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道:「君子之澤,三代而斬。」自古至今,高門望族三代以下能夠保得住祖宗基業的並不多見,這不是什麼新鮮事,可曾家卻顛覆了這一定律。有學者曾經對曾國藩同時代中興名臣的後代們做過調查,其他人家的子孫輩都衰落了,可曾家至今五六代,代代有英才。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後來者推崇他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業可以說無人能比,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後人。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他的九弟曾國荃也立下不世之功,官居總督;
中國近代史上唯一的一次外交勝利,《中俄伊犁條約》的談判籤訂,就是曾國藩長子曾紀澤完成的,這個達官顯貴家唯一懂英文的貴公子,是中國第一位駐英國公使;
孫子曾廣鈞也是一位外交家,第一任駐韓國公使;
中國第一位留學國外取得學位的女性就是曾國藩的曾孫女曾寶蓀;
教育界、科學界的教授專家出了多位,葉劍英的夫人曾憲植是曾國荃的玄孫女。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曾國藩家書》則是研究曾國藩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儘管曾氏著作流傳下來的不多,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並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曾紀澤、曾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薰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並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恆、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同治七年,曾國藩調任直隸總督。上任之前,受朝廷召見,舉朝上下,面對這位重臣,極表推重。慈禧太后一連三日在紫禁城養心殿召見,極為關心這位重臣,於是向曾國藩發問:「汝夫人在家做何事?」
曾國藩隨口回答:「不瞞太后,臣之夫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慈禧太后聽曾國藩的湘鄉土語,似懂非懂,又反問道:「七七八八是什麼?」曾國藩意識到說話太土,又是湘鄉方言,使太后難懂,順便解釋:「七」即指柴、米、油、鹽、醬、醋、茶;「八」是指孝梯、忠信、禮義、廉恥。
慈禧太后聽了,稱讚地點頭道:「好個『臣之夫人』,大事管那麼多,小事管那麼細。「在旁的諸臣無不稱讚曾國藩機智靈敏。
「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澱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於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裡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裡,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幹部。
有的讀者曾發出如此感慨:年少不懂曾國藩,讀懂已是淚滿面!
曾國藩一生立德立言,但他留給後世最重要的遺產還是曾氏家風。《曾國藩家書》中有一套完整可師的治家理論體系;適合每個面對家庭教育困惑問題的人閱讀使用。
可以說,我們人到中年以後,一多半精力是在為子孫活,人人都想為子孫們打下一個好的基礎,除了豐厚的物質條件以外,我們更應當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觀,那麼參考一下曾國藩的治家理念,還是頗有好處的。現在離學生暑假還有一段時間,您不妨點擊下面的連結,入手一本,自已先充實一下。在此先預祝您的孩子及後代們,能一代更比一代強,英才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