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散養土雞很多年了,最近兩年才有比較獨到的經驗,那就是怎樣讓散養雞下蛋更多!
一般家養雞,都想多下幾個蛋,滿足自家的雞蛋需求,既能省下買雞蛋的錢,又能吃到健康美味的雞蛋。
那麼怎樣養殖散養雞下蛋更多呢?阿金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個人經驗:
一、散養雞首先要選好的品種,選擇好的品種,事半功倍。
①以前家裡養雞都是選擇的本地雞,個子小味道好,也比較容易養活,缺點就是下蛋不多雞蛋較小,雞的重量偏小。
後來改養肉雞,長得胖胖的,極個別下蛋,每天守著要吃的。最後吃掉不少穀子,反倒沒有本地土雞下蛋多。而且長一身的油,味道也不好。
②去年養了一批蘆花雞,存活率比較高,長得也比較快。貪吃程度介於本地雞和肉雞之間,蘆花雞的重量在6斤左右,算重量比較大的雞。最大的優點就是下蛋特別厲害,冬天下雪都還在下蛋,不太喜歡養雞的媽媽都說蘆花雞真不錯。
③好的品種可能還有其它的,大家可以選擇一些優質品種。可能不少農村散養雞都是固定了品種,沒有養過其它的優質品種。選擇那些下蛋更厲害的雞,效益會更好,即便是自家養幾隻,能下蛋的雞總比不下蛋的雞要好。
二、提供一個好的養殖環境,對散養雞的效益有幫助
①許多養殖戶養雞的地方都比較小,養殖的場所地面光禿禿的,雖然雞一般也能正常生長,但是產蛋的效益差很多。地方太小,沒有青草,這樣的散養雞不夠自然,產蛋率會相對來說較低。
②養殖戶如果家裡有一個院子,可以適當多買一些圍網,讓雞的活動範圍大一些。既不影響到別人家的作物,也可以給雞提供一個更大更自然的環境。能吃到青草和蟲子的雞,更健康,肉質也更好。
③我家的雞以前只在院子裡面生長,存活率比較低。每年養雞七八十隻,到長大就只剩下二三十隻,其它的都容易生病,然後死掉。這兩年把院子全部開放了,有10畝地果園供它們奔跑,散養雞可以吃到更多的小昆蟲和更多的青草,養殖過程從沒有生過病,去年抓的雞基本上全存活了。有幾隻被黃鼠狼給叼走了,所以現在養了大白鵝,專門防禦黃鼠狼。
④雞跑的場地大,能在果園裡面吃到飽。每天還餵兩頓穀子,每天下蛋的母雞有80%左右。鄰居都覺得蘆花雞下的很不錯,紛紛過來打聽在哪裡買的雞苗,也都想養殖一些蘆花雞。
三、散養雞要好的管理方法,讓雞養成好的習慣
①從小開始就要訓練雞的飲食習慣,每天到點開始餵食,早上一次,傍晚一次。讓散養雞養成一個好的作息時間,到了時間點,它們自然會過來吃穀子。平常的時間,它們都在草地裡面找吃的。
②把自己的地用網子圍起來,我選擇的是塑料網,價格便宜,兩百塊錢可以圍幾百米,主要是為了防止自家的雞不跑到別人家的菜地。同時也限制雞跑到別人家去,防止感染別人家的雞病症。我家附近不少人家的散養雞每年都得雞瘟,但我家的沒有得過,主要是隔離比較到位。
③現在農村環境變得越來越好,農村的人也漸漸少了起來,黃鼠狼開始越來越多。我們農村這一帶,小雞仔最大的天敵就是黃鼠狼,多次親眼見到黃鼠狼到雞群裡面咬雞,但是根本抓不到黃鼠狼。在家裡面養了大白鵝,每天跟雞群混在一起,基本上杜絕了黃鼠狼的侵襲。大白鵝在這一點上,可以起到看家護院的作用,同時大白鵝與雞很合群,讓散養雞不用提心弔膽,產蛋率自然會升高。
④雞屋要結實寬敞,儘量不要堆放雜物,避免躲藏一些大老鼠,大老鼠也會偷吃雞蛋。明亮的大窗戶要能夠空氣對流,天氣晴朗就開窗通風。當雞快要下蛋的時候,要準備足夠多的雞窩,每個雞窩裡放一個假雞蛋,訓練雞按位置下蛋,不至於到處找雞蛋。
四、科學管理餵食,做到不多喂,不少餵
①散養雞隻要有夠多的地方活動,能夠經常吃到青草,這樣可以每天只餵兩次。讓散養雞多去地裡面找吃的,讓雞有更多的主動性,同時也不至於吃得太撐,經常吃撐雞就開始長膘,雞一旦長膘,下蛋就會變少。
②不少人家的散養雞,整天守著主人要吃的,這種散養雞的習慣不好。吃得多又不愛活動雞就會長肥,長肥的雞下蛋明顯變少。每天吃得飽飽的,也不去地裡找吃的,雞的肉質都會變差。
③有草的季節可以每天餵兩頓,到了沒有草的季節,要提前半個月每天餵三頓,尤其是到了天冷的時候,地裡的青草都沒有了,散養雞野外不充不了食物,每天如果只餵兩頓,可能下蛋會急劇減少。所以每天要餵三頓,使散養雞能持續下蛋,比如說我家的蘆花雞整個冬天都在下蛋,早中晚各餵一次穀子。
總結:
以上是我個人散養蘆花雞的經驗,自家散養蘆花雞在果園裡,果園裡有蓄水池,還散養了幾隻大白鵝。蘆花雞產蛋率很好,遠遠高於本地土雞,而且肉質與土雞沒有多大差異。
希望對大家的散養雞有幫助,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