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無相有道原創並獨發百家號,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國古代玉器之所以歷久彌新而千古不朽, 除了玉器本身的藝術魅力之外,很大程度源於其所蘊含著的深厚的文化內涵。
古代玉器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發展進程貫穿了中華文明的每個角落,因此具有其它歷史遺存難以比擬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在中國玉器的歷史遺存當中,有一種造型奇特、傳世稀少、頗為神秘的古代玉器,名字叫作「迦樓羅」。
「迦樓羅」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巨型神鳥,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毗溼奴的坐騎,在佛教中則位列天龍八部之一。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迦樓羅又被稱為大鵬金翅鳥,傳說中迦樓羅的形象為半人半鳥,生有鷹首、利爪和喙,身軀和四肢則與人無異。
通俗一點說「迦樓羅」就是佛教中的「護法神」,而玉器中迦樓羅的出現,當然同佛教有著必然的聯繫。
中國佛教中的漢傳佛教在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土,興盛在南北朝,鼎盛於隋唐。
隋唐時期中國佛教已逐漸發展成熟,彼時高僧輩出,證者無數,許多帝王卿相、文人鴻儒都加入佛教信徒的行列,佛教與儒家、道家等文化思想交相輝映,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最早的迦樓羅形象出現在敦煌壁畫當中,隨著佛教在隋唐時期的蓬勃發展,玉器中的佛教題材也應運而生,玉飛天、玉迦樓羅等新興佛教題材玉器都產生於這樣的歷史背景之下。
作為佛教的護法神之一,迦樓羅常以人面鳥身、鳥面人身或全鳥身形像出現。
傳說當菩薩講經之時,迦樓羅在一旁護法,時稱其為神鳥。按照佛教《妙法蓮華經》等佛經的說法,迦樓羅有種種莊嚴寶相,並且以蛇為食,每天要吞食五百條毒蛇。
因此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迦樓羅又經常被附會成大鵬金翅鳥。
宋遼金元時期是玉雕迦樓羅最為盛行的時代,尤其在遼金時期,人們極為崇拜迦樓羅神鳥。
遼代玉器中常見玉雕迦樓羅,寓意吉祥如意。不僅在我國,迦樓羅崇拜在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都頗為盛行,人們把迦樓羅當作力量的象徵加以崇拜。
受佛教與印度教影響較深的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甚至選擇迦樓羅金翅鳥作為其國徽中的形象代表。
在中國歷史上,宋朝所處的歷史時期,是一個多民族、多政權共存並行的歷史階段,從歷史學的角度講,宋、遼、西夏、大理、金都是中國宋代史的一部分,這一時期中國文化呈現出豐富多彩的多元化特徵。
遼代由契丹族建立而成,遼朝統治者努力接收漢族文化,從而極大地促進了契丹族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
迦樓羅等佛教玉就是遼統治者推崇漢族佛教的歷史佐證,是遼金時期極為盛行的玉飾物。
上圖這件遼金白玉迦樓羅紋飾的層次感和細節處理都很好,通體大量使用了鏤雕工藝。
迦樓羅的眼睛呈深度點坑表現,而且剛好有一隻眼睛還殘留有寶石,說明遼金玉雕迦樓羅常見鑲嵌寶石,這也是這一時期玉雕迦樓羅的重要時代特徵之一。
這件遼金時期白玉迦樓羅是一件圓雕伽樓羅,玉質潔白而且保存的也非常好,五官雕刻精緻分明,頭冠表現的較為細緻,眉毛淺浮雕表現,長而上翹,去地浮雕兩個圓眼,鼻孔用點坑的工法表現。
隨著社會文化的發展,宋遼金元時代佛教玉器明顯增多,因此迦樓羅神鳥等形在這一時期玉器中佔有較高的地位。
這件收藏於天津博物館的元代玉雕迦樓羅玉質青白色,工藝釆用了籽料皮色巧雕。
迦樓羅正面陰線刻兼鏤雕人首鳥身神迦樓羅,身披飄帶,頭戴緊箍咒,冠上陰刻一坐佛,眼圓深度點坑凹立體表現,凸鼻,兩手託腮,陰線刻羽翅及尾。
迦樓羅背面凹圓,其邊緣對鑽三孔,從特徵上判斷,此器應為玉帽飾。
清乾隆年間是中國玉器發展的巔峰時期,前朝著名的玉迦樓羅顯然也在乾隆皇帝的玉器收藏之列。
下面這件法國拍賣市場出現的宋代迦樓羅被巧妙地搭配在一件清乾隆碧玉蓋盒底座之上,不僅白玉迦樓羅形態工藝無可挑剔,碧玉底座更是典型的乾隆宮廷治玉工藝,二者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堪稱中國古代玉器的精品搭配。
這件白玉迦樓羅配碧玉底座最終以含佣金成交價人民幣260萬落槌!
隨著最近些年資訊的發達和文物認知水平的提高,藝術品收藏界對中古玉器的斷代越來越明確,對中古玉器的態度也越來越重視。中古玉器的市場價值,也從原來明清玉器中分身並脫穎而出。
在目前低迷的市場環境中,工藝到位、質地優良、器型少見的中古玉器依然是眾多玩家追求的熱點之一。尤其是迦樓羅、嘎拉哈、春水、秋山、大眼鳳、闊嘴鱖魚、跑步童子等中古玉器收藏標配器型,都是藏家願意關注和傾力購藏的,這是中國玉器研究精細斷代的開始,也是古代玉器鑑定不斷進步的體現。