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6 18:1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宏
1月14日,王力宏微博披露:沈光耀的原型,就是沈崇誨。
從來徵戰無歸日,兩翼斑斑血染紅。——沈崇誨遺詩
最近這幾天,不少人看了電影《無問西東》有,其中最催淚的人物,當然是駕機撞日艦的沈光耀。他的原型是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的才子——沈崇誨。
這件事發生於「八一四空戰」,當時轟動全國,是浙江發生的歷史大事之一,但很少有人想到,沈崇誨還有個弟弟沈崇健,和浙江歷史上發生的另一件大事:尼克森訪華,也有相當大的關係。
但是,如果尋找「沈崇健」這個名字,卻不大容易找得到。這背後藏了什麼少有人知的故事?記者今天來聊一聊。
他犧牲後,父親才原諒他
還是先從《無問西東》說起,1937年8月19日,沈崇誨在駕機執行轟炸日艦的任務時,機器發生故障,不幸脫離了機群,當他發現機尾冒出濃煙,便果敢地駕機撞向日軍旗艦,爆炸聲接連不斷,火光沖天。
這個壯烈的場面,被已飛到高空的戰友們目睹,一時之間,沈崇誨成了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
因為這個舉動,一位遠在北京的老人也默默地原諒了他。
他是沈崇誨的父親沈家彝,當時中國著名的法學家,曾留學日本,擔任過京師高等法院院長、上海特別市高等法院院長等職務。
當年沈家彝任河北高院院長時的新聞報導。
在此之前,沈家彝一直覺得這個兒子「大逆不道」,因為早在這次壯烈的撞機事件大約5年前,沈崇誨就離家出走了!
其中原因是:沈家彝是名典型的「虎爸」,對子女教育向來嚴苛,並且堅信「杖下出孝子」。
沈崇誨雖然非常優秀,論學習,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論身體,曾是清華的足球和棒球隊校隊成員,並曾作為北京及華北地區的運動選手,參加全國運動會;當時論年齡,早已成年,在家裡卻還要挨打。
沈崇誨就是因為受不了父親的體罰,憤而離家出走的。離家出走後的他,在中央航空學校三期就讀,這個學校在杭州筧橋,沈崇誨後來成為飛行教官。
許多年之後,這家最小的兒子沈崇毅也因為受不了父親的體罰,永遠離開了這個家庭。
這裡已閱君要插一句,沈家彝這一族出自「吳興沈氏」,雖然沈崇誨本人可能首次到浙江,但他祖先卻是從浙江出去的。這一族在清朝鹹豐年間搬到南京,住在夫子廟附近的奇望街(現名建康路)的宅子裡,從此在南京紮根。
沈家彝有個品質很可貴:他對孩子嚴苛,對自己也同樣嚴苛。在舊中國貪汙橫行、腐敗成風的官場上,他一直保持廉潔清正的名聲。
擔任過聯合國國際法院法官的著名法律專家倪徵(日奧),曾是沈家彝的手下,他在自傳裡這樣描述沈家彝:「沈的精明幹練,辦事認真是人所公知的。……沈在上海高二分院任內,奉公守法,御下較嚴,屬下不無微詞,但他操守純正,大事不糊塗。」
沈家彝還一直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沈家彝一直對子女們說:一個人無論如何也不能做漢奸,無論如何也不能做對國家不利的事情,就是再窮、再苦、再沒有辦法也不能做。
沈家彝有兩件事值得人們回憶:
一是三次保釋李大釗。1927年4月6日,張作霖派軍警襲擊蘇聯大使館,逮捕了李大釗。沈家彝冒著很大的風險,連續三次登張作霖帥府,力勸張不要殺李,還表示願為李大釗作保,但張作霖沒答應。
另一件事是面拒岡村寧次。沈家彝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有個同學叫廣田弘毅,抗戰時擔任過日本首相,岡村寧次曾手持廣田弘毅的親筆信,到沈家請他出山,沈不懼可能的危險,當面斷然拒絕。
