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人建了一座筧橋抗戰紀念館 收藏的2000多件藏品都和這所學校...

2020-12-16 和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文守望——越地藏歌70年

8月14日,對杭州筧橋人高建法來說,是他生命中非常特別的日子。

82年前的今天,空軍第四大隊大隊長高志航率隊在筧橋上空大勝日本海軍航空隊,「筧橋精神」由此得名。

高建法,筧橋抗戰紀念館館長,浙江收藏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他用盡心血收藏的6000餘件藏品中,有近2000件和航空救國、中國空軍有關。

「我要把這樣的精神,告訴筧橋的子孫後代,告訴每一個華夏子孫。」

這是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由浙江省社科聯指導,都市快報與浙江省收藏協會聯合推出的「人文守望——越地藏歌70年」活動。記者夏裕

王力宏完美演繹的熱血飛行員原型就是筧橋航校的三期生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之前,恐怕很少有80後90後知道筧橋航校。

電影中,王力宏飾演的那位溫潤如玉、滿腹經綸的清華才子沈光耀,最後駕駛飛機撞向敵艦,27歲的生命戛然而止,這一幕讓無數觀眾落淚。

當年中央航空學校的所在地就在杭州筧橋,而沈光耀的原型,就是沈崇誨,筧橋航校的三期生,也是飛行教官,被稱為「筧橋之鷹」。

他和電影中的沈光耀一樣,出身名門,父親曾是民國政府司法院的大法官沈家彝。1928年,考入清華大學土木系。在學校裡,他是運動健將,足球、棒球、冰球、網球、籃球等樣樣精通,加上俊朗的外表,是當時的清華男神。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沈崇誨決心從軍救國。和電影中的沈光耀一樣,受到了家人的反對,1932年7月,他畢業後到綏遠工作。同年12月,他冒著大雪偷回北平,報考筧橋航校第三期。1934年12月,他以第一名的畢業考試成績完成了在航校的學習,留校任飛行教官。

在南京紫金山北麓的航空烈士公墓園裡,有一塊沈崇誨的墓碑,墓碑上這樣寫著:沈崇誨,中尉飛行員烈士,湖北武昌人。中央航校三期畢業,任空軍二大隊九隊分隊長。1937年8月19日於上海白龍港洋面駕機撞沉日艦,英勇殉國。時年二十七歲,追贈上尉。

八年抗戰4321名空軍將士以身殉國

其中1700位是從筧橋走出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兵艦陣地同歸於盡。」這是中央航校校園裡被鐫刻在石頭上的誓言。

八年抗戰中,中國空軍擊落日本飛機592架,重創95架,4321名空軍將士以身殉國,其中,有1700位是從筧橋走出,他們鷹擊長空,以身殉國,平均年齡只有23歲。

「筧橋中央航校,不僅有沈崇誨,還有814空戰中筧橋上空擊落日本飛機的第一人高志航、筧橋獨臂將軍石邦藩等英雄。」高建法說。

石邦藩是筧橋精神的活化石,1932年淞滬戰役杭州灣上空的戰役中,他擊落一架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自己的飛機中彈68發,手臂被射成重傷,做完截肢手術後,斷臂一直泡在航校浸有福馬林的器皿中。

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就是石邦藩開講,學員只要一看他那一隻空空的衣袖,即刻就明白了什麼叫用我們的身體炸彈來對付侵略者。

在筧橋航校抗戰紀念館中,翻開一套1938年和1939年的合訂本《中國的空軍》,戰火紛飛、為國捐軀的時代感撲面而來。沈崇誨的遺像便登在第十二期上。上面印著:與敵同歸於盡的空軍勇士。

在當時,每出一個犧牲的大英雄,雜誌便會臨時加印這些英雄的照片夾在裡面。更讓人震撼痛心的是,雜誌上留下鮮活文字的幾名撰稿作者,若干期後,發表的卻是他們光榮犧牲的報導。

虧本運營筧橋抗戰紀念館在收藏上花費近千萬

高建法是土生土長的筧橋人,從小聽著筧橋空軍英雄的故事長大,對家鄉文化有一種特殊的感情。他一開始喜歡收藏書畫,隨著藏品的日益增多,跟筧橋航校相關的實物和文獻資料漸漸納入他的收藏範圍。

他發現,對這一塊內容的收藏,才是他作為一個杭州人,特別是一個筧橋人應有的責任。

收藏空軍抗戰物件的難度遠比一般的收藏要大。

「歷史物件留存很少,一些珍稀藏品在少數專業藏家手裡待價而沽。」高建法舉例說,一位廣東的收藏家,知道他想要收藏其一本書,薄薄一本,就開價3萬元;兩張A4紙大小的空軍撤退令原件,在北京拍賣,也要3萬元……

