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新聞訊:2019年10月,南開大學迎來百年華誕。南開大學文博校友會編寫了一部以物證史的《南開百物志》,以極具文博特色的禮物,奉獻給母校,為之慶祝與紀念。
本書以「名校肇造」為開篇,接以「風物南開」「苦難輝煌」「允公允能」「夫子循循」共五個篇章。全書十八萬字,百餘幅圖,規模不夠宏大,不足以描繪南開百年的輝煌,但它圖文並茂,以小見大,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見南開歷史的窗戶。這本書的編寫得到了眾多專業文博機構、專家學者以及收藏家的大力支持,提供了各類圖文資料和珍貴圖片。通過嚴修《東遊日記》手稿、張伯苓為創辦學校致嚴修的信函、《南開大學暫定簡章》、梁啓超的南開講義、吳大猷《在天津南開十年的回憶》等等珍貴物證,展現了南開從初創、發展到著名教授、校友和成果的方方面面,串聯起艱辛且輝煌的南開史。
「文物博物館專業作為獨立學科進入大學,在中國,南開是首家,邁出了文博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南開大學文博校友會會長胡妍妍介紹,「四十年前,在鄭天挺先生的倡議下,南開大學在歷史系創辦博物館專業,從物質文化的角度,研究歷史,豐富歷史學的視角,開闊歷史學的領域。」
南開大學1980年招收了第一屆博物館學專業本科生,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9 年開始招收博士生。1984、1989年,先後為國家文物局舉辦了兩屆專科班;2005、2010 年,組織了兩次全國博物館館長培訓班。2000年,歷史學院成立,博物館學專業改為文物與博物館學系,2011年更名為「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涓涓細流匯聚成河,南開文博桃李滿天下,成為中國文物博物館領域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在文博界享有盛譽。
1980級首屆博物館專業畢業生、天津美術館副館長盧永琇回憶:「歲月流逝,一代代南開文博學子走出校園,投身文物博物館事業,貢獻才智,成為行業的中堅力量。更有文博校友擔任國際博物館協會副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專員和世界許多博物館的研究員。南開文博這一創新型學科的創建和發展,已經結出累累碩果,為南開百年歷史增添了一道絢麗的色彩。」
2018年初,三百多位畢業於南開大學文博專業、熱心文博事業的校友們重返校園,大家濟濟一堂,以「增進友誼,回報母校」為宗旨,成立了南開大學文博校友會,為南開大學的進步與發展盡微薄之力。
「但將長物證青史。」南開文博校友會發揮專業特長,編寫了這部圖文並茂、別開生面的校史《南開百物志》。南開大學文博校友會會長胡妍妍介紹,文博校友會校友郭長虹第一個提出編著《南開百物志》一書的動議,馬上得到校友們的贊同。大家一致認為,南開文博給予我們最核心的理念是「以物證史」,如果能以「百物」的視角書寫南開的歷史,學以致用,或許也符合南開先生們對我們的寄望。
為了出版《南開百物志》,校友們利用業餘時間收集歷史圖片,核對資料,在浩如煙海的信息中,篩選最能記錄校史的故事編寫成稿。
胡妍妍說,百物,或許不能涵蓋南開百年歷史,也不是精確的數字含義,而是以「百」喻「多」,以「百」喻「長」,藉此百年校慶的時機,搜尋珍貴的歷史遺存,老照片、舊物件、建築物……摩挲點點滴滴的歷史之痕,試圖還原那些消失在時空隧道中的人和事,為南開的歷史增加些許可觸、可感、可見的內容。(津雲新聞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