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席捲全美國的街頭文化非滑板莫屬。當年那個經典的滑板選手凌空一躍,穿梭在大街小巷,不知不覺就連時尚界也受到這股滑板文化影響。猶記得我初次踏板溜上斜坡時連續抖腳,朋友直言不諱地說:「如果沒有摔倒,是絕不會學好滑板的。」每次回味這種摔倒衝擊,總會膝蓋一疼。
公園後面空地,一群「板仔」聚集起來 ,她們戴著銀色圈耳環、背著Herschel背包、腳踏Vans板鞋、滑板上磨蝕的痕跡──一個讓人想要進入的街頭世界。讓時間倒帶,看看這幾位不怕摔倒的經典滑板女生。
老實說,每個玩滑板的女生都有種與別不同的魅力。承襲60年代的第一波滑板女郎Laurie Turner、Wendy Bearer和Patti McGee後,Ellen O』Neal是第二波女性滑板運動的幕後推手,抗衡70年代男性主導滑板運動的性別刻板印象。
1976年,Ellen O』Neal成為世界上首位玩職業滑板的女性。這位滑板先鋒曾經三次贏得世界比賽冠軍,被人們喻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女自由滑板家」以及「滑板教母」。她最經典的動作是在滑板上倒立的高難度動作。
當年有些人誤會,以為滑板女孩都是離經叛道,誰想到由一群貪玩的孩子所建立的滑板文化會盛行起來?
聖地牙哥出生長大的Kim Cespedes被認為是70年代最性感的滑板女孩,當時不少女生都偏愛遊泳及體操等美態為先的運動項目,但她卻一心把精力投放到公園,經歷一次次的摔倒練習。1977年,她在美國卡爾斯巴德舉行的高山滑雪世界錦標賽上成為世界冠軍。
接下來介紹的來頭不小,來自德克薩斯州的Vicki Vickers。你或者未必聽過她的名字,但你總會見過滑板攝影師Jim Goodrich為她拍攝的照片。
Vicki Vickers14歲開始踩滑板,及後成為專業滑板運動員,更在1978年更贏得「年度女性滑板運動員」的稱號。同年,她更被招募為滑板表演Skateboard Mania的女主角,並在Skateboarder雜誌上發表了自己的文章以及六頁紙的個人專訪。在訪問中,她曾為滑板界的性別不平等現象發聲。
現在,滑板文化登上「大雅之堂」,除了與高級時裝結合,還衍生出知名模特兒Natalie Westling,以及近期冒起的Rachelle Vinberg。配合獨立電影Skate Kitchen的推出,相信滑板文化那種反叛又不妥協的態度,將再度衝擊一切禮節。
作為今年最最最最期待的電影:Skate Kitchen這部以踩滑板的女生為主角的獨立電影,下個月就要上映了!
《Skate Kitchen》,是紐約板女隊伍Skate Kitchen的妹紙們親自出演的,最近超紅的板女Rachelle Vinberg是主演,而且妹紙們全是第一次演戲。劇情講的是年輕女孩在大城市裡的迷茫,然後通過滑板連結起友誼、愛情、理想等等等等熱血故事。
2016年,Miu Miu Women’s Tales系列其中一段短片以紐約滑板女生作為焦點,由Crystal Moselle執導的作品That One Day中,Rachelle Vinberg 講述自己的孤獨感、訴說滑板如何讓她與人連結在一起。由孤單地在街上踩板,到加入全女班的滑板圈子Skate Kitchen,她找到共鳴和宣洩的出口。
Miu Miu的服裝固然也是看頭之一,一群被視為「邊緣」的滑板女生穿上高級時裝後,在U型滑板場上大展身手,帶來了震撼的視覺衝擊。
沒有1995年電影Kids般刻意將滑板文化營造成「混亂頹廢」的形象,Skate Kitchen反而著眼於一群跨種族滑板女生的友誼和她們的心聲,帶出女生在這次文化中的立足點,也許是讓大家真正認識滑板女生的契機。
說回「滑板時尚」,高級時裝與這次文化結合所產生出來的獨特「女生力量」,反映出街頭文化的可塑性,而壓根兒的重點在於女性「自由」和「彈性」的表達。在Miu Miu的微電影前,我們或許不曾想像過穿著高級時裝踩板的可能性,但高級時裝對滑板女生的吸納,也不見得要去「磨平」她們的稜角。
除了有出眾的技術外,在板上奔馳的女生們,亦具有專屬的穿衣風格及態度。也許你不會滑板,但也許能在她們帥氣的滑板時尚中取得一些靈感呢!
愛滑板的女生愛穿什麼,其實真的沒有公式,也沒有既定的答案,就如Stake Kitchen的一群女生,有的愛穿緊身上衣、戴金屬圈耳環,也有像Rachelle Vinberg一樣長髮、戴著透明框眼鏡。
在此,我們以Natalie Westling對「滑板時尚」的看法作結,街頭和滑板給予女生的自由,不論是媒體報導還是名望,都是永遠不能奪去的初衷。
你是女板仔嗎?
最愛的穿搭是什麼?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