高建法做點小本生意,在收藏上花費近千萬,連老家的拆遷款都投進去了。

2015年,他創辦筧橋抗戰紀念館。現在,紀念館一直是虧本運營。

不過,他的心血沒有白費。在他的紀念館裡,每年都有抗戰空軍的後代,從世界各地來到杭州,來到筧橋,來到紀念館,感受著祖輩當年血灑天空的壯烈,找到自己的根。

目前,筧橋抗戰紀念館已經成為杭州市黨員示範基地和杭州市紅色博物館。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湖南懷化: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公布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
    12月12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七裡橋)12日公布了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日軍侵華再添新證。此批文物和藏品來源於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如七七事變紀念章及日軍作戰用品和部分生活用品等,其中包括日方芷江作戰地圖,日本原中國派遣軍森金千秋撰寫芷江作戰回憶史料《死之反轉》《華中戰線最後的敗走》。尤其是日本原中國派遣軍森金千秋撰寫芷江作戰回憶史料《死之反轉》《華中戰線最後的敗走》中,森金千秋全面回憶了中日最後一戰日軍為爭奪芷江機場進行的計劃、部署直至日軍最終戰敗的整個過程!
  • 福清農民要建抗戰紀念館(組圖)
    >林文茂老人布雷隊員與水雷合影  本報訊昨日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今年已經87歲的福清農民林文茂,正在自費建立一座「家庭抗戰紀念館」。據悉,該「抗戰紀念館」將於近日內修復完工並布展,這將是我省第一個由農民自費建成的「抗戰紀念館」。  據了解,60多年前,林文茂是福清籍海軍布雷隊員。在那個烽火連天的年代,老人和他的戰友們一起在海上布雷,炸毀70多艘日軍軍艦。被惹火了的日本鬼子放火燒毀了林文茂的祖宅。
  • 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
  • 350餘件江南印糕版藏品亮相浙江桐廬
    350餘件江南印糕版藏品亮相浙江桐廬 楊光宇正在進行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6日電 (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羅雅迪 通訊員 餘知音)12月6日,在浙江桐廬縣葉淺予紀念館的展廳裡,350餘件江南印糕版藏品吸引住了民眾的眼光。社區一群上了年紀的阿姨們興奮地說:「這個樣子的糕模老底子我家也有的!」
  • 抗戰雄鷹出邊疆 尋訪滇西抗戰雷允飛機製造廠遺址
    飛機廠的遺址分布在雷允村委會和瑞麗農場雷允分場中。  望著眼前這片灌木叢生、樹林雜錯的平地,藍天白雲之下,四周一派寂靜、空曠的景象,任何人都難以將它與當年人聲鼎沸、機聲轟鳴的飛機製造廠聯繫起來。但是,撥開沒膝的野草,形狀各異的混凝土塊使那段歷史歷歷在目。距此不遠的中緬界河南畹河水譁譁流淌,仿佛不知疲倦地向人們訴說著那段難忘的歷史。
  •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館入藏31件二戰文物 日軍侵華再添新證
    湖南芷江受降紀念館入藏31件二戰文物 日軍侵華再添新證 發布時間:2020-12-14 13:49: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龔衛國
  • 杭州筧橋機場原址將崛起中國最大的建材城
    中新網杭州八月十五日消息(記者阮加文)在杭州筧橋機場作為民用機場停用七個月之後,這裡即將建起一座迄今中國最大規模的建材博覽城和建材物流配送中心。  杭州筧橋機場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結束其民用歷史後,一時間成為浙江省內多家著名企業最為看好的大場地。杭州建材博覽城是憑藉實力而獲得這個偌大地塊的經營使用權的。
  • 合景溢價10%入筧橋 華豐刷新板塊地價
    浙江在線-住在杭州網1月3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豐方旭)昨日的餘杭土拍,打響了2020年杭州土地的揭幕戰,兩宗地塊的高溢價成交,也是迎來了新年「開門紅」。  今日,杭州主城區共計有8宗地塊出讓,其中有2宗商住用地。  筧橋地塊由合景收入囊中,成交樓面價19742元/㎡。
  • 大叔帶來的這件藏品重達69斤,竟自稱藏品是通體玉鎦金的!
    大叔帶來的這件藏品重達69斤,竟自稱藏品是通體玉鎦金的!今天來到鑑寶舞臺的是一位大叔。這位大叔帶來的藏品非常的不一般。大叔帶來的藏品,非常的重,它有69斤。大叔帶來的這個雕像,大叔說她的臉,手裡託的這個淨瓶都是玉石雕刻的,而且他的身上是掐絲琺瑯彩。她的金絲絲粗釉厚。這就是唐代的風格。而主持人這時候就說了,琺瑯彩據他所知,應該是清代才有的。而大叔這時候就解釋到,清代只是把琺瑯彩移植到了瓷器上。他說的這個產品叫做唐早期通體玉鎦金掐絲琺瑯彩羊脂玉觀音。這個名字小編是真的服了,居然有這麼長的名字。
  • 吳建宏與抗戰勝利受降紀念館30年的不解情緣
