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20日是「全國愛牙日」,這一主題日設立的宗旨在於進行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民眾的口腔健康觀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從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
大家可能會覺得「愛牙日」是大人的事,離自家剛出牙的寶寶還很遙遠。
其實,牙齒健康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
寶寶牙齒的健康狀態,不僅會直接影響咀嚼能力、腸胃健康和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還會影響美觀和自信,甚至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因此,從寶寶長出第一顆小牙開始,愛護牙齒的行動就要開始了。
出牙晚是不是缺鈣?
為什麼自家寶寶出牙順序和別人不同?
齲齒到底是什麼?
寶寶不願意刷牙怎麼辦?
寶寶牙膏應該選擇無氟還是含氟的?
......
我們精選了12個家長們關心的問題,為您一一作答。
01—乳牙篇
Q1:乳牙是什麼?
人的一生會有兩組牙,第一組牙被稱為乳牙,共20顆(上下頜各10顆)。乳牙在寶寶6-9月齡時逐漸萌出,長到6-7歲時逐漸開始脫落被恆牙替代。恆牙即人類的第二組牙。恆牙在萌出後會跟隨人類的一生。乳牙的存在時間大約為6-12年。
相比恆牙的顏色,乳牙要更白一些,這是因為寶寶乳牙牙釉質的鈣化程度沒有恆牙高,透明度大,顯得更「白」,另一方面,與恆牙相比,乳牙也更容易齲蛀,這也就需要各位家長更為精心的呵護。
Q2:寶寶出牙晚是不是缺鈣?
乳牙和缺鈣沒有關係。出牙晚大多是因為個體差異和遺傳因素導致的,與缺鈣無關,即使給寶寶額外補充鈣元素,也不能將乳牙「催生」出來。所以,特別提醒家長不要因為寶寶遲遲不出牙而盲目給寶寶補鈣,寶寶的牙齒在1歲前長出來都是正常的。過量的鈣元素進入寶寶體內非但沒有積極作用,還會造成寶寶便秘,幹擾鋅、鎂等其他二價元素的吸收。
Q3:寶寶出牙順序和別人家寶寶不一樣?
寶寶的20顆乳牙並不是同時萌出的。一般來說,大部分寶寶萌出的第一顆牙為下中切齒,也就是門牙下方對應的兩顆小牙。下中切齒之後長出的是上中切齒,也就是俗稱的門牙。不過,寶寶的出牙規律並不一樣,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即便自家寶寶出牙順序和圖示不同,家長也不用過於擔心。
Q4:乳牙磕傷了怎麼辦?
寶寶磕到牙齒以後,家長要第一時間進行初步檢查,如果磕掉了牙齒的一部分,且留下了鋒利的邊緣或是尖銳的尖端,就需要到醫院請牙醫將鋒利邊緣或是尖端磨平或進行填充,以免傷害寶寶的口腔。如果寶寶的牙齒摔傷幾天後仍是疼痛不止,或是牙齒出現了明顯的移位伴有明顯的牙齦腫脹,又或者在磕壞的牙縫中間看到粉色小點,都要及時的向牙醫尋求幫助,因為這都是牙神經受損的表現。
02—清潔篇
Q5:小月齡寶寶應該如何清潔口腔?
喝水、漱口
對於沒長牙的寶寶來說,每次吃過奶或吃過東西後,家長應該給寶寶餵幾口白開水,可以起到衝刷食物殘渣、清潔口腔的作用。待寶寶逐漸長大,家長要慢慢引導寶寶學習如何漱口,但學習漱口可能並不容易。因為小月齡寶寶的吞咽反射比較強,進了嘴的東西想讓他們吐出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
Q6:應該如何為寶寶刷牙?
