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縣6000戶1.5萬人搬離危房住進新家

2020-12-17 上遊新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0月18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黃辰辰)「我們一家現在住130平的房子,採光、環境都好,周圍做什麼都很方便,我覺得好生活差不多就是這樣了。」78歲的王元堂在自家新房子裡高興地說。

昨(17)日,筆者了解到,王元堂是重慶市豐都縣名山街道花園社區的棚改戶,2019年7月,由原來位於花園街32號的老房子,搬進了現在位於豐都縣三合街道平都中段的新房子,而和他一樣,在豐都縣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中搬遷的居民,還有很多。不過,搬家這事兒,一開始沒有幾個人是支持的。

要我搬出現在的住處?我不同意!

豐都縣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二期涉及名山街道花園、雙桂、東作門、連新路四個社區,計劃實施約7694戶,以「政府引導,群眾自願」為原則,以「房票」購房安置的形式進行。

「咱們這片改造的消息出來的時候,我心裡堅決擁護黨和政府的決策,不過家裡條件比較困難。」王元堂曾任興隆鎮大巖樹村村支書,退休以後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老伴兒患有癌症,大兒子前些年去世,小兒子生意遇到挫折,負債纍纍,幾個孫子還在上學,一家總共9口人擠在90平方米不到的老房子裡,住處不僅陰暗潮溼,且是D級危房。人口眾多,幾個孩子又正上學,搬家的事兒讓王元堂既支持由憂慮。

和王元堂的態度有所不同,花園社區的許多居民十分明確表態:要離開住了這麼久的地方,離開熟悉的人,不同意!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對政策不了解,就導致了不理解,那會兒咱們工作人員上門入戶的時候吃閉門羹是常事,有的時候還要挨罵。」花園社區書記付萬祥說,花園社區棚改面積共20萬平方米,涉及96棟樓,2215戶,2018年3月啟動棚改工作,棚改任務總量大、時間緊、情況複雜。

時間緊任務重怎麼辦?黨建引領!

眼看工作推進陷入瓶頸,2019年7-10月,名山街道開展「百日攻堅」工作。在花園社區,付萬祥把黨建工作與棚改工作緊密結合,以黨建為引領,推動棚戶區改造任務高效率推進、高質量完成,通過集中帶領居民到現場看房、一對一量身匹配二手房的方式,逐漸轉變了部分居民的想法。

「我們也是在入戶宣傳動員的時候發現社區裡有王元堂同志這位4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家情況比較特殊,思想上也願意配合,我們採用一對一量身匹配的方式,幫他找到了幾處合適的二手房。」付萬祥說,改造工作中黨委應該起到主心骨作用,黨員幹部要率先掌握棚改政策,才能向群眾宣傳普及,同時,社區成立起黨員棚改工作義務宣傳隊和「紅鐮」黨員志願者服務隊,黨員幹部主動以發宣傳單、微信APP政策宣傳等方式入戶動員,並幫助沒有勞動力的家庭搬家。

「不支持國家政策這怎麼得了,我畢竟是老黨員了,應該發揮作用,況且周圍有的人還是很信服我的。」王元堂了解到許多居民的牴觸情緒之後,主動參與到引導動員工作中來,三個多月上下奔忙,成功轉變了周圍多戶人家的想法。

居民思想工作做不通?我來試試!

秦孝華是花園社區一組居民小組長,王元堂所居住的區域,就是由她負責,十餘年的社區工作讓她積累了許多經驗,面對這一次的考驗,剛接到任務的時候,她卻鬧起了情緒,「我負責的小組有400多戶,每一戶的情況都不相同,這怎麼完成得了,膽都給我嚇破了。」

秦孝華跟自己所負責樓棟的居民打招呼。通訊員 黃辰辰 攝

任務壓在肩上,縱然感到難以完成,秦孝華仍然開始嘗試入戶做宣傳、組建微信群動員引導居民。

「她來遞過兩次辭職書,還來頂過嘴,但請將不如激將,我反問她『別人可以,你為什麼不行』,這才讓她下定決心來試試。」付萬祥說,改造工作非常需要秦孝華這樣社區經驗豐富的網格長積極發揮作用。

下定決心的秦孝華卯足了勁,面對牴觸情緒比較大的居民,找準關鍵拿出耐心和真情進行引導。「有戶居民家裡有病人,我常常買菜去做飯來吃。」秦孝華說,針對他家的情況,還採取了先匹配房源,再進行引導協調的方式。「有一戶剛聽說這個事兒就打著主意,想要『弄一筆』,我就給他算了個對比帳。」秦孝華說,最終,對比帳說服了他。

新的房子條件怎麼樣?住的滿意!

