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曾國藩不因止於《冰鑑》與《家書》,還有學習和評鑑書法之道

2020-12-16 曉閣書畫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歷史上對曾國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稱其為三代以下第一人,也有人因他鐵腕鎮壓太平天國,而稱其為曾剃頭,所以章太炎先生認為他「譽之則為聖相,讞之則為元兇」。但毛主席對曾國藩評價甚高:「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抗曰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講堂錄》裡說:"中國歷史上不乏建功立業之人,也不乏思想品行影響後世之人,前者如諸葛亮、範仲淹,後者如孔、孟等人。但二者兼有,即辦事兼傳教之人,歷史上只有兩位,即宋代的範仲淹和清代的曾國藩。"

作為文人士大夫階層,書法是他們在日常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基本技能,對書法的理解和認識, 是他們綜合認知水平的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曾國藩作為清代士族的典範,功業彪炳,文辭流世。對書法的理解和實踐也有獨到之處。

後世人對曾國藩書法的評論大多傾向於正面,多為讚頌之詞,歐陽兆熊對曾國藩書法風格的流變概括為:「文正一生凡三變,書字初學柳誠懸,中年學黃山谷,晚年學李北海,而參以劉石庵,故挺健之中,愈饒嫵媚。」 反面的評價不多,但也有,如王潛剛《清人書評》 「……曾國藩,開府兩江,功業文章震一時,古文尤能卓然自立,惟於書真是門外。」 小編以為這樣的論斷偏向於情緒化,失之理智與公正。

曾國藩一生幾經宦海沉浮而從不氣餒,屢敗屢戰卻從不服輸、不言敗,身上有一股沖天的倔強之氣,這樣的性格也在書法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曾說「日內思作字之道,剛健、婀娜二者缺一不可。餘既奉歐陽率更、李北海、黃山谷三家以為剛健之宗,又當參以褚河南、董思白婀娜之致,庶為成體之書。」 儒家中和之意溢於言表。

曾國藩對中國古代文論中的「氣」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古人作文、作字之法,全在「氣」字上用工夫,古人優秀的文章之所以令人不可企及,究其原因所在,不在於逐字逐句之間,而是行氣與眾不同,其精要之處亦在於行氣。這樣的文藝理論也被曾國藩應用於對書法的評鑑:「古人優秀的法書,未必盡合於法度,其過人之處在於氣盛、氣暢,如果氣不貫注,雖然筆筆有法,則不足以稱得上是佳作。」

對於學習書法的方式,進階的次第,曾國藩也有獨到的見解:「大約書法不外羲獻父子。餘以師羲不可遽幾,則先師李北海。師獻不可遽幾,則先師虞永興,師虞不可遽幾,則先師黃山谷。二路並進,必有合處。」意思是想要在書法上有所成就,可以循序漸進,其中取法黃庭堅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然後學習虞世南,再以虞世南為跳板達到師法王獻之的目的。另外一個方法是先學習李邕,以此為階梯,學習歐陽詢,上溯王羲之。兩條路齊頭並進,最終落實到二王一脈的魏晉風格上,不失為理想的學習書法道路。