雖然父親的教育方式,讓子女們受不了,沈崇誨1937年8月那次撞艦,卻用最壯烈的方式,以自己年輕的生命,實踐了父親多年的教導,同時也抹去了他留在父親心中大逆不道的印象。
在檢視他的遺物時,人們發現了這兩句遺詩:「從來徵戰無歸日,兩翼斑斑血染紅。」
在熊熊戰火中,沈家兄弟和杭州結下了第一份緣。
他弟弟曾任外交部副部長
沈崇誨有兩個弟弟很出名,一個叫沈崇健,著名外交家,曾經擔任過外交部副部長、駐美大使等職;一個叫沈崇剛,是著名的水利專家。
沈崇健是尼克森訪華的最早知情人之一。前面說過,如果搜「沈崇健」這個名字,將不會找到什麼內容,因為他被世人所熟知的名字是:韓敘。沈崇健字敘韓,「韓敘」這個名字,其實是他的字倒過來。
韓敘舊照。
韓敘和杭州結緣,是因為另一件大事:尼克森訪華。眾所周知,尼克森訪華其中一站是杭州,這也是浙江歷史上的一件大事。
韓敘的人生經歷,也和離家出走有關。1941年,他考入燕京大學,接觸了一些支持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主張和同情中國革命的進步教授。
1942年8月中旬的某一天,他從家中消失了,大約7天後,他們到達位於中共晉察冀分局城市工作委員會的機關駐地,位於河北省平山縣境內,從那時起,他在姓名欄裡填的名字就是韓敘。
沈家的孩子們相當討厭父親的教育方式,但結果是:或多或少地,他們最後都有點像父親:嚴謹、紮實、勤奮。
韓敘也這樣,解放後,他進入外交部。在外交場合,向來訪國賓和我國領導人介紹在場的中方各部委領導人、各國駐華使節和外交官時,被介紹的人往往有數十,甚至至上百人,韓敘從來都能迅速說出每個人的姓名、部門、國別和職務。
他和杭州結緣,是在尼克森訪華。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在機場迎接基辛格的,就有韓敘。很多年後,基辛格回憶說:「1971年,當我走下飛機時,韓敘作為禮賓司司長第一個迎接我訪華。此後,我每次重訪中國,總是企盼能與他相聚。」
韓敘和基辛格合影。
尼克森怎麼訪華,除了政治性問題,還涉及到禮賓問題。韓敘除了負責先遣小組的接待工作以外,還是在談判過程中代表中方出場的主要官員之一。
其中有個議題:美方提出,尼克森自始至終必須使用自己的專機和防彈車,美國人說這是慣例。韓敘在面對美方人員時說道:「這是主權問題,既然是美國總統來訪,就要對主人的安排有足夠的信任。」反覆談判後,美國讓步,代表團在訪華時的交通工具,由中方提供。
為了尼克森訪華,韓敘帶著內部人員考察,「三下江南」,順著敲定的尼克森訪華行程,事先察看。其中很重要一個考察點,就是杭州機場,因為飛機要在此降落。
當時這機場還在筧橋,側旁就是沈崇誨曾經就讀的中央航空學校舊址,只可惜沒有文字記錄,不知在時隔30多年後,韓敘站在這個機場上,看著兄長曾經住過、學習過的地方,有何感慨?
外交部網站關於韓敘的介紹。
尼克森訪華後,韓敘在1973至1979年,任駐美國聯絡處大使級副主任;1982至1985年: 任外交部副部長;1985至1989年,任駐美國大使;1994年逝世。
他和老布希家庭的深厚友誼,是外交界的佳話,這種友誼促進了中國的國家利益。1999年春,老布希夫婦訪問北京,老布希對接待人員說:「現在是你們的清明節,我想知道韓敘的墓在哪兒。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想到他的墓地去獻花。」
嚴厲、古板而正直的父親,滿腔熱血、以身殉國的哥哥,折衝樽俎、捍衛國家利益的弟弟……電影《無問西東》的背後,有著20世紀一個家庭的真實歷史。
在民族危亡之際,父親堅守操行,哥哥不惜犧牲;在國家建設時期,弟弟持節異國……這個家庭的歷史,正好印證了電影《無問西東》的片名來由:「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前人已逝,其精神卻值得我們後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