方法1:指套刷牙法
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後就可以使用指套牙刷給寶寶清潔口腔,家長要注意的是刷牙的動作要又好又快,不要讓寶寶感到不適。使用後的指套牙刷要及時用清水洗乾淨並晾乾,如果指套牙刷出現缺損或變色要及時更換。
方法2:牙刷刷牙法
當寶寶的牙齒萌出得更多時,尤其是1歲後寶寶逐漸長出磨牙時,家長就可以使用寶寶牙刷給寶寶刷牙了。
選擇牙刷時應選擇那些刷頭較小、刷毛軟硬適中的牙刷。刷牙的手法與成人刷牙的方式一樣,特別要注意不能橫著刷,以免長期大力的橫著刷牙會導致牙頸部受傷,甚至出現牙齒楔狀缺損的情況。應該採用圓弧刷牙法(Fones刷牙法),簡單說來就是在牙齒上畫圓圈。
Q7:擔心寶寶自己刷牙刷不乾淨怎麼辦?
這裡需要明確一點的是,6歲以內寶寶牙齒的清潔工作,必須要由家長來主導完成。如果寶寶自己刷牙的意願很強,家長可以給孩子刷乾淨牙後,讓他自己再刷一遍用來練習,既能保證孩子的牙能刷乾淨,也不打擊孩子對刷牙的積極性。
刷牙時間家長自己把握,前提是每一顆牙的每一個側面都刷乾淨。當寶寶乳牙長齊,保證每顆牙刷乾淨,大概需要3分鐘。
Q8:寶寶要不要用牙膏?要選無氟牙膏嗎?
一般情況下,在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後,就可以開始使用含氟可吞咽的牙膏了。
不要為了提高寶寶對刷牙的興趣,選擇帶味道的牙膏,如水果味,反而會讓寶寶因為牙膏好吃咽下牙膏,不利於寶寶學會吐出牙膏這個動作。
美國牙科學會(ADA)和美國兒科學會(AAP)都一致建議:
孩子3歲以前應使用不超過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3~6歲的孩子應使用豌豆粒大小的含氟牙膏。
03—治療篇
Q9:齲齒是怎麼產生的?
齲齒,又俗稱蟲牙、蛀牙。齲齒的發生與4個因素相關:細菌、飲食、唾液、時間。在寶寶吃完東西後,口腔內的細菌、唾液中的蛋白及食物殘渣會混合成粘性物質牢牢地貼在寶寶的牙齒上,這些細菌會不斷產生酸性物質,造成牙齒表面的牙釉質慢慢脫鈣、溶解,先是形成細微的蛀斑,然後慢慢變成小洞,顏色也會變黃變黑。細菌的這一作用過程很緩慢,一般來說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齲洞大約需要好幾個月的時間。
Q10:寶寶多大應該定期檢查牙齒?
牙科醫生建議成年人應該每6個月進行一次口腔檢查,或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口腔檢查。寶寶在乳牙萌出後也可以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檢查,或當寶寶的牙齒出現問題,或家長懷疑寶寶的牙齒出現問題時,都可以帶寶寶到專業的口腔醫生那裡尋求幫助。要知道,乳牙問題中以齲齒和外傷最為常見,其中齲齒和缺失是不能自行恢復的,一定需要專業醫生的及時治療。
Q11:窩溝封閉是什麼?
窩溝,就是臼齒(俗語稱後槽牙)咬合面上的小溝壑,凹陷處容易填滿食物殘渣,又不容易被刷乾淨,是齲齒的高發地。
而窩溝封閉就是用安全的材料填充凹陷,相當於給寶寶的小乳牙帶上一個安全帽,隔離細菌侵襲。給寶寶做窩溝封閉的最佳時期是牙齒完全萌出,還沒有出現齲齒的時候。
Q12:多大的孩子可以塗氟?
局部塗氟是由口腔專業人員將高濃度氟化物塗布在牙齒表面,具有良好的防齲效果。
美國兒童齒科學會(AAPD)相關指南建議「鼓勵對所有面臨蛀牙風險的兒童處以專業的氟製劑治療手段」,並沒有對塗氟的使用做出明確年齡的限制。
家長應該根據寶寶的配合程度,選擇塗氟的時間。
至於塗氟的頻率,美國牙科協會(ADA)建議,3 歲以上的中、高齲齒風險的孩子,每 3至 6 個月塗一次氟;3 歲以下的高齲齒風險的孩子,也需要定期塗氟,發現齲齒就要儘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