相關焦點

  • 官居一品,不忘耕讀本分,從3封家書看曾國藩持家之道
    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之臣,雖然官居一品,但時刻不忘耕讀本分,我們可以從他寫的3封家書是看出曾國藩的持家之道。一、「吾家子侄半耕半讀,以守先人之舊」曾國藩的鄉試雖然不太順利,考了七次,但是鄉試考過後就突然開竅了,以後的科舉之路是一馬平川。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再次參加會試,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 《冰鑑》 曾國藩
    在《冰鑑中》,曾國藩提到"口闊而方祿幹種」,意思就是:嘴巴寬闊又方正的人,可以享受千種福祿。看來,嘴大的人命都不會太差。看看演藝圈的!姚晨,舒淇,安吉麗娜朱莉就知道了。另外,從嘴唇的特徵和細微動作,也可以辨別一個人是否在說謊:1 ,嘴唇上下唇不合或者嘴歪的人喜歡說謊。2 ,沒有說話前,嘴唇先抽動,這代表他講話的內容可能是不實在的。
  • 天道酬勤書法欣賞 曾國藩:做事當有五勤
    曾國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書》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一處弛   「天道酬勤」取典於《周易》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和《尚書》「天道酬勤」,昭示勤奮逆轉人生的真諦。
  • 曾國藩是怎樣成為成功學大師的?
    答案當然是曾國藩,從重印數十次的長篇小說《曾國藩》,到《挺經》、《冰鑑》等真偽莫辨的曾氏秘傳心法,再到《曾國藩智謀全書》、《曾國藩方圓之道》、《曾國藩陰陽謀略》等無數當代成功學著作,曾國藩一直是中國各地火車站書店裡地位最穩固的人物。
  • 「勤」「敬」二字為法 | 從曾國藩家書家訓看家風建設
    『滿招損,謙受益』,爾若不傲,更好全了。」在同治元年的家書中,曾國藩多次表達了對於自家鼎盛、盈滿之際的憂慮,「忝竊高位,又竊虛名,時時有顛墜之虞。」這固然是因為他深知「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自然之道,也是因為他從祖父那裡繼承了「做不盡」和「善退財」的庭訓。所謂「花未全開月未圓」才是最合適的,所以他把自己的書房命名為「求闕齋」,以時時自警。
  • 曾國藩寫在家書中的8字箴言:該如何為人處世,如何教子持家?
    清室能將這一特權交給一個漢人,這足可見曾國藩地位之高。而說到歷史功績,曾國藩的一生其實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的。但無論肯定還是否定,人們莫不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因為《曾國藩家書》不僅記錄了一些家務事,還蘊藏著許多為人處世、教子持家的深刻道理。
  • 曾國藩《冰鑑》:情態
    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諂媚,狂放不羈而不喧譁取鬧,怠慢懶散卻坦誠純真,交際圓潤卻強幹豪雄,日後都能成為有用之材;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諂媚,狂放不羈而又喧譁取鬧,怠慢懶散卻不坦誠純真,交際圓滑卻不強幹豪雄,日後都會淪為無用的廢物。情態變化不定,難於準確把握,不過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後誰會成為有用之材,誰會淪為無用的廢物,也能看出個二三成。
  •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德以滿而損,福以驕而減!建議多讀幾遍
    升級後的鮑超,權力大了,品級高了,驕橫之氣也就逐漸顯露出來。因為是武將出身,大字又不識一籮筐,所以他不會有曾國藩那樣的覺悟和內涵,更不會懂得升得越高越快,越要懂得藏鋒露拙,因為自古以來就有「槍打出頭鳥」一說,誰出頭快,就會遭人妒忌,也就會挨揍。鮑超不懂這些,非但不藏鋒,還露出驕橫之氣,自然遭人嫉恨。
  • 「雞湯文」動輒擺出曾國藩!曾國藩:我家沒燉那麼多雞湯……
    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不急不躁)為第一要義;凡事勤儉節約,不因為官而自傲,處處低調(這從其與弟弟曾國荃的諸多信件中得以明確體現)。可以這麼說,曾國藩的崛起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對當時的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死後能被諡號「文正」就是社會和統治階級對他的極大認可。
  • 人說富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累世顯赫,是因為曾國藩喜歡寫家書
    古語道:「君子之澤,三代而斬。」自古至今,高門望族三代以下能夠保得住祖宗基業的並不多見,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曾家卻顛覆了這一定律。有學者曾經對曾國藩同時代中興名臣的後代們做過調查,其他人家的子孫輩都衰落了,可曾家至今五六代,代代有英才。