近日,付萬祥和秦孝華走訪了王元堂等社區棚改戶的家,在新房子裡,幾戶棚改居民表示:「新房子好,滿意!」

今年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進入收官階段,截至目前,改造累計完成6266套,52.41萬平方米的協議籤訂工作,累計支付補償資金22.68億元。已全面完成一期棚戶區改造搬遷安置和房屋拆除工作,完成協議籤訂1332戶,發放補償資金4.47億元,拆除房屋107棟,11.9萬平方米;二期棚戶區改造拆遷部分已完成協議籤訂4934戶,發放補償資金18.8億元。目前,二期房屋拆除工作正有序開展,已拆除房屋60餘棟,6餘萬平方米。

王元堂和老伴兒在新家裡看電視。通訊員 黃辰辰 攝

北岸城區棚戶區改造工作有效改善了居民居住環境,讓近6000餘戶、1.5萬餘人搬離危房住進新家。既有效化解了北岸城區危房安全隱患,又有力拉動了區域經濟發展,化解豐都縣存量商品房近40餘萬平方米。

「搬家那天,陳婆婆還來擁抱我,我心裡也很激動。」秦孝華說,憑一股衝勁兒完成了原本看似不能完成的工作,自己負責小組籤約數字在增長,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心裡的喜悅和成就感無以言表。

