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輝/文 禹舸/圖
3月15日,風和日麗,市區釣魚愛好者趙軍輝等一行數人驅車來到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應濱街道東滍村西一池塘附近,與頭天下午抵達這裡的兩名釣友「和平鴿」、張紅軍會合,相約在此垂釣。
釣魚是一種樂趣,不在乎收穫
陽光下波光粼粼,岸邊楊柳依依,金黃的油菜花香氣四溢。車停岸邊後,趙軍輝拎出漁具和凳子,興奮地坐在池塘旁邊撒下魚餌,架起魚竿,靜等魚兒上鉤。
進入不惑之年的趙軍輝,是平煤神馬集團下屬一家企業的職工,釣魚多年,足跡遍布全國,許多有名無名的江河湖泊都留下了他揮竿垂釣的身影。幾年前,他和幾位釣友驅車跑到丹江口水庫釣魚,意外遭遇了11天的連陰雨。連陰雨導致水庫水位上漲,他們進入水庫庫區的唯一一條通道被淹沒在水中,幾人被困在庫區一角無法動彈,手機或沒電或無信號,與外界失去聯繫。後來,他們隨身攜帶的乾糧也吃光了,一個星期都只能燉魚充飢。一周後,水位下降,他們才出了庫區。趙軍輝笑著說:「有了那次經歷,我再也不挑食了。」
說話間,趙軍輝挑起魚竿從魚鉤上取下一條一拃長的小魚——他開張了。但旋即,趙軍輝又把小魚放生了。原來,他喜歡「逮大(魚)放小(魚),釣獲放流(放生)」,特別是陽春三月正在產仔的魚,只要釣上來,他一定會放生。
趙軍輝說,這樣做一是為了「年年有魚」可釣,二是水裡有魚才能改善水質保持生態平衡。「我的魚竿是手竿,魚鉤上沒有倒刺,這樣對釣上來的魚沒有多大傷害,可以隨時放生。」去年開春,他和十幾位釣友前往南陽鴨河水庫釣魚,三天兩夜,幾乎人人都釣上了一二百斤,但其中大部分都被他們放生了。他說,釣魚是一種樂趣,他只享受沉醉大自然的釣魚過程,而不在乎自己有多少收穫。
看見水就興奮,就想去釣一把
今年47歲的「和平鴿」(網名)在市區一私營企業供職,他頭天下午從市區團結路趕到這裡安營紮寨,夜釣整整一個通宵,嶄獲十幾條鯽魚,但卻看不出倦意。他說,自己業餘時間很喜歡釣魚,但因為工作忙,同其他釣友相比「出勤率」較低,每次出來釣魚都是一種奢侈,因此特別珍惜時間,能多釣一會兒是一會兒,雖然熬了一夜,他依然興致勃勃地坐在池塘邊甩鉤。
比「和平鴿」小兩歲的張紅軍在市區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在他40多年的人生旅程中,有20年的業餘時間是在江河湖泊岸邊的垂釣中度過的,用他的話說:「只要看見水就興奮,因為水中有魚,有魚的地方就想去釣一把。」平時開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看見水就減速,常常忍不住朝有水的地方瞟一眼,看看那裡是不是適合釣魚。也因為喜歡釣魚,所以一到周末就心神不寧,恨不能立刻飛向水邊,支竿釣上一把。
就在張紅軍講述自己的釣魚經歷時,趙軍輝的魚又上鉤了。令人稱奇的是,
他居然一竿釣到了兩條魚。趙軍輝開心地說:「這叫雙飛。」
趙軍輝說,他和「和平鴿」、張紅軍等一些釣友外出釣魚時,有一個規矩,那就是離開自己的釣魚區域時,要把自己產生的各種垃圾以及他人製造的垃圾收拾乾淨帶走。有一次,他們十幾個釣友在清理垃圾時,借來一輛三輪車,一共運走了11車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