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

2020-12-19 阿彌陀佛念我

1.淨空法師:心上真有佛才叫念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

所以同修們要記住,不是說我念佛就能往生,其實念佛往生是沒錯,你們現在把念佛這兩個字意思搞錯了,怎麼念?口念,心不念,「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古大德講的。你一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也是白念了,枉然。

「念」佛這個念,中國的文字是智慧的符號,「念」那個字怎麼寫?今心,今是什麼?現在,現在心裡頭真有佛,這叫念佛,不一定在口上。大勢至菩薩講得好,「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心上真有佛。那心上有什麼樣的佛?心上有個佛像、天天看佛像,有沒有用?有用,這一生不能成就,只能在阿賴耶識裡頭種個佛種子。那要怎樣才能成就?經是佛,經典裡面所講那些道理是佛心;經典裡面教我們怎樣生活,教我們怎樣工作,教我們怎樣處事待人接物,是佛行。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這個人叫念佛,這個人真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所以念佛是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行同佛行,這個人叫念佛。念佛兩個字要看清楚,不是口念,是你心上真有,二六時中,永無間斷。我學佛,佛給我們做的榜樣,我要認真努力效法,這才對。

我們同修當中,希望這一生真正能夠生到極樂世界,法藏成佛就是這一部經典,所以經不能不熟讀。為什麼諸位同修一開始修淨土,我首先勸你把《無量壽經》念三千遍,不是說念三千遍你就行了,不是,那意思錯了。念三千遍的目的是收心。一天到晚胡思亂想,你的心是散亂的,三千遍念下來,你妄念少了,目的是收心。孟子所說的,「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是把你放在外面那個亂心收回來,是這麼個意思。一個是收心,第二個是把佛陀的教誨字字句句記在心裡,然後進入第二個階段。第二個階段是我們在一起研究討論,求解,佛在經典裡面教導我們「深解義趣」,這《金剛經》上講的。我們對於《無量壽經》的義趣,你解得愈深愈好、愈廣愈好,所以你要能解、能理解,解透徹了,你才能活用。完全落實在自己日常生活當中,落實在工作裡面,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行行出狀元,行行都第一,沒有第二的。《楞嚴經》裡面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修的法門不一樣,各個第一,沒有第二的;《華嚴經》裡面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五十三位善知識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也是各個第一,沒有第二的。為什麼?佛法教導你智慧圓滿、福德圓滿,所以無論哪一個行業,怎麼會落在第二?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二0集)  2001/5/1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20

2.淨空法師:紫磨真金色身是什麼意思?難道身體是金做的嗎?

為什麼一切諸佛菩薩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這裡頭有道理,極樂世界是最好的修學環境,它是一個學校、阿彌陀佛建立的一個學校,我們往生到那邊去是去求學的,在那邊可以說我們的學習晝夜都不會間斷,成就快!為什麼說晝夜都沒有間斷?那個世界的人沒有睡眠,他們的身體好、體力好,身體跟阿彌陀佛一樣紫磨真金色身。我們聽經上這一句話,很難理解這裡面的意思,紫磨真金是什麼意思?難道這個身體不是肉身是金做的嗎?那個金做的身還會知道有痛癢嗎?還會有知覺嗎?我們凡夫麻煩的地方在哪裡?就是望文生義,所以把佛的意思都錯解了。紫磨真金是金裡面最好的、最殊勝的,金為什麼世出世間法都把它看成寶?佛經裡面常講七寶,它排名在第一。寶當然可貴,可貴在哪裡?可貴在它永遠不變,金不變,佛取這個意思,西方極樂世界人的身永遠不變的。

