵魚苗,在南方水域泛濫成災
    前幾年有一種被引入的魚類,引入之後迅速成為水族界的新寵,在魚缸裡面經常能夠看到這種魚的存在,而且價格行情都不錯,這種魚就是臭名昭著的:清道夫。清道夫魚被引入之後,號稱是這種魚是一種特有的底層魚類,什麼都不吃和,專門吃其他魚類的排洩物以及水體之中的垃圾。
  • 不,垃圾魚也有「春天」
    說起清道夫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清道夫魚又稱琵琶鼠魚、吸盤魚、垃圾魚,這種魚的原產地是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流域,在1978年首次作為觀賞性魚類引入我國臺灣。然而,這種外來物種一旦被放入到自然環境中就成了一種災難,清道夫魚的野生種群已經在臺灣、廣東、浙江等省份的河流中擴散開來,成為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
  • 從美國引進的「食蚊魚」,如今已在國內泛濫,吃貨們也束手無策
    每到假期來臨之前,人們就會挑選自己心儀的景點,之後帶上家人或者朋友,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這時候大部分都會挑選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好好地領略一下大自然的美好,而主打原生態主題的景區就會備受人們歡迎,不過每每來到這些地方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問題,比如物種單一且泛濫。
  • 這魚長得醜,寓意安康吉祥,和豆腐一起燒才是絕配,越吃越香
    這個通知對於海邊人來說確實不是一個好消息,所以要抓緊時間吃海鮮,因為到了封海的日子,各種海鮮價格就像鯉魚跳龍門一樣,越來越貴。去海鮮市場逛,買回了一條醜魚,你別看這魚長得醜,卻寓意安康吉祥,和豆腐一起燒才是絕配,越吃越香。上大學的孩子放春假回家,內陸城市海鮮也是各種稀罕物,他最愛吃這一口,用醜魚和豆腐熬成一鍋,魚肉嫩,湯汁鮮,太好吃了!
  • 醜惡鯽魚專吃魚卵,堪稱羅非魚剋星
    南方地區的很多水域,都能看到羅非魚的蹤跡,最開始當經濟魚類引進,隨後在我國的很多水域泛濫。在兩廣地區,當地人都是不吃羅非魚,這魚肉質粗糙,而且土腥味很重,當地名副其實的垃圾魚。水質很差的河溝,羅非魚成群出現,到了冬天也能存活。
  • 能吃糞便為生,曾在南方泛濫成災,一天能吃3千魚卵,卻有人養殖
    因此,許多國家禁止引進和繁殖這些外來物種,但直到今天,許多國家每年仍有幾起小龍蝦、蝸牛或牛蛙泛濫的新聞。我國也有許多外來入侵物種,其中一些已經得到合理利用,不再泛濫。比如小龍蝦就是最典型的一種,已經成為湖北、江蘇重要的水產養殖品種。不過有一部分已經合理使用了,但是還是很危險的。有一種魚可以靠吃糞便為生。它曾在南方肆虐,每天能吃3000個魚卵。現在已經提出來了。
  • 這魚長得像財魚,曾因長相醜被嫌棄,如今吃貨快要把吃滅絕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也沒有什麼玩具可以玩的,放暑假之後,就和小夥伴一起到河裡摸魚,捉螃蟹,現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往城市遷移,但是最近幾年,許多人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狀,城裡人都喜歡往農村跑,農村的空氣很好,小河流水,而且還可以捉一些野生的河鮮。
  • 破壞水產養殖,清道夫魚泛濫,為什麼沒有人抓來做菜吃?
    現在的一些河流池塘裡面經常能見到一種奇怪的魚,胖胖的身子一個大腦袋,嘴巴最奇特,好像吸盤,人們給這種魚叫做清道夫。說起清道夫來養過魚的肯定不陌生,魚缸裡面多少都會放一個,當作工具魚來清潔水質,看起來牲畜無害的,還顯得非常「萌」。
  • 廣東湛江市赤坎區水庫清道夫魚泛濫 疑似放生惹的禍
    27日,赤坎水庫管理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保守估計,水庫內目前生活著超過10萬斤清道夫魚,不僅破壞了生態平衡,還嚴重威脅水庫壩體安全。目前水庫已組織開展捕殺行動。他提醒廣大市民,清道夫乃外來入侵物種,市民切莫盲目放生。  10萬斤「水中屠夫」  昨天上午,記者在雷州青年運河管理局赤坎水庫看到,工作人員正圍捕這些「水中屠夫」。
  • 這魚因長得醜被「嫌棄」,懂行的才會買,才8塊錢1斤,比帶魚還鮮
    被長相「耽誤」的一種魚,比鯽魚香,比帶魚鮮,網友:長太醜不想吃! 但是,只有懂的人才會買,不懂的人因為它長得太醜而不買,所以,黑老婆魚的銷路並不是很廣。 這魚因長得醜被「嫌棄」,懂行的才會買,才8塊錢1斤,比帶魚還鮮!
  • 我國「老頭魚」歐洲泛濫,沒天敵還愛吃魚卵,冰凍不死又叫還陽魚
    看到「老頭魚」這個名稱,可能很多朋友都不知道是哪種魚,但是對東北人來說卻不陌生,因為這種魚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黑龍江、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遼河等流域中都有這種魚,它的學名叫葛氏鱸塘鱧,為沙塘鱧科鱸塘鱧屬的一種魚類,某些地方還叫它山胖頭、沙姑鱸子、還陽魚等。
  • 長得比鬍子魚還醜,但魚肉特鮮嫩,營養高吃得放心,8元一斤不貴
    導語:長得醜但魚肉特鮮嫩,營養高口感好吃得放心,才8塊錢一斤不貴在食用魚類中有一些長得比較醜,但是價值和口感卻很好的,鬍子魚便是其中的一種,鮮嫩的鬍子魚往往會因為長相而被人們「嫌棄」,其實還有一種比鬍子魚更醜的魚,但其肉質卻極其的鮮嫩,極易被人體吸收
  • 廣東水庫怪魚泛濫成災,當地人表示很崩潰,大壩可能不保了
    垃圾魚的繁殖能力很強,一次就可產卵達500粒,基本上呈現幾何式增長。「垃圾魚」一般能夠長到20至30釐米那麼長,重達1公斤左右,因為此魚非常地喜歡呆在河床的淤泥下面,並且喜歡吃垃圾,所以被稱呼為「垃圾魚」。
  • 懶得動長得還醜的魚,能鑽泥能爬樹,號稱:最難釣的魚
    懶得動長得還醜的魚,能鑽泥能爬樹,號稱:最難釣的魚 2020-09-05 08:33
  • 垃圾魚在廣東河流泛濫成災,不止吃貨嫌棄,連食人魚都不想吃!
    對中國人來說,魚是一種可以「變著法做又不重樣」的美食。無論是什麼魚,一般都經不起吃貨的煎、炸、燒、烤、燜、煮、炒等十八般武藝的伺候。但有一種外來的魚專門打臉中國吃貨,還塑造出全國吃貨都嫌棄它的魚設——清道夫魚,而且它在南方江河放肆地泛濫了起來。
  • 我國最難吃的10大淡水魚,真是應驗網友的話,「長得醜,活得久」
    1、清道夫清道夫學名國王異型,原產於拉丁美洲,又名吸盤魚、垃圾魚,體大且口唇發達如吸盤,因為以各種水底垃圾為食而得名,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類,它還會以其他魚類的魚卵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魚卵,也會吞食魚苗,這種魚被引入我國後大量繁殖,在南方某些地方此魚已泛濫成災,導致整條河流本地原生魚類滅絕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