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
食品安全問題歷來受到公眾關注
「有毒」「致癌」「傷身」……
這些敏感詞充斥著父母的朋友圈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很多食物的「謠言」
肆無忌憚的在網絡上傳播
那些食物真的致癌嗎?
…… ……
01
肝解毒 吃了致癌??NO
江湖傳言:「每100 克豬肝膽固醇含量高達288毫克,攝入膽固醇太多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同時肝是解毒器官,會累積大量代謝毒物。」
破解
醫學界認為,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過高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而飲食攝入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沒有可預見的相關性。
最新版的《美國居民膳食指南》對膽固醇的攝入量也不再設限制量。
動物肝臟確實是代謝解毒器官,但不是有毒物和致癌物,檢驗合格的豬肝含鐵元素等營養物質,完全可以吃。
豬肝雖然可以改善腫瘤患者貧血狀況,但不宜攝入過多,一周2次左右,每次不超過100g。
02
微波爐加熱食品會致癌??NO
江湖傳言:有文章稱「微波會讓食物的分子結構發生改變,產生人體不能識別的新分子,這些奇怪的新分子可能致癌。」
破解
微波加熱是使食物分子之間產生內摩擦,由此產生熱量,食物本身並未發生化學變化,因而不會產生致癌物。
微波加熱的主要介質是水,加熱的原理是讓食物中的水分子高頻振蕩,從而產生熱。給水加熱這一過程中並不會生成新的物質。
實際應用中,如果把食材燒焦、燒糊,的確會產生致癌物,但這與常規烹飪方式中的燒焦、燒糊是一樣的,與是否採用微波加熱無關。
由於微波加熱僅作用於水,因此實際加熱溫度在 100 攝氏度左右。對於各種食材,例如粥、湯、牛奶、米飯、麵條之類高水分食品而言,只要水分沒有被蒸乾,食物溫度便不會超過 100 攝氏度,也就不會產生致癌物。
03
喝豆漿會導致乳腺癌??NO
江湖傳言:有些更年期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想通過食物來補充雌激素。因此就有了這些傳說:「喝豆漿補充雌激素,因為裡面的大豆異黃酮是植物雌激素」;有的人天天喝,結果雌激素過高得了乳腺癌……
破解
我們要為香濃可口的豆漿「沉冤昭雪」!
大豆異黃酮是黃酮類化合物,是大豆生長中形成的一類次級代謝產物,與雌激素有相似結構,因此又稱植物雌激素,具有類雌激素作用,可以降低人體血液雌激素水平。
中美聯合研究的結果顯示,大豆攝入能降低25%的乳腺癌復發風險,對雌激素受體陰性的患者保護作用更明顯。
大豆及豆製品食物所含的大豆異黃酮含量並不高,其作用僅為女性體內雌激素的1/1000~1/100,不足以改變體內雌激素總體水平,對乳腺癌、卵巢癌等激素相關腫瘤患者無明顯影響。大豆製品可作為健康膳食的組成部分,適量攝入是安全的。
但由於缺乏證據,不推薦乳腺癌患者服用含有大豆異黃酮的保健品以降低復發風險。
04
喝麥苗汁能抗癌??NO
江湖傳言:朋友圈裡最近颳起了養生風,因為小麥胚芽有良好的營養價值,所以在胚芽生長前麥苗汁就變得十分神奇,據說喝了之後能治療三高,殺死癌細胞,治好癌症……
破解
要是真的那就太好了,可惜,是您想多啦!
