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8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黃辰辰)「我們一家現在住130平的房子,採光、環境都好,周圍做什麼都很方便,我覺得好生活差不多就是這樣了。」78歲的王元堂在自家新房子裡高興地說。
昨(17)日,筆者了解到,王元堂是重慶市豐都縣名山街道花園社區的棚改戶,2019年7月,由原來位於花園街32號的老房子,搬進了現在位於豐都縣三合街道平都中段的新房子,而和他一樣,在豐都縣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中搬遷的居民,還有很多。不過,搬家這事兒,一開始沒有幾個人是支持的。
要我搬出現在的住處?我不同意!
豐都縣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二期涉及名山街道花園、雙桂、東作門、連新路四個社區,計劃實施約7694戶,以「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為原則,以「房票」購房安置的形式進行。
「咱們這片改造的消息出來的時候,我心裡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決策,不過家裡條件比較困難。」王元堂曾任興隆鎮大巖樹村村支書,退休以後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老伴兒患有癌症,大兒子前些年去世,小兒子生意遇到挫折,負債纍纍,幾個孫子還在上學,一家總共9口人擠在90平方米不到的老房子裡,住處不僅陰暗潮溼,且是D級危房。人口眾多,幾個孩子又正上學,搬家的事兒讓王元堂既支持由憂慮。
和王元堂的態度有所不同,花園社區的許多居民十分明確表態:要離開住了這麼久的地方,離開熟悉的人,不同意!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政策不了解,就導致了不理解,那會兒咱們工作人員上門入戶的時候吃閉門羹是常事,有的時候還要挨罵。」花園社區書記付萬祥說,花園社區棚改面積共20萬平方米,涉及96棟樓,2215戶,2018年3月啟動棚改工作,棚改任務總量大、時間緊、情況複雜。
時間緊任務重怎麼辦?黨建引領!
眼看工作推進陷入瓶頸,2019年7-10月,名山街道開展「百日攻堅」工作。在花園社區,付萬祥把黨建工作與棚改工作緊密結合,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棚戶區改造任務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完成,通過集中帶領居民到現場看房、一對一量身匹配二手房的方式,逐漸轉變了部分居民的想法。
「我們也是在入戶宣傳動員的時候發現社區裡有王元堂同志這位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家情況比較特殊,思想上也願意配合,我們採用一對一量身匹配的方式,幫他找到了幾處合適的二手房。」付萬祥說,改造工作中黨委應該起到主心骨作用,黨員幹部要率先掌握棚改政策,才能向群眾宣傳普及,同時,社區成立起黨員棚改工作義務宣傳隊和「紅鐮」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黨員幹部主動以發宣傳單、微信APP政策宣傳等方式入戶動員,並幫助沒有勞動力的家庭搬家。
「不支持國家政策這怎麼得了,我畢竟是老黨員了,應該發揮作用,況且周圍有的人還是很信服我的。」王元堂了解到許多居民的牴觸情緒之後,主動參與到引導動員工作中來,三個多月上下奔忙,成功轉變了周圍多戶人家的想法。
居民思想工作做不通?我來試試!
秦孝華是花園社區一組居民小組長,王元堂所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她負責,十餘年的社區工作讓她積累了許多經驗,面對這一次的考驗,剛接到任務的時候,她卻鬧起了情緒,「我負責的小組有400多戶,每一戶的情況都不相同,這怎麼完成得了,膽都給我嚇破了。」
秦孝華跟自己所負責樓棟的居民打招呼。通訊員 黃辰辰 攝
任務壓在肩上,縱然感到難以完成,秦孝華仍然開始嘗試入戶做宣傳、組建微信群動員引導居民。
「她來遞過兩次辭職書,還來頂過嘴,但請將不如激將,我反問她『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這才讓她下定決心來試試。」付萬祥說,改造工作非常需要秦孝華這樣社區經驗豐富的網格長積極發揮作用。
下定決心的秦孝華卯足了勁,面對牴觸情緒比較大的居民,找準關鍵拿出耐心和真情進行引導。「有戶居民家裡有病人,我常常買菜去做飯來吃。」秦孝華說,針對他家的情況,還採取了先匹配房源,再進行引導協調的方式。「有一戶剛聽說這個事兒就打著主意,想要『弄一筆』,我就給他算了個對比帳。」秦孝華說,最終,對比帳說服了他。
新的房子條件怎麼樣?住的滿意!
近日,付萬祥和秦孝華走訪了王元堂等社區棚改戶的家,在新房子裡,幾戶棚改居民表示:「新房子好,滿意!」
今年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進入收官階段,截至目前,改造累計完成6266套,52.41萬平方米的協議籤訂工作,累計支付補償資金22.68億元。已全面完成一期棚戶區改造搬遷安置和房屋拆除工作,完成協議籤訂1332戶,發放補償資金4.47億元,拆除房屋107棟,11.9萬平方米;二期棚戶區改造拆遷部分已完成協議籤訂4934戶,發放補償資金18.8億元。目前,二期房屋拆除工作正有序開展,已拆除房屋60餘棟,6餘萬平方米。
王元堂和老伴兒在新家裡看電視。通訊員 黃辰辰 攝
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工作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讓近6000餘戶、1.5萬餘人搬離危房住進新家。既有效化解了北岸城區危房安全隱患,又有力拉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化解豐都縣存量商品房近40餘萬平方米。
「搬家那天,陳婆婆還來擁抱我,我心裡也很激動。」秦孝華說,憑一股衝勁兒完成了原本看似不能完成的工作,自己負責小組籤約數字在增長,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心裡的喜悅和成就感無以言表。
「住到新房子裡來,家裡人、老朋友個個都歡喜,現在啊,我就只盼著兩個孫子上大學了。」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王元堂和老伴兒笑得很開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