再看看我們這個世間,這個世間我們的身會變,有生老病死,這就是變化;有寒暑的變化,有饑飽的變化,變化太多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變化,不但心是常住真心,身也是常住真身,沒有生老病死,沒有從小慢慢長大,沒有!從小慢慢長大,那就有變化。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化生,永遠不壞不滅,永遠不生病,永遠不要睡眠,永遠不要飲食,這就叫紫磨真金色身,這句話的意思是這麼講的,比我們這個身好得太多了。六根的作用廣大無際,這個我們在經上念過,西方世界往生的那些人,「天眼洞視,天耳徹聽,他心遍知」。現在中國稱這個叫特異功能,西方人各個都是頂尖的特異功能。他坐在那個地方不動,十方世界眾生活動的狀況,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了如指掌;十方世界的眾生在那裡講話,他都聽得清清楚楚。不僅如是,十方世界眾生起心動念,他都知道,他有他心通。這個訊息釋迦牟尼佛在本經裡面傳達給我們的。我們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也有他這樣殊勝的身相,也有這樣頂尖的特異功能,確確實實此界他方、過去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到西方世界去學本事去的,學智慧、學本事,修成不生不滅、永恆的報身。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0集)  2001/8/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0

3.淨空法師:為什麼極樂世界的環境這樣殊勝莊嚴?

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我們現在所說的物質環境、人事環境都達到究竟美滿,一絲毫的缺陷都沒有。那我們要問,何以西方世界有這樣殊勝莊嚴?這個道理並不難懂,世尊在《十善業道經》裡面跟我們講過,阿彌陀佛與一切往生的這些大眾們,因地都是純淨純善,沒有毫分不善夾雜,所以人家世界清淨善好如是圓滿,沒有絲毫不善的因,這個意思很重要。特別對於我們想在這一生求生到極樂世界的人,我們一定要斷惡,斷惡斷到什麼程度?心裏面不許可有毫分不善夾雜,我們要以這個做標準。這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肯定,才有十成的把握,決定沒有疑惑。

斷惡修善功夫在哪裡用?就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怎麼個修法?要從事上來講,麻煩,事太多了;會修行的人抓綱領,古大德常常教導我們「從根本修」。像一棵樹一樣,你抓到根本,整棵樹不都抓到了嗎?你要在枝枝葉葉上,那可費事了,那就麻煩了。根本!根本是什麼?無非是離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的根本。日常生活當中不分別不執著,處事待人接物也不分別也不執著。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三0集)  2001/8/3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30

4.淨空法師:發願弘法或者是發願護法,這三種布施都具足

無畏布施的果報是健康長壽。「無畏」裡頭第一樁事情,就是發心弘法利生,這要大無畏你才能做到!弘法利生的事情拼命去做。像你們現在在此地的同學,我有聽說,有些同學很用功,晚上到兩、三點鐘才睡覺,早晨清早起來還要上早課,這是屬於哪一種布施?屬於無畏布施。我為什麼這樣辛苦?勞心勞力是為佛法、是為利益眾生,他不是為自己,這是屬於無畏布施。希望自己早一天學成,能夠把正法廣泛的介紹給大眾,你的果報得健康長壽。學佛的人,尤其是學佛出家的人,無論是你發願弘法或者是發願護法,這三種布施都具足。你雖然沒有用金錢、沒有用財,用體力,內財布施。我在道場熱心的為大家服務,照顧大眾,內財布施。

首先,我們自己要認清自己,這一點比什麼都重要。人,第一個要有自知之明,要認識自己:「我是屬於弘法的材料,還是屬於護法的材料?」首先要把自己搞清楚。如果我是個弘法的材料,我要去搞護法,就很可惜了;假如我是個護法的材料,我搞弘法,也弘不好。一定要認清自己!現在人有個錯誤觀念,認為什麼?弘法比護法高,其實錯了,護法比弘法高。這個話不是我說的,世尊在《涅盤經》裡面講的。弘法的人不難,護法的人太難了;弘法的人是菩薩,護法的人是佛。只有佛才真正愛護菩薩、成就菩薩、照顧菩薩,你要是發心走弘法的路子,研究經教不難,在一般講,三年決定可以出師,就自己可以上臺講,十年就有小成,就會有小成就。可是,你到什麼地方去講?那就要靠護法。

