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以來媒體不斷對豆漿粉風波的報導,不僅讓「洋快餐」灰頭土臉,也讓大陸最大的兩家豆漿連鎖店業者: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之間的較勁再度浮出水面。永和大王藉機對外公開店面現磨豆漿的全過程,撇清與永和豆漿的關係,更藉機宣揚自己才是現磨豆漿,要與競爭對手一較高下。
與永和豆漿撇清關係
臺灣的永和豆漿聞名華人世界,不過永和豆漿的商標究竟屬於哪一家?哪一家才是正宗的永和豆漿?大陸消費者卻一頭霧水。目前大陸最具規模的兩家連鎖豆漿店永和豆漿與永和大王,都標榜自己才是地道的永和豆漿。
近日媒體爆料,大陸多家連鎖店內所銷售熱豆漿,多半是由豆漿粉所衝泡,批發市場一包豆漿粉20元(人民幣,下同),可以衝泡40杯豆漿,每杯成本才5角錢,但被店家賣到幾塊錢牟取暴利。目前,肯德基、永和豆漿等餐飲企業已承認,旗下門店所售的豆漿
為豆漿粉衝泡而成,更讓陸媒一陣譁然。
永和豆漿餐飲總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永和豆漿在上海門店都採用自產的豆漿粉加水衝泡而成,所生產豆漿粉也在超市出售。事實上,永和豆漿在集團化經營後,已配合現代社會的生活步調開發、銷售豆漿粉,公司在東北有自己的大豆生態園和豆粉加工廠,其販賣的豆漿就是研磨的豆漿粉所調製。
專家也指出,雖然這種操作手法與現磨豆漿不同,但並不能因此認定豆漿粉存在安全隱患,同時認為「豆漿粉泡的豆漿沒有營養」也是錯誤的。不過專家提醒,一些進貨渠道不明的批發小店,出售的劣質豆漿粉中可能含一些其他配料和添加劑,長期飲用恐怕會對健康造成影響。
公開現磨豆漿全過程
目前快餐行業確實很少採用現磨豆漿了,主要是因為成本過高,但因近日的豆漿粉風波不斷擴大,也點燃了一些業者之間的明爭暗鬥。
永和大王華東區總經理胡先凱這幾天就跳出來說,很多顧客都來問,是不是和永和豆漿是同一家,其實他們和永和豆漿品牌沒有任何聯繫,也不是同一公司。目前在上海的53家餐廳全部都設置了6至8平方米的豆漿房,配備磨煮一體機等專業設備,銷售的一直都是現磨豆漿。
永和大王更大動作對外公開店內廚房的現磨豆漿製作過程,包括大豆原料、泡發的大豆、生豆漿、豆渣和熟豆漿,更考慮讓消費者親身體驗現磨豆漿的製作流程,不僅撇清與永和豆漿品牌的關係,也澄清並非所有連鎖店都沒有現磨豆漿。
(來源:每日商報 作者:記者 宋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