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魚皮部落」,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2020-12-24 林夕探長

「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上世紀60年代,一首《烏蘇里船歌》唱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這首改編自赫哲族傳統民間小調、帶著漁獵民族特有旋律的歌曲,在世界民歌之林贏得一席之地的同時,也將古老、遙遠而又神秘的赫哲族推向世人的面前,讓很多人生發出對烏蘇里江水和赫哲人生活的無限嚮往。

烏蘇里江上漁舟唱晚

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世居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交匯構成的三江平原和完達山餘脈的赫哲族,與我國古代東北地區的「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赫哲」這一族稱始見於《清聖祖實錄》中。

歷史上,赫哲族曾被稱為「東亞雄族」,與外來侵略者進行過殊死搏鬥,也是在抵禦外辱、歷盡磨難的奮勇抗爭中,赫哲族人數不斷銳減,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曾對赫哲、鄂倫春等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推行過種族滅絕政策,一度使其瀕臨滅絕,到新中國成立初期,剩餘不足300人。如今,經過長時間的休養生息,我國境內的赫哲族已有五千多人(2010年統計),但仍是人數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大部分聚居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街津口、八岔、饒河縣四排三個赫哲族鄉及佳木斯市郊區敖其鎮熬其和撫遠市烏蘇鎮抓吉兩個赫哲族村。

三江沃野、山水縱橫,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廣闊的自然空間,塑造了赫哲族濃鬱的民族風情和獨特的生活習俗:他們用銅叉、樺皮船開闢魚灘,用弓箭、託日乞創建獵場,用嫁令闊歌頌詠生活,用伊瑪堪傳唱著英雄的民族史詩;他們穿魚皮、駕狗車、吃生魚、住撮羅……從吃穿住行的日常,到婚喪嫁娶的風俗,乃至手工技藝、民間文學、宗教信仰等等,無不烙印著濃烈卓殊的赫哲風情。

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魚皮部落」

在同江市區通往三江口景區的沿江大道一側,臨江坐落著新建成的赫哲族魚皮文化藝術館,木飾的外觀造型頗具原始而質樸的韻味,步入館內,迎面是一副九龍畫壁,走近了瞧,才發現整幅畫都是用魚皮創作而成,而整個藝術館主要展出的就是赫哲族特有的藝術珍品——魚皮畫。

赫哲族魚皮文化藝術館

有「無紙剪紙」之稱的魚皮畫,是赫哲族獨有的傳統藝術,分為鏤刻和剪貼兩種形式。天然的魚鱗花紋與民間的古法技藝相輔相成,賦予其「天留文錦」般渾然天成的獨特魅力和蓬勃鮮活的藝術生命力。遊走在展館裡細細觀賞,每一幅畫作都意境深遠、立體感十足,它們擁有不同的主題,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有的籠罩著薩滿教的神秘氣息,有的承載著遠古時代的英雄事跡,有的飽含吉祥寓意,有的就是記錄赫哲人的真實生活……

圖騰魚皮畫
以英雄史詩為主題的魚皮畫

據館裡的工作人員介紹,要製作一張精美的魚皮畫,首先必須對魚皮進行加工處理,從剝製、去麟、晾曬,到捶熟、漂色,整個處理過程大概需要3天左右,每一環節都需細緻謹慎。魚皮處理好之後,再根據勾勒出的初稿,選取適當的魚皮進行剪制、粘貼,或是鏤刻。魚皮畫一般收藏幾十年都不會變質,又因製作材料難得、純手工製作,具有較高的藝術研究和珍藏價值,每一幅魚皮畫的旁邊都有標價,從幾百到幾十萬不等。

標價38萬的「大展宏圖」魚皮畫

如果說魚皮工藝美術品的誕生奏響了新時代赫哲魚皮文化的序曲,那麼在此之前的魚皮衣物則是赫哲族歷史舞臺上最濃墨重彩的主旋律,也是魚皮製品中,歷史最悠久、工藝最繁複、傳承最完整的部分。「魚皮柔共獸皮誇,五色相輝映日華。裁作衣裳為襪線,天留文錦與漁家。」晚清詩人沈兆褆曾對魚皮服裝有過生動的描述。然而,將魚的皮膚穿到人的身上,絕不是件容易的事,這中間是赫哲人漫長歲月中的無數次嘗試,也是人類與大自然的相交相融,最終,一套別具一格、奇特而複雜的工藝被創造出來,赫哲族由此喜提「魚皮部落」之美譽,很長時間以來,「魚皮衣」更是成為識別這一民族的唯一標誌。

