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
所以同修們要記住,不是說我念佛就能往生,其實念佛往生是沒錯,你們現在把念佛這兩個字意思搞錯了,怎麼念?口念,心不念,「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古大德講的。你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也是白念了,枉然。
「念」佛這個念,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念」那個字怎麼寫?今心,今是什麼?現在,現在心裡頭真有佛,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心上真有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心上有個佛像、天天看佛像,有沒有用?有用,這一生不能成就,只能在阿賴耶識裡頭種個佛種子。那要怎樣才能成就?經是佛,經典裡面所講那些道理是佛心;經典裡面教我們怎樣生活,教我們怎樣工作,教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是佛行。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這個人叫念佛,這個人真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念佛是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這個人叫念佛。念佛兩個字要看清楚,不是口念,是你心上真有,二六時中,永無間斷。我學佛,佛給我們做的榜樣,我要認真努力效法,這才對。
我們同修當中,希望這一生真正能夠生到極樂世界,法藏成佛就是這一部經典,所以經不能不熟讀。為什麼諸位同修一開始修淨土,我首先勸你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不是說念三千遍你就行了,不是,那意思錯了。念三千遍的目的是收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你的心是散亂的,三千遍念下來,你妄念少了,目的是收心。孟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是把你放在外面那個亂心收回來,是這麼個意思。一個是收心,第二個是把佛陀的教誨字字句句記在心裡,然後進入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我們在一起研究討論,求解,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深解義趣」,這《金剛經》上講的。我們對於《無量壽經》的義趣,你解得愈深愈好、愈廣愈好,所以你要能解、能理解,解透徹了,你才能活用。完全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面,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行行出狀元,行行都第一,沒有第二的。《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修的法門不一樣,各個第一,沒有第二的;《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也是各個第一,沒有第二的。為什麼?佛法教導你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所以無論哪一個行業,怎麼會落在第二?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0集) 2001/5/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0
2.淨空法師:紫磨真金色身是什麼意思?難道身體是金做的嗎?
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這裡頭有道理,極樂世界是最好的修學環境,它是一個學校、阿彌陀佛建立的一個學校,我們往生到那邊去是去求學的,在那邊可以說我們的學習晝夜都不會間斷,成就快!為什麼說晝夜都沒有間斷?那個世界的人沒有睡眠,他們的身體好、體力好,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紫磨真金色身。我們聽經上這一句話,很難理解這裡面的意思,紫磨真金是什麼意思?難道這個身體不是肉身是金做的嗎?那個金做的身還會知道有痛癢嗎?還會有知覺嗎?我們凡夫麻煩的地方在哪裡?就是望文生義,所以把佛的意思都錯解了。紫磨真金是金裡面最好的、最殊勝的,金為什麼世出世間法都把它看成寶?佛經裡面常講七寶,它排名在第一。寶當然可貴,可貴在哪裡?可貴在它永遠不變,金不變,佛取這個意思,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永遠不變的。
再看看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我們的身會變,有生老病死,這就是變化;有寒暑的變化,有饑飽的變化,變化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變化,不但心是常住真心,身也是常住真身,沒有生老病死,沒有從小慢慢長大,沒有!從小慢慢長大,那就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永遠不壞不滅,永遠不生病,永遠不要睡眠,永遠不要飲食,這就叫紫磨真金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這麼講的,比我們這個身好得太多了。六根的作用廣大無際,這個我們在經上念過,西方世界往生的那些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現在中國稱這個叫特異功能,西方人各個都是頂尖的特異功能。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十方世界眾生活動的狀況,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十方世界的眾生在那裡講話,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是,十方世界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他有他心通。這個訊息釋迦牟尼佛在本經裡面傳達給我們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他這樣殊勝的身相,也有這樣頂尖的特異功能,確確實實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到西方世界去學本事去的,學智慧、學本事,修成不生不滅、永恆的報身。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0集) 2001/8/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0
