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9月21日上午,在梅縣區松口鎮大黃村豐收廣場,上百名農民歡聚一堂,該村黨委書記廖建明登上豐收鼓臺三擊鼓,寓意著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開場舞《豐收歡歌》緊接著上演,臺下掌聲、歡笑聲不斷,拉開了梅縣區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第五屆廣東高速車主節活動序幕。
稻花香裡說豐年,茶醇美景「柚」歡顏。
作為農業大區,近年來,梅縣區農業生產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等工作,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全區農業農村工作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2020年上半年,在受疫情影響經濟下行壓力下,梅縣區農業產值比增4.2%,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1.3%,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柚果飄香慶豐收。何森垚 攝
▶▷同慶豐收
抱柚抓魚看演出 趣味遊戲歡樂多
「來來來,抓緊時間」
「加油、加油!」
「唉唉唉,你柚子掉了」
……
在梅縣區慶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主會場大黃村,搶柚子、抱柚子、稱柚子等一系列兼具趣味性和梅縣農業特色的遊戲輪番上演。臺上,農民選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臺下,觀眾加油吶喊,笑聲雷動。一名選手用上衣一次兜起10多隻柚子,小心翼翼挪向終點,卻在中途「失誤」撒落一地,讓臺下觀眾笑得直不起腰。
憑藉著嫻熟的農技,村民溫開京在搶柚子比賽中斬獲了好成績,談起豐收節,他更是喜上眉梢。「哈哈哈,我搶到了28個柚子,我們農民自己的節日,當然要玩得開心。」
「熱鬧、開心!笑得我臉都酸了。」大黃村村民廖姨剛在自家柚園裡摘完柚子,掐著時間趕到了豐收節活動的現場。自2018年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在該村舉行以來,她每年都會來現場湊湊熱鬧,共同慶祝豐收節。「村子一年比一年美麗,梅州柚品牌一年比一年響。今年氣候不錯,我們家柚子的糖度達到了17,相信能賣個好價錢。」
在舞臺的另一側,則設置了梅縣區消費扶貧農產品展區、梅縣區特色農產品展區,攤位上整齊擺放著金柚果脯、金柚飲料、金柚沐浴露等琳琅滿目的金柚深加工產品,以及梅縣綠茶、澳洲堅果等特色農產品。
在村之翼攤位前,一份「扶貧大禮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企業負責人溫志雨介紹,「扶貧大禮包」由企業向貧困戶收購的農產品組成,通過「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有效拓寬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渠道,推出以來受到了許多機關單位的青睞,目前在梅州和外地都有銷售。
百畝禾苗隨風擺,魚兒撲騰稻米香。在分會場丙村鎮溪聯村,同樣是一派熱鬧歡騰的景象,逛特色農產品展、嘗客家美食、參加捕魚比賽、觀看慶豐收表演……精彩節目輪番登場,農民共慶豐收佳節。
在梅州市「稻魚共生」示範基地進行的捕魚比賽中,參賽農民紛紛脫下鞋子、挽起褲腳跳下水田,有的手持抄網撈魚,有的乾脆徒手抓魚,與岸邊家人或朋友默契配合,捕獲了一條條「稻香魚」。
「抓多少拿多少,你看,我抓到了5條,晚上回家煮魚湯!」聽說今天溪聯村有豐收節慶祝活動,村民吳華榮一早就從雁洋鎮三鄉村趕了過來,對於自己今天的「戰績」,她感到非常滿意。
柚果飄香慶豐收,稻香魚肥迎小康。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舉辦農民豐收節意義重大,不僅能夠充分展示梅縣區豐收盛況、講述豐收故事、分享豐收喜悅,更有助於推動當地黨委政府把農民豐收節與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統籌推進,不斷拓展節日載體功能,使其在繁榮鄉村文化、助力產業振興、活躍城鄉市場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柚果飄香
預計柚果產量55.6萬噸鮮果產值近29億元
「自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落戶我們大黃村後,梅州柚的名氣越來越大,加之近年來政府和農業部門的給力推介,經常有新客戶慕名而來,現在每天出貨量有20多萬斤。」梅縣區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廖志君笑道。
柚果飄香人歡笑,穰穰滿家慶豐年。
金秋9月,正是蜜柚豐收的季節,走進位於大黃村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大黃)金柚產業園內,一股清新淡雅的柚香撲鼻而來,柚果品質無損檢測分選設備、糖度檢測設備有序高效運轉,上百名農民則在一片片金黃的「柚山」中奮戰,裝袋、封口、封箱、裝車……廠房外,一輛輛載滿蜜柚的貨車徐徐遠去,將承載著豐收喜悅的果實運送至遠方。
