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衣衫單薄,臉蛋凍得通紅,頭髮、眉毛、睫毛凍出冰花。這兩天,雲南昭通「冰花男孩」刷屏朋友圈
雲南昭通,身後的同學看著「冰花男孩」的造型大笑
小孩凍紅的雙手,轉山包小學校長付恆供圖
看到第一張圖想笑,看到第二張圖卻想哭。滿是裂口的手下面,是一份99分的考卷。
照片是老師拍的,那天期末考試。早晨的氣溫只有零下幾度。他以為是晴天,所以只穿了兩件衣服,步行一個多小時到教室,同學提醒他才發現自己頭髮眉毛上全是冰霜。
孩子今年八歲,是一名留守兒童。這條上學的路,他和姐姐倆人每天都要走。「上學冷,但並不辛苦。」
許多網友對「冰花男孩」心生感慨。除了心疼,更多的是鼓勵。是的,求學路不容易。堅持下去,你吃過的苦終將照亮你未來的路。
@冷眼觀人生:城裡孩子的父母你們看後有什麼感想?渴望知識,為了明天的幸福加油孩子!@Hedgehog-茜:「孩子,你吃的苦將會照亮你未來的路。」@qwedfgvbn123098: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劍不留痕 : 這個小孩很棒!很樂觀,很堅強!——生活讓你吃的苦以後會用雙倍的甜來回報你!@yangcha : 當媽媽了看著心疼得想哭@聽雨軒 : 堅強的孩子,心疼之餘更多的是欣慰,孩子開朗樂觀的態度是他克服一切困難走向成功的法寶!加油孩子!@木子雪Tranquil : 加油,多年後你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劉媛媛演講「寒門貴子」/《超級演說家》
劉媛媛在《超級演說家》中曾發表過這樣一段演說:
「有些人出生就含著金鑰匙,有些人出生連爸媽都沒有,人生跟人生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們的人生是怎麼樣,完全決定於自己的感受。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輩子都在感受感動,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動的一生;你一輩子都立志於改變這個社會,那你的一生就是鬥士的一生。」
這世界就是,一些人總在晝夜不停地運轉,而另外一些人,起床就發現世界已經變了。
孩子,請你相信:讀書改變命運,此刻你吃的苦,照亮你將來的路!
2
1月8日晚,韓寒在微博發表長文提起退學往事,他感慨: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
韓寒初中就讀上海市朱涇鎮羅星中學,後以體育特長生升入上海市松江二中,在高一期末考試中七科不及格而留級,而後一年,韓寒再次掛科七門並最終在高一退學。韓寒還曾慶幸「到現在都一直在慶幸自己沒去上大學」,並炮轟「高考作文很蠢」。不僅如此,韓寒還批評現行的教育,聲稱即便復旦請他去做教授,還得看他有沒有時間。
而如今,完成了從輟學少年到「賽車手韓寒」「文學韓寒」或「公民韓寒」,再到主編、音樂人、電影導演的蛻變,韓寒開始感慨當年的決定。
以下為韓寒微博的部分原文
前幾天接受了「一條」的訪問,聊了不少。我總結一下中心思想,這也是我這些時間的所想所得。
1 指責80後90後抗壓能力不強是不公平的,因為經濟和生存的壓力都比以前大很多,社會發展和歷史原因,給了這一代人太多的壓力。
2 雜文這東西,無論起初三觀多正,寫著寫著,會發現自己容易變成一個雞賊的人,往往情不自禁想怎麼樣煽動更多人的情緒,當我發現自己有這方面傾向的時候,就反思和停止了。
3 很久沒寫雜文也是因為悲劇的源頭往往雷同,除了宣洩情緒也沒有其他作用,況且很多微信號和微博已經寫得很好。我不認為這個時代裡,雜文可以成為作品,希望把更多的時間和感情留給小說散文和電影的創作。
4 為電影做了很長時間準備和學習的,有很強的表達願望的,轉行做導演很可能會成功。覺得當導演好聽又貼金,能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增加籌碼的,肯定會撲街。
5 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值得學習的永遠是學習兩個字本身。「學習」兩字,不分地點環境,是一件終老要做的事情。我聽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說,韓寒,我學你退學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麼好學呢?為什麼不去學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最後送大家兩句話。第一,讀書改變命運,知識就是力量。學習讀書的確未必在學校,但學校和高考,是基本最公平和最有效率的,你要是普通家庭,更應該感謝與遵循。
第二,別以為讀了幾本書,有了點知識,有了個文憑就了不起了,這只是開始,是人生的標配。每當你覺得驕傲自滿時,就去幫正在上小學的孩子輔導一下作業吧,你會寧願復讀十年的。
……
最後祝願大家新的一年,自由快樂。
韓寒發博後,網友們也坐不住了▽
