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外百名收藏愛好者齊聚惠州 交流民間藏品數萬件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

中新網惠州7月14日電 (記者 宋秀傑)7月14日,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拉開帷幕。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收藏愛好者在本屆交流會上共展出各類民間收藏品逾5萬件,吸引了眾多收藏愛好者前往觀展。

圖為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開幕式現場 宋秀傑 攝

據介紹,惠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1400多年的建城史。近年來,該市收藏之風十分活躍,僅250米長的金帶街就有20多家古玩店和藝術品商店,無論是常見的瓷器、玉器、木雕,還是郵票、門票、菸斗、紐扣、二胡、石頭、木頭、徽章、火花、小人書、酒罐等,都成了當地市民收藏的寶貝。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

楊金玲是惠州金帶街千寶齋的董事長,也是此次交流活動的承辦者與組織人。據了解,她收藏的古玩、玉器、錢幣等藏品達1000多種20000餘件。

劉戈日勒,是惠州知名愛國人士,他花費了26年的時間創辦了「鑑證英雄世界徽章軍品博物館」。26年來,他走遍世界各國和中國大江南北,拜訪了許許多多抗日英雄及其家屬,共收集到46000多枚抗戰英雄勳章。每一枚抗戰英雄勳章,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

收藏家黎大城已經收集明朝至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徽章500多枚。他收藏的「楊四知堂賞銀牌」及「清代銀質徽章」於2007年登上了中國中央電視臺二套《鑑寶》欄目網站。這些珍貴的文物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惠州民間收藏事業不斷發展的反映。

圖為海內外收藏愛好者在第二屆廣東惠州民間藏品交流會上展出、交流的現場 宋秀傑 攝

梁道德是惠州市的一位藏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籃筐、油燈、扁擔、刨子、鏈子、皮包、門牌、湯匙、電話、鐘錶等等這些普通人家的生活物品,都是他收藏的對象。

刻光是土生土長的惠州人,十幾歲的時候,他就喜歡上了銅錢,真正上規模地收藏銅錢是從1996年開始的。當年東江水位下降,出水了大量古代銅錢。刻光家住東江岸邊,他親眼看到一堆堆銅錢被從水中撈出,於是他也加入到了收藏行列。

當天,來自海內外的收藏愛好者們展出、交流的藏品有古錢幣、徽章、瓷器、玉器、鐵器等,有清代的大煙槍和稍後的銅鎖,也有毛主席像章和塑像,還有各時期的紙幣等。

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惠州市文物收藏家協會常務副會長梅火平稱,此次交流會就是為了給廣大民間收藏品愛好者搭建一個更好的交流學習平臺,促進各地民間收藏品交流,互相學習,增進友誼。(完)

