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9月15日,國際籃聯籃球世界盃的比賽將分別在北京、廣州、南京、上海、武漢、深圳、佛山、東莞八座城市進行。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這種級別的國際籃球賽事。
雖然說男籃世界盃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世界第一運動的至尊榮耀男足世界盃不可同日而語,但在電影史上,籃球題材的電影在數量上和質量上可是雙重碾壓著足球題材的電影。
那麼為了蹭世界盃的熱度(堂而皇之地蹭),師兄這一周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好的籃球電影,讓勵志、熱血的籃球精神,陪伴我們度過這個9月。
說的籃球電影,有一部電影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那就是上映於2006年,豆瓣評分高達8.6,被無數影評人譽為影史最佳的籃球電影——《光榮之路》。
《光榮之路》是由詹姆斯·加特納執導,喬什·盧卡斯、德瑞克·盧克、麥卡德·布魯克斯主演的運動勵志電影,於2006年1月13日在美國上映。
1965年的美國,女子高中籃球隊的教練丹·哈斯金斯因為成績出色,被德州西部大學聘來做校隊的教練。
六十年代的美國西南部,拉丁族裔人數眾多,最流行的運動是足球,籃球備受輕視,加之德州西部大學籃球隊多年來成績慘澹,根本無法和肯塔基大學、堪薩斯大學這樣的NCAA傳統豪強媲美,所以學校也沒對哈斯金斯有任何成績上的要求。同時也沒給校隊提供任何意義上的預算。可是這位新教練卻好像要在這裡弄出點大事來。
在招納白人高中生球員屢屢失敗的情況下,哈斯金斯另闢蹊徑,通過各種渠道招攬了中鋒拉丁、後衛鮑比等七名黑人球員。
要知道60年代是美國近代種族歧視最嚴重的時期,黑人球員在當時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對待,常常只能作為排序最低的板凳球員苦等出場機會。而哈斯金斯不僅一下了招了這麼多黑人球員,還在賽季的首場比賽中,排上了三名黑人球員首發,把整支球隊放在了美國種族主義者的對立面。
他們被裁判針對,被種族主義者毆打跟丟垃圾,房間被人塗鴉物品被人破壞,甚至教練的家人都收到了死亡威脅。
不過哈斯金斯教練似乎正在壓力中微笑,不是不喜歡我派上三個黑人打球嗎?行,決賽我派上五個!在他看來,與全世界為敵,並最終取勝,可能是人的一生最榮耀的事。
作為一部運動電影,《光榮之路》最出彩的地方在於優秀的節奏把控,擁有一條明晰的故事主線,隨著主線的發展,一個個中等程度的事件陸續出現,主角將事件一一解決的同時,使整個團隊不斷向著好的方向前進。穿插其中各種小的幽默的點,則完美緩和了「種族歧視」這個敏感問題的尖銳性,整部影片張弛有度,讓人過目難忘。
很多優秀的運動勵志題材電影都是改編自歷史上的真人事跡,比如我們之前講過的《飛鷹艾迪》和《絕殺慕尼黑》,《光榮之路》這麼精彩的故事,當然也有著歷史的原型。
這位熱血教頭丹·哈斯金斯,是NCAA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因為開創性的大範圍使用黑人並帶領德州西部大學以黑馬的身姿奪冠,被冠以「黑人籃球教父」的雅號,1997年入選籃球名人堂。
在哈斯金斯執教之初,因為他大量使用黑人球員的做飯,無數人警告曾過他「別忘了你是個白人教練。」面對這些質疑,哈斯金斯強硬地表示:「有優秀的球員我就會派他上場,不會在乎他是什麼膚色,這就是我的籃球信條」。
當然,影片對這段史實還是做了一些改編,比如其實他們並不是在教練的菜鳥賽季就成功奪冠。早在1961年哈斯金斯教練就接手了球隊,但他們到了1966年才奪冠,而且第二年就被加州大學洛城分校的一個天才少年帶隊壓制了,而那個少年正是後來制霸籃壇的「天勾」賈巴爾。
但有些東西是不會改變的。1966年德州西部大學和肯塔基大學的這場「黑白大戰」至今仍然被認為是NCAA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場比賽。真實的哈斯金教練則從1961年開始,整整執教了UTEP38個賽季,帶領他們14次闖入NCAA的決賽圈。
不經過藝術加工的,真實的歷史一樣可以非常動人。
而正是有著很多像哈斯金斯教練這樣打破時代束縛,不斷追求平等和公平的先驅者,體育這一人類獨有的群體行為,才會不斷完善,不斷進步,從而成為人類精神世界的永恆追求。
讓我們先這樣的先驅者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