一件魚皮衣的製作,往往要經過「剝皮、晾乾、鞣製、拼接、裁剪、縫紉、染色、貼飾」等幾大工序。烏蘇里江、松花江和黑龍江中魚產豐盛,幾乎所有的魚都能用來製作魚皮衣,最好的自然是大馬哈魚的魚皮,不僅結實耐磨,而且紋理細緻美觀,普遍用於縫製衣袍,此外還有鯉魚和鰉魚,通常選用十幾斤或幾十斤的大魚。胖頭魚和狗魚往往用來做褲子和魚皮線,鯰魚、細鱗、哲羅可做靰鞡、手套……鞣製魚皮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既是個技術活,也是個體力活,所用工具多由木質堅硬的樺樹製成,包括木槌床、木槌、木齒鋸等。人坐在矮凳上,兩腳踏在木槌床上翹的兩頭,將魚皮放在木槌床的凹處,反覆捶打、翻動、揉搓,直到魚皮柔軟、泛白為止,這個過程很費力氣,所以一天下來也只能鞣製幾張魚皮。

鞣製好的魚皮要根據顏色的深淺和鱗紋的大小進行篩選,再進行藝術性的拼縫相接。拼縫時必須用胖頭魚皮製成的魚皮線和鰲花魚肋骨刺磨成的魚骨針,這樣的線韌性強、彈性好,這樣的韌性強、針夠堅硬,拼縫好魚皮布自成一體,很難看出縫隙。古時的赫哲人還會自製植物染料在魚皮衣的領口、袖口、下擺等處染上各種圖案和花樣,使其更顯高檔精美,還會打磨魚骨、貝殼等作扣子、配飾等,可以說赫哲民族的審美情趣早已完美地體現在他們的衣著上了。

藝術源於生活

一切地域文化的發端和形成,都來源於這個地域的民族日常的勞動生活,也就是說,什麼樣的勞動生活方式,決定了這個民族會產生什麼樣的文化、意識形態和文明,而赫哲族的「魚皮文化」便要歸根於「捕魚」——這項赫哲人賴以生存的生產活動。

赫哲人的生活離不開魚,據鄉裡的老人講,以前他們都是以吃大馬哈魚的次數來計算自己的歲數的。秋天是馬哈魚的汛期,也是最佳捕魚季和豐收季,春天可以捕撈各種雜魚。夏天他們休養生息,修補漁網、整理漁具,到了冬天,長達7個月的結冰期反而是他們破冰冬捕的大好時節。冬捕是最考驗捕魚技巧的,經驗豐富的老漁民,會根據觀察冰面的顏色,來選擇下網的地點和時間,通常要打兩排冰眼,然後將百米多長的大拉網從中穿過,每一次起網都是成千上萬斤的收貨。

獨特的生活勞動方式,在創造著物質的同時,也豐富著精神世界。相傳,早期赫哲人捕魚或打獵歸來時,都要圍著篝火取暖,並進行一些娛樂活動以消遣慶祝,較為流行的是講些幽默的小故事或小笑話,稱作「說胡力」,還有講神話傳說、地方風物的「特倫固」。「嫁令闊」是赫哲族民歌小調的統稱,題材多為頌歌、漁歌、情歌、狩獵歌等等,還有最具赫哲民族特色的「伊瑪堪」。是赫哲族獨有的一種口耳相授、世代傳承的古老說唱藝術。往往由一人表演,說一段,唱一段。它的內容豐富、繁雜、篇幅宏大,敘述的大多是部落與部落之間的徵戰與聯盟、氏族之間的血親復仇、民族興衰、維護民族尊嚴和疆域完整的英雄故事,也有一些降妖伏魔、追求自由和歌唱愛情的,還有講述薩滿求神、漁獵生活及風土人情等,堪稱完美再現赫哲族英雄人物、歷史變遷與民俗風情的大型古典交響詩。

