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形勢的持續向好,商業日趨正常,剛剛過去五一小長假,更是讓餐飲行業得到了較好的「補償」。地處興寧市葉塘鎮的五星級農家樂葉南漁村,憑藉自身優勢和優質服務,「吸金」效果明顯,營業額比去年同期不降反增高達30%。
五星級農家樂葉南漁村(林翔 攝)
葉南漁村作為梅州市率先摘取「五星級」招牌的農家樂,充分發揮「農家樂」特點和自身優勢,充分結合後疫情時期餐飲業面臨的新形勢和消費心理特點,堅持做好傳統客家菜的同時,守正創新,傳承不忘本,不斷改進和提升服務質量,受到了食客的歡迎。
●本報記者 陳思傑
特約記者 鍾思婷 劉海陽
躊躇滿志之時,疫情突如其來
驅車濟廣高速從興寧葉塘收費站出來,一眼就看到了「葉南漁村」的招牌,穿過一片鬱鬱蔥蔥的園子,只見十幾個獨立木屋廂房藉由「圍龍狀」的客家飲食文化長廊相接,錯落在園林美景中,圍住一畝多的方塘。推開木屋廂房窗戶,只見屋外一片翠綠,漁村餐廳被100多畝的苗圃擁圍,10多畝樹葡萄為前來享受的食客提供了採摘體驗,漁村中心的池塘又增加了垂釣樂趣。
「圍龍狀」的客家飲食文化長廊掩映在園林美景中。(陳思傑 攝)
「疫情發生後,我親身感受到了飲食業受到猛烈的打擊,單是去年新投入的資金都不少,復業之前一直十分煎熬。」葉南漁村負責人餘彥雄感慨地說。原來,葉南漁村是客家菜師傅培訓基地,為增添「農家樂」的文化底蘊,宣傳推介客家菜,去年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客家菜師傅工程展館,介紹大坪包子豆腐、客家黃粄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客家傳統八道菜和客家飲食器皿,客家娘酒、酒糟魚等傳統客家美食則通過廂房前的文化長廊一一介紹。為了提高廚師技藝,讓客家菜走出梅州,漁村僅去年就組織廚師報名參加了5次各級各類廚藝大賽。其中客家傳統美食艾草老菜新做成的「金沙福艾」,更是在去年11月廣州舉行的「食在廣州」美食大賽中獲得「嶺南名菜特金獎」,讓漁村美名遠揚。
就在餘彥雄躊躇滿志準備趁春節的飲食業黃金期大幹一番的時候,疫情突如其來,讓餘彥雄擔心不已,生怕所有投入和努力付之東流。
開放式「農家樂」受影響較小
隨著疫情穩控,餐飲業可以逐步復工復產。餘彥雄十分清楚,經歷了疫情的消費者對食品的健康和安全一定會更加重視,必須嚴格按照興寧市疫情指揮部的相關指引展開營業,他給漁村定了一條鐵的紀律「絕對衛生,絕對安全,讓顧客絕對放心」。
在對員工進行了一周的上崗培訓後,漁村終於在今年3月1日恢復營業。復業一段時間後,餘彥雄發現,開放式的「農家樂」比城區封閉式的酒店受疫情影響明顯要小,經營狀況恢復迅速,特別是葉南漁村地處興寧市著力打造的「兩鎮五村」鄉村振興示範片的核心區,環境怡人。「五一」小長假很快就要到來,他預感,遊客必定大增,漁村將會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
葉南漁村是客家菜師傅培訓基地,去年投資100多萬元新建了客家菜師傅工程展館。(陳思傑 攝)
「既然是農家樂,必然繞不開做『農』字文章。」據餘彥雄介紹,興寧市葉南漁村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在2019年就被興寧市農業局授予「客家菜師傅工程食材基地」,這是對漁村食材的優良和穩定供應的肯定。一直以來,漁村食材既「土」又「鮮」,大部分食材來自自家農場,雞,必須在自家農場養足210天後才上桌,蔬菜,在自家農場種植或者收購員工自家種植的農家菜,米,是定點種植收購的優質絲苗米,魚,來自渡田河自然保護區人工養殖場。
「五一」比去年同期增長了三成
迎戰「五一」小長假,餘彥雄決定靠食材品質取勝。果然,食材品質的保障、舒適怡人的飲食環境,讓葉南漁村客似雲來,整個「五一」小長假每日廂房爆滿,共接待食客1800多人次,總營業額近20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成。
客家傳統美食艾草老菜新做成的「金沙福艾」 (陳思傑 攝)
「開業17年了,沒想到廚房、牆面還如此乾淨清爽。空氣清新,食物新鮮,在珠三角地區是很難找到一家有這麼廣闊的園林風光的餐廳的,我們可以在這裡放心就餐,還能夠增長孩子對客家飲食文化的了解,真的是不虛此行。」從佛山回到家鄉的張女士表示自己在外就一直關注家鄉,此次回來一家人選擇在葉南漁村就餐,就是衝著這個五星級農家樂的名氣來的。
「此次疫情讓我們看到了漁村環境好、食材鮮的優勢。但也看到了我們的不足之處,今後要在『樂』字上多下功夫。」餘彥雄表示,接下來準備建設農家飲食文化和農耕文化體驗區。同時,隨著「5G」時代的來臨,計劃儘快融入「雲銷售」中去,將自身的食材優勢化為產品優勢,加快QS食品質量標準認證,將菜品商品化,贏得「5G」時代的飲食市場。
編後
餐飲行業發展迅速,一頓飯的經濟效益遮蓋了某些細節的不足。如今,疫情放大了往常許多餐飲行業忽略的建設,也讓我們看到了顧客對就餐環境和食材的更高要求。葉南漁村的負責人餘彥雄稱「開放式的農家樂比城區封閉式的酒店受疫情影響明顯要小」,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葉南漁村環境衛生舒適,食材土而鮮,極大地滿足了顧客,所以「五一」長假吸金在預期之內。
當今,做餐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一頓飯上,而應該給予它更多的附加值。葉南漁村也看到了要在「樂」字上多下功夫,接下來準備建設的農家飲食文化和農耕文化體驗區會讓它開闢新路,我們期望著它的進一步成長。(廖智)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