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京東、騰訊與沃爾瑪這三家是戰略合作關係。騰訊為京東扶持流量,沃爾瑪則是為了京東與騰訊放棄了支付寶支付,為了這事,之前還在網絡上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而最近,京東沃爾瑪再出手,增持了京東到家的股份。京東到家是完成了5億美元的融資!
京東方面介紹,達達-京東到家是同城速遞信息服務平臺和無界零售即時消費平臺。公司旗下,達達目前已覆蓋全國400 多個主要城市,服務超過120萬商家用戶和超 5000萬個人用戶,日單量峰值達到千萬級;京東到家也已覆蓋北京、上海、廣州等近 40 個主要城市,註冊用戶5000多萬,月活躍用戶超 2000 萬,日單量峰值100萬單。
那麼問題來了,沃爾瑪為何要增持京東到家呢?其實說白了,沃爾瑪嘗到了甜頭,當然很樂意再投錢阿!
一、沃爾瑪為何增持京東到家?
目前有200家沃爾瑪門店上線京東到家,共同參與此次「88購物節」。為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即時消費需求,今年京東到家與沃爾瑪共同推動了大規模的門店「智能升級」。
開通京東到家之後,深圳的兩個前置倉將直接接入京東到家。這些前置倉由山姆自己投資,但系統搭建、倉庫管理等由山姆和京東到家共同負責,配送則交給達達完成。
上線一年,即實現電商整體銷售額同比3倍增長;山姆全球購旗艦店的商品從美國山姆直接採購,作為商品層面的一個補充;開通京東到家,可以讓山姆在這個「即時消費」平臺有效觸達更多潛在會員,令其成為實體門店的獲客渠道之一。
依託京東到家平臺積累的大數據,對不同區域的線上門店進行有規律的拓品、汰換、推薦,保障對消費者商品需求的滿足。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大幅提高了商品動銷:今年7月店均的日均動銷商品數較去年同期增長高達40%。
二、京東到家有哪些優勢?
京東到家自今年年初起,著重發力便利店業態布局,在門店數增加的同時,也通過流量、履約、用戶、門店、商品五大賦能,以自身技術、運營、數據能力幫助便利店這一離消費者最近的消費業態實現線上化升級,使其更快更好的服務消費者。
單店銷售額增6.3倍 京東到家助便利店服務面積擴100倍。
截至7月底,其線上合作便利店門店總數突破10000家。除了將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全家、羅森、7-11全部囊括其中外,京東到家還與全時、良友、Today、舞東風、美宜佳、友客等50多個全國連鎖和區域連鎖品牌達成深度合作。今年上半年,京東到家便利店業態整體單量增幅達到80%。
現在人的生活沒有人能脫離超市存在。超市既能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單純這一點,就不用考慮O2O垂直細分的問題。同時,超市解決了貨物的囤積和存儲問題。
目前,超市已經開發了自有的APP,但是無數品牌的超市、三四線城市的超市這個項目是空缺的。隨先佔領市場,誰就能樹立行業的標準成為行業的標杆。吸引超市入駐平臺,同時也能解決了超市沒有配送人員的難題。這樣一點帶面,以一對多的布局,想想就覺得來勢洶洶。
三、京東到家體驗如何?
京東到家是2015年在劉強東精心布局下推出的,這可以說是很大的的市場,尤其是在三四線城市。
隨著網絡的發展,用戶的年輕化、數據化、移動化趨勢是越來越明顯,所以打破邊界,構建一張無界零售的網絡已經成為了行業的共識,面對這樣的格局呢,京東到家結合自身的零售賦能開放平臺優勢,推出了自己的全域營銷計劃,也延續了京東集團的無界零售理念。而且就在今年,京東到家也開始向第三第四線的城市去進軍出發,在已經布局了京東到家的石家莊,每天就有超過數萬的市民在使用京東到家,確實是帶來了很多的方便。
周末的時候偶爾會在這上面買點生鮮或者是零食,至少速度是沒得說,確實是經常不到半天的時間就能送到家裡來,所以這個基於京東物流的京東到家呢,也是物流速度的一次體現了。下單之後一個小時內就送到,給人的感覺就像是點了個外賣,經常出現的一些促銷活動,要是運氣好的話也會有小驚喜的。
四、天貓超市面臨嚴峻挑戰
早前,天貓啟動「雙20億計劃」,在未來一年補貼用戶升級服務,三年內成為線上線下第一大商超。隨後劉強東也在參加央視節目時表達了同一目標,天貓超市和京東在快消品領域的戰爭打響。
雖然天貓是打出了補貼用戶的口號,但顯然用戶們不是傻子,比如這位用戶說道:同樣的產品,同樣的型號,天貓超居然比線下的華聯超市還貴了幾十塊。試問,這補貼都到哪去了呢?
更有一位網友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第一次在天貓超市上買東西就被坑了發票。。。
本來覺得天貓超市名氣大,給學生組織買軍訓慰問品挑它沒錯,前後兩天各買了一單東西過來。送貨挺快,第
二天到了,然而一箱東西不僅發票沒有,連送貨單都不翼而飛。。excuse me這讓我怎麼報銷,好吧,我打電話找客服。客服態度不錯,第一次打過去說幫我登記好了,一周左右送來。自然,在我每周一個電話下一個月都沒動靜。手動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