「赫哲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的音樂舞蹈極富感染力,他們的傳統體育也極具競技性、趣味性和觀賞性。」 同江赫哲族博物館二樓展廳裡展出了赫哲族傳統體育項目,包括摔跤、射箭、划船、叉草球等等五十多種,據說大多源於漁獵生產、生活和古代戰事之中。每年的農曆五月十五,如期舉辦的烏日貢大會,是赫哲族最為大型的民間文化活動,這一天,散居在各地的赫哲群眾,都要穿上民族盛裝,齊聚節慶舉辦地,參加競技傳統體育遊戲,他們載歌載舞,盡情享受著屬於自己的節日歡樂。

赫哲兩三事

全魚宴——赫哲人的美食離不開魚,如今來到赫哲族鄉,必須要嘗一嘗赫哲全魚宴。豐富的水資源和優良的生態環境,造就了這裡的魚兒又鮮又美,塔拉哈、鍋包魚、殺生魚、炒魚毛、魚丸湯……一條魚通過不同的方法烹製和調料佐味,可以曼妙出千差萬別的舌尖體驗,而每一種又都是恰到好處的鮮嫩美味。

薩滿信仰——赫哲族歷史上信仰薩滿教,信奉萬物有靈。他們崇拜自然、崇拜動物、崇拜祖先。他們的薩滿分河神派、獨角龍派和江神派,有治病、送魂、祭神、佔卜、求子、跳路神等多種功能。薩滿崇信在赫哲族精神領域裡一直佔有特殊的位置,薩滿文化的印跡,至今仍隱約可見。

喪葬習俗——赫哲人的喪葬儀式根據死者的死因各有不同:狩獵死於山中者,以樺樹皮或者樹枝裹屍架在樹上,待二三年後埋葬;死於家中者,停放三日後埋葬;死於非命者隔日埋葬。小孩死後不埋葬,用樺樹皮捲起困紮好掛在樹杈或置於離住處較遠的樹林、山坡上。認為孩子靈魂弱小,埋在地下無法出來,恐其不能轉世和怕自己不再生孩子。

赫哲族語——赫哲族有本民族語言,卻無文字,其屬阿爾泰語系,與古女真語有著淵源關係。作為獨立的語言,赫哲語曾是赫哲人普遍掌握和使用的交流工具。但隨著生存模式和生活環境的改變及受其他文化的影響,赫哲語的功能急劇減退,已成瀕危語言。

