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墾紅明農場公司以做強做優荔枝主導產業為抓手,架起墾地融合橋梁——
一顆荔枝興了一方產業 甜了一方百姓
■ 記者 倪德馨 通訊員 王小龍 王浚宇
一顆荔枝成就一個產業,架起一座墾地融合發展的橋梁。
「墾地融合」,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後,再次成為海墾企業與地方政府談合作、謀發展的高頻詞彙。而紅明農場公司與屬地政府的融合發展,可以追溯至10多年前,其中的媒介,就是荔枝產業。
產業選得準 融合基礎打得牢
在2020年的火紅夏天,荔枝豐收季中,「海口火山荔枝」品牌成了最耀眼的明星,不僅有海口市市長丁輝、知名主持人汪涵為其直播帶貨,而且海口火山荔枝節的再次成功舉辦,成為促進荔枝產銷對接的重要平臺。
2020「海口火山荔枝節」開幕儀式現場。 劉棠琳 攝
在「海口火山荔枝」的多個宣傳展銷活動中,「紅明紅」荔枝牢牢佔據了「C位」:直播帶貨的地點正是在紅明荔海共享農莊內;海口火山荔枝節開幕式在紅明農場公司已連續成功舉辦了十屆;「紅明紅」荔枝成為「海口火山荔枝」的代言產品之一。
海口市打造「海口火山荔枝」品牌,為何對紅明農場公司和其打造的「紅明紅」品牌青睞有加?答案是紅明農場公司憑藉著規模化和品牌效應凸顯的「紅明紅」荔枝產業,讓屬地政府看到了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所在。
而這份能力與價值,得益於22年前,選擇產業的精準目光。紅明自建場以來,橡膠一直是主業,為國家的橡膠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但不可忽視的是,因為地處海南島的東北部,紅明的橡膠林時常經受颱風頻繁的摧殘。加上上世紀90年代末,恰逢全球橡膠價格下跌,陷入了經營困難。
1998年,原紅明農場響應省農墾總局提出橡膠向中西部轉移的產業大調整部署,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區位條件、產業基礎等,更新橡膠,種植了2.1萬畝荔枝。
這份能力與價值,同樣得益於22年間,紅明歷屆黨委班子始終保持的一份戰略定力。確定下發展荔枝產業後,歷屆黨委班子在堅持產業政策連貫性的同時,不斷與時俱進謀求轉型升級。
「紅明荔枝產業正是沿著種得好,到賣得好,再到發展好的路子,不斷在技術、品牌、營銷、加工和產業融合上發力。」紅明農場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波對紅明22年磨一業,22年精一業的產業發展之路深有感觸。
迄今,紅明已建成3萬畝全省最大的連片荔枝生產基地,同時也是海南省最大的荔枝產、供、銷集散中心。此外,「紅明紅」妃子笑荔枝品牌,在全國市場上已具備一定的知名度,斬獲多項榮譽稱號,荔枝全產業鏈正在逐步搭建完善。
荔枝生產基地鳥瞰圖。劉家宋 攝
海口市打造「海口火山荔枝」品牌需要龍頭企業帶動,紅明進一步打響品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也需要政府層面提供相關政策支持。雙方「一拍即合」,在荔枝產業發展中,墾地雙方相互借力,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諧局面。
發展走得穩 墾地百姓同受益
進入冬季,雖然已過了荔枝收穫季節,紅明農場公司果農陳會華和妻子依然忙碌,每天到果園給荔枝樹放肥、打藥。陳會華是1998年響應原紅明農場調整產業結構種植荔枝的果農之一,今年65畝的荔枝園給他帶來了30多萬元的收入,年景好的時候能有40多萬元。對於這份產業,陳會華說:「它讓我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甜蜜的笑容掛在他的臉上。
荔枝有多甜?紅明人會告訴你,職工果農甜蜜的小康生活是最好的佐證:他們年均收入7萬元以上,先後蓋起了「荔枝樓」4000多幢,購買小汽車近2000輛。今年荔枝產量6100萬斤,產值3.8億元,農戶均增收達2萬元以上。
對此,王波有一個形象的比喻:「紅明的荔枝產業就像一間綠色銀行,職工群眾每年都能從中獲得定期收益。」
從這間「綠色銀行」提取收益的,還有周邊鄉鎮的農民。與紅明農場公司近鄰的海口市瓊山區三門坡鎮文嶺村委會村民黎善良今年種植荔枝,將30多萬元的收入裝進了腰包。但在10多年前,黎善良還靠著種橡膠、種檳榔,勉強維持生活。
「那時看到農場的職工種荔枝都賺錢了,我也『跟風』種起了荔枝。」黎善良回憶道。荔枝種下去容易,可是他很快又犯了難:荔枝樹開了花卻結不了果,除此之外,打藥、控梢等等這些管理技術都一知半解。