麥苗和普通的綠葉蔬菜一樣,含有豐富的葉綠素、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營養物質,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抗癌成分。榨成汁後,反而會損耗更多的營養物質。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術後、放射性消化道炎症、腹瀉等胃腸功能不好的患者,我們不建議喝麥苗汁,可能會導致不適,比如加重腹瀉,甚至引發更嚴重的消化道疾病。
05
自來水蒸煮食物易致癌??NO
江湖傳言:「氯化消毒後的自來水能產生致癌物質,所以用自來水蒸煮食物也會致癌」
破解
國際癌症研究中心研究顯示,「目前尚無足夠證據證明氯氣可導致人類癌症」。
自來水消毒大都採用氯化法,公共給水氯化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水傳播疾病,這種方法推廣至今有100多年歷史了,具有較完善的生產技術和設備,氯氣用於自來水消毒具有消毒效果好,費用較低,幾乎沒有有害物質的優點。
從2007年7月1日起,由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修訂出臺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正式實施,所有自來水廠都將實施更加嚴格的檢測標準。
所以,在蒸煮食物時,高溫直接將自來水中所含的餘氯分解掉,根本不會附著在食物上。若想徹底去除自來水中的餘氯,可將水煮沸後保持沸騰狀態數分鐘後再熄火,也可以使用淨水器對自來水進行過濾。
06
膳食纖維導致肝癌??NO
江湖傳言:有傳言稱最近,某科研期刊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用水溶性膳食纖維(菊粉)餵養小鼠,小鼠竟導致肝癌。」
一些媒體在報導時稱:「膳食纖維可能誘發肝癌」 「膳食纖維不能亂吃!吃錯了竟可能誘發肝癌」。
破解
看到傳言,我手抖到撒了半盤子蔬菜沙拉!竟有如此天真的想法?
所謂菊粉,是植物中儲備性多糖,是十分理想的功能性食品配料,同時也是生產低聚果糖、多聚果糖、高果糖漿、結晶果糖等產品的良好原料。
報導中的動物實驗,水溶性膳食纖維(菊粉)用量非常大,並不適用於日常人群膳食。此外,2009年我國發布了相關食品安全管理辦法,規定正式批准菊粉為新資源食品,可用於各類食品,但不包括嬰幼兒食品。
我國推薦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是每天 25 克。但目前從調查來看,我們人均攝入的膳食纖維大約是10 克左右,所以我們的膳食纖維其實是吃得不夠的,還應該多吃含有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粗糧豆、菌藻類呢。
團隊簡介
臨床營養科共有專業技術人員10人,其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5人;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3人;註冊營養師5人。開展營養門診、住院患者營養會診、營養風險篩查與評估、辯證施膳指導、營養臨床診療、營養科研、營養教學、營養健康教育等業務。
開展糖尿病營養治療、低鹽低脂治療飲食、核醫學科忌碘飲食治療、腸內營養治療、腫瘤患者改善營養不良治療、快速康復飲食、試驗飲食等特色診療服務。主持開展醫院科研基金項目1項;營養科被批准為「河南省臨床營養科教學實習基地」;曾獲得河南省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先進單位」稱號。
運用臨床醫學與營養學相結合的方式和整體觀念,臨床營養科對全院營養治療患者實施網格化、個性化服務管理,得到了廣大腫瘤患者的好評。
專家簡介
李怡霖
鄭州大學預防醫學專業,主管營養師,臨床營養師中級,中國營養學會首批註冊營養師,公共營養師三級。河南省醫院協會醫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管理分會青年委員。擅長腫瘤患者的營養診療,腫瘤及併發症的營養幹預,住院患者的營養宣教,對腸內營養配製及各類膳食食譜制定有著豐富的經驗。
王詩茵
臨床營養科營養師,畢業於韓國延世大學食品營養專業,《中國臨床營養網》籤約營養師、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會員,河南省營養學會會員,河南省醫院協會營養與食品安全管理分會會員,擅長放化療腫瘤患者的營養指導及常見慢性病患者的飲食治療。在《飲食科學》雜誌發表科普文章1篇。曾受邀參加《健康大河南》、《都市大醫生》欄目。
責編:龐紅衛
編輯:王曉凡
作者:王詩茵 李怡霖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往期推薦
>>這個吃出來的病,及時發現它治癒率達90%以上......
>>這3種最差早飯,傷胃、長胖還致癌!卻人人都愛吃...
>>全民營養周來了!專家支招教你怎麼 「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