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注射補液的優點是腹膜面積大,密布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特強,且補液時間短,對於個體小的仔豬安全適用、省時省力。
豬病常規的治療方法如肌肉注射,口服給藥,頭皮劑等,但都存在缺點,效果不佳。肌肉注射由於脫水後循環障礙對藥物的吸收減少使藥效降低效果不好,口服服給藥不僅吸收速度慢而且對於重度腹瀉胃腸常失去吸收功能,使藥物無法發揮作用;透皮劑作用緩慢,常常藥物還沒發生作用就已經死亡了。而靜脈注射的方法常可以迅速補液糾正代謝紊亂,但仔豬個體小,靜脈細小,既增加注射的難度同時注射效率低,無法大面積推廣。
腹腔注射補液優點是腹膜面積大,密布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能力特強,每小時可吸收佔動物體重3%~8%的液體。且腹腔補液時間短,還不必考慮心臟超負荷。對於個體小的仔豬安全適用、省時省力。在注射的藥液中可以加入如恩諾沙星、環丙沙星、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藥品,從而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腹腔注射的方法:
1、注射器械 ①金屬注射器(10ml、20ml),針頭(12~18號、長3~175px),②輸液器,分吊瓶輸液用及注射器推注輸液用2種,前者可取一次性人用輸液器,將其末端的輸液針拆除使用。推注輸液用器,依上述除去輸液針後,向前50~1500px處剪斷導管。留用此下端導管,並於斷口處套上前拆除的塑料針頭座,供使用。
2、注射器直接注射法 常用於乳豬、小豬。注射者右手持注射器,針頭(12號,長75px)取與腹壁垂直方向刺入(刺入腹腔後頓感阻力驟減),後左手扶住針頭及注射器末端,右手回抽檢查是否有血液或內容液後,推動注射器內塞注入藥液。
3、使用輸注用輸液器 常用於中豬、大豬。注射者左手按抵注射部位,右手持針頭(12~18號,長4~175px)抵住注射刺入點,伺機待豬安靜時把針頭垂直迅速刺入,然後左手扶持針頭,右手接上輸注用輸液器,完全鬆開流量調節器,按常規吊瓶輸入藥液。使用推注用輸液器,參照上法注射。
4、保定原則是安全、迅速、簡單、實用。常用方法有:徒手保定、鉗耳保定、一側倒臥保定或用套繩保定和豬鼻捻棒保定等,前3種保定適用於中小豬,而套繩保定,常用於體大、性蠻豬。助手2人用約3m長、拇指粗繩子,一端打一個直徑20~625px的活結環套,待環套套入豬的上頜犬齒後,推移環套活結,把環套套緊固定在豬上頜,牽拉固定繩子另端而保定。豬鼻捻棒保定,助手1~2人使用一端穿孔並系有直徑約15~500px繩環的捻棒,左手持捻棒,右手把繩環套入豬的上頜犬齒之後,捻棒即時把繩環捻緊砸住豬上頜,助手持穩捻棒的另端向豬前方牽拉固定。
5 、注射部位 乳豬、小豬於臍至恥骨前緣連線的中部,離開腹中線2~125px左(右)旁側。中大豬不易提起,多站立或倒臥保定,注射部位於兩側肷部,距髂外結節、腰錐橫突及最後肋骨等距離的腹壁點。待其停止掙扎,選擇注射部位,一般在恥骨前方3—150px腹白線(正中線)的側方,局部剪毛消毒後,用右手持注射器,用普通注射針頭,針頭與皮膚垂直刺入腹腔2—75px,刺入針感有活動而無牴觸,回抽活塞無氣體和液體時即可緩慢注入藥液,也可連接在備用的吊瓶輸液管上,吊瓶高掛,藥液任其流入。補液量依體重和病情而定。補液完畢,術部消毒,放迴圈內。
需要注意事項
1、所注藥液應預溫與動物體溫相近,注入大量藥液時,應將液體加熱到38℃左右。所注藥液應為等滲溶液,最好選用生理鹽水或林格氏液作為容媒。
2、注射用量補液量依體重和病情而定。腹腔注射時劑量不易過大,一般20kg體重的豬注射20~30mL,30kg體重的豬注射40mL,50kg體重的豬注射50mL。腹腔注射次數不宜過多,一般隔天1次,連續2天即可。
3、注射中需固定好針頭。針頭須稍壓腹壁,使腹壁髒面緊貼腹膜,以免針孔擴大或針頭移動於腹壁與腹膜之間,造成藥液注聚夾層。如需多次注射,須避開原針頭刺入點,分點注射。每次注射前後,注射部位要用5%碘酊消毒。
4、膀胱積尿者宜先導尿,尿毒症或腹腔積液慎用。
5、保定方法得當與否是能不能順利實施補液的關鍵。必須在患豬機體吸收機能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對腹膜炎嚴重循環障礙者,應謹慎使用。
6、補液濃度不可過高,禁用刺激性藥物。刺激性藥物易引發腹膜炎和組織壞死。油乳劑、有沉澱的藥物、半固體藥劑不易做腹腔注射,這些藥物不易被吸收。進針深度掌握準確,過深則易傷及腸管等臟器,引起腹膜感染。
7、根據刺入針感和藥液流入快慢可以判斷針刺腹腔是否準確,輸液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豬的反應,若掙扎過於劇烈則表明可能扎傷腸管,馬上拔針另刺,推注藥液先慢後快。補液器具必須嚴格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