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有兩個廣告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8848鈦金手機,王石是其代言人,馮小剛、吳曉波也為這款手機打call。即使你沒有用過這款手機,上度娘上查一下,也會被其高端的定位「震懾」:8848源於珠穆朗瑪峰的高度 , 象徵著希望扮演手機領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做最懂精英階層的手機,做中國高端手機品牌,讓中國製造成為高品質、高價值的代名詞,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製造(百度百科詞條)。
第二個廣告是「大師作,小罐茶」。小罐茶,聯合六大茶類的八位制茶大師,堅持原產地原料、堅持大師工藝、大師監製,獨創小罐保鮮技術,共同打造大師級的中國茶。廣告中那句「好聽嗎?好聽就是好茶!」真是朗朗上口。
當然,這兩個品牌的推手是同一個牛人:杜國楹。這位杜先生,才是真正的品牌大師,他連續創立背背佳、好記星、E人E本、8848鈦金手機、小罐茶等多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對於更多的年輕人來說,可能8848鈦金手機遠不如「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的oppo更實用,大師作的小罐茶也不如一包立頓更方便。
除了茶葉本身的品質區別,飲茶的儀式感也是導致這個差別的一個重要因素。
飲茶是社交文化,東西方趨同
茶文化的社交屬性,東西方有著一致的功效。中國人喜歡邊飲茶,邊談商務,或者聊天。無論是精緻的商務型茶室,還是露天的茶館茶鋪,或者那些帶著「麻將」功能的茶樓,都是人與人交流的場所。以茶會友,茶成了一個溝通的橋梁,大家可以從茶,談到其他,在放鬆的氛圍下,喝茶醒腦,一般比在酒桌上做出的決定更靠譜。
歐洲的下午茶文化在西方多個國家盛行。英式,德式,俄式,下午茶是貴族的一種社交禮儀。西方人也是通過飲茶,品點心,來交換「信息」,或者「八卦」。點心在下午茶中的重要程度,比中國的茶點要更重一些。
飲茶儀式感VS.喝茶便捷性
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走進星巴克,一杯咖啡打包拿走時,傳統的飲茶方式讓飲茶的作風顯得有些「舊派」。坐在茶臺前,燒滾水,洗壺,取茶,洗茶,衝泡,品飲,這一連串的過程,正是傳統飲茶的基本儀式,更別說古人的焚香,彈琴了。這讓獨自飲茶的年輕人,確實會覺得有些「麻煩」。
袋泡茶,茶包,這些更加便捷飲茶方式的出現,讓喝茶重新有了活力。所以星巴克也有袋泡茶飲,可以打包帶走,價格也並不比咖啡遜色。在辦公室裡,一個保溫杯,或者馬克杯,丟入一包立頓,無論是綠茶,紅茶,普洱,烏龍還是茉莉花茶,開水衝泡,放涼即飲。臺灣的高山冷泡茶,更是將茶飲做到了如夏天喝可樂般方便爽快。
其實,茶作為一種健康的飲品,也作為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無論是哪裡的茶,大抵都不會太差的。所以,小罐茶也好,立頓茶也罷,重要的是,飲茶時的心情,和一起飲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