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能釣魚的地方不多,不管是大魚小魚,都是人類的目標魚。很多魚我們比較常見,如鯽魚、鯉魚、各種小雜魚,但有些魚可能到我們的下一代就見不到了,今天要說的這種魚在當地叫花鯽。
提到深山溪流,深潭峽谷生活的野魚,很多人會先想到馬口、刀鰍、或者溪流石斑魚。
今天說的花鯽,也就是石斑魚的一種,這魚形態優美,肉質細膩很鮮美。在我老家後山的小溪,現在還有很多野生魚,只是花鯽的數量越來越少了。
花鯽個頭不是很大,釣魚十多年,見過最大的不超過三兩,水質極好的地方,才有可能成群出現。小時候在河邊水草或者石縫裡很多,每次和小夥伴在水邊玩耍的時候都能抓一大碗拿回家。
最近有釣友,在當地山澗釣起一條花鯽,個頭很大很是讓人羨慕。如果不是釣友跟我說,我還不知道這魚在廣西也有分布,在山澗溪流裡的野魚,雖然水質好,但生長緩慢。
這條花鯽體長二十多公分,黑黃相間的花紋,腹部上還有少許的斑點,當地更是稱之為「神仙魚」。
有人直言,這魚應該很好吃,溪流魚價格很貴。在當地數量稀少,賣到一百多一斤,而且有價無市不容易買到,這種大個頭的專門有人收購,作為觀賞魚養殖,價格不菲!
對於觀賞魚愛好者來說,這種原生態野魚是可遇不可求的,隨著大量野魚被趕盡殺絕,這些魚以後只能在水族箱裡見到了。
「十幾年前,家門口有一條小河,水質很好清可見底,我們口渴了都是直接喝裡面的水,裡面生活了很多花鯽。後來電魚、毒魚的來了,導致水質汙染環境破壞,這些原生態魚種幾乎全部消失了。」
「還有一種像娃娃魚的,我們當地叫水壁虎魚,顏色很漂亮,魚背黑色肚子紅色。以前在山裡的深潭很多的,現在也見不到了。」雲南釣友憤憤不平的說。
最後我想說不管是什麼魚,只要有分布,水質好,就會慢慢多起來。不過電魚毒魚猖獗,會導致這些魚絕種,花鯽屬於溪流淺水魚,對水質要求極高,適應能力不強,很容易消失滅絕。
有釣友認為,對於生態我們應該保護,絕對不能馬虎大意,不要最後失去了這些魚,而感到後悔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