「住到新房子裡來,家裡人、老朋友個個都歡喜,現在啊,我就只盼著兩個孫子上大學了。」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王元堂和老伴兒笑得很開心。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大足:貧困村危房改造讓114戶農家安居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29日17時訊(特約通訊員 鄧小強)5月29日,重慶市大足區珠溪鎮小灘村村民張元建,早上騎著電動車趕場,賣掉自己養的土雞,然後回到家裡坐在躺椅上看電視。64歲的張元建靠低保生活,平時種菜、種稻穀,養點雞、鴨,偶爾趕場賣點土貨,日子過得比較放鬆。
  • 豐都:推進落實危房改造 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殲滅戰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11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鄧堯予) 近年來,重慶豐都縣緊緊圍繞「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保障安全百分百、群眾滿意百分百」總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精準聚焦、定標施策,集中攻堅、定向發力,紮實推進落實危房改造工作,打好住房安全保障殲滅戰。
  • 豐都:「改」出美麗鄉村 「搬」出幸福生活
    近年來,重慶豐都縣緊緊圍繞「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保障安全百分百、群眾滿意百分百」總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精準聚焦、定標施策,集中攻堅、定向發力,紮實推進落實危房改造工作。豐都縣三元鎮梯子河村C級危房經過加固改造後亮麗一新。通訊員 鄧堯予 攝「改」出美麗鄉村「以前住的土房一下雨就漏,生怕時間久了屋頂垮塌,天天提心弔膽。
  • 仙鶴湖水庫所在地92戶村民搬離飲用水源保護地
    作為遊仙城區、遊仙鎮、小梘溝鎮和建華鄉約28萬人的「大水缸」,仙鶴湖水庫水質安全一直備受關注。為了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從6月2日起,遊仙區遊仙鎮文勝村幹部、黨員帶頭,已有92戶村民搬離仙鶴湖水庫飲用水源保護地。
  • 華石鎮危改戶住進新房
    張炳全一家五口原來住在土瓦房,房子經鑑定為C級危房。在村幹部入戶動員搬遷時,他說:「我雖然脫貧了,但收入微薄,沒有多餘的資金建房子,只能咬牙硬頂了。」幹部了解情況後,始終把這件事情掛在心上,心想無論如何不能讓百姓住危房,擔驚受怕過日子。經過與掛鈎聯繫單位、愛心企業溝通,為張炳全籌足建房資金。
  • 拆了舊瓦房 歡喜搬新家
    儋州共投入資金近四億元改造貧困戶九千四百二十七戶危房拆了舊瓦房 歡喜搬新家■ 海南日報記者 劉襲 特約記者 李珂12月6日,儋州市南豐鎮頭佑村委會李屋村村民李番指著家門前的一棟破舊瓦房說:「我家是2015年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就是住這樣的危房,瓦片有裂縫,泥磚壘的牆,打颱風時漏水嚴重
  • 邵陽市篇︱惠及16.5萬餘戶家庭,農村危房改造形成綜合效益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好貧困戶住房保障工作,自2013年啟動至今,邵陽市已全面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邵陽市住建局(人防辦)12月10日透露,全市累計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6.5萬餘戶,40萬農村貧困人口住進了安全房,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打下了堅實基礎。
  • 湘潭穩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 2050戶危房戶年前可住新房
    2014年,湖南省下達湘潭危房改造任務2050戶,截至目前,2050戶改造對象全部開工,開工率100%,已竣工1984戶,竣工率96.78%,已入住1681戶,入住率82%,湘潭農村危改綜合成績繼續名列全省第一。11月底前,湘潭2014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將全部完成,春節前,這些危改戶將全部可以入住新居,過個安穩年。
  • 常山開發區今年400戶群眾有望住進「新厝」
    ­  「住進新厝,颱風天再也不用擔心受怕了。」近日,常山開發區觀陽村的村民老吳高興地對前來驗收的危改辦工作人員說道。原來老吳家以前住的是老房子,沒有經濟能力翻建新房,每逢大汛,總是屋外下大雨屋內滲小雨,開發區實施的危房改造工程讓老吳能夠及時住進了「新厝」。
  • 67東平270戶村民搬離石頭房 住進兩層「洋房」
    2018年春節,剛剛搬離了生活了73年的老村子,住進了這幢兩層、自帶車庫的紅色「小洋房」。除了家裡的裝修家具花了些錢之外,其餘的就沒掏過一分錢,村集體就包了。看著現在的居住環境,王大爺說,他以前做夢都沒有想過能住進這樣的「豪宅」,這變化太大了。「比以前方便太多了,以前住的地方常常沒電沒水。現在有煤氣灶,有電磁爐,還有衛生間,太方便了,這樣多好。」
  • 危房漏雨,惠州博羅「固執母子」不肯搬離危房,老鄉村警費盡唇舌終...
    近期,由於連續的暴雨造成龍溪很多地方內澇積水,惠州市博羅縣公安局駐村民警鐘國新心裡一直擔憂著所駐龍崗村村民們家中的受災情況。6月8日上午一上班,他就帶著輔警林滿祥、蘇宏發、蘇嘉文一起到龍崗村走訪了解村民的受災情況。
  • 中山黃圃年內完成18戶家庭危房改造
    中山市黃圃鎮危房改造11月中旬,居住在黃圃鎮鰲山村的村民劉叔(化名),在鰲山村的民政幹部黎嘉儀及一批志願者的幫助下,陸陸續續把舊有家具搬離「危房」。未來6個月,劉叔將在民政部門及鎮公共服務辦的幫扶下,重建祖屋。「每年颱風天、寒潮,我都要去侄子家避一避,一年總有那麼一兩次要去避難。
  • 蘇州南門小商品市場246戶經營戶完成清倉搬離
    中國江蘇網9月14日訊 前天,南門小商品市場被蘇州市姑蘇區消防大隊依法查封12天後,市場內經營戶基本完成清倉搬離工作。蘇州市南門小商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被蘇州市政府列為2017年度市級掛牌督辦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項目。
  • 運城夏縣170戶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完工
    運城夏縣170戶特困戶危房改造工程完工 來源:人民網 2009年12月15日08:45   12月13日,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位於中條山深處的運城市夏縣祁家河鄉窯泉村特困戶安軍智家的新房落成
  • 246戶經營戶完成清倉搬離 小商品市場安全隱患消除
    中國江蘇網9月14日訊 前天,南門小商品市場被蘇州市姑蘇區消防大隊依法查封12天後,市場內經營戶基本完成清倉搬離工作。蘇州市南門小商品批發市場有限公司為重大火災隱患單位,被蘇州市政府列為2017年度市級掛牌督辦的重大安全生產事故隱患項目。
  • 肥鄉區:危房改造惠民生 圓了百姓「安居夢」
    長城網訊(繩悅)為有效改善貧困家庭居住環境,讓困難群眾真正得到實惠,肥鄉區以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為契機,堅持把解決困難群眾安居問題作為一項解民憂、惠民生的重要工程來抓,全力推動危房改造工作落實,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之情。
  • 搬!
    2017年,村兩委及幫扶幹部為蔣興龍家申報了易地扶貧搬遷。「房子雖然破舊,但畢竟是我的家。」起初,老蔣捨不得離開,也有些擔心,「搬過去容易,到了新地方能掙到錢麼?」了解到老蔣的擔心,村兩委及駐村幹部多次登門介紹政策。漸漸地,老蔣也覺得,搬遷可能是改變全家命運的一次機會。
  • 危房改造給農戶營造安全的家
    受益於危房改造政策,再加上駐村幫扶單位的建房資金幫扶,他有了一個溫暖的新家。居者有其屋,是老百姓最樸實的願望與追求。圍繞脫貧攻堅主線,慈利縣充分利用農村危房改造的惠民政策,創新工作方式,讓群眾 「住有所居,住有所安。」截至2018年底,慈利縣有23749戶像李象銀一樣的居民,因為受益於危房改造項目住上新房。安全的地方才是家。連日來,記者在慈利縣的村村屯屯,見證了無數激動的淚水。
  • 彭水梅子埡鎮:讓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2020年1月,馬明先一家從甘泉村搬到了梅花社區梅香苑,告別了瓦房,住進了兩層樓的小洋房。「以前住在深山裡,趕個場都要翻好幾座山,步行2個多小時才能到。」馬明先說,「如今,從山裡搬了出來,旁邊就是場鎮,買個東西出門就能買到,這都是過去想都沒敢想的事。」
  • 竟然有人不花錢就住進了新房
    我今年都60多歲了,原來住的石頭房都是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蓋的,已經成了危房,房梁都歪了。遇到下雨天房子一直漏水,就非常擔心害怕。今年,鄉政府花錢給俺蓋了新房子,不用出一分錢,俺就能住上新房子了。多好啊!」說起住房的變化,劉承明眉開眼笑地介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