  • 曾國藩變臉記:從「惡人」到「楷模」的鹹魚翻身史
    書法上亦有成就。主要作品:《曾國藩家書》《曾國藩日記》《曾國藩家訓》(以及被歷史學家質疑真偽的《冰鑑》《挺經》)成就: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曾平定太平天國,亦是洋務運動的發起者之一。他曾是穆彰阿的得意門生,深得道光皇帝欣賞,後又因諫言開罪於鹹豐皇帝。3、組建湘軍鎮壓太平天國當太平天國運動席捲半個中國之時,喪母在家的曾國藩因應清政府獎勵團練的命令,在家鄉湖南一帶依靠師徒、親戚好友等關係,建立了湘軍的地方團練。
  • 曾國藩家書|如果你能做到這幾點,你也能收穫幸福的家庭
    《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認為家庭是我們的立足之本,如果家庭關係不和睦,會給我們的事業拖後腿。那麼怎樣才能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呢,他提出以下幾點: 2、家庭和睦,一團和氣能給家庭帶來好運氣 曾國藩曾經提過和六弟的故事。他在被貶後,回到湖南老家,由於氣不順,經常朝弟弟們發火,家裡氣氛十分緊張。後來他的六弟——曾國華為了救曾國藩,在三河鎮與太平軍陳玉成對戰時,不幸戰死沙場。
  • 紙與筆的「重量」:盤點歷史上有名的家書
    ,家書則有「抵萬金」的功效,而且家書更多的是體現家教的一種,長輩通過家書,把道德修養、人格風範等傳授給子孫,因此在歷史上產生了一些著名的家書,如《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梁啓超家書》等。那麼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歷史上著名的家書有哪些吧。  《曾國藩家書》  如若說到「家書」界的百科全書,那一定非《曾國藩家書》莫屬。為什麼這麼說?
  • 講座|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林乾:曾國藩家教之法
    他的家書多達1500多封,一百餘萬言。每一封家書,都婉言勸善,用心良苦。其中一部分提升為曾門家訓,世代相守,他的後代也人才濟濟。「勸學」是曾國藩家書中最為重要乃至核心的部分。曾國藩的讀書之法 曾國藩的讀書之法可以概括為四個字:「速、熟、恆、思」。
  • 曾國藩手書家訓家書首次亮相:內容坦誠之至(圖)
    中興名臣」之稱的曾國藩是晚清的重要人物,其家書家訓一直備受推崇。  古籍專家、嘉德古籍善本部拓曉堂昨晚對早報表示,這一段家訓徵集自海外,系曾國藩四弟曾國荃的後人收藏,內容是「位不期驕,祿不期侈,凡貴家之子弟,其矜驕流於不自覺,凡富家之子弟,其奢侈流於不自覺,勢為之也。欲求家運綿長,子弟無傲慢之容,房室無暴殄之物,則庶幾矣。右書詒沅弟並示家中子姪。鹹豐十一年八月十八日二更國藩識於安慶舟次」。
  • 曾國藩日記和家風給後人留下的 太珍貴了 千金難買 失敗時候該讀
    這與曾國藩嚴格的自律性,樸素的生活作風,勤、儉、廉、明的為官之道分不開;他在治國、治家、處理人際關係都有其獨特的一面,他思想前衛,作風優良,勤儉持家,是最能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體現的最完整的人,以至於被後人推崇為「千古完人」。
  • 曾國藩家書中的故土風味:家鄉味道遊子至死難忘
    因為讀過曾國藩的家書,我知道自己喝的那些雙峰土茶,是曾國藩在家信中多次提及的「永豐細茶」。 曾國藩自道光十八年(1838年,是年二十八歲)中進士、入翰林後,宦海中浮沉三十餘年,除母親和父親去世後在家短暫丁憂外,他大部分時間在他鄉做官或帶兵。
  • 曾國藩講透人生的4句告誡,讀後醍醐灌頂
    曾國藩告訴我們的也是:當我們在處理眼前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咱們可以做個試驗,讀一本書的一個章節,一邊刷視頻,一邊讀,和專心致志不碰手機的讀,哪樣效率更高吸收更好?最終的結果肯定是專心致志的不碰手機讀更高效。
  • 日讀感悟:海倫凱勒和曾國藩的堅毅性格
    她聽不到聲音,看不見嘴唇的動作,要學會說話簡直是不太可能的事。但當她聽到了另一個盲聾啞人女孩學會說話都故事,她說服了家人,送她去跟著專業老師學說話。這個過程要靠她超凡地感知力和記憶力,還有堅韌的毅力,反覆練習不斷練習。當她突破自己的生理障礙,說出不太準確的發音時,她欣喜雀躍,大概這就是幸福了。學習寫作:在這一章裡,海倫提到了一件對她傷害極大的事。
  • 曾國藩識人口訣:簡單4句話,教你認清君子和小人
    曾國藩正是這樣的高人。眾所周知,曾國藩作為清代中興的名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人們說他的成功,跟他的知人善用、不拘一格的選才智慧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別的先不說,就拿李鴻章和左宗棠來看,曾國藩所提拔的人無一不對清朝的歷史、文化和政局產生過重大的影響。曾國藩認為:"辦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