我們也是辛辛苦苦學了經教,到新加坡,如果沒有李木源護法,我們有天大的本事,也沒有辦法起作用。沒有人提供道場給你講經,沒有人護持你,你怎麼辦?這就好比你有學問、有道德,你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教學的方法也高明;沒有學校請你,沒有一個賢明的校長肯用你,你有什麼辦法?所以護法的是什麼人?護法的是校長,護法的是學校裡頭的董事、董事長,他不需要上課,他有權力聘請老師。所以,教化這一方的功德是誰的?是這個老闆的。所以你們要知道,我們在此地這三年弘法利生的成就,功德是誰的?是李木源的。他是校長、是老闆,我們是夥計,我們是替他工作的;他是校長,我們是教員,我們要清清楚楚,功德是他的。你們要明白,護法的功德不可思議!比弘法的人高出十倍都不止,這個帳是這麼算法的。到以後一算帳的時候,李木源比我高過太多了,我自己清楚,這是應該的,絕不可以抱怨;這是理所當然、是應該的,他是校長,教化這一方的功德是他的,絕對不是我的。

你們同學們都要曉得,弘護要配合。換句話說,你做學會的會長,做居士林的林長,做一個寺院的方丈住持,你要不請法師來講經說法,你的罪過就很重。你在這裡辦一個學校,你是學校董事長、是學校校長,你不肯請好老師來教學,你就有罪;你請好老師來教學,你的功德。功與過都是他的。弘法利生,像我們作法師天天講經說法的,我們有功功不大,有過過也不大,功過都不大。唯有當住持的、當會長的,他們的功過是最大的,做好了立大功,做不好就記大過,這是我們應當要曉得。

所以我常常鼓勵,護法最重要的要有福報,弘法最重要的要有智慧。像我們有一點智慧沒有福報,所以當教員很適合;有福報,智慧差一點不要緊,他有大福報的話,他可以當老闆,他可以當護法,護法最重要的是有福報,他才能領導一方。統統都要搞清楚、搞明白,菩薩道怎麼修你才知道。我們自己的同修自己要曉得,過去生中如果修的福很多,這個地方請你作住持,那個地方請你作方丈,好!像我一生都沒有這個命,是不是?一生都是寄人籬下,沒有福報。我們自己很清楚、很明白。所以,一定要發揮自己的長處。我是一個教員的材料,就好好的當教員;你是一個住持方丈的材料,你就好好的做你的住持方丈,邀請好的這些法師常住在這個道場講經說法,幫助你、輔助你在這一個道場建立道風、建立學風,弘化一方。

佛法的興衰在人,沒有人,道就衰了,「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懂這個道理。對於人才決定不能嫉妒,如果嫉妒障礙,來生得愚痴報;如果自己能夠愛惜人才、幫助人才、提拔人才,來生的福德不可思議,你在人間是人王,你在天上是天王;換句話說,修善造惡都在一念之間。一念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在積功累德;一念迷,那全是在造業,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我們修行,修的是什麼?一定要懂得,念念要向善,要與善相應,這就對了。念念千萬不要跟惡相應。縱然我們沒有辦法往生,出不了六道,我們念念跟善法相應,決定生三善道;如果念念還有惡意,你就決定不能避免三途。這個道理要懂,事實要看清楚、要看明白,自求多福!各人的命運就是各人造因感果,就這麼回事情,絕對不是有別人在操縱、有鬼神在主宰,那都是屬於迷信,佛法裡頭沒有的。佛法講,一個人的吉兇禍福是他善惡業之感招,無不是自作自受!所以這才講究修行。