相關焦點

  • 敘永「曬」萬件藏品,還記得40年前的馬燈、藥碾子嗎?
    四川在線消息(李欣 記者 魏馮 攝影 宋永強)這幾天,全國多個省市的古玩商家和收藏愛好者齊聚敘永縣居泰廣場,以古玩藝術品展示交流形式慶祝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本次展出古玩物件上萬件,既有40年前人們使用的馬燈、銅鈴等展品,也有不常見的明清古籍等。活動展出的銅鈴。宋永強攝。
  • 濃烈的紅色情結:40多年來收藏各類紅色藏品上萬件
    紅色題材收藏品 光輝歷史見證物 泉州網10月6日訊 (記者 吳志明 通訊員 洪金示 文/圖)從小長在軍營耳濡目染,他的心裡有著濃烈的紅色情結;後來他進入部隊,開始喜歡上紅色收藏;40多年來,他收藏了各類紅色藏品上萬件
  • 「知竹教授藏品展」在蘇大博物館成功舉辦
    原蘇州大學副校長葛建一,原美國營養專家考試審核委員會主席、現任國際營養公司執行副總裁Robert S.Lin林亦森博士,中國檢驗檢疫學會秘書長田茹,美國《華盛頓郵報》副總編於天竹,蘇州考古研究所所長張照根,蘇州大學博物館館長張朋川、常務副館長黃維娟,收藏愛好者們以及博物館工作人員出席了此次活動。
  •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免費開放37萬件藏品版權
    原標題: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免費開放37萬件藏品版權   吉內薇拉·班琪(油畫) 1474—1478年   達·文西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本報訊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上周宣布,他們改變其開放資源獲取政策,按照 「Creative Commons Zero」(即無權利保留協議)將其收藏的
  • 退休發燒友收藏古陶器13年 藏品裝滿幾個房間
    在他的家裡收藏了數百件古陶瓷和明清紫砂壺,擺滿了好幾個房間。將來,他想分別辦一場古陶器和紫砂壺展覽,並組建收藏俱樂部,讓大家能一起分享收藏經驗,弘揚歷史文化。  高淳古陶器製作十分發達  近日,記者來到家住淳溪鎮的陳日發家,他正在收藏間研究把玩著自己的藏品。記者看到,他家裡好幾個房間的櫥柜上、桌子上、地上擺滿了各種古陶瓷和紫砂壺。
  • 泉州民間收藏者的「海絲情緣」
    廖靜 攝中新網泉州5月29日電 題:泉州民間收藏者的「海絲情緣」作者 廖靜「泰興號」沉船出土的文物、印有海外文字的出口型瓷盤、各種具有海外風情的古代生活器皿……郭福榮的家,儼然就是一個縮小版博物館。一件件與中國古老「海上絲綢之路」有關的藏品,琳琅滿目。
  • 酒版中的萬千氣象——酒版收藏愛好者孫浩峻和他的收藏故事
    近日,記者採訪了中外酒文化協會酒版聯誼會秘書長、中國酒版收藏愛好者孫浩峻。從廳裡的地上一直到屋頂滿滿的小酒瓶,讓記者十分震撼,據孫浩峻說,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還有很多藏品都放置在儲藏室和車庫裡了。現在,孫浩峻在各大老酒、酒版收藏網站上註冊了幾家自己的網店,通過買賣交易,讓孫俊浩與全國的酒版愛好者拉近了距離,交流、互贈,也讓孫浩峻的視野越來越大。從2004年,孫浩峻接觸白酒收藏,到2015年專攻收藏稀缺的酒版收藏,一發而不可收拾。
  • 海內外信眾齊聚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 紀念媽祖誕辰1058周年
    活動現場東南網莆田5月8日訊(本網記者 鄭志鴻 通訊員 王雪玉)5月8日(農曆三月廿三)是媽祖誕辰1058周年紀念日,海內外500多家媽祖宮廟上萬名信眾齊聚莆田賢良港天后祖祠由海內外媽祖宮廟組成各方陣護送媽祖鑾駕從新文路大地城圓圈出發,至賢良港天后祖祠聖殿廣場,盛大的民俗文藝踩街活動隊伍似一條巨龍在長街、村頭裡巷蜿蜒穿梭,蔚為壯觀。隊伍沿途所經之處一一各媽祖宮廟、居戶皆設置香案、燒柴火、夾道焚香、迎駕祈福,匯聚成道厚重的民俗文化景觀。
  • 海內外中華詩詞高峰論壇在惠州開幕
    第五屆華夏詩詞獎頒獎大會暨海內外中華詩詞高峰論壇舉行。 (朱書緣 攝) 人民網惠州5月23日電 (朱書緣)今天上午,第五屆華夏詩詞獎頒獎大會暨海內外中華詩詞高峰論壇在廣東惠州開幕。 本屆論壇旨在從中國國力日益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影響日益擴大這一時代背景出發,著眼中華詩詞不但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而且在世界各地特別是在五大洲華人中生根開花的現實,討論如何增強全世界詩詞愛好者之間的團結,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復興發展中華詩詞事業,共同運用詩詞這一廣受歡迎的文學樣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增進中華民族與世界人民的大團結做出應有的貢獻
  • 東甌收藏 盛世琳琅 第二屆溫州民間藏品展開展
    市民駐足細品「寶貝」。劉偉 攝 明代掐絲琺瑯番蓮紋花觚、東晉甌窯青釉褐彩雞首壺、清雍正官窯霽紅釉梅瓶、明代文苑款鏤雕山水人物犀角杯、明代青玉鏤雕梅花杯……昨天(5月17日)上午,這些難得一見的珍品在溫州博物館舉行的「東甌擷珠」第二屆溫州民間藏品展暨首屆溫州博物館之友藏品展上首次跟溫州市民見面。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溫州市70餘位民間藏家的300多件藏品,一件件「私人藏品」引發了市民的「懷舊潮」。
  • 「再現·中國白」民間德化窯收藏大展舉行
