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遊釣達人李大毛老師在《遊釣中國》欄中,經常使用磯釣竿垂釣大體型的青魚、草魚,把磯竿釣法推向了熱潮。磯竿即能像海竿遠投,又能像手竿那樣不失手感,再加上磯釣的優勢眾多,如今也越來越受釣魚人的追捧。
比如,在夏季高溫時,此時大魚都藏匿在深水區,但傳統的手竿長度有限,釣20米以內還勉強可以,如垂釣30米以上的距離就無能為力了。此時,磯竿的作用就發揮出來了,因為磯竿帶有可放線的魚輪,只要配重鉛墜合適,垂釣50米開外也不是難事。
釣魚人都知道,秋季天是一年一度的大魚季,在這個季節當中,水裡的大青魚、大草魚是非常喜歡咬餌,因為秋季過後便是進入寒冷的冬季,所以魚兒要為漫長的冬季,儲備一些越冬的脂肪,就必須要大量的攝食。
此時,正是使用磯釣的大好時機,雖然大魚好釣,但選擇一個好釣磯釣釣位,垂釣效果必定會事半功倍。下面,筆者就和結合自己在秋季磯釣釣位選擇的幾點思路,和釣友們交流一下。
一、根據初秋的特點和魚兒季節性的習性選擇的釣位。
立秋過後的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越往後氣溫晝夜溫差大,如果是夜間垂釣至深夜,還感覺到一絲涼意。秋天的陽光照射強度要明顯減弱,水面與水底的水溫相差逐步減小。水裡的溫差縮小後,魚兒在水裡就變得舒適,同時溫差小也提高了魚兒攝食率,吃餌更加活躍。
使用磯竿在初秋垂釣時,選擇釣位時要根據季節的特性和魚的活動規律。筆者結合以前垂釣經驗來看,當前選擇磯釣釣位要找有樹木、竹子的灌木較多的區域,因為雖然是秋季,但實際溫度還並沒有下降多少,特別是在上午的11點之後,以及下午的4點中以前,氣溫相對較高。
還可以選擇在作釣水域附近有建築物,或者是靠近山體背陰處,這些地方相對涼快,魚兒喜歡在此納涼,但不適合夜間垂釣。如果是在水庫、湖泊等大水域垂釣,就要按照「寬水釣窄、窄水釣寬,不蹲堰尾就守灣」的原則選擇釣位。我們在實際選擇過程中,還要根據現地的地形、地貌來選擇。
二、依據仲秋的天氣情況,視情選擇釣位。
每年的9月7~8號,就到了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白露」,也是秋天的中間時段,此時的天氣是風和日麗,不冷不熱的天氣,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涼爽,同時棲息在水中的魚兒也會感到非常的愉快,所以這個時段的魚兒也非常容易釣獲。
怕熱的大魚,如青魚、鯉魚之類魚種也會此時,慢慢的由深水遊向淺水覓食,特別是喜歡靠近離岸邊不遠的有水草的區域,或者是近岸邊的斷崖和亂石堆等區域,最好是選擇地形相對平緩,如果有深淺交界的陡坎最好,且水位深度不超過3~5米之間,具體要根據總體水深而定。
如果是在河流形的水庫或湖泊垂釣,在這種環境下選著磯釣釣位時,就要優先考慮選擇「金典」鏵尖釣位,湖庫的河汊交界處和新水來源的入水口。因為仲秋時節有風的天氣較多,尤其是水面開闊的環境,由於風沒有東西阻擋則更大,會將灌木上將昆蟲、草籽、莊家、果實等吹落近岸水域中,岸邊附近就成了食物豐富的餌料區。
三、晚秋氣溫漸冷磯釣酌情釣遠釣深。
諺語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晚秋時節氣候,雖然和早春的天氣有點相似,但對於釣魚來說卻截然不同,因為春季是氣溫逐漸變暖,魚兒逐漸靠近岸邊,而晚秋則是越來越冷,魚兒在此時的棲息環境,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逐步地遷居至深水區,離岸邊的距離也是越來越遠。
晚秋的天氣情況是多半有風,所以此時我們在選擇釣位時,就要避開一些開闊醒目的區域,盛夏時節的黃金釣位「鏵尖」,在這個時候就不是那麼的吃香了。因為鏵尖位置是凸出部分,晚秋這種釣位的風,在同一水域要大於其它釣位,所以魚兒這個時候通常都不會在此地棲息,自然就沒有魚來了。
根據晚秋氣溫的特點,我們可以選擇一些避風的區域,比如鏵尖兩邊的灣子,最好是挑選背風的內灣。因為這裡的氣溫和水流相對穩定,即使在下雨天,這片區域水底與水面的溫度相差都不會太大。魚是變溫動物,一旦溫差過大,就會導致魚的攝食慾下降,且在水底不愛遊動。
另外,我們還可以選擇在水庫大壩的站房附近,有些大壩地形雖不好,秋季深秋風大,通常都是迎風垂釣,但由於水位深,大青魚是最喜歡潛居於此,此釣位適合垂釣青魚。如果水底地形普片較為平緩,深淺上下幅度不大的水域,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充分發揮出磯釣特有釣法的優勢,「滑漂遠投」是手竿無法實現的,也很適合這種釣位環境釣大魚。
最後:秋季使用磯釣垂釣大魚,在選擇釣位時,一定要考慮季節性的特點,因為秋季一前一後的溫差非常大。在初秋和仲秋期間,我們儘量選擇在凸出部分的鏵尖,離岸邊較遠的水草邊緣,橋墩、水泵房周圍都合適,沒有以上條件的就要看水流和風向,識別該區域的「洄遊漁道」,或者是有枯死在水裡的灌木,雖然容易掛鈎子,但這個地方往往都藏有大魚。深秋時分,要把握避開風口,選擇光照、深水安靜的區域垂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釣友們,以上是筆者結合自己,在秋季使用磯竿垂釣時,選擇釣位的一些經驗和心得,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和起到參考、啟發作用。喜歡的話請點讚、評論、轉發,更多精彩請關注百家號:鯽魚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