大乘無量壽經  (第一一五集)  2001/3/17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檔名:02-034-0115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第一供養、無上的供養是什麼?
    自性所變的萬法,萬法是假相,自性是真的,無相,所以佛才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能把萬緣統統放下,實在沒有法子放下,走阿彌陀佛的路子,把阿彌陀佛擺在心上,到極樂世界再放下。我們知道有不少人到極樂世界還不肯放下,還繼續念阿彌陀佛,那幹什麼?那是無念而念,念而無念,念跟不念是一不是二,妙境,妙極了。
  • 釋淨空:口念實在講是助緣,要緊的是心,心上有佛才叫做念佛
    《金剛經》末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那是照住的境界,是定。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照見,《心經》上說「照見五蘊皆空」,你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不是五蘊皆空?那就照見,照見就見性,就見到事實真相。這是講功夫三個層次,要從觀照下手,要改變我們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想法、錯誤的看法,從這個地方下手。
  • 淨界法師:你念佛的那個心就是佛
    所以你在念佛的時候你能夠念念知道「能念所念性空寂」,能念的心、所念的佛從本性上來說都是畢竟空,但是「感應道交難思議」,這句佛號無量無邊的莊嚴在這個地方、在空性當中念念念念地流露出來。那這樣子呢,大乘佛法的禪呢是以妙有為禪。
  • 東寶·仲巴活佛為淨空法師造住世祈禱文!恭請為師父上人...
    全面研xi老法師的教誨可以知道,老法師既闡述佛法的手段是教育,也指出佛法的根本是實修而證入實相,教證二法不偏廢;既強調專心念佛,也強調深廣聞思,深廣與專一不相違。至於讓有些人只可心無旁騖地老實念佛,那是應機設教,斷非執此非彼,抑或鼓勵行者捨棄佛法的深廣法意。佛法自古以來都重視傳承的清淨無誤和加持力不間斷。藏傳佛教至今還較好地保持視師如佛並嚴守三昧耶的良好傳統。
  • 淨空法師:用念佛的方法修成的三昧叫念佛三昧
    修到佛的這個果位,十法界的佛,天台大師六即佛裡頭所說的相似即佛,很像佛的樣子,不是真佛,就是十法界的佛。什麼才叫真佛?大乘的真妄是以用心來揀別,用真心的就是真佛,用妄心的是相似即佛。戒定慧修得不錯,很像佛的樣子,但是沒有轉識成智,依舊還是用八識五十一心所,這叫相似即佛,在十法界裡四聖法界修行,修到成佛。佛修什麼?佛斷無明。無明就是起心動念,非常微細,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到。
  • 什麼叫念佛功夫深?為什麼念佛人有墮地獄的、變畜生的、變餓鬼的
    【淨空法師:什麼叫念佛功夫深?為什麼念佛人有墮地獄的、變畜生的、變餓鬼的?】「念佛功深」,功是功夫,功夫深了。不是說念佛數目多,不是的,不是說你每天念十萬聲、二十萬聲,不是說這個。是念佛功夫深,什麼叫功夫?底下說,「離雜亂心,專念一句名號,心口相應,字字分明。心不離佛,佛不離心,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 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
    1.淨空法師:佛菩薩跟我們到底差別在哪裡?事實的真相就擺在我們面前,佛能看到,為什麼我們看不到?這就是底下這一句了。佛的心平等,我們凡夫心不平等。平等的是真心,不平等的是妄心。說實在話,佛菩薩跟我們到底有什麼差別?差別在哪裡?用心不一樣。
  • 佛教:淨土宗的修行心法,只要記住淨空法師給的這十個字就夠了
    今天我就來介紹一下淨土宗在當代的一位高僧——淨空法師,他的老師是李炳南居士,而李居士的老師就是淨宗十三祖,民國四大高僧之一的印光老和尚,而印祖早已經故去多年,所以修淨土的師兄,真的不妨多看看淨空法師的文集或者視頻。
  • 淨空法師:信願念佛,往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
    臺灣基隆有一位德融法師,年齡跟我差不多,他已經往生應該有二十年了,二十年前過世了。曾經問過我,他說是不是這些念佛的人三年壽命就到了,阿彌陀佛接他往生?問我這麼一句話。問得很好,為什麼?我們讀《往生傳》,看到這個現象免不了懷疑。我回答他的,我說不可能,為什麼?少數人或者他壽命只有三年,如果說那麼多人都是壽命恰好三年,這講不通,不合乎邏輯。應該是什麼樣?
  • 《淨空法師講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之衣食自至願和應念受供願》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第三七衣食自至願、第三八應念受供願】淨空法師講述智慧福德和相好皆無量的阿彌陀佛【經】我作佛時。生我國者。所需飲食。衣服。種種供具。隨意即至。無不滿願。十方諸佛。應念受其供養。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 《觀無量壽經》講:是心是佛,是心做佛,所以念佛成佛