    StartStopStartStop何朝宗作品藏品《送子觀音》。東南網6月11日訊 (福建日報通訊員 吳有森 寇婉瓊 文/圖)「再現·中國白」2019年民間德化窯收藏大展日前在德化縣陶瓷博物館開幕,展覽薈萃了德化窯宋、元、明、清及民國等時期精品陶瓷290件。
  • 張學良天價藏品數百件流落日本
    原標題:張學良天價藏品數百件流落日本 他們喜歡收藏張將軍的物品,張將軍也沒要一分錢。而數萬冊圖書,則無償贈給臺灣東海大學圖書館了。不但有許多孤本、善本古書,還有當年張在貴州幽居時,託人費盡周折弄到的明史書籍。有些是將軍在囚禁生活中油燈下寫下的學史筆記,彌足珍貴。不少書留有將軍的眉批。   二是拍賣。這一舉動,是張學良夫婦猶豫再三,在眾親友力勸下才進行的。照他歷來的做法,似也要捐出去。這想法,遭到家人的堅決反對。
  • 東海:水晶地藏王菩薩問鼎東海「民間國寶」
    經過幾番評選,在眾多市民和收藏愛好者的共同見證下,來自央視《尋寶》欄目的蔡國聲、丘小君、歐陽朝霞和張如明等四位國家級專家在入圍的50件民間藏品中,揭開了東海「民間國寶」的神秘面紗。縣長朱國兵宣布東海水晶地藏王菩薩造像為最具歷史文化價值的藏品。縣領導蘇鋒、陳啟發、朱崇慧、董步祥、魯東、範益春、顏景碩參加活動。
  • 350餘件江南印糕版藏品亮相浙江桐廬
    350餘件江南印糕版藏品亮相浙江桐廬 楊光宇正在進行李晨韻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6日電 (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羅雅迪 通訊員 餘知音)12月6日,在浙江桐廬縣葉淺予紀念館的展廳裡,350餘件江南印糕版藏品吸引住了民眾的眼光。社區一群上了年紀的阿姨們興奮地說:「這個樣子的糕模老底子我家也有的!」
  • 吳為山:收藏國際藏品,不能等待「天上掉餡餅」
    這些作品從1200餘位捐贈者捐贈的3萬餘件作品中遴選而出,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雕塑、書法與篆刻、民間美術與工藝美術、攝影、綜合部分(水彩/粉、連環畫、漫畫、年畫等形式) 、國際美術9個板塊,全面而立體地呈現中國美術館的藏品結構和體系,供觀眾直觀了解中國古代至現代繪畫史以及歐美現代藝術史的流變。
  • 棗莊世界語博物館藏品2.6萬件 為亞洲之最
    棗莊世界語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世界語博物館,也是亞洲最大的世界語博物館,藏品多達2.6萬件。據了解,棗莊世界語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家世界語博物館,也是亞洲最大的世界語博物館,藏品達到2.6萬件。   世界語(Esperanto)是波蘭籍猶太人柴門霍夫博士(?azarz Ludwik Zamenhof)1887年在印歐語系基礎上創立的一種語言,旨在消除國際交往中的語言障礙,令全世界各個種族膚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個大家庭裡像兄弟姐妹一樣和睦共處。
  • 古早美術館|京城再添宮廷藝術交流新地標
    隨著一件件精美的宮廷藝術品呈現在人們面前,由收藏家楊勇創辦,以宮廷藝術品收藏為主的古早美術館正式落戶位於北京市東三環的尚古匯,這也將讓這裡成為北京時下宮廷藝術交流的一個新地標。 上百件宮廷藝術精品涵蓋了瓷器、玉器、琺瑯器、漆器、鼻煙壺等多個門類。精湛的做工也展示了宮廷藝術品不同凡響的精湛工藝,讓觀者大開眼界。古早美術館目前由一個主展廳三個專題專廳組成,還有學術研討廳等配套設置。美術館裡常年展示的,主要是館長楊勇幾十年來從海內外尋覓收藏的各個門類的重要皇家宮廷藝術品,日本皇室御用香道茶道用品和十八、十九世紀西洋名人製作家具等也有涉及,可謂集百家之長 成一家之言。
  • 七旬老人自建五層博物館:收藏上千件日本侵華史料
    河南西平縣有座「復興博物館」,在這座五層15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裡,七旬老人李東海將6萬餘件藏品安奉於此,其中不乏諸多罕見的日本侵華史料。河南西平縣有座「復興博物館」,這座五層15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館是由該縣一名收藏愛好者李東海所建。
  • 第十一屆海峽兩岸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昨開幕 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
    昨日上午,海滄青礁慈濟祖宮鑼鼓喧天,海內外近2000名嘉賓齊聚於此,見證第十一屆海峽兩岸(廈門海滄)保生慈濟文化旅遊節開幕儀式,共祭保生大帝,弘揚慈濟精神。廈門市青礁慈濟祖宮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顏國南、臺灣臺中元保宮主委賴信雄、馬來西亞馬六甲僑生公會會長顏泳和共同為慈濟文化旅遊節鳴鑼開幕。
  • 今日大安|發現民間國寶 展示時代風貌
    本次活動由大安市委宣傳部、大安市旅遊發展服務中心、大安市文廣新局主辦,此次鑑寶活動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和市民朋友提供了一場文化欣賞和收藏的「饕餮盛宴」去偽存真,讓珍寶大放異彩!「首屆大安民間國寶」。海內外著名書法藝術傳世名家、賞石藝術收藏鑑賞大家、文化創意產業策劃專家。「周宏興書法藝術典藏館」、「周宏興天然大理石畫珍寶館」、「周宏興珍藏文化巨匠文獻館」等五大藝術館已在北京、安徽等地建成並向觀眾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