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禪宗熱的再一次興起,禪在現代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禪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因為禪意味著心靈的超脫與自在,智慧的頓顯與運用,行為的瀟灑與自由,個性的獨立與張揚,生活的和諧與完美,生命的解脫與升華。
而這一切,正是一個人在基本的物質生活得到滿足之後的精神追求。禪由印度高僧菩提達摩傳至中國,到了唐朝,通過六祖慧能而發揚光大,禪從此徹底中國化了,禪宗也作為佛教的一個宗派而進入全盛時期。
禪究竟是什麼?現代禪學對禪的理解更加貼近大自然,更加貼近社會人生。從自然現象來說,滿天星鬥是禪,清風徐來是禪;青青翠竹是禪,鬱郁黃花是禪;滿目青山是禪,潺潺流水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江河是禪。從社會人生來說,助人為樂是禪,無私奉獻是禪;吃飯睡覺是禪,擔水劈柴是禪;一言一語是禪,一舉一動是禪;一呼一吸是禪,一唱一和是禪。禪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觸目皆是。正如日本現代著名的禪學大師鈴木大拙所說:「禪是大海,是空氣,是高山,是雷鳴與閃電,是春花,是夏日,是冬雪。不,它在這一切之上,它就是人。」可見禪就是真實的宇宙萬象,就是平常的社會生活,是人們那豐富的精神世界,也是真、善、美、智,更是人的生靈之氣與大自然的浩然之氣的融會貫通。
既然我們的生活當中處處充滿禪意,那麼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活得瀟灑自如,輕鬆愉快。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卻沒有身心愉悅的感受,相反都覺得活得很累。於是,「活得真累」成了一句非常流行的口頭禪。為什麼會有「活得真累」的感受?這是由於現代人生活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緊張而忙碌,承受著工作、就業、養家活口、前途未卜、命運多變的層層壓力,心頭又背負著金錢、名譽、財富等重重負擔,始終放不下,由此帶來種種煩惱和痛苦。很多人為了追求財富,將生活當成目的而不是過程。這樣本末倒置的結果,導致了許多症狀,如焦慮、失眠、神經衰弱、心靈空虛、身體疲倦等。可以說這些人已經失去了生活的情趣,不過是物慾的奴隸而已。
面對現代人的種種煩惱和痛苦,禪的現代意義越來越重要。禪要求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保持一顆平常心,所謂「平常心」,就是「累了就要去休息,餓了就要去吃飯」。而追求金錢財富的現代人往往累了不知道要休息,餓了也沒有好好地吃頓飯,種種欲望壓在心中,無法解脫,以致無法享受生活中的情趣。其實在工作中同樣也有許多情趣,一個不能做到一切放下的人,那是無法品味到的。
人們只要能做到以平常心去看待世間萬物,就會進入一種無我的禪境,生活變得簡單了,心情變得達觀了,生命變得自在了。有不少人認為禪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法門,這其實是一種誤解和偏見。禪教導人們要達觀地看待人生的得失輸贏,告知人們有些事情不可強求,不必強求,但不是要人們逃避現實。禪是積極入世的,其宗旨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要求人們真心實意地投入生活,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融入生活,在生活中運用禪的智慧解除種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進入禪的意境,體現禪的情趣。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沉浸在禪文化之中,禪悟為他們的創作帶來了靈感。當今社會,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精神生活卻是異常的貧乏。為了提高精神生活的品味,於是在青年人中,出現了一群「追禪族」。據我所在大學的教師反映,他們的講課只要稍微涉及到禪,立刻就會引來青年學子的極大興趣。不僅青年人需要禪來去除煩惱和心理障礙,就是負擔沉重的中年人,也需要禪來為他們減去壓力。因此,讀一些禪意盎然、禪趣橫生的美文,多少會達到精神愉悅的效果,進而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
三年前,我編選了《名家說禪》與《禪趣人生》兩本書,出版後深受讀者歡迎,由此引發了新一輪的禪宗熱。這次編選的《禪趣小品》,作為《禪趣人生》的續篇,同樣希望得到讀者們的喜愛。這些富有禪意、饒有禪趣的美文,往往通過作者自己所悟,從而啟發讀者徹悟人生,或者說即使不能令讀者大徹大悟也能使人開拓思路有所啟發,可以引導讀者對真、善、美、智的嚮往與喜愛,進而帶來內心的寧靜與充實,達到人生的最高境地。讀這些禪趣美文,可以體會作者從禪文化中所獲得的獨特發現,字裡行間跳動著啟人心智的禪思,引人入勝的禪趣,令人神往的禪境,禪的真實、自然、活潑、靈動、自主、自在呼之欲出。我希望讀者朋友能從《禪趣小品》一書中得到一些啟示,獲得一些禪的智慧,放下眼前的種種執著和焦慮,從生活中找到禪的情趣,讓禪與生活打成一片,融為一體,從而生活得愉悅安詳,幸福美滿。(《禪趣小品》由北京圖書館出版社於2005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