「稍等下,又有貨車來了。」廖志君一邊回復客戶信息,一邊領著農民加緊裝車,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正是銷售高峰期,從早上直落到晚上,100多名村民還忙不過來。」廖志君說,目前,該合作社已銷售蜜柚600多萬斤,市場主要集中在廣東珠三角、上海、浙江、山東、鄭州、南昌等地區。
「得益於政府幫忙,加上精細管理,今年蜜柚的產量沒有下降,質量較去年略有提升,更甜、水分也更足!」大黃村柚農廖順康說。
他口中的「幫忙」不是送錢、送糧,而是送柚樹管護技術。
今年8月初,蜜柚臨近成熟。為了保障柚果品質,梅縣區農業部門通過提前發布了相關通知、組織「三農」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等方式,提醒柚農加強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控、樹體管理,及時對葉面噴灑補充有機鈣劑等,為柚果提供好的生長環境。同時,積極倡導柚農、柚企堅持適時採摘,拒絕「早摘」,保證柚果品質。
「組合拳」下,「柚」見豐收。據梅縣區農業農村局數據顯示,2020年,梅縣金柚種植面積25.5萬畝,較去年增加1萬畝,產量預計達到55.6萬噸,預計實現鮮果產值近29億元。
一顆小柚果,引領大產業,發展大潛力。
在全力提升品質、拓寬市場、打造品牌的基礎上,梅縣區還在金柚產業「接二連三」方面發力,做大做強「柚」產業,讓豐收不止在當季。
眼下,梅縣區擁有廣東十記果業有限公司、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梅縣嘉俊金柚食品廠等金柚深加工基地12家,金柚產後商品化處理生產線20條,已開發柚苷、柚幹粒、金柚果脯、蜜餞、金柚啤酒、金柚飲料、金柚茶等產品。經過不斷研發與市場推廣,金柚精深加工系列產品深受市場青睞。
「目前,金柚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正在推進中,『梅州柚—梅縣金柚』區域公用品牌提升、梅州柚主題文化公園等11個項目已動工建設。」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該區將加快金柚產業集群發展,提升產業加工水平,強化科技創新服務,推動金柚產業標準化、專業化、規模化、組織化發展,全面提升梅縣金柚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
▶▷稻香魚肥
鋪展魚遊稻花香「生態畫卷」
秋風吹來,一波波稻浪隨風起伏。稻田裡,肥美的魚兒不時躍出水面。在位於溪聯村的梅州市「稻魚共生」示範基地,漫步于田間步道,一幅「稻在水中長,魚在田間遊」的優美田園畫卷盡收眼底,好不愜意。
「『稻魚共生』即稻魚綜合種養,是在保障水稻穩產的前提下,利用稻田溼地資源開展適當的水產養殖,形成季節性的農牧漁種養結合栽培模式。」該基地負責人鄧曉明分析,一方面,稻田可以為魚類提供庇蔭和蟲、草、浮遊動植物等有機食物。同時,魚類又可以發揮除草、食蟲、鬆土、增肥、增氧等功能,從而實現「一水兩用、一田雙收」,既能有效促進糧食生產、農漁民增收,又可發揮巨大生態效益,實現養魚不用抗生素、生長激素,種水稻不施用農藥的生產過程,保障稻穀、魚農產品的質量安全。
2018年,梅州市稻豐實業有限公司開始了小範圍的「稻魚共生」種養試驗,2019年基地面積增至200畝。由於效益良好,水稻質量得到明顯提升,今年基地面積已擴大至500畝,並對種養技術進行發展升級。
「基地種植了300畝早稻,已於7月底完成收割,畝產約1200斤。8月中旬,晚稻插秧工作已經全面完成,近期還投放了上千斤魚苗。」鄧曉明告訴記者,除了稻魚增加產值外,公司還充分發揮企業的示範帶動作用,以「公司+基地+農戶+科研單位」的運營模式,引導帶動貧困戶、農戶進行農業生產,實現農業增效、農戶增收。同時,以每畝每年1000元租賃土地,農忙時節優先聘請周邊貧困戶、村民務工,以此反哺當地的群眾。
「自己家也耕不了這麼多田,就租了4畝出去,一年下來就有4000元的租金。農忙時,還可以來這裡『上班』,一天就有120元工錢。」溪聯村村民楊為珍笑著說。
此外,梅州市稻豐實業有限公司還將「稻魚共生」基地按照3A級旅遊景區的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充分利用季節變換、作物更替,展現「景隨節變」的豐富田園風光,並舉辦了「稻魚節」「慶豐年」「豐收節」等系列農耕體驗活動,把「田園變公園」,努力呈現稻豐、魚躍、人歡的美好景象。
壯大「梅州柚」,種好「客都米」。今年以來,梅縣區認真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大力實施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積極推廣良種良法,繼續建設和完善農田水利配套等基礎設施,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產穩步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梅縣區糧食總產為17.49萬噸,同比增長4.2%。
「梅縣區將以成功舉辦農民豐收節慶祝活動為契機,進一步落實省、市鄉村振興戰略部署,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努力打造全省山區現代農業樣板區,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梅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說。
【來源】南方日報·梅州觀察
【記者】黃韜煒
【通訊員】劉洪橋 鍾利萍 曾健鋒
【作者】 黃韜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