荔枝豐收時節,工人們忙著清洗打包荔枝。劉家宋 攝
「好在農場組織了很多專家給我們培訓,不僅有農場的,還有好多廣東、廣西來的專家。」黎善良說,直到現在,每年紅明農場公司都會無償組織荔枝種植技術培訓,及時雨般的技術幫扶,解決了他們這些地方果農的諸多難題。
墾地實現產業融合帶來的好處,地方農民最有發言權。與紅明農場公司近鄰的三門坡、譚文、紅旗、甲子、大坡、東路等鄉鎮的農民,有相當部分已更新橡膠等其他作物,改種妃子笑荔枝。目前,紅明農場公司周邊農村果農種植荔枝達10萬畝,2020年直接經濟效益達12億元。
一業興,百業旺。每到荔枝成熟期,收購荔枝的冷鏈大車在海口市三門坡鎮及周邊鄉鎮的道路上,排起了「長蛇陣」,賓館、餐館人聲鼎沸。荔枝產業的發展,還帶動和促進了周邊餐飲、賓館、運輸、勞務等行業的發展。
「紅明的荔枝產業為全區提升熱作產業效能,發揮了積極的示範和引導作用,荔枝產業已成為我區群眾勤勞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海口市瓊山區副區長梁明對紅明荔枝產業的輻射帶動作用,給予了高度的評價。
目光看得遠 融合發展有奔頭
當海南步入建設自由貿易港的新徵程,紅明荔枝產業如何借力發展?墾地雙方的產業融合如何落實自貿港建設要求?走在紅明的土地上,你也許就能探得一二。
在連片的荔枝果園裡,紅明已建成2020年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屬地政府將提供相應支持,運用項目建設助推荔枝產業升級和生產經營,提高市場競爭力。
在紅明農產品(荔枝)交易中心,你會看到一個集荔枝收購、冷藏、加工、電子商務、包裝銷售為一體的多功能現代化交易平臺。該中心將逐步整合周邊「小、散、弱」的收購點,為保障市場供應、公平交易、平穩市場價格發揮積極作用。
走進紅明荔海共享農莊,不僅能見識到農業物聯網、農業大數據信息管理系統,還能體驗農業科普教育、休閒農業旅遊等。這裡,將成為紅明著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持久動力,實現產業興旺、全域發展的主戰場。
荔海共享農莊大數據中心。 紅明農場公司供圖
對於未來的產業發展,紅明農場公司已有了清晰的方向:發揮紅明毗鄰海口江東新區和美蘭機場的區位、資源、生態環境及產業優勢,以「一軸、兩翼、四區、兩基地」為導向,探索荔枝深加工、延長產業鏈、建設交易中心等方式,提升產業效益。
王波告訴記者,紅明已啟動了《海墾紅明國土空間規劃發展訴求報告》的編制工作,為紅明在發展特色產業上尋求更多國土空間規劃上的支持,讓紅明更好地融入屬地政府的國土空間規劃,融入海南自貿港戰略。
在海口市瓊山區政府的議事日程中,「墾地融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針對如何支持紅明農場公司產業發展,已提出了明確的舉措:「土地和產業規劃方面,要將農場公司納入產業規劃調整範圍,加大產業項目招商力度。」「將農場公司土地納入區國土空間規劃當中。」「幫助紅明農場公司加快推進荔海共享農莊項目(二期)荔海雅園建設。」……
海南紅明農產品(荔枝)交易中心項目一景。 劉家宋 攝
從鎮政府到區政府,支持紅明荔枝產業發展,已成為共識。「三門坡鎮百姓如今的幸福生活,得益於農墾大刀闊斧、刀刃向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示範帶動。」三門坡鎮委書記周海峰告訴記者,三門坡與紅明農場公司已建立聯合工作機制,合力推進產業發展、項目開發等各項工作。下一步,鎮政府將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以及瓊山區「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基本定位,結合海墾紅明荔枝大數據管理平臺,藉助海口火山荔枝品牌,共同打造熱帶特色果業基地亮點,形成「人有我優,人優我獨」的荔枝產業特色。
站到海南自貿港建設新的歷史起點上,紅明農場公司將繼續按照海墾集團「八八」戰略部署、落實集團推進熱帶特色農業產業暨擴種養促務工增收入現場會精神,主動謀求與屬地政府之間的融合範圍更大、程度更深入、聯繫更密切。在墾地產業融合的助力下,紅明農場公司新一輪產業發展的大潮,已經聲聲可聞。
聲明:轉載或者引用本公眾號新聞,請註明來源及原作者。
編輯 | 餘韶鈺
責任編輯 | 盧雅楠
值班主任 | 倪德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