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一些年輕人常抱怨盡孝難,孝子難當。安徽樅陽縣湯溝鎮陳公村紅心組青年農民李飛在照顧癱瘓父親8年的過程中,經歷了太多的艱辛和挫折,卻始終無怨無悔,用行動詮釋了「百善孝為先」傳統美德。
被網友譽為「最美孝心兒子」、「為人子女的楷模,和諧社會之榜樣」的樅陽縣湯溝鎮陳公村紅心組青年農民李飛,面對高位癱瘓、已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長達8年之久的父親,他放棄了學業、工作和婚姻,不離不棄,悉心照料,無怨無悔,用愛心和孝心演繹著人間真情,他的事跡經媒體報導後,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人們紛紛豎起大拇指,稱讚「李飛,好樣的」。
年僅9歲就當兩回「孝子」
「爸爸,這輩子做您的兒子我還沒有做夠,您怎麼就走了呢?」前不久的一天,筆者來到樅陽縣湯溝鎮陳公村紅心組青年農民李飛家中時,發現他正一個人看著父親的遺像傷心流淚。
今年26歲的李飛是家中的獨子,他的母親是外祖父的獨生女兒,父親李繼芳30多歲才與母親結婚,成了上門女婿。母親婚後不久因患灰質性骨髓炎癱瘓,家裡所有的擔子都壓在了父親一人身上。李飛6歲那年的國慶節,外祖父在交售「愛國棉」途中不幸中暑而撒手人寰,遠在省外打工的父親因沒有聯繫電話而沒能回家,母親癱瘓後雙耳失聰不能言語,於是小小年紀的李飛不得不替父當了「孝子」,向左鄰右舍跪拜行禮,將祖父送老歸山。「當時那個場面,真讓人不忍心看啊,在場的人沒有一個不落淚的!」李飛的鄰居劉老伯說,「這孩子命苦。」
在李飛9歲那年,母親的病情突然惡化,離開了人世。幼小的他又當了一回「孝子」。此後,父親沒有再婚娶,父子倆相依為命艱難地維持著生計。也許是生活艱辛,人生坎坷,父親少言寡語,常常愁眉不展,但他對李飛卻疼愛有加。李飛回憶說,他自幼身體虛弱,每逢數九寒冬、風雨交加的日子,都是父親背著他去上學。在父親的呵護下,李飛上學讀書從來不會因惡劣天氣或身體欠佳而曠過課。
苦難的孩子早懂事。李飛讀書非常用功,從小學到初中,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師們喜愛和同學們的佩服。為了能早日參加工作減輕家庭負擔,2004年初中畢業的李飛考入了池州一所中專院校。
寧可放棄學業,也要拯救父親的生命
「像這樣的孝心兒子,多少年了還真沒見過。」給李飛父親治病的醫生們均被李飛的孝心感動,他們發自肺腑地稱讚這孩子。
屋漏偏遇連陰雨。就在李飛讀中專二年級那年的夏天,父親因勞累過度患了腦溢血,生命垂危,被送往醫院住院搶救治療。父親的病需要人長期護理,家裡已沒有其他親人了,他這一病又斷了經濟來源,學業尚未完成的李飛痛定思痛,決定以拯救父親的生命為重,放棄學業和夢想。他是多麼渴望讀書啊,可命運就這麼無情的捉弄人,他不得不從此永別了高等院校的大門。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徹夜未眠,也不知流淌了多少傷心淚。
父親住院期間,李飛忙著找醫生拿藥,端茶餵飯,精心照顧,沒睡一個囫圇覺,沒吃過一頓熱乎飯,醫生護士們都被他的孝心感動誇讚不已。
寧裝笑臉說謊,也要讓父親活得開心
在李飛的精心照顧下,命懸一線的父親在鬼門關撿了一條命回來,但卻從此癱瘓在床,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料。
李飛年紀小,照顧像他父親這樣的癱瘓病人還是第一次。或許經驗不足,從醫院回家後不久,癱瘓在床的父親屁股上生了有一個拳頭大的褥瘡,惡臭難聞,其狀令人不忍入目,如果蔓延開去,情況更加不妙。李飛經過多方打聽,找到一個治療褥瘡的老中醫,每周去配好藥為父親治療褥瘡。他遵照醫囑,先用雙氧水消毒,然後小心翼翼的用棉籤敷到創口上,每次都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做完。功夫不負有心人,創口開始收縮,褥瘡明顯好轉。吸取經驗教訓後的李飛,時常給父親翻身和擦洗,從此父親沒有再生褥瘡。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父親一癱瘓就是八年,李飛一個人天天給他餵飯端水、穿衣洗刷,整天忙得不可開交。然而,令李飛頭疼的是剛開始給父親端屎倒尿時,胃裡反應大,噁心嘔吐,整天連飯都不想吃,心裡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但轉念一想:如果嫌髒不照顧父親,父親怎麼活下去?再說照顧父親是子女的義務。於是,李飛克服身體不適和心理障礙,一如既往地精心照顧父親。
父親久病心情煩躁,時時發脾氣、常常嘮叨,李飛總是心平氣和地安慰父親,以笑待之,從未因此與父親紅過臉。年輕人氣盛,要說李飛都不生氣那是假的,但為了讓父親能生活得開開心心,他每每佯裝笑臉應對。
為了不讓父親一人在家時感到孤獨,李飛節衣縮食,買了1臺彩電與父親作伴度日。「家裡經濟緊缺,買電視機的錢是哪裡來的?」父親曾多次這般問起李飛。李飛想,如果說實話,父親會因為心疼花錢而影響休息,於是他就編了個是「摸獎獎品」的善意謊言應對。在父親面前,類似這樣的善意謊言,李飛常說。
父親生前曾對看望他的親朋好友說:「這麼多年過來了,多虧有我這個好兒子,要不然我早就死了,這是我前世修來的福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