相關焦點

  • 魚皮部落如何選婿,會削烤肉杈你就選上了!
    生活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平原的沿江地帶,其中以完達山的餘脈,自古被稱為「林海雪原」這一地域分布著大大小小的湖泊、江河、沼澤等為少數民族的生存提供了優越的地域環境。其中在這一地帶生活著一支與漁獵息息相關的民族那就是被稱為魚皮部落的赫哲族。
  • 他用魚皮作畫 每根毛髮都逼真細緻 簡直絕了!
    央視新聞《小康時代新青年》系列,今天認識一位用魚皮作畫的小夥解永亮。
  • 他用魚皮作畫每根毛髮都逼真細緻簡直絕了!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全國僅有5000多人歷史上,赫哲族曾因穿魚皮衣服而被稱為「魚皮部落」,人皆知赫哲族的魚皮衣,卻不一定知道魚皮畫。點擊視頻,帶你認識一位用魚皮作畫的小夥。「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
  • 大陸媒體赴臺灣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邵族部落採風(組圖)
    華夏經緯網訊:參加2012年第三屆兩岸原住民暨少數民族聯合慶豐年系列活動的大陸媒體24日深入南投縣的邵族部落進行採風。九二一大地震後族群人數銳減, 是臺灣人口最少的原住民族群。邵族分布在日月潭周圍地區,也就是舊稱「水沙連」的地方。相傳邵族的祖先在追逐一隻白鹿時,無意間來到了日月潭,發現周遭風光明媚且資源肥美,是個可讓子孫世代生存的地方,於是舉族搬遷於此。
  • 呼倫貝爾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聚居著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支部落
    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位於大興安嶺以西,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千米,海拔在650—700米之間,宛若一幅巨大的綠色畫卷,無邊無際,是世界著名的天然牧場,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稱為世上最好的草原。這裡境內生活著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32個少數民族,其中蒙古族人口最多。在呼倫貝爾大草原,還聚居著蒙古族最古老的一支蒙古部落——巴爾虎。巴爾虎部落位於滿洲裡以東36公裡,301國道於滿洲裡至額爾古納公路交界處。
  • 用魚皮作畫 每根毛髮都逼真細緻
    赫哲族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  全國僅有5000多人  歷史上,赫哲族曾因穿魚皮衣服  而被稱為「魚皮部落」  人皆知赫哲族的魚皮衣  卻不一定知道魚皮畫  帶你認識這位用魚皮作畫的小夥  2019年1月13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的2018「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中,解永亮是黑龍江省唯一一位入選非遺年度人物提名的傳承人。
  • 臺灣人數最少的民族:他們有著獨特的交通工具,還有世界民歌之一
    1999年「9.21」大地震後,族群人數由數千銳減至300人左右,難怪他們自詡為「世界上最小的族群」。邵族保存著氏族社會的特徵,主要有袁、石、毛、陳、高、筆或白、朱或丹等7大姓氏,各姓人家在族群中各有分工。頭目制度是世襲的,邵族末代頭人姓袁,因此延續至今。毛姓家族則專司祭歷,並負責刀戟冶鐵。
  • 非遺傳人張琳:「魚皮藝術」守望者
    張琳創作的魚皮畫。獵漁為生、穿魚皮、擅作魚皮畫,是我國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赫哲族人主要的生產生活方式。然而,赫哲族人現存僅5000多人口,文字已經消失,獨特的民族文化何以傳承?一次邂逅,美術專業科班出身的張琳從此一發不可收,默默踏上了漫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魚皮畫的傳承之路。
  • 中國小縣城,距離俄羅斯只有700米,當地少數民族用魚皮做衣服
    居住在饒河縣的居民往返俄羅斯也是十分便利,這裡提供的短期籤證,辦理方便,出籤速度快,即使是來到饒河縣的遊客只要帶上護照也可以辦理籤證過江前往俄羅斯旅遊。從饒河口岸隔著烏蘇里江遙望對岸,俄羅斯的村莊田園風光盡收眼底,一江之隔便是不同的建築風情與不同的語言文化,民族風情。
  • 壯族為何會成為人口最多的的少數民族?
    根據2010年的人口統計可得知,全國壯族人口的總人數為1692萬人,這其中有1444.85萬人都生活在廣西壯族的自治區,毫無疑問,壯族以相當大的優勢成為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只是,與全國其他55個民族作為比較,壯族並沒有像維吾爾族、藏族、回族等少數民族一樣,擁有那麼高的存在感,壯族的知名度,與少數民族人口第一的數量嚴重不匹配。不過,他們確實坐穩了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第一把交椅,他們的總人口數,甚至抵上世界上有些小國總人口。為何在眾多的少數民族中,壯族擁有著最多的人口呢?
  • 國內東北的這個民族,竟用魚皮製作衣服,網友:餓了能吃嗎?