3.淨空法師:為什麼極樂世界的環境這樣殊勝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我們現在所說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達到究竟美滿,一絲毫的缺陷都沒有。那我們要問,何以西方世界有這樣殊勝莊嚴?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跟我們講過,阿彌陀佛與一切往生的這些大眾們,因地都是純淨純善,沒有毫分不善夾雜,所以人家世界清淨善好如是圓滿,沒有絲毫不善的因,這個意思很重要。特別對於我們想在這一生求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我們一定要斷惡,斷惡斷到什麼程度?心裏面不許可有毫分不善夾雜,我們要以這個做標準。這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肯定,才有十成的把握,決定沒有疑惑。
斷惡修善功夫在哪裡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怎麼個修法?要從事上來講,麻煩,事太多了;會修行的人抓綱領,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像一棵樹一樣,你抓到根本,整棵樹不都抓到了嗎?你要在枝枝葉葉上,那可費事了,那就麻煩了。根本!根本是什麼?無非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的根本。日常生活當中不分別不執著,處事待人接物也不分別也不執著。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0集) 2001/8/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0
4.淨空法師:發願弘法或者是發願護法,這三種布施都具足
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無畏」裡頭第一樁事情,就是發心弘法利生,這要大無畏你才能做到!弘法利生的事情拼命去做。像你們現在在此地的同學,我有聽說,有些同學很用功,晚上到兩、三點鐘才睡覺,早晨清早起來還要上早課,這是屬於哪一種布施?屬於無畏布施。我為什麼這樣辛苦?勞心勞力是為佛法、是為利益眾生,他不是為自己,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希望自己早一天學成,能夠把正法廣泛的介紹給大眾,你的果報得健康長壽。學佛的人,尤其是學佛出家的人,無論是你發願弘法或者是發願護法,這三種布施都具足。你雖然沒有用金錢、沒有用財,用體力,內財布施。我在道場熱心的為大家服務,照顧大眾,內財布施。
首先,我們自己要認清自己,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人,第一個要有自知之明,要認識自己:「我是屬於弘法的材料,還是屬於護法的材料?」首先要把自己搞清楚。如果我是個弘法的材料,我要去搞護法,就很可惜了;假如我是個護法的材料,我搞弘法,也弘不好。一定要認清自己!現在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什麼?弘法比護法高,其實錯了,護法比弘法高。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世尊在《涅盤經》裡面講的。弘法的人不難,護法的人太難了;弘法的人是菩薩,護法的人是佛。只有佛才真正愛護菩薩、成就菩薩、照顧菩薩,你要是發心走弘法的路子,研究經教不難,在一般講,三年決定可以出師,就自己可以上臺講,十年就有小成,就會有小成就。可是,你到什麼地方去講?那就要靠護法。
我們也是辛辛苦苦學了經教,到新加坡,如果沒有李木源護法,我們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有辦法起作用。沒有人提供道場給你講經,沒有人護持你,你怎麼辦?這就好比你有學問、有道德,你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教學的方法也高明;沒有學校請你,沒有一個賢明的校長肯用你,你有什麼辦法?所以護法的是什麼人?護法的是校長,護法的是學校裡頭的董事、董事長,他不需要上課,他有權力聘請老師。所以,教化這一方的功德是誰的?是這個老闆的。所以你們要知道,我們在此地這三年弘法利生的成就,功德是誰的?是李木源的。他是校長、是老闆,我們是夥計,我們是替他工作的;他是校長,我們是教員,我們要清清楚楚,功德是他的。你們要明白,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比弘法的人高出十倍都不止,這個帳是這麼算法的。到以後一算帳的時候,李木源比我高過太多了,我自己清楚,這是應該的,絕不可以抱怨;這是理所當然、是應該的,他是校長,教化這一方的功德是他的,絕對不是我的。
你們同學們都要曉得,弘護要配合。換句話說,你做學會的會長,做居士林的林長,做一個寺院的方丈住持,你要不請法師來講經說法,你的罪過就很重。你在這裡辦一個學校,你是學校董事長、是學校校長,你不肯請好老師來教學,你就有罪;你請好老師來教學,你的功德。功與過都是他的。弘法利生,像我們作法師天天講經說法的,我們有功功不大,有過過也不大,功過都不大。唯有當住持的、當會長的,他們的功過是最大的,做好了立大功,做不好就記大過,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
所以我常常鼓勵,護法最重要的要有福報,弘法最重要的要有智慧。像我們有一點智慧沒有福報,所以當教員很適合;有福報,智慧差一點不要緊,他有大福報的話,他可以當老闆,他可以當護法,護法最重要的是有福報,他才能領導一方。統統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菩薩道怎麼修你才知道。我們自己的同修自己要曉得,過去生中如果修的福很多,這個地方請你作住持,那個地方請你作方丈,好!像我一生都沒有這個命,是不是?一生都是寄人籬下,沒有福報。我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我是一個教員的材料,就好好的當教員;你是一個住持方丈的材料,你就好好的做你的住持方丈,邀請好的這些法師常住在這個道場講經說法,幫助你、輔助你在這一個道場建立道風、建立學風,弘化一方。
佛法的興衰在人,沒有人,道就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對於人才決定不能嫉妒,如果嫉妒障礙,來生得愚痴報;如果自己能夠愛惜人才、幫助人才、提拔人才,來生的福德不可思議,你在人間是人王,你在天上是天王;換句話說,修善造惡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積功累德;一念迷,那全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我們修行,修的是什麼?一定要懂得,念念要向善,要與善相應,這就對了。念念千萬不要跟惡相應。縱然我們沒有辦法往生,出不了六道,我們念念跟善法相應,決定生三善道;如果念念還有惡意,你就決定不能避免三途。這個道理要懂,事實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自求多福!各人的命運就是各人造因感果,就這麼回事情,絕對不是有別人在操縱、有鬼神在主宰,那都是屬於迷信,佛法裡頭沒有的。佛法講,一個人的吉兇禍福是他善惡業之感招,無不是自作自受!所以這才講究修行。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一五集) 2001/3/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