@叫獸易小星:作為90後我覺得韓寒講得對。@李想:總有人微博留言,為什麼我們公司招聘歧視學歷低的,你李想不也沒上過大學嗎?感覺特別不服氣的樣子。我的想法如下:我如果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我才不創業呢。正是因為考不上好大學,也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我才創業的。如果你既找不到好工作,又不願意創業,真不如好好的上學。@楊恕JW:以前的我喜歡以前的韓寒,現在的我喜歡現在的韓寒。@樊錚:上大學最大的意義不在於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是見識和起點,你未來的發展取決於你在什麼層次上觀察和思考,以及和什麼層次的人共事,而上一流的大學其實是提高這個層次的成本最低的途徑,也幾乎是唯一的途徑。
3
類似的故事,類似的話語,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參加高考,但是他並沒有在考卷上作答,而是寫了滿篇自己的「教育宣言」。
徐孟南1989年出生在安徽省亳州市的一個鄉村家庭,家裡一共四個孩子,讀書成為了他們未來能夠出人頭地的一個最重要的選擇。
「我小時候比較內向的,但是一直到高一之前,學習成績都還很好,在班級裡能夠排在中上等的水平。上了高一以後,開始喜歡看一些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書,就對當時的考試制度啊有一些不滿意,變得比較叛逆。」
徐孟南開始厭學,經常會跑到網吧去打遊戲,但是他並沒有告訴家人自己是因為對考試不滿而選擇逃避學習的,「那個時候成績下降很快,老師和父母都特別生氣,但是現在想想,他們都是在替我著急。」他說。
2008年,徐孟南和其他考生一起,參加了高考,但是他並沒有按照考試的要求規範答題,而是在卷子上寫滿了自己的「教育宣言」。
高考結束,100多分的成績無法將他送進更高一級的學府,於是他跟隨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來,他一直在浙江許多企業做工人,過著平平淡淡的生活。
「流水線的工作比較簡單,但是也很辛苦,每天7點多就需要起來工作,上班時間都在10個小時,有的時候需要加班就會更辛苦一些。」徐孟南說,「這樣的工作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只是每天在做重複的工作,但是如果現在想要換好一些的工作,都需要比較高的學歷,而我只是高中畢業,很多時候並不能夠達到學歷上的要求。」
這些年,徐孟南幹過燈箱製作、浴室用品的組裝,還曾經在親戚的企業做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但是都並不穩定,而且十分辛苦。
在更換工作的時候,徐孟南都會留意用人單位的學歷要求,如果超過高中,他就不會去應聘了。因為只能從事比較初級的工作。「還是挺辛苦的,有時候連著幾個月都沒辦法休息一天,請假的話就要扣錢,而我的以前上了大專或者大學的同學,他們的工作都有比較充分的業餘時間,光這個就讓我很羨慕。」
「有的時候我也會想,當年的做法可能真的是太不值得了,如果當時認真答題,可能現在會是另外的一種人生。」
徐孟南完成了自己2018年高考的報名工作,他說現在高考不限制年齡了,對他來說算是一個機會,他也希望能夠重新走進考場,彌補自己當年的那次「衝動」。
不過,顏老師認為,職業並沒有貴賤之分,徐孟南始終在做一個用自己的雙手和勞動勤勤懇懇過好生活的人,這一點始終可以為他贏得尊重。而徐孟南所謂的「太不值得」,歸根結底是因為本可以通過讀書、學習為人生贏得更多更好的選擇機會,可是他卻在年少時輕易放棄了——多少曾意氣風發的少年到頭來都常抱與此一樣的悔恨!
4
多少人,終於理解了「學習」,卻老了
韓寒自有他的成功之處,可是他依然表示不理解那些效仿自己的人。
無論「退學」還是「交白卷」,很多在與某些標準做表面化反抗的人,其實沒有明白一個道理——那些他們效仿甚至推崇的沒有接受、沒有完成高等教育甚至基礎教育的人,之所以在後來的人生路上也可能取得這樣那樣的成功,是因為雖然沒有選擇「上學」,但他們自身卻從沒有阻斷與「學習」的關聯。沒有因為終斷「從學校獲取知識」的途徑,而與「自我提升」永遠隔絕。相反,他們可能會用更多的精力、時間,尋找更多的途徑去汲取知識、開闊眼界、升華思想。
也就是說,他們選擇逃離的可能是某些不適合於他們個人的標準,但絕不是「學習」本身。可是,如果沒有理解人生與學習有何關係,只是盲目宣揚乃至效仿他們的人,從某種程度上說,何嘗不是用「讀書無用」為自己的怠惰開脫?
記得有人說過,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後來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事,錯過新風景,錯過大好的機會。
的的確確如此!
年少時,目光短淺的「安逸」可能發展成未來無數次的捉襟見肘;懶惰時,漏洞百出的「藉口」,可能讓今後的生活都千瘡百孔;人生不會因為你讀書時沒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和耐力,就「善解人意」地單單把你的生命調到「簡單模式」,相反,在你讀書時便缺乏的特質,很可能在你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一次又一次成為前行的陷阱。
有人說,這個世界終將嚴厲懲罰不學習的人。那些你曾經在學習上偷過的懶,在未來都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贈」給你。因此,顏老師只想說:當你不想學習,或者厭惡學習的時候,記得告訴自己,現在的努力都是為了以後能有更多可以選擇的機會。請不要讓偷過的懶,變成打臉的巴掌!
本文來源於中國教育報和網絡,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