    國內東北的這個民族,竟用魚皮製作衣服,網友:餓了能吃嗎?眾所周知中國有56個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特別是在衣食住行上,更是體現了民俗文化上的區別。我們都知道很多民族在服飾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傣族女子的服飾多是短上衣大統裙,壯族服裝以藍黑色衣裙、衣褲式短裝為主等,但小編在旅遊時發現在我們國家的東北區域有一個民族,竟然還能用魚皮來製作衣服,且製作出來的魚皮衣服質量還特別好。
  • 魔獸世界懷舊服8月28日最新人口普查 聯盟/部落陣營人口比例
    魔獸世界懷舊服8月28日最新人口普查 聯盟/部落陣營人口比例 魔獸世界懷舊服8月28日,已經進入到了開服的第二天,很多玩家還沒選好伺服器,不過在NGA上有玩家利用AH拍賣行推算伺服器的聯盟和部落的人口比例
  • 世界數學家的搖籃,世界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
    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間為德國第二輪「精英大學」所評選的德國九所精英大學之一。截止2017年,哥廷根大學共有45位校友、教職工及研究人員獲得過諾貝爾獎,在歐洲僅次於劍橋大學、牛津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巴黎大學,是世界上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最多的大學之一。
  • 亞洲古老部落文化:​阿伊努部落與爪哇部落的歷史文化
    亞洲古老部落文化:阿伊努部落與爪哇部落的歷史文化阿伊努部落阿伊努部落是日本的土著居民,又稱蝦夷人,是最早生活在日本的部落之一。在舊石器時代末期和新石器時代早期,他們曾廣泛分布於日本列島。在阿伊努部落剛形成時期,他們大都定居在日本四大島之一的北海道,靠狩獵和採集獲取食物,他們能用周圍的天然材料生產自己所需的切物品。後來,日本其他部落種族也遷入這裡,他們奪取了阿伊努人的漁獵場所和生產資料,後來阿伊努部落不得不改變為以農耕為主的生產方式,但其生活仍是陷入了貧困之中。直到今天,他們仍是日本最貧困的族群。
  • 這就是為什麼要去這十個世界上旅遊人數最少國家的原因
    1.吐瓦魯 (吐瓦魯擁有超過100個分散在南太平洋的小島嶼,是世界上最孤立的國家之一。) 為什麼要去:漫步的糖粉海灘面臨海平面上升的風險。 2017年國際遊客人數:2,000人2.吉里巴斯 (鄰近的斐濟相距1,394英裡 - 而且很少有旅行者在這裡旅行。)
  • 魔獸世界懷舊服測試人口統計:小德隱藏戰士最多!聯盟是部落3倍
    從暴雪官方給出的魔獸懷舊服壓力測試人口統計來看,小德幾乎成為隱藏職業,戰士總人數最多,而聯盟玩家人數是部落的3倍之多!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本次壓力測試中,聯盟的遊戲角色共有9022個,部落的則只有3553,幾乎相差了3倍。
  • 臺灣少數民族稱謂的變化
    臺灣少數民族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根據民族識別政策確定的第一批38個少數民族之一,統稱高山族。    臺灣少數民族稱謂的變化反映了歷史上少數民族的社會地位和臺灣社會的歷史變遷。臺灣少數民族在歷史上沒有一個整體上統一的自我稱謂,在中國古代歷史文獻中出現的稱謂,與中原王朝對邊疆少數民族的指稱相同,即「夷」、「番」等。     從歷史經歷看,臺灣少數民族與大陸少數民族最大的不同在於先後兩次遭受帝國主義的殖民奴役。1624年,荷蘭殖民勢力在臺灣南部安平建立據點(史稱「大員」),開啟了侵佔、殖民臺灣的歷史。
  • 魔獸世界懷舊服部落種族選擇及優勢
    魔獸世界懷舊服戰場即將開啟,隨著戰歌和奧山的兩大戰場的到來。因為很多玩家都是外貌協會,即使是玩遊戲也是喜歡漂亮帥氣的角色,覺得部落模型很醜陋,很少有女性玩家願意去玩,這也是導致大多伺服器部落玩家明顯少於聯盟玩家的局面(俗稱鬼服)。
  • 世界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
    世界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由於其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在世界經濟和政治上佔有重要地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人口均超過1億,那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十個國家各有多少人呢?它們的經濟發展如何?今天隨小編一起來看看。 一個國家的人口數據是一個動態數據,無法得到一個確切數據,所以本文所統計的數據只是初略數據。
  • 「工藝」龍江非遺|魚皮也能做衣服?揭秘赫哲族流傳千年的神秘技藝
    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赫哲族是我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流域的民族,曾長期以漁獵為生,在歷史上被稱為「魚皮部落」。縫製時要根據深淺不一的顏色將魚皮一張張拼接美觀,縫製所用的線也是魚皮。魚皮線是將魚皮的鱗刮掉熟好,塗抹上具有油性的狗魚肝,使之保持柔軟乾燥,然後將其疊好壓平、切成細絲即可,使用時再勒一勒,就更細且柔滑流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