    性是佛,相怎麼不是佛!哪有這種道理?是心是佛,哪一樁事情不是佛!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佛是什麼?佛是心,真心,不是我們這個妄心,是什麼?能生能現的心。能變的心是識心,是阿賴耶識,把能現能生的相轉變成十法界依正莊嚴、轉變成六道輪迴,那是識心幹的事情。識是什麼?就是分別執著,第六意識分別,第七識執著,末那執著,第六識分別,千變萬化,《還源觀》上講的三種周遍,「出生無盡」,就講這個意思。
  •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又云: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這個話講得實在是太好了,三輩九品這個不平等,不平等怎麼造成的?不是佛造成的,是我們每個人學佛遇的緣不一樣。如果遇到一個好老師,把淨土法門理論、方法、境界、因果講得清清楚楚的,我們可以取上品。
  •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這句佛號,淨空法師開示
    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就是真心,真心就是這句佛號,淨空法師開示。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這幾句話禪宗上常說的。自心起念,還念自心。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頓同果覺。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
  • 自然法師:念佛是他力還是自力?寶樹蓮池在哪裡?
    古德慈悲方便為一切業感眾生說他力、自力,這種聲音卻被後面不懂得在心上修行的人,在著相的法中說他、說自,這叫做妄談。自然法師問:師父,為什麼說念佛是他力?世間上能夠還攝我心,於是行者就能夠善用一切世間法提攜自己,因為他知道我心一樣能夠還攝世間,所以他能夠廣發一切諸佛菩薩種種大願。這一念心是同時的。知道菩提心就是念佛,甚至於知道念一個善人了,心中只要有一念善人的名字,心中都有轉變。
  • 淨空法師:我們憶佛念佛,就能夠消除五逆四重的無間地獄罪業
    中國在寺院裡頭普佛儀軌,課誦本上有,佛誕節、佛成道日打普佛,唱誦裡頭有。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釋迦牟尼佛滅度,周穆王五十二年,如果照這個記載來計算,就是中國人講的三千零四十一年。釋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過去了,像法一千年也過去了,末法一萬年第一個一千年過去了,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的第四十一年。
  • 真正修念佛法門,該如何看待這人世間?
    1.淨空法師:真正修念佛法門,看一切眾生、山河大地都是阿彌陀佛學是真的你自己有自覺、有覺性,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統統是菩薩學處,我們學在這裡學。模範就是《華嚴經》的善財童子,你看善財童子參訪的五十三位善知識,那裡頭有善人、有惡人,有最惡的人,他都是他的老師。
  • 修福與修慧不同的果報,淨空老法師開示
    修福與修慧不同的果報,淨空老法師開示。只修福不修慧行不行?不是不行,果報不一樣。如果專修福不修慧,沒智慧。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大象掛瓔珞。大象是畜生,過去生中修福沒有修慧。現在投胎在畜生道,這個大象是國王乘坐的,所以滿身的珠寶披在身上。
  • 佛告訴我們兩個字——敬佛!
    文字版看下面一段經文:【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實當念佛。截斷狐疑。拔諸愛欲。杜眾惡源。遊步三界。無所掛礙。開示正道。度未度者。】我們先看前三句:〖佛告彌勒。敬於佛者。是為大善。〗彌勒菩薩把他的心得報告向佛報告之後,佛對他加以讚嘆。在這個讚嘆裡面,又有殷切的教誨。世間的善、出世間的善,什麼善最大、最真實?佛告訴我們兩個字——敬佛。敬佛是最大的善,是最真實的善。我們敬不敬佛?
  • 東亞文明是中國,中國是主(淨空老法師)
    ,老子談空說天乘,故中土去此二乘而成三乘(黃念祖大德)弘揚佛法,如果你把佛法的根救起來,你的功德太大了(淨空老法師)一千年來用「儒、道」代替小乘方法是行得通的(淨空老法師)提倡「儒釋道」三教是一家,這是有根據的(宣化上人)儒佛二教,合之則雙美
  • 淨空法師:靈魂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
    1.淨空法師:靈魂不是物質,所以它沒有形相佛在經上為了教學方便起見,把世間的苦惱歸納為三類,「苦苦」、「壞苦」、「行苦」這三大類。這三大類下面都有一個苦,這個苦是名詞;上面,上面是個動詞。「苦苦」就是說我們感受到有苦惱這一類的苦,這算是一類,這一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