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與虹鱒之爭由來已久,如今,「真假三文魚」又再次上演「真假美猴王」戲碼?
近日,一份新發布的《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該標準規定 「三文魚是鮭科魚類的統稱,包括大西洋鮭、虹鱒、銀鮭、王鮭、紅鮭、秋鮭、粉鮭等」。其中,作為淡水魚的虹鱒被歸為三文魚類別。由此,引發了公眾質疑。
到底什麼是三文魚?
三文魚又叫撒蒙魚或薩門魚。三文魚學名為鮭魚,是世界著名的經濟魚類之一,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北部及歐洲、亞洲、美洲的北部地區。
簡單來說,中文語境下常說的"三文魚",能做生魚片的那種,特指的是"大西洋鮭",也叫"挪威三文魚"。
而所謂的淡水三文魚,也就是引起爭議的虹鱒,是來自同為鮭科,但卻為大麻哈魚屬(大馬哈魚)中的一種魚類,與傳統意義上的"三文魚"是不同屬的,但它們都是鮭科。
虹鱒是否應當被列為三文魚類別呢?
某大學教授陳舜勝說,此舉並不妥當。他表示,虹鱒和三文魚並非同類魚,虹鱒是淡水魚,形態和太平洋鮭接近。兩者有親緣關係,但虹鱒魚並不是三文魚。
新浪微博認證為「知名評論人、雜文作家」的喬志峰更指出:「虹鱒就是虹鱒,三文魚就是三文魚,為什麼出現兩種說法?實際上是虹鱒在蹭三文魚的IP。因為三文魚比較有名,市場價格也比虹鱒貴得多。」
作為淡水魚能不能生吃呢?
能不能生吃的擔憂來自於三文魚是否含有寄生蟲。"三文魚"不是沒有寄生蟲,但海水魚寄生蟲種類少,且由於滲透壓的關係,其寄生蟲也不適合人體環境生長,而來自淡水的虹鱒則與人體的生長環境類似,生吃的話感染寄生蟲的風險比海水魚高出很多。
虹鱒雖然生吃有風險,但並不意味著它就不是好魚。虹鱒適合大多數的烹飪方式(生吃除外),它有著鮭魚特有的風味,脂肪含量又較高,口感細膩肉質有嚼勁,特別適合煎烤,所以只要充分做熟完全可以放心吃!根本沒有必要傍三文魚的大腿。
值得注意的是,《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的制訂者之一,就是青海民澤龍羊峽生態水殖有限公司,而整個事件起因正是"青海省龍羊峽生產的三文魚已經佔到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有網友說:"自己給自己定規則"、"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不得不讓人質疑。
團體標準又不是權威國標,不具備強制性和任何法律效應,但如果市場銷售以此為範,甚至將之作為對抗消費質疑的標準,這個誤會就鬧大了。面多越來越多的爭議和疑問,監管部門不能坐視不管,應及早給公眾一個交代。
(北京時間生活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