    這一切,都被悄悄跟在隊伍後頭的老所長看在眼裡。自此,他接過了老所長手裡的揚聲器,成為一名合格的講解員。  【同期】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飛虎隊紀念館 館長 吳建宏  我作為一個抗戰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我們有責任 有義務,來做好抗戰歷史的記憶。實際上說句實在話,做這個工作實際上很幸苦 也很清貧。但是我覺得很有意義 很值得紀念,而且我覺得很快樂 很值得,今天看到紀念館這麼多遊人來參觀。
  • 楓橋古玩城有個「紅色收藏館」500多件藏品留住歷史記憶
    在楓橋古玩城,土生土長的楓橋人茅方才開了一家名為「茅草堂」的古玩店,同時這也是當地唯一的一家「紅色收藏館」。五百多件、十多個種類的「紅色收藏」,吸引了眾多市民參觀。150平方米的「茅草堂」裡,分門別類地擺放著茅方才這幾年所收藏的各類古玩,包括石雕、磚雕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他的「紅色收藏」。茅方才1973年出生于楓橋,大學學的是財務管理,畢業後一直在紹興工作,業餘興趣愛好就是收藏。而迷上「紅色收藏」,則是最近3年的事。
  • 濃烈的紅色情結:40多年來收藏各類紅色藏品上萬件
    周金慶的部分藏品 周金慶在把玩自己的藏品 收藏 上萬件藏品 毛澤東像章有1000多枚紙質已經泛黃的宣傳畫,各式各樣的毛澤東像章,郵票、糧票、布票,革命年代的連環畫、文藝書刊、紅袖章……在周金慶的家裡,各種各樣的紅色藏品琳琅滿目,上萬件藏品涵蓋了從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之初的歷史物品。
  • 今天起,杭州筧橋區塊開創街全線通車,多年斷頭路終於打通了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杭建宣今天(9月9日),位於杭州江幹區筧橋鎮的開創街相埠路至浜河路段正式開通。至此,開創街全線通車,相埠路段多年斷頭路被打通,居住在筧橋區塊德勝東路、同協路、明石路附近的居民向東出行又多了一個新選擇。開創街,原名南都路,長約3.1公裡,西起規劃桐德路,東至浜河路(規劃橋頭路),橫貫機場路、同協路、相埠路,是筧橋區塊東西向的一條重要道路。
  • 參觀天台瓦窯革命歷史紀念館:重溫紅色歷程
    隨後,天台縣委確定在歡岙瓦窯建立會議舊址,2000年7月命名瓦窯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規劃建設紀念館、烈士紀念碑及路、橋等基礎設施。2014年12月30日,歡岙瓦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更名為天台瓦窯革命歷史紀念館。
  • 【壹點頭條】金鄉70歲退伍老兵拆掉老宅,耗資300多萬元建紅色博物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從偉 康巖在金鄉霄雲鎮鮑樓村有一座紅色抗戰博物館,裡面陳列著一千多件革命戰爭時期的
  • 李嶽「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杭州)回顧
    螞 | 蟻 | 攝 | 影 |批評若不自由 讚美則毫無意義由浙江省攝影家協會主辦,杭州映Studio承辦的「攝影收藏及藏品管理」線下講座上周末在杭州映Studio成功舉辦,來自全省各地的30餘位攝影收藏愛好者參加了本次活動,他們中有攝影博物館管理人員
  • 浙江臨海有一座刺繡博物館,藏品多達9000多件,門票免費
    若了解一座城市的歷史及風土人情,那一定要到這座城市的博物館去看看,浙江台州的臨海市有多座博物館,其中的「台州府城刺繡博物館」非常值得一去,刺繡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刺繡的種類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環境、風土人情,也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一種寄託。
  • 樊建川:辭去副市長成富豪,自建博物館估值80多億卻要捐出去
    河南有位叫李東海的70歲老人,在西平縣自建了一座私人博物館——「復興博物館」,高五層,共1500平方米,裡面藏有近 6萬餘件藏品,這些都是李東海老人數十年如一日辛苦收集而來的藏品。在下一步就到市長的當頭,樊建川又辭職經商,辛苦打拼到位居中國富豪榜前列的時候,他終於拿著這筆錢,幹起了自己最想做的事——建博物館。樊建川喜歡收藏的愛好並不是一時興起,從年輕時他就『自然而然』地收藏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在沒建立博物館之前,他的家裡堆滿了各種藏品。
  • 「抗戰必勝,此橋必復!」——錢塘江大橋的抗戰記憶
    這是9月17日拍攝的錢塘江大橋。無論錢塘江上建造多少座橋,她作為「錢江一橋」的地位都無可撼動。歷經建造、炸毀、修復,服役78年,至今堅固如昨——錢塘江大橋,不僅創造了中國橋梁史的眾多紀錄,而且承載了一座城市的抗戰記憶。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新華網杭州9月17日電(記者陳曉波、王政)無論錢塘江上建造多少座橋,她作為「錢江一橋」的地位都無可撼動。
  • 31件二戰文物入藏受降紀念館
    據新華社長沙12月13日電 12月12日,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侗族自治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公布了31件新增藏品和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